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提高发动机分缸工作的一致性,基于电磁驱动配气机构(EMVT),提出了一种分缸空燃比控制方法来减小各缸间的空燃比差异和转矩差异。应用衰减记忆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了稳态工况下的分缸空燃比观测器,并基于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参数辨识,仅通过一个宽域氧传感器(UEGO)完成了参数辨识及分缸空燃比的估计。最后根据空燃比差异,应用EMVT独立调节各缸进气持续期,实现了分缸空燃比一致性控制。在GT-Power和Simulink中分别建立了发动机模型以及空燃比估计控制模型,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稳态工况下,缸间空燃比差异由2.6%减小至0.05%,缸间转矩差异由4.51%减小至0.25%。  相似文献   

2.
空燃比的精确控制是现代车用汽油机控制最为关键的技术,部分负荷工况是电控汽油发动机运行最多的工况,研究部分负荷工况下的电控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系统对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进行了目标空燃比控制分析后,首先建立了发动机数学模型,设计了部分负荷工况下的空燃比PID控制系统和模糊PID控制系统,并建立了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的仿真模型,然后与未采取控制策略的常规控制系统的空燃比控制效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部分负荷工况下采用模糊PID算法的控制效果最好,控制精度较高、控制性能最优,PID算法次之。  相似文献   

3.
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空燃比优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氧传感器反馈信号存在一定的延时,导致常规反馈空燃比控制存在时滞现象,造成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燃烧性能、动力性能与排放性能恶化。为了使加速瞬态工况空燃比能快速稳定在理论空燃比,基于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空燃比控制基本策略,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控制器(预估NNI辨识器)和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器(RBF-NNC控制器)组成的采用混沌优化算法的复合神经网络空燃比控制系统,并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控制系统可增强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空燃比实时性控制与精度,确保发动机实际空燃比稳定在理论空燃比控制范围内,有效解决氧传感器信号传输的迟滞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空燃比作为发动机其他参数调整的基础和依据,在控制参数调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发动机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的目的,需要对空燃比进行精准控制。本文在MATLAB/Simulink的环境下,建立了包含进气系统动力学模型、燃油蒸发与动态油膜模型、动力输出子系统模型的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对该模型燃用汽油的空燃比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发动机燃用汽油的化学计量空燃比相同,为进一步研究发动机空燃比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退火炉燃烧控制中因空燃比控制不佳而造成的热损失和污染问题,采用双交叉控制和空燃比自寻优策略优化燃烧控制.本文首先介绍了双交叉控制的基本原理,然后对其工作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空燃比自寻优的方法,最后.采用MATLAB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仿真和实际应用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博世ME7电控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汽油机启动过程中的控制逻辑,具体分析了发动机冷启动和热启动过程中的喷油量衰减特性,以及启动过程中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变化规律,然后将启动过程的控制算法烧写到自主开发的ECU中。台架测试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ECU能够快速启动发动机,各种启动工况下喷油量的衰减特性以及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变化规律均在理想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汽车废气氧(EGO)传感器模型是实现发动机空燃比闭环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采用的继电器模型,存在一定的不足.采用实验建模的方法,建立了过量空气系数、温度与输出电压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利用三段和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初步估计,得到参数的粗略值,然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参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检验.仿真结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结构简单,预测精度高,可以用于空燃比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详细论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控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方法,分析了模糊和神经网络的控制优缺点,并说明了空燃比控制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11):1714-1718
为了提高汽油机空燃比控制精度,满足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能要求,对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油膜动态效应补偿技术进行研究。采用Elman神经网络对油膜参数进行辨识,通过仿真软件建立了汽油机油膜加速瞬态补偿器模型。基于mototron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对设计的油膜补偿器模型进行策略移植、下载与标定,并通过离线仿真和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lman神经网络可以对汽油机油膜参数进行准确辨识,并且可以消除油膜动态效应对空燃比的影响,油膜补偿器能对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下喷油进行有效补偿,更好的控制发动机加速瞬态过程中的空燃比。  相似文献   

