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霉素致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春法  刘琳琳  曹余恒 《临床荟萃》2003,18(24):1403-1403
患者 ,男性 ,2 5岁 ,因患淋巴瘤一直在本院化疗科进行治疗。住院期间 ,给予阿霉素间断用药 ,每次 95mg静脉滴注 ,每 3周 1次 ,并配合使用环磷酰胺 1.2 g静脉滴注 ,长春新碱 2mg静脉滴注 ,泼尼松 10 0mg每日口服。用药早期 ,各种检查未见异常。由于效果显著 ,继续使用本方案。当给患者第 8次用药后 (阿霉素总量已达 76 0mg)的第 2天 ,患者突感胸闷、憋气。复查心电图 ,V1~V3 呈Qr型 ,ST弓背向上抬高0 .1~ 0 .3mV。酶学检查 :肌酸磷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均增高。结合临床 ,疑诊为阿霉素致急性心肌梗死 ,嘱卧床休息 ,给予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泰素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第1 d使用表阿霉素80~100 mg/m2,第2 d使用泰素175 mg/m2,3周1次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毒副作用小,疗效满意.结论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控制泰素联合表阿霉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了来自意大利9个血液中心304名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的疗效。146例随机分为MP 治疗组[马法兰(M)6mg/m~2,口服1~7天,强的松(P)60mg/m~2口服1~7天],158例分为VMCP/VBAP 治疗组[长春新碱(V)Img.Ⅳ第1天,马法兰(M)6mg/m~2,口服1~7天,环磷酰胺(C)120mg/m~2,口服1~7天,强的松(P)60mg/m~2,口服1~7天/长春新碱(V)Img,Ⅳ第1天,阿霉素(B)30mg/m~2,Ⅳ第1天,卡波霉素(A)30mg/m~2,Ⅳ第1天,强的松(P)60mg/m~2,口服1~7天]。MM 病人在12个月中间歇诱导治疗28天。疗效判断:当血请M 成分降低50%以下时为有效;M 成分增长大于最低水平100%或溶骨破坏数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8岁.2007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ⅢA期(Igg型).给予VAD方案(长春新碱0.4 mg,第1~4天;阿霉素15 mg,第1~4天;地塞米松20mg,第1~4、9~12、17~20天)化疗1个疗程,疗效欠佳.11月12日改用VMPT方案(硼替佐米2.0mg,第1、4、8、11天;马法兰10mg,第1~5天;泼尼松90 mg,第1~5天;沙利度胺200 mg,第1~35天)化疗,化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12月17日重复VMPT方案1个疗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既往经验启示,加强初期化疗是延长生存期的重要因素。作者于91例初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病人采用阿霉素、阿糖胞苷和6-硫鸟嘌呤作加强诱导化疗。按化疗强度分设两组。用量安排为阿霉素:Ⅰ方案组第1、2疗程50mg/m~2第1天,第3、4疗程50mg/m~2第1天,25mg/m~2第2天,第5、6疗程50mg/m~2第1~2天;Ⅱ方案组第1~6疗程25mg/m~2,  相似文献   

6.
