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改良前内侧入路加外踝入路治疗三踝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前内侧入路加外踝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三踝骨折采用改良前内侧入路加外踝入路显露内、后踝骨折及外踝骨折,先复位固定外踝,后复位固定后踝,最后是内踝。结果 32例三踝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采用改良前内侧入路加外踝入路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操作方便,骨折直视下复位,软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缩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1例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治过程。结果 7例于术前发现后踝骨折,其余4例分别于术中、术后发现。经皮空心钉内固定8例,石膏外固定2例,1例因骨折块小未予内固定,术后未发现骨折块明显移位,亦未行外固定。平均随访13.2个月,后踝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石膏外固定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常合并隐匿的后踝骨折,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后踝骨折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可行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3.
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并后踝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57例胫腓骨骨折中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7例胫腓骨折中胫骨中下1/3并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22例,同时合并后踝骨折8例,X线片示后踝骨折的阳性率为36.36%。后踝骨折块波及关节面1/8~1/2,8例中5例行髓内针内固定,3例行骨折整复纸夹板外固定。随访至胫骨骨折出现明显骨痂,8例后踝骨折均未见明显移位。结论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易同时合并后踝骨折,应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三踝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按外踝→后踝→内踝顺序进行固定,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腓骨外踝,内后踝骨折采用1-2枚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12-24个月,术后无骨不连、畸形愈合。疗效优16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5.7%。结论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后踝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48例三踝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外踝以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复位后先以克氏针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后位置满意者以空心钉固定。结果 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良好,优良率91.7%。结论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处理较为困难,C型臂X线机及空心钉的使用使后踝骨折复位更加准确简单。  相似文献   

6.
改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7例三踝骨折行改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Colonna和Ralston后内侧入路显露内踝,Gatellier和Chastang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及外踝后方。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顺序是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38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89%(20/23)。【结论】采用改良的三踝骨折手术方法,可减少对骨折远端血运的干扰,减少骨不连的发生,提高骨折愈合率,其疗效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CT分析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学特点,探讨不同形态特点骨折的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测量骨折线角度、骨折累及范围占胫骨平台面积的百分比(面积比)和高度。结果根据内侧骨折块的位置和骨折线走行将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划分为3种类型,75例患者中前内侧型7例、内侧整髁型36例和后内侧型32例,其骨折线角度分别为47.5°、81.2°和-42.5°,骨折累及的面积比分别为38.3%、53.9%和32.4%,骨折高度分别为41.3mm、64.0mm和44.8mm。结论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存在不同骨折形态特点,其发生与损伤机制有关,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宜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女,43岁。因车祸致右踝疼痛流血活动受限1h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表情痛苦,右踝内侧可见一长约10cm近似横行皮肤裂口,内踝骨折端外露,右踝关节活动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存在,末梢循环良好,X线片示右内踝骨皮质不连续,诊断为右内踝开放性骨折,急诊给予行清创缝合内踝骨折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术前消毒抬腿时发现右小腿上端反常活动,术后第2天补摄右膝X线片示右胫骨平台骨折,  相似文献   

9.
