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杜鹃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5):63-65
伊格尔顿的悲剧研究是在思考当代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他的研究颠覆了种种追求共同本质的悲剧观念,使悲剧观念与当代现实生存结合起来,挖掘出悲剧的新内涵,将悲剧之价值导向更富革命性的一面。他的悲剧研究具有政治策略性,是其社会主义理想在当代困境下的一种突围。 相似文献
2.
李炜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2):54-57
伊格尔顿是西方当代重要的理论家,由于其对意识形态研究的独特贡献,人们一般把他归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其实作为一个高产、多产、与时俱进的理论家,解构才是他的精髓,他在一次次的解构-坚守-建构-再解构中保持了理论的创新性和生命力。伊格尔顿对文学理论的解构则是其解构思想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王天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83-86
文学生产论是伊格尔顿在上个世纪70年代比较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属于伊格尔顿早期的文学理论。它建立在对本雅明、布莱希特、阿尔都塞和马歇雷文学生产论扬弃的基础上,包含了两个层面:(1)作为一般社会生产的文学生产;(2)作为对意识形态的生产、加工的文学生产。伊格尔顿力图阐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与文学创造论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4.
伊格尔顿的文化生产美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文论界争议颇多的文艺价值观的的问题也有其独到认识和分析,解析伊格尔顿的文艺价值观,无论是其理论的来源,还是“价值”概念的确立,以及对于文艺本质的独到认识,都表现了他对于西方现代文论的超越和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尤娟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133-135
作为活跃在当今西方文化批评界的大师,伊格尔顿以其独特的批评风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享有广泛的影响。在文化问题成为新世纪人类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核心问题的大背景下,对伊格尔顿这样一位理论大师的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西方很盛行。对此,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进行了无情驳斥。伊格尔顿倡导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人类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方式———它反映的是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的“切近”。他还高度肯定马克思追求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统一和要求将“伦理”审美化的美学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关于文化和文明的理论———它立足于现实,但总是向着崇高的理想攀越,内含崇高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王奕骅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41-44
作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学者,英国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通过对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揭示出他在意识形态终结论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依然坚定地从辩证的思维模式、现实性、实践性等方面继承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辩证思维属于方法论、意识形态生产等新观点,从而促进了意识形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子芯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2-95
"肉体"是伊格尔顿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与身体、感性、主体、欲望、差异性、特殊性等范畴联系在一起的所有感性领域的综合.在伊格尔顿看来,肉体不仅是生理意义上的躯体,也是一种身体主体.对现代文学批评中的身体客体化问题,伊格尔顿深恶痛绝,认为这会误导读者和创作者并导致色情作品的泛滥.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语境中,伊格尔顿高扬身体的主体性,这对恢复身体的生命和尊严,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趣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琼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40
由于对绝对自由的奉行和误解,人类悲剧历史不断上演,人类终极价值体系最终轰然倒塌。因此,伊格尔顿认为重提伦理问题迫在眉睫,并且认为悲剧可以成为价值的唯一生成基础。文章从以往理论家对自由的探讨出发,比较出伊格尔顿在悲剧的框架中对悲剧与自由的探讨的超越之处。伊格尔顿在悲剧的框架中对悲剧与自由的探讨对我们正确理解现代自由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对于当下社会我们重建伦理价值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形式是构成文本的重要一环,伊格尔顿引入形式概念与意识形态相连接,意图回答文本中被现存社会秩序遮蔽的话语问题。伊格尔顿反思英美新批评讨论形式问题时的精英主义立场,重新将形式自上而下地与政治和社会相连接,这种连接需在形式具体化为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历史事件被截取,但虚构的文本却能够达到更高的真实。这种真实以由作者个人经历所决定的作者意识形态为基础,能够打开被社会秩序所遮蔽的话语空间。遮蔽话语的还原需借助意识形态的意指作用,审美批评则是还原的实践路径。伊格尔顿文艺形式观是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纵深发展,并对如何解决英国本土社会问题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11.
张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79-82
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文化政治批评方法的核心范畴。作为一名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伊格尔顿将意识形态理论置入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的命题。通过对文学的虚构性、自我指涉性、价值判断性的三重批判,突出其文学理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8-73
后现代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背道而驰,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以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迎接挑战,旗帜鲜明地从文化政治批判视角切入后现代主义论争,将后现代主义的起因归结为20世纪60年代激进运动的失败,并从后现代主义激进姿态中看到其保守本性: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犬儒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表现。于是伊格尔顿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批判,主张回归社会主义宏大叙事。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清算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中国学术界在移植后现代主义时必须做的工作,因此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马海良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2):51-54
该文在讨论伊格尔顿的几部主要著作及其批评思想的主要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伊格尔顿的思想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在第一阶段,他的批评视角基本上是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理论,从社会物质关系诠释文学和文化,并注重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第二阶段,受路易·阿尔图塞反人文主义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影响,试图建立一门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文本科学”;第三阶段,仿佛回到“文化与社会”的问题框架,但是更强调文学的政治性,基本形成了他自己的“文化政治批判”理论,伊格尔顿的思想历程也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乃至整个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6)
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伊格尔顿(Eagleton)美学,认为伊格尔顿美学结合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揭示当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是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合理性,特征是把法则写在人的心灵上,通过审美等多种形式实现意识形态的内化。 相似文献
15.
简论提高教材选用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切入点,从适用性、择优性两个方面,对教材选用质量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强化学校管理、保证教材信息畅、严格教材选用程序等,提出了提高教材选用质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陆梅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155-156
阐述大学出版社要依托学校学术科研特色和优势,在作者选择、选题策划、内容、编写体例、装帧以及图片等方面综合考虑,出版高质量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 ,教材的建设和改革问题一直处于前沿位置 ,是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从以往的理论设计和选择教材的情况来看 ,学校体育课的内容基本上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线的分类。近年来 ,有学者认为 ,从“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 ,必须对竞技项目为主线的教材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笔者认为 ,无论是倾向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 ,还是倾向以健身、参与为目标的课程设置 ,竞技项目都是重要的素材 ,问题的关键在于素材的教材化。本课题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地作一些探… 相似文献
18.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5-81
为了解中国文化词语的分布情况,本文对其在8套国内较为通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分布进行了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文化词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出现频次偏低,且集中在少数几篇课文中,在不同教材中的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有限的中国文化词语中,以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生产文化类的词语居多,而对亟待走出去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和现代价值观念等精神心理文化关注较少,所关注的文化类别缺乏代表性,中国文化被边缘化、碎片化和片面化的现象较为突出。在以后的教材编撰中,我们需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配置数量,遴选能够代表中国文化核心内容的文化主题,并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比较,以提升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燕南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66-68
文章针对翻译教材编写的理论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以对比语言学为框架尝试构建翻译教材的内容体系,即围绕逻辑思维、句法结构、文化差异和认知心理四个方面组织教材内容,并检验该体系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