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大英  刘北英 《生理学报》1990,42(6):562-570
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测量羊浦肯野纤维细胞膜内钠离子活度(~(ai)N_a),细胞间钾离子活度(a~ok)及细胞膜电位(v_m),观察不同浓度低钠,无钙液对其影响,在无钙低钠液中,细胞内Na~+逐出,α~iNa 降低,其变化速率,幅值与[Na]_o 相关,同时也受细胞 a~iNa 初始水平(aiNa(o))的影响。aiNa 下降6min 时的稳态水平与[Na]_o 呈直线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Na]_o 降低时,细胞膜钠泵活动加强,细胞内 Na~+逐出增加,其最终结果是使 Na+跨膜梯度维持相对稳定,因而可以认为是 Na~+跨膜梯度而不是单纯的细胞内 Na~+控制膜钠泵活动。在低 Na~+液引起细胞内 Na~+主动逐出增加的同时,细胞膜出现超极化,[Na]_o 愈低,膜超极化程度愈高,从低钠液引起的 a~i_(Na),V_m,α~o_k 变化之间的时程关系看,膜超极化主要由加大的外向泵电流引起,同时发生的细胞间 K~+浓度变化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羊心脏浦肯野纤维标本,按其静息膜电位水平分为两组:;≥-75mV的为正常组,-40~-55mV为部分除极组。在降低细胞内外Na~ 跨膜梯度的情况下,用细胞内离子选择电极监测细胞内Na~ 主动逐出速率以测量细胞膜钠泵活动。结果表明,除极组细胞内Na~ 活度(a~1Na)对照值及在预先提高细胞内Na~ 水平的情况下所测得的Na~ 逐出速半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因而认为,自然部分除极的浦肯野纤维膜钠泵机能并无不可逆转的损伤。其除极原因可能主要与膜对K~ 的通透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普通玻璃微电极和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对正常及经过胰岛素处理的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膜电位、细胞内Na~+、K~+、Cl~-、H~+等活度及膜对Na~+、K~+的转运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胰岛素在促进蟾蜍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同时,具有使膜电位降低、细胞内Na~+、Cl~-活度增加、K~+、H~+活度减少及K~+转运系数降低等作用。胰岛素的上述作用可能与膜的通透性改变及膜上钠泵活性和Na~+/H~+交换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徐俊波  陈运贞 《蛇志》1991,3(2):21-24
本文观察了52例原发性高血压和24例正常人的红细胞、白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膜钙泵、钠泵活性,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结果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组高、中切变率血粘度和钠泵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红细胞变形性和钙泵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红细胞变形性和钙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白细胞变形性、低切变率血粘度及血浆粘度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原发性高血压组红细胞变形性与年龄、平均动脉压、钙泵活性,高、中切变率血粘度相关.心痛定和川芎嗪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性显著改善,川芎嗪还能降低高切变率血粘度.结果提示:在高血压病中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粘度增高的分子水平机制主要是红细胞膜钙泵活性降低。基于微循环的改善,在扩大治疗例数后,心痛定和川芎嗪可能作为降压治疗的优选药与辅助药。  相似文献   

5.
Na~ ,K~ -ATP酶作为一种生化钠泵成分,在体内负责调节Na~ ,K~ 穿越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已有关于酒精中毒病人红细胞膜Na~ ,K~ -ATP酶基础活性比正常人高的报道。动物试验证明,每天接受乙醇溶液也能引起大鼠脑和肝组织的Na~ ,K~ -ATP酶活性明最增加。Gonzalez-Calvin等还观察到饲以蔗糖饮料对大鼠肝细胞膜结合酶活性具有与乙醇相似的增强作用,认为这与大鼠食入乙醇和蔗糖后产生的营养效应有关。考虑到盐水不能给动物提供额  相似文献   

6.
