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渡法》第8条规定了我国在国民引渡的问题上采取绝对的“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然而,这种绝对不引渡本国国民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的问题,给国际刑事司法协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0,(2):78-79
戈恩从日本逃往黎巴嫩2019年12月31日,多家欧美媒体报道,取保候审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前主席卡洛斯·戈恩在日本检方严密监视下逃离位于东京的住所。戈恩在同一天发表声明向外界证实自己已回到黎巴嫩。随后,日方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已回到黎巴嫩家中的戈恩发出红色通缉令,但日本与黎巴嫩没有引渡协议,黎巴嫩国内法也规定不向外国政府引渡本国公民。戈恩的另一个国籍国法国政府也明确表示,"如果戈恩来到法国,我们将不会引渡他,因为法国从不引渡自己的国民"。  相似文献   

3.
现代引渡制度是现代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具有司法性与行政性相统一的特点。各国通过国际引渡合作,严厉打击外逃犯罪分子,维护公平正义。赖昌星潜逃至加拿大十余年,最终被成功遣返回国,接受我国法律的审判。通过对赖昌星遣返案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在进行引渡及类似活动中的阻碍,包括缺乏双边引渡条约的极大制约和死刑不引渡原则与我国保留死刑的司法实践之间的冲突等问题。我国要顺利开展引渡活动,仍要积极促进双边引渡条约的订立,妥善处理死刑不引渡原则问题,并增进对其他国家司法制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引渡制度是当今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引渡就是一种古典而最有效的国际司法协助方式。其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国际间司法合作的不断加强和跨国犯罪引渡范围的不断扩大,符合世界各国维护其国内良好司法环境的利益。同时规范的引渡制度也维护了国家刑事管辖的主权,尤其是政治犯不引渡和死刑不引渡原则是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随着国际人权呼声的日益高涨,引渡制度与人权问题联系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5.
引渡作为一种国家间制裁国内涉外犯罪的司法合作制度,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引渡制度随着国际法的完善而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成为国际法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引渡理论成为人们不断研究并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07,(10):44-44
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医学与疾病学早已进入了微生物领域,生物领域在医学上的应用大大地增加了人类疾病的预防率和治疗率.世界各国普遍通过微生物科学的研究,来促进本国国民人口素质及食品卫生安全事业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引渡制度中的重要原则,被许多国家所承认,并在许多双边引渡条约中频繁出现。中国对死刑不引渡原则一向持回避的态度,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先后与西班牙、法国签署了包含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双边引渡条约,正式确立了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经济实力增强的影响,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现代引渡制度是国家行使管辖权及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在打击国内腐败犯罪分子外逃的现象上尤其关键。虽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针对传统引渡制度进行了一些突破,中国在寻求国际引渡时仍然面临双边引渡条约缺乏以及国内刑法与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相矛盾的困境。本文拟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困境中探求出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引渡合作制度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国际引渡制度重要方面的国际引渡原则,其发展变化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引渡制度的新发展动向。笔者试图以引渡原则为视角,探讨现代国际引渡制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是大陆法系中违法性论中的重要内容,其以刑法的谦抑性为内核,以消极认定犯罪为功能.作为一个发展完善的理论,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的引入,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现存犯罪构成理论缺乏出罪事由的弊端,同时对于未来的刑法改革也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证人的拒证权是一种免证特权。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其民事诉讼法中都规定了拒证权制度,以期确保“发现真实”与保障证人及其证言所涉及的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平衡,拒证权的确立是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一制度的设立符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要求,也是对在特殊情况下强制证人作证所去利弊的一种纠正。我国设立证人拒证权的立法构想包括证人享有拒证权的情形,证人行使拒证权的具体程序设计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注意义务适应了侵权责任法平衡利益以及侵权责任扩大化的需要,是过错客观化以及过错判断标准客观化的必然要求。大陆法系各国侵权司法实践中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为注意义务在侵权责任法中的实践提供了可行性。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注意义务可以类型化为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以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所设定的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三种。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北经济协作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论述了建立西北经济协作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对西北经济协作系统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研究和界定,最后提出了促进西北经济协作系统建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法律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渐趋国际化的背景下,《法律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具有极显著的积极意义。但,目前从国内院校《法律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来看,双语教学教材已成为在这门课程中顺利进行双语教学亟待突破的“瓶颈”。本课题组探讨了《法律基础》课程双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对《法律基础》课程双语教材编写中涉及的教材特色、编写内容、体例结构、教材体系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的探索,提出了《法律基础》课程双语教材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注意义务理论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既能保障行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给予行为人因违反合理的注意义务而给他人带来的损害以合理的补偿,在现代侵权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侵权法理应确立。大陆法系各国侵权司法实践中已被证明科学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我国的侵权立法建议、立法草案以及已在各级法院审判实践中适用的安全保障义务都表明注意义务在我国侵权法中确立并实践完全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从一定意义上说,严复的国民性改造思想是对传统道德的颠覆,它促使社会价值观念从“群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换。然而,严复又认为传统道德对国民具有教化作用,这是国家保持“国性”的关键,它使严复陷入了自相矛盾,也是他国民性改造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对法律援助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义务主体包括责任主体和服务主体,以及责任主体所指的机构;服务主体按法律所指派的人员;权利主体所指定的范围等进行了讨论.指出,现行的<法律援助条例>对民事、行政的法律援助范围过窄,应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至少应包括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人身损害的案件,以及涉及家庭暴力又无财产内容的婚姻案件.  相似文献   

19.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均有成熟的理论和完善的立法。我国的相关立法过于简单,有必要理清自认的法理基础,确定自认的效力,进一步完善自认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20.
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在公路隧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公路隧道严峻的火灾形势,通过水喷雾、水成膜泡沫喷淋分别对90号汽油的灭火试验对比,以及水喷雾灭火系统在国外的实际使用情况,得出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更适合在公路隧道中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