泰素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莎  龚敏 《现代护理》2006,12(6):545-546
目的探讨泰素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第1 d使用表阿霉素80~100 mg/m2,第2 d使用泰素175 mg/m2,3周1次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毒副作用小,疗效满意。结论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控制泰素联合表阿霉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存·活率,作者用较强烈的化疗 MATCOP 方案和标准的 CHOP 方案进行治疗比较,MATCOP 方案由下列6种药物组成:甲氨喋呤(100mg/m~2、iv,第8天)给 MTX 后12小时给四氢叶酸钙15mg 口服6小时1次,共4次。阿霉素(30mg/m~2,iv,第1、2天).VM26(75mg/m~2,iv,第1天),环磷酰胺(300mg/m~2,口服第1~5天),长春新硷(1.4mg/m~2,iv;最大量2mg,第8、15天),强的松龙(100mg,口服,第1~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1例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用足叶乙甙、环磷酰胶及碳铂联合化疗后发展成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 37岁患慢性ATL9月的男性病人,在1992年3月因皮疹恶化和高钙血症住院治疗。用长春新硷(1.0mg/m~2第1天),环磷酰胺(CTX350mg/m~2第1天),阿霉素(40mg/m~2第1天),pirarubicin(阿霉素的衍生物;25mg/m~2第8天),ranimustine(70mg/m~2第8天),长春酰胺(2.4mg/m~2第15天),足叶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质体阿霉素用于治疗小鼠淋巴瘤的实验效果。方法选取C57BL/6淋巴瘤模型小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游离阿霉素组(1 mg/kg游离阿霉素,连续3次给药)、空白脂质体+游离阿霉素组(1 mg/kg游离阿霉素+1.2 mmol/kg空白脂质体,连续3次给药)、脂质体阿霉素组(1 mg/kg脂质体阿霉素,连续3次给药)。观察各组小鼠的60 d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各组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6、12、24天的肿瘤体积。采用CD31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游离阿霉素组、空白脂质体+游离阿霉素组、脂质体阿霉素组的肿瘤体积在第6、12、24天均小于空白组(P0.05);脂质体阿霉素组的肿瘤体积在第3、6、12、24天均小于空白组、游离阿霉素组、空白脂质体+游离阿霉素组(P0.05);脂质体阿霉素组60 d生存率为40%,明显高于游离阿霉素组、空白脂质体+游离阿霉素组、空白组的生存率0(P0.05);脂质体阿霉素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大于游离阿霉素组、空白脂质体+游离阿霉素组(P0.05);脂质体阿霉素组的MVD值小于游离阿霉素组、空白脂质体+游离阿霉素组(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大于游离阿霉素组、空白脂质体+游离阿霉素组(P0.05)。结论脂质体阿霉素用于治疗小鼠淋巴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预后差的C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随机临床试验的第三阶段分析结果.从1980年5月至1985年2月,该协作组将70名C期CLL患者随机分为COP和CHOP化疗方案组.COP方案为:环磷酰胺300mg/m~2第1-5天;长春新碱1mg/m~2 i.v第1天;强的松40mg/m~2口服第1-5天.CHOP方案为COP方案加阿霉素25mg/m~2i.v第1天.70例患者随机接受12个疗程的COP方案或12个疗程的CHOP方案,其中34人接受  相似文献   

11.
背景阿霉素是蒽环类抗肿瘤药,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大,可引起与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复方黄精口服液能抗自由基损伤,有望用于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目的探讨复方黄精口服液抗心力衰竭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建省中医学院及福建省中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08/2001-05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完成,选用66只雄性SD大鼠.方法采用阿霉素损伤大鼠心肌致心力衰竭为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阿霉素组于实验开始后第2,4天腹腔注射阿霉素1 mg/kg;第6,8天腹腔注射2 mg/kg;第10,12天腹腔注射3 mg/kg;第14,16天腹腔注射4 mg/kg,16 d累计用药量达20 mg/kg.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2 mL(小剂量组).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4 mL(中剂量组).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6 mL(大剂量组).小、中、大剂量组于实验开始后分别每日用复方黄精口服液灌胃.阿霉素的剂量用法同阿霉素单用组.阿霉素+天保宁(天保宁组)天保宁450 mg/kg隔日灌服共8 d.阿霉素的剂量用法同阿霉素单用组.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大鼠心系数,α-肌球蛋白重链,β-肌球蛋白重链的变化.结果纳入实验动物数66只,在整个实验期间阿霉素组有5只大鼠,小剂量组4只大鼠,中剂量组2只大鼠,大剂量组3只大鼠,天保宁组3只大鼠死于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进入结果分析47只.与正常组比较,阿霉素组的α-肌球蛋白重链下降20.88%(P<0.01),β-肌球蛋白重链上升50.93%(P<0.01),心系数升高33.83%(P<0.01).经给药治疗后,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向α-肌球蛋白重链转化,与阿霉素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α-肌球蛋白重链上调(P<0.01),β-肌球蛋白重链下降(P<0.01),心系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5),以上变化以中剂量组作用最佳.结论复方黄精口服液能减轻阿霉素致心力衰竭的毒性反应,其机制与复方黄精口服液可提高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的转化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对10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应用COPBLAM方案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研讨其疗效及副作用。对象为未治中度或高度恶性NHL,中敬年龄54岁(18~83岁),其中Ⅱ期22例,Ⅲ期52例,Ⅳ期30例。病理组织学为弥漫性大细胞型75例,弥漫性中细胞型18例及弥漫性混合细胞型11例。COPBLAM方案以Laurence法为准,环磷酰胺(CPM)500mg/m~2。(原法400mg/m~2),静滴,第1天;长春新碱1mg/m~2,静注,第1天;阿霉素(ADR)50mg/m~2(原法40mg/m~2),静滴,第1天;泼尼松龙40mg/m~2,口服,第1~10天;甲基芐肼100mg/m~2,口服,第1~10天;  相似文献   

13.