Zhang MJ  Yang J  Qiang L  Wang R  Song YF  Niu XL 《生理学报》2008,60(2):205-210
本文旨在研究含大鼠钠泵α2亚单位M1~M2膜外区的多肽片段(peptide contmning rat sodium pump α2 subunit M1-M21extramembrane fragment,RES2衍生物)是否具有与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结合以及改善钠泵α亚单位活性的作用.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Leu-Ala-Ala-Met-Glu-Asp-Glu-Pro-Ser-Asn-Asp-Asn-Gly-Gly-Gly-Ser),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纯化,并进行质谱分析.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法检测其与哇巴因的结合能力,进而采用人红细胞86Rb摄取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RES2衍生物与3H-哇巴因具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其平衡解离常数(Kd)为38.46 nmol/L,IC50为6.353nmol/L.RES2衍生物可以阻断哇巴因对红细胞膜Na ,K -ATPase的抑制作用,使红细胞86Rb摄取率从38.53%上升到83.69%左右,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因此,RES2衍生物不仅具有体外结合活性,而且具有改善钠泵活性的生物学效应,为其成为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牛下丘脑酸性丙酮、甲醇提取物经SeDhadex G25、混合床树脂脱盐及高效液相色谱ODS柱分离,得到了较满意的钠泵抑制因子制备物。其生物活性测定证明,对纯化制备的家兔肾髓质外层Na~ ,K~ -ATP酶活性、人红细胞~(86)Rb摄取率、WKY大鼠肠系膜小功脉血管平滑肌细胞Na~ 外流及~3H哇巴因结合率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氨基酸组分及质谱分析,该物质属于小分子肽,分子量约为315Da。该抑制因子的意义在于作为生理状态及伴随体液容积扩张的病理状态下的钠运输调节因子,它可能与高血压时体液介导的细胞钠运输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蟾酥中纯化一种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Na+ K+ ATP酶 (钠泵 )抑制因子是新发现的一种由肾上腺或下丘脑分泌并贮存的具有生理和病理意义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报道较多 ,已成为该领域国际研究的热点 .Hamlyn和Haupert研究组从人的血液及牛的下丘脑中纯化出一种与哇巴因相似的明显抑制钠泵活性的哇巴因样物质(ouabain likecompound ,OLC) [1 2 ] .Schoner研究组由牛肾上腺中纯化得到一种分子量为 6 0 0 (UV 2 5 0nm)的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穹窿下器官(SFO)对外周肾小管钠泵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在SFO分别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II(AngII),其中氯沙坦(losartan)组先用AngII的1型受体(AT1)拮抗剂losartan预处理后再注射AngII 放免法检测血清中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的水平和血浆AngII水平 微分离大鼠肾脏单根近球小管,液闪法测定小管管周膜钠泵活性。结果:①SFO注射AngII后,血清中EDLS在15 min开始升高,约60 min达高峰 ②肾近球小管钠泵活性在SFO注射AngII后30 min和60 min都显著下降 ③用losartan预处理SFO后,再注射AngII,血清EDLS水平升高和小管钠泵活性下降的效应被显著削弱。结论:大鼠SFO注射AngII后,肾近球小管钠泵活性将下降,原因可能与SFO注射AngII后,激动SFO的AT1受体,直接或间接升高血清EDL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低渗法从新鲜健康人红细胞中制得膜Na~+/K~+ ATPase,用于研究四种鑭系稀土离子(La~(3+)、Nd~(3+)、Ho~(3+)、Yb~(3+))对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鑭系离子都对红细胞膜Na~+/K~+ ATPase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当反应体系中的稀土离子浓度达50μmol/L时,Na~+/K~+ ATPase的活性所剩不多;低于50μmol/L鑭系离子时,以Nd~(3+)的抑制作用最强;金属离子螯合剂能阻止稀土离子对Na~+/K~+ ATPase的抑制作用。此项研究为稀土的生物效应的理论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磷脂对兔肾外髓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PC、PG重组活性最高,用DMPC重组导致酶失活,酸性磷脂有利于维持该酶活性.DSC及自旋标记ESR实验结果示出(Na~++K~+)-ATP酶有选择地与酸性磷脂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Na~++K~+)—ATP酶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磷脂对兔肾外髓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PC、PG重组活性最高,用DMPC重组导致酶失活,酸性磷脂有利于维持该酶活性.DSC及自旋标记ESR实验结果示出(Na~++K~+)-ATP酶有选择地与酸性磷脂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乌本苷免疫活性物和组织中钠泵容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赖于Na+、K+的Na+-K+-ATP酶(EC3.6.1.3,钠泵),广泛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细胞质膜上,是催化Na+、K+跨膜主动运输的质膜酶,除维持正常的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外,对细胞能量代谢也有重要影响,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钠泵活性异常引起.研究证明有2种特异性的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山莨菪碱对经胆酸盐透析重组的鼠脑(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大豆磷脂重组的(Na~++K~+)-ATP酶活力恢复最大;酸性磷脂PG次之;中性磷脂DPPC最低.对用DPPC和大豆磷脂重建的(Na~++K~+)-ATP酶,山莨菪碱降低酶的水解活性,而对PG重组的脂酶体,山莨菪碱则提高(Na~++K~+)-ATP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钙矛盾现象的形态学变化特点是细胞在闺盘处分离,细胞内肌节聚集为单一收缩带;心肌代谢的改变以高能磷酸键迅速减少、离子平衡失调为主。产生的机制是细胞膜钠泵、钙泵功能减弱,造成细胞排钙能力下降,细胞内 Na~+浓度升高,使恢复正常钙灌注时 Na~—Ca~(2+)迅速交换,造成 Ca~(2+)大量内流而导致一系列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神经活性类固醇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活性类固醇是神经组织中具有活性的类固醇。