三踝骨折较为常见,包括内踝骨折、 外踝骨折和后踝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1],直接影响踝关节的稳定和踝穴的正常结构。术后易致踝关节功能障碍及软组织缺血性坏死、感染等不良后果。术前了解损伤机制、骨折分型特点对指导手术顺序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作者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对作者医院35例三踝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并对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和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观察组采用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对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OFAS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块,其可显著改善患者足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54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AO分型,B型24例,C型30例。开放伤14例,闭合伤4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4h~14d,骨折复位顺序为后踝-外踝-内踝。后踝选用可吸收螺钉或金属螺钉固定,外踝用1/3管状钢板螺钉固定,内踝用1~2枚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行系统性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以改良Bird-Jackson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判总优良率89%。结论:适当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有效的内外固定,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外踝,后踝和内踝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骨不连和畸形愈合,采用Cedell标准进行评定,优25例,良11例.结论 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三踝骨折,适应证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8例三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23例,旋前外旋型15例,采用内外侧切口,同时显露内外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外、内踝和下胫腓联合。结果:全部获得随访,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满意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撑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B组)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C组)三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材料的优劣性。结果 两组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和胫骨应力要明显低于3枚空心螺钉固定模型组,而重建钢板组的应力又低于支撑钢板组;三组模型中内踝处空心螺钉的应力重建钢板组最小,空心螺钉组最大;胫骨的总位移变化范围空心螺钉组最大,支撑钢板组次之,重建钢板组最小。结论 重建钢板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强,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马春杰 《临床医学》2010,30(7):56-57
目的探讨脱位法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杂后踝骨折治疗及疗效。方法应用脱位法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杂后踝骨折43例。术中牵引将距骨连同内外踝推向外侧,造成踝关节外侧脱位,充分显露后踝及胫骨远端关节面,将带有软骨的后踝碎骨片用医用胶与后踝骨折片粘合,后踝解剖复位,应用螺钉从前向后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评定标准参考Leeds分级,优26例,良13例,差4例,优良率93%。结论对于三踝骨折中有粉碎软骨片的后踝骨折术中复位,应用踝关节脱位法可使关节软骨面精确复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对7例经X线及临床证实的胫骨Pilon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ilon骨折X线一般容易发现,但分类复杂。结论:Pilon骨折常伴有跟骨、胫骨平台、髋、骨盆和脊柱的损伤常需与双踝或三踝骨折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体皮质骨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踝关节骨折48例,其中内踝骨折14例,外踝骨折16,双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5例。内踝后内侧+外踝后外侧切口,按后踝→外踝→内踝的整复顺序复位骨折。采用祝天经等研制的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后伤口无感染及渗出。术后定期临床及X线随访。结果:48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6年。48例达到骨性愈合,无断钉及退钉,异体皮质骨螺钉在术后1.2年逐渐吸收消失。按Limbird评定标准评定。优3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2%。结论:踝关节骨折用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疗效可靠,生物相容性好。可自行吸收,不需二次取出,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梁羽  方跃  姚相雨 《华西医学》2014,(1):172-178
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而逐步增长,其中,跌倒伤是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受伤机制。关于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目前的治疗金标准仍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于三踝骨折的处理,应先行内外踝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后再行后踝处理,而后踝骨折的固定与否,由后踝骨折块的大小或胫距关节的稳定性决定。若存在踝关节上方5cm以外的腓骨骨折或踝关节上方3.0~4.5cm以外的腓骨骨折合并不能修复的内踝损伤应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若踝关节骨折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且明确的固定方式未定之前,临时性跨踝外支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踝关节术后因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的持续疼痛,去神经支配可望成为未来一种尝试性的治疗方式。踝关节镜为新型微创手术的代表,简单骨折类型如Cedell骨折、撕脱性骨折、创伤后的异化骨,都能通过该方式治疗。关于小于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块是否应该固定以及下胫腓联合螺钉使用的适应证的判断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闭合性胫骨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的准确性。方法:对117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闭合性胫骨骨折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及三维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胫骨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前X线检查发现19例胫骨骨折患者合并后踝骨折;而三维CT重建图像发现34例患者伴后踝骨折,比X线摄片多检查出15例。结论:对于胫骨骨折合并后踝关节损伤,三维CT重建技术较X线检查的诊断率更高,能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及图像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原始横断面、多层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可疑胫骨平台骨折,全部经X线平片螺旋CT检查扫描后并进行MPR及SSD成像。结果螺旋CT原始横断面及MPR重建发现骨折60例,其中MPR纠正原始横断面定位错误1例,MPR冠状面可直接测量骨折劈裂和塌陷的大小。SSD在显示骨折劈裂方向、塌陷范围及碎骨片移位的空间关系方面较佳。在骨折分型方面,X线平片与螺旋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螺旋CT分型更准确。结论螺旋CT原始横断面、MPR及SSD三者结合能精确显示胫骨平台骨折位置和骨折程度,并作出准确的骨折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正确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