背景:阿霉素是蒽环类抗肿瘤药,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大,可引起与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复方黄精口服液能抗自由基损伤,有望用于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目的:探讨复方黄精口服液抗心力衰竭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建省中医学院及福建省中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08/2001-05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完成,选用66只雄性SD大鼠.方法:采用阿霉素损伤大鼠心肌致心力衰竭为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阿霉素组:于实验开始后第2,4天腹腔注射阿霉素1 mg/kg;第6,8天腹腔注射2 mg/kg;第10,12天腹腔注射3 mg/kg;第14,16天腹腔注射4 mg/kg,16 d累计用药量达20 mg/kg.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2 mL(小剂量组).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4 mL(中剂量组).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6 mL(大剂量组).小、中、大剂量组于实验开始后分别每日用复方黄精口服液灌胃.阿霉素的剂量用法同阿霉素单用组.阿霉素+天保宁(天保宁组):天保宁450 mg/kg隔日灌服共8 d.阿霉素的剂量用法同阿霉素单用组.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大鼠心系数,α-肌球蛋白重链,β-肌球蛋白重链的变化.结果:纳入实验动物数66只,在整个实验期间阿霉素组有5只大鼠,小剂量组4只大鼠,中剂量组2只大鼠,大剂量组3只大鼠,天保宁组3只大鼠死于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进入结果分析47只.与正常组比较,阿霉素组的α-肌球蛋白重链下降20.88%(P<0.01),β-肌球蛋白重链上升50.93%(P<0.01),心系数升高33.83%(P<0.01).经给药治疗后,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向α-肌球蛋白重链转化,与阿霉素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α-肌球蛋白重链上调(P<0.01),β-肌球蛋白重链下降(P<0.01),心系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5),以上变化以中剂量组作用最佳.结论:复方黄精口服液能减轻阿霉素致心力衰竭的毒性反应,其机制与复方黄精口服液可提高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的转化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心脏毒性限制了阿霉素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体外实验观察川芎嗪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2在辽宁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出生1~3d的SD大鼠30只,雌雄不拘。采用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阿霉素损伤模型,培养4d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细胞培养,加入等数量的培养基,不加入任何药物),阿霉素损伤组(加入阿霉素1mg/L),阿霉素 川芎嗪低浓度组(加入阿霉素1mg/L和川芎嗪5mg/L),阿霉素 川芎嗪中浓度组(加入阿霉素1mg/L和川芎嗪10mg/L),阿霉素 川芎嗪高浓度组(加入阿霉素1mg/L和川芎嗪20mg/L)。作用48h后检测相关指标。②实验评估:采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其释放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四唑盐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酶活性。③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①丙二醛含量:阿霉素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阿霉素 高、中、低浓度川芎嗪组明显低于阿霉素损伤组(P<0.01)。②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阿霉素损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阿霉素 高、中、低浓度川芎嗪组明显高于阿霉素损伤组(P<0.01)。③心肌细胞线粒体酶活性:阿霉素损伤组心肌细胞线粒体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阿霉素 高、中、低浓度川芎嗪组明显高于阿霉素损伤组(P<0.01)。④心肌细胞内一氧化氮含量:阿霉素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阿霉素 高、中、低浓度川芎嗪组明显低于阿霉素损伤组(P<0.01)。结论:川芎嗪具有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接受抗癌药物治疗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谵妄状态、适应障碍等精神症状 ,但导致躁狂状态的病例报道极少见。作者介绍了 1例在抗癌药物治疗中出现躁狂状态的患者 ,经相关科室协同治疗 ,消除了躁狂症状。由此阐明了协同医疗中护士的任务。病例介绍  A氏 ,男 ,52岁 ,舌癌( T2 No Mx)。1 999年 4月 1 9日行舌切除术后应用抗癌剂治疗 ( 5月 8~ 1 3日 ,5FU50 0 0 mg、阿霉素 1 50 mg;6月 2 3~ 2 7日 ,5FU3750 mg、阿霉素 1 0 0 mg)。 5月中旬到6月 9日第 1疗程抗癌剂治疗结束其间 ,护士发现患者变得爱说、爱动 ,但不能判定是病前性格还是病态。…  相似文献   

16.
