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仅涉及下肢浅静脉者,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病变的浅静脉主要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近年来,随着彩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诊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鉴则是否同时存在深静脉病变  相似文献   

2.
经皮透视性曲张静脉团刨削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利用关节镜和关节刨削器开展下肢曲张浅静脉团刨削术10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6例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浅静脉曲张4例,肢体均有曲张成团的曲张浅静脉。该手术方法切口少而小,疼痛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肢体曲张成团浅静脉均消失,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提示下肢曲张静脉团刨削术系一治疗下肢曲张成团的曲张浅静脉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血液由深静脉向浅静脉反流而引起的.高压反流的血液通过反流点远心端的一支或多支穿静脉回流入深静脉,从而形成了"深静脉-浅静脉-穿静脉-深静脉"之间的无效循环.进入该循环的血液增加了穿静脉及深静脉的血流负荷,导致二者扩张,继而可能出现功能不全,此即为"超载理论".而不同类型的静脉曲张手术,若能有效阻...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浅静脉曲张对下肢深静脉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浅静脉曲张对下肢原发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9月期间收治的112例下肢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术后的反流程度进行测量,以静脉反流指数(RI)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手术治疗浅静脉曲张使38例存在轻度深静脉反流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例中的34例得到了改善。而24例重度深静脉反流中仅有7例深静脉反流得到了改善。结论手术治疗浅静脉曲张可改善临床症状较轻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例的反流程度。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浅静脉的扩张和迂曲,多因下肢肿痛、困胀、溃疡及出血影响生活和工作。传统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疼痛明显,影响下肢美观。我院2006年3月~2009年5月,应用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下肢静脉曲张126例188条患肢,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下肢静脉曲张是外周静脉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可由下肢静脉反流性疾病、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静脉畸形等多种疾病所致;不同病因导致的下肢静脉曲张其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临床中常出现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误诊误治,故明确其病因至关重要。目前下肢静脉造影仍是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金标准,可提供完整的下肢静脉系统影像,为明确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总结江苏常州地区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探讨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意义,并分析该地区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方法: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 012例(3 42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观察患肢踝部至盆腔段深静脉形态、通畅度,以及患者做Valsalva动作时造影剂的反流情况,对患者静脉曲张的病因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3 420条肢体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 395条(40.79%),单纯浅静脉曲张1 052条(30.76%),髂静脉受压综合征569条(16.64%),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328条(9.59%),其他(双股静脉畸形、腘静脉瘤、深静脉瘤样扩张、先天性静脉曲张骨肥大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盆腔肿瘤等)76条(2.22%)。结论:常州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因以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浅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受压为主。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病变,需明确病因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明确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的可靠方法,并能检出腘静脉瘤、布加综合征等少见疾病,可有效避免误诊误治;其在下肢静脉病变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评价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激光治疗仪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96例(共102条患肢),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和体征。结果96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全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8例,共38条下肢。按病因和病情的不同,采用3种手术治疗:(1)临床表现明显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4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术;(2)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1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3)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19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全组患者均无复发;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均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结论EVLT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和疗效良好的优点,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在大腿部一般为大隐静脉主干扩张 ,在小腿则常为众多的大隐静脉分支蜿蜒、迂曲的扩张。若常规地对这些曲张的浅静脉施行切除术 ,不但手术时间长 ,操作麻烦 ,而且创面大 ,易并发感染或血肿 ,形成不良后果。自钱水贤等提出经皮浅静脉分段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1 ] 后 ,我院自 1990年 2月~ 2 0 0 3年 2月采用经皮浅静脉分段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42 0例 ,疗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包括 42 0例患者 ,共 44 8条下肢。其中男 2 84人 ,女 13 6人 ,男女之比为 …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曲张是人们熟知的外科常见病,在公元前1500年已有文字记载。随着下肢静脉系统解剖学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关于下肢静脉及其瓣膜结构与功能、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of the lower exfremifies,CVI)的概念。现今,CVI作为一组病症的总称,包含了先天性、原发性及继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造成下肢静脉血液逆流和(或)回流障碍,引起下肢静脉系统与微循环高压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浅静脉曲张、浮肿、色素沉着等皮肤改变,静脉性溃疡。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属于CVI范畴。本文就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变更、今后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12例(124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经1~18个月随访观察,治疗静脉均完全闭塞,无复发。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安全、美观、疗效可靠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静脉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下肢。下肢静脉疾病主要分为两类:(1)下肢静脉反流性疾病,如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等。下肢静脉疾病轻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最常见的多发病。据欧洲文献报道,患下肢浅静脉曲张并伴有症状者,在男性中占15%,女性中约25%。下肢浅静脉(主要为大隐静脉)曲张,是许多不同疾病所共有的一种临床表现,包括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沉重感、踝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如湿疹、皮炎、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治疗的方法除针对不同病因做相应手术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性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患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 4 5例 57条肢体进行手术治疗。所有肢体均行浅静脉手术 ,2 9例 35条肢体在浅静脉手术的同时行股浅静脉壁环形缩窄术。结果 :有 38例 4 9条肢体随访至今 ( 84 .4 % )。 81 .6 % ( 4 1 / 4 9)的患肢静脉性跛行 ,酸胀 ,疼痛等症状消失 ,1 8.4 % ( 9/ 4 9)的患肢症状明显改善。所有肢体静脉曲张消失。 6条合并溃疡肢体 ,术后 3个月 ,5条肢体溃疡愈合 ,1条明显缩小。全组经彩超复查 ,深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重度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患者的浅静脉、深静脉系统同时给予外科治疗 ,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下肢浅静脉曲张可由各种不同的病因引起,是常见的静脉病的临床症状。在大腿部一般只为大隐静脉主干扩张,在小腿则常为众多大隐和小隐静脉分支蜿蜒、迂曲的扩张,若常规地对这些曲张的浅静脉施行切  相似文献   

16.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组由于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下肢血液反流所致浅静脉曲张、静脉高压、皮肤营养障碍的综合征,在形态上可表现为静脉主干或分支局限性、节段性囊状或柱状扩张。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静脉疾病,欧美的统计资料显示静脉曲张在人群中发生率接近1/3,而严重的导致皮肤营养障碍或静脉性溃疡的发生率可达到2%~5%[1]。虽然大隐静脉曲张很少威胁到肢体存活或者危及生命,但其缓慢发展、病程漫长、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近几年来一种比较新的概念,由于瓣膜失去功能,血液由上而下,由深向浅倒流,逐渐破坏交通静脉和浅静脉系统,出现了类似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常主要累及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亦主要针对这一点,方法主要包括①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②瓣膜移植术;③瓣膜移位术;④股浅静脉带戒术等。以上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为  相似文献   

18.
全程浅静脉连续缝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改革传统术式,减少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创伤。方法 通过Brpdie-Tren-delenburg及Perther试验及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对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的83例患者、102条患肢进行了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和经皮全程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而不做大隐静脉主干抽剥及曲张静脉的剥脱,以减少创伤。结果 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结论 全程浅静脉缝扎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一种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的常见疾病,中国发病率较高.下肢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社会医疗压力.既往的手术方式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关闭浅静脉的反流源头,并封闭相关的曲张静脉,但对于病变穿静脉在下肢静脉曲张病程演变中的作用和处理指征尚不明朗,本文总结以往文献,对其解剖、诊断、评估和病程演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7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该7例均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手术方式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经连续环形缝扎术,其中5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结果 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6例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1例明显缩小。结论 腔镜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