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合理的应用方式.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手术患者2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42例.观察组于术前1h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1次,手术时间超过3h者术中加用1次,Ⅰ类、Ⅱ类切口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Ⅲ类切口于术后12h加用1次,之后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连续使用5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2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感染预防性护理干预和妇产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感染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的抗感染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拟施行剖宫产的产妇98例。根据产妇及其家属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在术前30min单次给予二联抗生素预防性静脉滴注,且不必在术后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药,术后1周内对产妇进行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二组产妇最高体温、退热和住院时间、切口感染例数及治愈率。结果两组均有感染病例发生,组间比较感染例数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更快、住院天数也明显偏少,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单次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防止术后感染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预防性抗生素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抗生素治疗,观察纽术前30min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最高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4.33±2.21vs6.14±1.46)d、(49.58±10.46VS6.69±0.35)h、(38.10±0.35vs40.02±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8.33%vs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退热时间,降低患者的体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2月的384例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2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最高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总药物费用。结果实验组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总药物费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为病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的计划性剖宫产产妇90例,按照随机、均等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在术后预防性用药,对比两组术后的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切口感染、生殖道感染发生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的术后体温变化、抗生素用量和血象的变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和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手术感染因素防治措施。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预定的原则在围手术期全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发生感染时抗生素可升级使用或根据药敏结果使用;对照组则只在术后发生感染时对症使用抗生素;由此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感染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感染率13.6%,显著低于对照组29.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不同。结论: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部位是腹腔,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减低和肠道内G^-杆菌的腹腔移位;术前加强保肝治疗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8.
黄巍  张爱进  邵娜 《现代保健》2013,(24):61-62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128例需住院手术围手术期的妇产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给予术前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术后疼痛控制、心理行为指导、抗感染等综合多元化护理;对照组则给予伤口换药、止痛等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术后疗效、住院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率、术后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住院手术围手术期的妇产科疾病患者,采取包括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干预、疼痛控制和抗感染等的综合多元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术后疗效优良率,降低其感染率,使患者术后身心能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2月的384例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2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最高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总药物费用。结果实验组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总药物费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为病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黎铁斌 《现代保健》2009,(11):41-41
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手术前1h一次性应用头孢氨苄+甲硝唑。对照组术后用上述抗生素5d。结果观察组术后低热3例(4.6%),对照组术后低热12例(18%),2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7.0±1.4)d、(9.6±2.6)d。结论阑尾炎围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名老年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焦虑和抑郁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以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妇产科就诊并接受手术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与感染预防措施,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综合护理、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及围手术期感染率.结果 干预组围手术期感染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12.7% (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术后体温明显降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5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0例,观察组应用头孢呋辛1.5g,手术前0.5h静脉滴注,0.15h内滴完,术后6h重复应用1次;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0.75g,术后静脉滴注,2次,d,连续3d。结果观察组术后病率为7.31%(19/260)、产褥感染率为1.54%(4/260)、切口感染率为1.15%(3/260),对照组分别为6.54%(17/260)、1.15%(3/260)、O.77%(2,26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率1.92%(5/260)、总住院时间(7.86±2.31)d、术后住院时间(5.29±1.91)d.均低于对照组的5.77%(15/260)、(9.92±2.78)d、(7.31±2.78)d(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头孢呋辛是一种合理、有效而又经济的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抗生素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600例接受剖宫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各200人。 A组采用术前0.5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术后不使用任何抗生素;B组术前0.5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C组只在术后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比较3组患者剖宫产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各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0.913、0.495,均P>0.05)。 A组和B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 t值分别为7.753、14.674、8.766、16.797,均P<0.05),A组和B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21、0.729,均P>0.05)。 A组和B组术后体温连续2d≥38℃、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χ2值分别为18.581、22.826、14.414、4.737、24.738、25.201、18.587、8.591,均P<0.05),A组和B组术后体温连续2d≥38℃、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957、0.562、0.510、0.438,均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并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手术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胆漏,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手术开口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日.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伤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手术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药品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术后咳嗽咳痰、肺部感染、咽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应用抗菌药物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孔丽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7-127,12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相关并发症临床效果.方法 一组剖宫产患者于术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类药物;二组剖宫产患者术前未给予任何抗生素药物,于手术结束并回病房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类药物;三组剖宫产患者于术前、术后均进行抗生素给药;四组剖宫产患者围术期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类药物.结果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一组、二组、三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但三组患者最优,各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0.00%,明显高于一组、二组、三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8.18%、13.64%、4.55%,且四组患者住院时间最长,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进行抗生素预防性给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但给予术前、术后或均实施抗生素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围术期感染的因素。结果 102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52例,感染率为5.1%,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23例、泌尿系统感染17例为主,围术期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经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7d、手术时间≥2h、手术类型为急诊、并发基础疾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妇产科患者围术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妇产科围术期感染诱发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务必重视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外固定支架病人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发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施以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施以术后护理,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及感染和术后患肢功能缺失情况:结果经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骨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功能缺失率、术后感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的提高骨折愈合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肢功能缺失率及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切除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8月进行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18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95例与对照组92例,实验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 d,使用方法为抗生素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于术后立即快速静脉滴注,术后2 h再应用1次。对照组在实验组基础上,再使用同一抗生素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实验组住院时间[(5.1±1.0)d]明显短于对照组[(5.7±1.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立即快速静脉滴注抗生素可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必追加用药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