膀胱灌注表阿霉素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膀胱灌注表阿霉素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按文内所述纳入标准,参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2.9)、EMbase(1985~2002)、Cochrane Library(2002年第4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70~2002);手工检索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献,包括<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12种杂志、中华泌尿外科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论文集(1990~2002)、美国AUA(1995~2002)、欧洲ECCO会议论文集(1995~2002)和北京大学等3所大学学位论文汇编等.文献资料用统一的表格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提取,采用Jadad质量计分法评价文献质量,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13篇,经排查后,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10篇,其中3篇属于高质量RCT,其余为低质量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加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比较,在1年未复发方面,RR合并=1.51,95%CI(1.32,1.72);在2年未复发方面,RR合并=1.49,95%CI(1.35,1.66);剂量<50 mg/次的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在术后复发预防方面,RR合并=1.34,95%CI(1.22,1.48);剂量>50 mg/次的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在术后复发预防方面,RR合并=1.63,95%CI(1.48,1.79);单次阿霉素膀胱灌注的术后1年未复发率,RR=1.49,95%CI(1.33,1.66),术后2年未复发率,RR=1.58,95%CI(1.36,1.84);表浅性膀胱癌术后疾病进展率:RR-0.79,95%CI(0.53,1.17);阿霉素膀胱灌注后的总副作用发生率:RR=4.34,95%CI(2.62,7.19).结论不同剂量的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均可降低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单次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可以降低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但应谨慎选择病例;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对表浅性膀胱癌病情进展没有影响;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可引起一些副作用,但可以耐受,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4年应用VAD以来,该方案已成为治疗难治及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方案之一。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GO)试图确定VAD方案加干扰素(IFN)能否提高难治及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率或生存率。 治疗方案:对53例难治及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VAD方案的用法为:长春新碱0.4mg/d,静脉滴注96小时;阿霉素9mg/m~2·d,持续静脉滴注96小时;地塞米松40mg/d,于奇数疗程的第1~4、9~12、17~20天给予、而偶数疗程仅在第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功能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 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8周共计16 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周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第12周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各取2只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周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10周.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周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8周.病理结果显示了与人类阿霉素心肌毒性相似的改变,心肌细胞变性、线粒体和肌浆网水肿、细胞内空泡增多.对照组组织学无改变,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多普勒指标能早期发现这一变化,早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副作用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HOP方案 (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 )为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 (NHL)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我科 1998~ 2 0 0 1年 ,采用CHOP方案治疗NHL病人 5 1例 ,现将所观察到的主要副作用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 5 1例 ,男 36例 ,女 15例 ,年龄 11~ 76岁 ,经病例学证实为NHL ,均采用CHOP方案化疗 ,其方法 :环磷酰胺 (CTX) 75 0mg m2 、柔红霉素 (DNA)或阿霉素 (Adr) 4 0mg m2 、长春新碱 (VCR) 1 4mg m2 、于第 1天和第 8天静脉注射 ,强的松 1mg kg于第 1~ 14天口服 ,每隔 3周至 1个月重复上述疗程 ,完全…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6 岁,因发现右眼包块10 个月,左眼包块1 个月就 诊(图1A).10 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眼内上方有一约绿豆 大小的包块,包块活动,无压痛,无视力下降等,患者未就诊.之 后包块逐渐长至蚕豆大小.1 个多月前患者发现左眼眶上方有 3 个约黄豆大小的包块.既往史:患者因发现淋巴结肿大1 年, 乏力、盗汗1 个月于我院血液科就诊,行骨髓穿刺活检、细胞学 检查及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 胞来源",并于2009 年3 月至10 月共进行了8 个疗程的化疗,方 案为R-CHHOP(美罗华600 mg 静脉注射第1 天,环磷酰胺 1200 mg静脉注射第2 天,阿霉素80 mg 静脉注射第2 天,长春新 碱2 mg 静脉注射第2 天,强的松50 mg 口服bid 第2 ~6 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