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失眠为临床常见病,历代医籍常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寐"等。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内经》,《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从脏腑功能来看,心主神明,心藏神,失眠多因神不守舍,故治疗从心论治、以安心神为常法,亦为正治之法。但临床许多失眠病症比较复杂,特别是目前多见的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因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夹杂,单纯从心论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导师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失眠时通过内调外治,使气盈血畅、阴阳平衡、脏腑生理机能归于常态,本文将从失眠的病因病机、治法、典型病案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孙玉信教授治疗失眠经验。方法:通过对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研究分析,整理临床治疗失眠典型病案。结果:总结出以方症论治体系治疗失眠的辨证要点,应用于临床,得到较好的疗效。结论:孙玉信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有是证用是方为指导原则,总结出方症对应论治,指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探析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与脾胃的关系,分别从心与脾胃的联系,从脾胃论胸痹心痛的病因,从脾胃论胸痹心痛的病机,在现代医学方面从脾胃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对以上4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上从脾胃论治胸痹心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免疫系统难治病,全球发病率为1%~3%,且病程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多从血分(血热、血瘀、血燥)论治为主,而脏腑辨证亦是其重要的辨证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又各具其特色。通过查阅中医古籍以及近20年临床相关文献,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脏腑(肺、心、脾胃、肝、肾)辨证进行阐述,为银屑病的诊治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探讨李敬林教授治疗失眠症的思路与方法,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李师认为现今人们多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遂,痰热内生,上扰心神,致阳不入阴而失眠。将痰热作为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提出从痰论治,兼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劳逸有度、精神调摄,并用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的见解。注意调和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安神定志,因人制宜、因证制宜。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脏腑有肝、胆、肺、肾,较少论及脾胃脏。现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角度,探讨了脾胃的功能失调对失眠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以冀完善失眠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8.
以中医脏腑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心肝的生理病理联系论述心脏神经官能症从肝论治,并阐述心脏神经官能症从肝论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孔伯华论治神志病的学术思想及其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孔伯华医集·神志病》中的所有病案,对医案中涉及的症状、病性、方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中涉及的症状有神志失常、失眠、言语失常、烦躁等共24类;病性要素包括气郁、痰湿、热邪和血瘀,共4种;病位主要集中在肝、心、脾等7个脏腑;治则多采用解郁、豁痰、镇肝等共33种;使用的药物有莲子心、旋覆花等共99味。结论:孔伯华认为神志病的主要病机是肝热脾湿、上扰心神;治疗多从肝、心、脾论治,擅于使用镇肝清热、化痰开窍类药物,抓住主要病机,标本兼治,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神志病及相关疾病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姚春海教授在传统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总结皮肤淀粉样变的病位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则治法方药等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从络病学理论论治皮肤淀粉样变一病的观点和看法,将皮肤淀粉样变发病的病机总结为:外邪侵袭、内有脏腑功能失调或物理摩擦等导致的瘀血阻滞皮肤络脉引起皮肤淀粉样变.治疗以"治病求本""祛瘀通络"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失眠的病因复杂,治法各异。临床多从清心安神、和胃化痰,滋阴养血,交通心肾等方面论治;鲜有温阳者。我们体会阳虚也是引起失眠的原因之一,运用温阳安神法治疗阳虚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阳虚失眠的病机、征候及其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邓铁涛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主要从病因病机方面进行探析。认为卫气血运失和,痰瘀相关,脏腑功能失和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正虚邪实是其特点。治疗方面,强调以虚实为纲,重点调脾护心,益气除痰。临床善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探讨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呆病健忘的学术思想,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论治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述,认为重视老年人生理特点,防治呆病健忘注重顾护脾胃,交通心肾,祛痰贯穿始终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和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七情内起之郁,病理机制涉及肝、心、脾、肺、肾为主的脏腑,导致气血功能失调,元神失养。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各异,治法方药也不同。临床治疗充分利用经方与病因病机相结合,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金匮》“从脾论治”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杂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其治法,有从心、从肺、从肝论治者,但多从脾、从肾论治,在杂病治疗中,“从脾论治”又显得更为重要。纵观《金匮》全书,“从脾论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四大法则: 一、健脾扶正法:主要适宜于脾虚及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多种病证。如: 1.虚劳不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篇)以上诸证,为脾  相似文献   

16.
邓铁涛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邓铁涛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主要从病因病机方面进行探析。认为卫气血运失和,痰瘀相关。脏腑功能失和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正虚邪实是其特点。治疗方面,强调以虚实为纲,重点调脾护心。益气除痰。临床善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药物疗效。方法辩证论治,分析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重在益气活血,补养心肾,从心脾肾入手。结果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肯定。结论应用中医药自拟益心汤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得到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心肾水火既济,心胃土火相生,医籍中对心肾、心胃关系多有论及,可见从肾、胃论治胸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笔者探析了肾、脾胃与心的生理联系,与胸痹病机"痰瘀滞虚"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应用上运用从肾论治、从脾胃论治的方法治疗胸痹。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倡导在治疗胸痹时不要单从心出发,应整体把握,综合考虑,重视心与肾、胃的先后天关系,标本兼治,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体质学说谈失眠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睡眠不足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目前对失眠的研究颇多,但对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研究歧义尚多,未臻完备。笔者继承前人经验,从中医体质学说有关论述出发,综合阐述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及其对失眠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迎春治疗过敏性鼻炎,注重从肾阳虚论治;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面加以总结,以更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