神经活性类固醇的基因作用是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而实现[1,2 ] ,非基因作用则通过与细胞表面可能的特异性神经递质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及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实现 ,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3 ,4] 。前者作用缓慢 (约数分钟到数小时 ) ,并受生物合成速率限制 ,而后者则作用快速 (数毫秒到数秒 ) [5 ] 。随着研究的深入 ,神经活性类固醇的非基因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些神经活性类固醇本身并不与神经活性类固醇受体结合 ,而是通过其代谢产物与受体的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3] ;一些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现耐热α-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并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克隆来源于埃默森篮状菌(Talaromyces emersonii)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TEgal,构建p AO815-TEgal重组表达载体,采用DNS法测定其水解活性及酶学性质;通过薄层层析研究其水解底物谱;并构建TEgal基因多拷贝表达框,实现了该基因的高效表达。[结果]TEgal对棉籽糖水解活性最高9. 5 U/m L,最适温度75℃,最适pH值3. 5; Na~+、K~+对TEgal有促进作用,Mg~(2+)、Co~(2+)、Mn~(2+)、Ca~(2+)、Fe~(2+)、Zn~(2+)均能抑制酶活,多拷贝重组表达菌株活性最高为22. 4 U/m L。[结论]成功构建耐热α-半乳糖苷酶高效表达菌株,通过提升基因剂量将酶活和蛋白含量提高了135%和356%。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抑制剂芋螺多肽Con-G、Con-T及其突变体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发展的抑制作用。方法:每天8:30和16:30在小鼠皮下注射吗啡30mg/kg,连续3d,形成吗啡身体依赖模型;第1d和第3d16:30给完吗啡30min后,侧脑室给予15nmol/kg的Con-G、Con-T或其突变体;第4d8:30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测定小鼠10min内的跳跃次数。结果:Con-G突变体中,Con-G[S16Y]抑制小鼠吗啡身体依赖发展的活性显著提高,Con-G[Q6A]活性与Con-G相似,Con-G[N8A]和Con-G[γ14A]无活性,Con-G[γ10K]活性较弱。Con-T突变体中,Con-T[M8I]、Con-T[M8A]抑制小鼠吗啡身体依赖发展及急性戒断活性活性最强,Con-T[R13A]、Con-T[γ14A]、Con-T[M8F]及Con-T[M8N]有明显活性,Con-T[L9A]和Con-T[γ10A]活性低。结论:一些Con-G及Con-T突变体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发展具有很强的活性,活性强弱与其对NMDA受体NR2B的活性及选择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海洋活性芽孢杆菌MD-5抑菌活性及性质。[方法]采用测定抑菌半径结合OD_(600)及pH确定最佳发酵时间;通过平板琼脂扩散法、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抑菌谱;通过测量抑菌圈面积探究加热时间、pH对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在既定培养条件下,该菌株产抑菌活性物质最优的发酵时间为34 h,对多种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其发酵上清在100℃下加热2、5、10 min活性保留分别为88.9%、60.4%、38.9%,加热15 min完全失活;当pH 5.0~7.0活性基本不变,pH为酸性活性有所降低,为碱性活性下降明显,pH≥11完全失活。[结论]该菌株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可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阴性菌及真菌;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对温度及pH敏感,高温或碱性环境易于降解失活。  相似文献   

20.
黄清荣  祁琳  柏新富 《生态学报》2018,38(2):528-536
以溶液培养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幼苗为材料,测定了不同盐胁迫程度和不同根环境供氧状况条件下棉花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植株的Na~+、K~+离子含量等的变化,以探索根环境供氧状况对盐胁迫下棉花光合作用和离子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和根环境供氧不足均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在处理后的前期,盐胁迫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大于供氧不足(不通气)的影响,而后期根环境供氧不足的不利影响快速增大,并逐渐超过盐胁迫的影响。在低浓度盐胁迫和根环境不通气处理的初期,棉花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气孔关闭或部分关闭引起的CO_2供应不足);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大和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逐渐转变为非气孔因素(光合系统损伤引起的光合能力下降)。相同程度盐胁迫下,根环境通气处理的棉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等均显著高于根环境不通气处理的,说明根环境供氧不足加重了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对棉花植株各器官离子积累量的测定、分析发现,盐胁迫导致了棉花根系拒Na~+、吸K~+的能力和选择性运输K~+的能力降低,使棉花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增多、K~+含量减少、[Na~+]/[K~+]比值升高;而根环境通气则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根系的拒Na~+、吸K~+能力和根系向叶片选择性运输K~+的能力,降低根系和叶片的[Na~+]/[K~+]比值。试验还发现,根系K~+、Na~+含量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大,而叶片K~+、Na~+含量受根环境通气状况的影响更大一些。综合分析可见,盐胁迫和根环境供氧不足均可导致棉花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光合机构损伤以及离子平衡失调,而根环境通气可以缓解盐胁迫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增加根系和叶片对K~+的选择吸收和积累、降低[Na~+]/[K~+]比值,从而增强棉花植株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