10.
以隧道窑烧嘴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空燃比和不同截面比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简化模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划分,利用Fluent14.5软件模拟了三维烧嘴温度场及流场分布。讨论了同一截面采用多组空燃比和多组截面采用同一空燃比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空燃比和截面比变化时,烧嘴温度变化规律及计算出口截面温度和速度,可以为不同燃烧工况确定空燃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可满足低热值燃气安全发电的基于DSP的燃气发电机组智能化空燃比调节子系统的设计.该系统根据空燃比和转速变化,实时准确控制气体发动机燃气和空气进气量,实现了各种热值下燃气与空气进气量自适应调节及发电机组转速的精确控制,提高了燃气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直线式汽车怠速控制电磁阀的仿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直线式电磁控制阀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怠速控制阀的动态力学模型,并利用仿真分析软件对怠速控制电磁阀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进行了特性分析;根据发动机进气模型,进一步研究了电磁阀控制参数与发动机怠速工况下的进气量、发动机转矩以及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关系。对怠速控制系统的闭环设计,稳定怠速工况转速、优化点火提前角以及确定合理的空燃比等要求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汽车蒸发排放控制的发展,以及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蒸发排放系统的控制策略:充分的脱附与不影响尾气排放,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可行,其蒸发排放可满足法规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氧传感器通过检测发动机排放尾气中氧离子的含量进而获得混合气空燃比信号。空燃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发动机有害气体(HC、CO、NOx)的排放量,因此本文对比分析帕萨特1.8T发动机中氧传感器的正常工作波形和故障波形,提取波形上特征值,建立BP神经网络,输出故障类型。通过10组测试数据的诊断结果得出结论:基于波形分析的氧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二冲程煤油发动机整机建模与初始点火提前角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改燃烧航空煤油后,初始点火提前角需重新标定的问题,利用GT-Power对以煤油为燃料的二冲程发动机进行整机建模。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转速、负荷、进气压力、进气温度和空燃比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得出除转速和负荷外,进气温度对点火提前角的大小影响明显。针对不同的工况条件,充分考虑动力性而忽略经济性与排放性的前提下,通过计算获取了发动机初始点火提前角;通过仿真数据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以湘潭钢铁集团五米宽厚板厂步进式加热炉为控制对象,充分考虑其加热过程特点,提出一种炉温智能集成优化控制策略。针对模糊控制参数整定不理想的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控制参数进行寻优,以获得具有较强自适应能力的模糊控制器;同时基于含氧量检测值,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对空燃比进行优化;最后基于阀门开度控制策略,通过对煤气流量和空气流量的调节,实现对炉温实时控制。工业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炉温控制曲线整体比较平稳,控制效果明显改善,该智能集成优化控制策略,为加热炉炉温的优化控制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发生爆燃会使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噪音加大、汽车舒适性变差、排放恶化,同时大大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引起发动机爆燃的原因主要是:点火提前角过大、燃烧室过度积碳、发动机温度过高、空燃比不正确等。而现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发动机机体上安装了爆震传感器,对发动机工作情况进行监测,通过ECU来控制点火提前角,从而控制爆震的了发生。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环境下的电梯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大楼电梯配置、验证电梯群控算法并分析其性能指标的仿真是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一种电梯群控系统虚拟环境中电梯配置模块的设计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综合考虑乘客到达的随机性、各楼层人数分布的不均匀性、楼层高度的不一致性和轿厢的启动、制动等诸多因素对电梯配置的影响,使电梯配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满足实际需求。通过在虚拟环境下运行,了解配置所达到的服务效果。仿真结果证明,此方法是有效的,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集成汽油机轻型车的排放污染物HC、NOX、CO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机理、影响排放的因素以及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针对HC、NOX、CO三种主要的气态污染,从起动&暖机阶段、催化器加热功能、过渡工况、目标空燃比、前氧露点及闭控制以及清氧功能等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相关排放匹配内容及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