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基于相似日和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根据相似日理论通过灰色关联系数法选取历史相似日,将选取的6个相似日的发电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同BP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以某光伏电站历史发电数据为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光伏发电的功率预测是电网运行调度普遍关注的问题。光伏电站大量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为波动的光伏功率建模提供了新方向。在采用气象相似日进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基础上,引入了相似日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误差对预测日的光伏功率进行校正,更进一步提高了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受到季节、太阳辐射强度、温度和湿度等气象条件影响,呈现出时变性、间歇性和随机性。文章提出了基于相似日原理和改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利用光伏电站的历史气象信息建立气象特征向量,基于曼哈顿距离寻找相似日,根据给定的不同预测日选取3个相似日的输出功率作为预测模型输入,直接预测发电站的输出功率。以某光伏电站为例进行建模预测,并通过预测误差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统调日负荷的精确预测对电力充裕性保障、电力系统规划有重要指导作用。相似性识别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部分,基于相似性识别原理,提出一种短期负荷预测的新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属性和重复记录清洗,清洗后得到实验数据;其次在考虑数据大小相似性的同时,引入了数据趋势相似性度量。基于2种度量从历史序列中识别出与查询序列信息高度重合的序列,建立备选相似序列集;考虑时间间隔与季节因素,从备选相似序列集中选取历史最相似序列,最终实现日负荷预测;随着新信息的进入,实现高峰负荷动态预测。利用该方法对重庆统调日负荷进行模拟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光伏输出功率预测问题,提出相似样本及PCA相结合的光伏输出功率预测模型。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历史发电量数据和气象数据相关性分析,根据辐照度具有时间周期性和邻近相似性的特性选取参考样本,求取预测日与参考样本辐照度的欧氏距离并确定相似样本,采用PCA对相似样本提取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简化网络结构。仿真结果表明,相似样本算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天气类型的光伏输出功率进行预测,基于PCA的神经网络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泛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晴空条件下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核的相关向量机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方法.通过构造混合核函数和自适应寻优核参数来增强预测模型的泛化和学习能力,建立对多尺度多模态变化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光伏发电功率随机性波动规律的机器学习和有效捕捉.采用关联系数筛选历史相似日,通过历史相似日数据自...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存在的泛化误差大、具有局部最优以及参数选取困难等缺点,将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引入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原始训练样本与预测日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系数,选取相似度较高的历史样本构成相似日样本集,对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进行训练。将预测日的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模型中,取所有回归树输出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负荷预测结果。实际算例表明,与常规支持向量机法和常规随机森林回归法相比,该组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提高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精度可有效减小光伏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相似度量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首先,文章采用Elkan 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天气类型进行划分,并通过计算各气象因素与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间的灰色关联度,选出不同天气类型下影响光伏功率的主要气象因素;然后,根据样本日和预测日间主要气象因素的马氏距离选择若干个相似日,并将相似日的光伏功率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对预测日的光伏功率进行超短期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马氏距离相似度量得到的相似日光伏功率和预测日的相似度较高;将基于马氏距离相似度量得到的相似日光伏功率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可以提高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精度,为光伏功率预测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理论结合自适应脊波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在传统相似日方法上,将相似日细致到“相似时段”,即基准段和预测段;采取对基准段风电功率曲线和预测段日特征向量进行双重搜索的方法,保证了相似精度;并采用分层搜索逐步逼近预期目标,既突出主导因素又节约计算时间。在基准段曲线相似度的基础上结合机组启停状态,并引入了预测段的特征量,增加了相似日的评估信息,使得相似日的选取更加合理、准确。用自适应脊波神经网络对相似样本进行建模、训练,得最终预测值。经算例分析,该方法能有效预测未来12 h的风电输出功率,从而实现较高精度的多步预测,为调度部门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摘要: 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结合温度、湿度及辐照强度3个气象因素,对短期光伏功率进行预测。首先阐明3种气象因素与光伏出力的相关关系,进而提出相似日理论,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提取出与预测日气候条件相似的历史日。再将筛选出的历史日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预测日光伏出力进行预测。针对支持向量机中的惩罚系数、不敏感损失系数及核函数核宽度系数的选择,提出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进行寻优。最后,依据青海某光伏发电站的气候数据及光伏出力数据进行计算,并与带收缩因子的粒子群算法与带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从误差范围及计算时间等角度,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风速具有较大的随机波动性,影响电网的稳定性,良好的风速预测是解决风电并网问题的关键。为了提高风速预测的精确性,首先对风速数据进行相似性样本的提取,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搜索方法,求出各小段风速的斜率与长度所占的比重,继而找出相似性距离最小的曲线簇。并以此作为训练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对风速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采用风速的相似曲线簇进行LSSVM模型训练所得的风速和风电功率预测结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风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尤其是功率爬坡事件严重威胁着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功率爬坡是极端天气影响下产生的,属于小概率事件。其极低的发生概率导致历史爬坡样本数量严重不足,并制约了传统功率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风电爬坡功率预测方案。将历史爬坡数据和模拟特征量作为输入,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训练,生成大量与历史爬坡数据特征相似的模拟爬坡数据,实现爬坡数据集的扩充。再将扩充后的爬坡数据集输入给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风电爬坡功率预测。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在历史爬坡数据匮乏情况下风电爬坡功率预测的有效性。并与传统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其预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历史相似性加权的超短期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方法。