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是一类独特的知识体 系,承载着村落景观特有信息,表达的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 地方的根本所在。为保护传统村落景观,避免“万村同貌”,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袁家村为研究对象,借助地方性知识理论, 阐释袁家村传统村落景观中的地方性知识提取路径、知识类别 及构成体系,构建地方性知识多元价值评估模型,对其价值进 行评价。基于此,提出袁家村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保护 与传承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牟伦超  何俊萍 《山西建筑》2006,32(21):20-21
以利川市为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旅游开发和传统城镇保护与更新的相互影响,认为传统城镇发展应以保护为先,旅游开发并行,重地方特色,重整体性,这样才能使传统城镇在获得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政策速递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意见指出,通过中央、地方、村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藩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的防灾安全保障、基本的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洪波 《城市建筑》2014,(32):224-225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在各级政府推动下得到了较好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地方政府应构建研究机构,帮助传承人适应现代市场,推动地方传统技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升保护传承水平。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扬是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延平区宝珠村为例,对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如何保护古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产在地方、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村庄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01,19(6):3-4,11
该文就几年来的工作体验,谈谈对地方传统民居及其文化研究与保护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3):144-146
地方文献传承与保护是新时期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具体要求,地方文献因其收集分散性、语言地域性、鉴别专业性等特点,给推广宣传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针对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难点,结合数字化优势,分析阅读数字化于地方文献推广中的最佳契合点,提出几个向青少年推广地方文献的具体方法,且由此提出推广传统文化的具体建议。文章提出的建议与方法对我国地方文献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名城特色与地方建筑—挽救一个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名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谋德 《新建筑》2000,(5):13-16
以挽救一个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实例,论证了保护传统地方建筑、历史街区和创作有地方特色的新建筑对形成名城特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王永帅  张中华 《风景园林》2023,30(8):103-110
[目的]为修正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聚落地域性人居个性缺失、形象趋同等问题,需要准确识别其地域性人居景观特征。[方法]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窑洞聚落地方性知识的挖掘方法及路径,并以陕北地区32个传统窑洞聚落景观为例,对其选址布局、空间形态、院落布局、营建技艺和民俗文化中所蕴藏的地方性知识进行识别、提取与图谱构建。[结果]形成由2个门类、6个大类、27个中类、65个小类构成的陕北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地方性知识图谱。[结论]研究提出陕北地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的在地性保护与传承策略,可为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地域性人居景观的保护传承和在地性人居营建提供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孙统义先生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民居传统营造 工艺”传承人,他德高望众,德艺双馨,不忘初心,立足坚守,依法 修复文物,既注重学习行业创新的文物保护修复思想,又能在实际工 作中保护创新和传承应用。多年来他身体力行,活跃在古建筑保护和 传承工作的第一线,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坚定的守护 者和传承者,是传统营造行业的能工名匠,也是传统建筑修复领域的 创新者和传统建筑生态、环保、节能设计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1.
孙亮  何依 《城市规划》2019,43(2):74-83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经过15年来的抢救性工作,逐步从标准化生产的规范时代,走向"量身定制"的精准时代。基于特色的精准保护,要求从人地关系、社会关系、区域关系三方面出发,把握名村的文化内涵及空间表征,从而制定精细、准确的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文章以宁波市为例,根据殷湾村依山傍水的有机发展形态,提出地缘环境特色的"整体式"精准保护;走马塘村"社会—空间"的耦合关系,提出宗族结构特色的"院落式"精准保护;栖霞坑村于古道中的线性空间序列,提出外部职能特色的"线路式"精准保护。其中,精准保护不存在一概而论的通用方法,必须深入分析名村的演化逻辑及空间特色,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2.
湖南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已成为新时期地方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新农村建设与文物保护规划五个方面对张谷英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规划实施策略,有利于实现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规划理论是“人”在自存共存的平衡原则下创造的最优空间,而民族村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具有典型“城市人”匹配典型人居的空间属性。因此,基于“城市人”规划理论,结合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族村寨典型案例,归纳民族村寨的空间特征,从传统的传承与现代性调整,塑造典型“城市人”匹配的典型人居、民族文化的还原与功能再造,促进典型“城市人”与文化活态关系的建立、关注多方利益主体,实现典型“城市人”自存-共存需求的最优平衡三个维度探讨“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为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方茂青  田密蜜 《华中建筑》2010,28(8):171-17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分析古村落和古村落景观的概念、浙江古村落景观风格和古村落保护的意义,针对当前古村落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浙江履坦古镇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在当前历史任务下,如何实现浙江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使古村落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赵子彬  李秀敏 《山西建筑》2012,38(29):34-35
以河北涉县固新镇为例,对太行山南部山区历史村镇的旅游规划开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地的区域优势及风貌特征,探讨了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阐述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及措施,提出应在开发的同时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海口羊山地区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火山村落群。在现代乡村建设和海南岛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当地如何协调统一历史保护与更新利用,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海口博学村为实例,介绍了其借鉴其他乡村成功模式,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前提下,村民自发建设特色农业旅游生态社区,并在笔者所在团队协助下进行村落发展规划设计的过程,并思考了这种发展模式对当地传统火山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栋  曹雷  赵杰 《山西建筑》2014,(35):23-25
结合山西榆次后沟古村落的建设规划案例,探讨了古村落在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并从历史建筑、空间节点、基础设施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古村落整治改造措施,对今后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如何平衡其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对传统村落进行价值评价,寻找其核心价值所在,可以为针对性地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并无通用的传统村落评价标准,因此文章以义乌市传统村落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下,突出特色评价因子,加强了逻辑合理性的论证,以期构建较为完善的传统村落价值标准,为义乌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谈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丽 《山西建筑》2014,(13):24-25
通过对现有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古村镇新的旅游开发模式,希望能解决在旅游开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缓解经济效益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古村镇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从亲身参与实践的元阳县阿者科村近年来的变化、近几年接触的十多个不同类型村落的分析以及二十多年间对 223 个村落考察的统计分析等三个方面的现实情况提出问题,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思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艰巨性、可持续性、振兴动力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分析保护发展难点、贫困型村落、空心村、 传统村落及其民居、非遗的未来走向、外界介入、人才振兴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