首先,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数据、风电历史数据分别作为极限学习机、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输入特征并产生预测数据;然后,通过加权灰色关联算法提取与待预测点特征近似的历史数据,评估并校正两类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采用美国科罗拉多州某风电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训练与验证,并使用不同加权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历史相似性优化方法可改善预测效果,缩小预测误差分布范围,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风速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二次分解和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风速多步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将原始风速序列进行一次分解,充分利用其分解后的残余分量并采用CEEMDAN方法进行二次分解;然后将分解后的所有子序列分别输入到LSTM模型中进行风速多步预测;最后将各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叠加获得预测风速。以内蒙古某风电场实测数据为例进行建模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风速多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Accurate wind power prediction can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power system caus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wind farms into grid. In this paper, a novel combination model is proposed with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short‐term wind power prediction precision.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is utilized to decompose the original wind power series into the trend component and the fluctuation component. Then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is applied to forecast the trend component while deep belief network (DBN) is utilized to predict the fluctuation component. By this means,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LSSVM and DBN can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Moreover, the locality‐sensitive hashing search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cluster the nearest training samples to further improve forecasting accuracy. Besides, the effect of LSSVM based on different kernel functions and the number of the nearest samples is investig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of the proposed model based on linear kernel function from 1‐step to 3‐step forecasting are 2.13%, 5.03%, and 7.29%, respectively, which outperforms all the other comparison models.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combination model provides a promising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short‐term wind power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6.
基于QR-NFGLSTM与核密度估计的风电功率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风电功率概率预测精度和缩短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训练时间,提出一种基于分位数回归结合新遗忘门长短期记忆(NFGLSTM)网络与核密度估计的风电功率概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对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结构改进,提出一种新的遗忘门结构,以缩短训练时间.基于分位数回归和NFGLSTM网络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得到风电功率点预测值和某一置信度下...  相似文献   

17.
刘极 《水电能源科学》2020,38(8):153-157
随着风力发电的广泛应用,对风力机健康状态进行准确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风力机功率预测的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即结合多项式模型和自回归模型特点,考虑风速与风力机输出功率之间的相关性和滞后性,利用改进非线性自回归模型对某风场风力机输出功率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传统灰色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最后,选取功率预测系数中变化较为稳定的系数项作为观测系数,通过标准残差法确定异常观测系数反推风力机健康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非线性自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趋势较为吻合。相比于传统灰色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改进非线性自回归模型预测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可见通过分析功率预测系数变化能够及时发现风力机健康状态变化,为故障发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历史数据样本存在无效性影响预测精度和极限学习机的输出随机性、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膜聚类算法与改进极限学习机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考虑负荷自身特征、天气温度及日类型等指标,利用模糊膜聚类算法选取出与预测日具有相似特性指标的负荷数据作为负荷预测日的输入样本,运用经过粒子群算法及隐含层神经元个数遍历法改进后的极限学习机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两个地区的某日负荷进行预测时降低了预测误差,提高了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factors which can affect the accuracy of short-term wind speed prediction when done over long periods spanning different seasons. Two types of neural networks (NNs) are used to forecast power generated via specific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s. Meteorological data used are for a specific Western Australian loc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seasonal variations affec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wind resource, but the magnitude of this influence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details of the NN deployed. Factors investigated include the span of the time series needed to initially train the networks,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se data, the length of training pattern within the overall span which is used to implement the predictions and whether the inclusion of solar irradiance data can appreciably affect wind speed prediction accuracy. There appears to be a relatively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the accuracy of wind speed prediction via NNs. Predicting wind speed based on NNs trained using wind speed and solar irradiance data also increase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wind power generated, as can the type of network sel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