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早在中国入世以前,"非市场经济"问题就一直困绕着中国企业的出口,中国入世时,这个问题也没有饶过,并被写进了入世议定书,时至今日,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事关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本文就这个话题不揣陋见,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入世"进程的加快,中国关税水平也逐步降低."入世"以后,关税区和保税区的关税差别将会大大缩小.这就给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提出了一项新的课题.当前保税区存在哪些问题?"入世"后,保税区如何定位?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案”详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案"是中国入世10年来最为复杂的案件之一,涉及到众多机构和个人,以及多重法律关系,专家组报告在本案最核心的问题——电子支付服务是否属于入世减让表中的"支付服务"上支持了美国的观点。本文就该案所涉相关问题,包括涉案措施、中国的入世承诺、涉案服务的分类、电子支付服务的定义、GATS项下的国民待遇条款和市场准入条款等做具体分析,并对该案的专家组报告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一谈到入世就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好像中国入世之后许多产业将面临绝境,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5.
从复关到入世,中国先后经历了1 5年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1月9日至13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将审核中国入世的全部法律文件并正式接纳中国进入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组织.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说,"中国入世后,世贸组织又向真正成为全球性组织方向迈进了一步."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表示,"中国入世是中国和世界双赢和共赢的结果.""入世"将成为改变中国的一个契机.从此,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洪流,开拓了持续发展新的里程碑.当然,兴奋之余,人们对"入世"仍是希望与犹疑并存,热切与冷眼交错.一句话"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6.
与中国纺织品有关的"特保措施"解读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保措施"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保障措施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入世承诺中接受"特保措施"是中国入世所付出的代价。这些"特保措施"一旦被其他成员方利用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将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出口贸易第一大户--纺织品有关的"特保措施",包括了《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与《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规定的两种期限不一的"特保措施"。本文旨在对这两种"特保措施"的规则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希望能对中国纺织品行业应对可能被其他成员方广泛采用的"特保措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佳文 《国际市场》2001,(3):28-29
入世后中国音像业路在何方? 虽然中国最终"入世"还未见分晓,而在音像市场上中国政府将分阶段地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人们关心的是:"入世"将对中国音像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音像业未来将去向何方?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前夕,记者走访了"梅开二度"的市政协委员、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副会长肖哲夫.他坦言:中国入世是场革命,真正的冲击尚未到来.但入世不能中央政府"一头热",当务之急是,全民务必强化对入世的应对意识;有关部门要普及、准确对民众进行入世宣传教育;以参政、议政为己任的"政协"会议在推动中国入世进程中的贡献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成淼 《价格月刊》2001,(11):28-28
"入世"将对中国房地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业界人士一致认为,中国"入世"对房地产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0.
名言新闻     
《财经界》1999,(12)
消除"入世"认识误区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指出,"入世"认识上存在的四个误区:(1)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就等于立即全面开放市场,就等于我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如果我国开放市场不是有步骤的话,那为什么还要谈判那么多年?(2)认为我国逐步开放银行、保险市场就是开放资本市场,这完全是两码事。(3)对世贸组织的基本知识、规则缺乏了解。要知道承诺不等于实际进口,更不是市场份  相似文献   

11.
赵远 《中国商论》2021,(8):152-154
本文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并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简单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针对业财转换子系统、绩效考核子系统、企业报告与数据平台子系统、内部控制子系统、管理会计报告子系统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该方案的设计要点展开了阐述,同时对其应用效果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In an open, unregulated and globalised economy, it is logical that the problem of corporate government not only occupy the time of academics, but also preoccupy both companies an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varies depending on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culture of a particular country,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s. Thus, there is no single recipe which can be applied automatically and is universally valid in all contexts.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propose some general principles which have duly stood the test of experience and are recognised as providing valuable guidance for efficient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Spanish "Olivencia Report", which is an attempt to draft an "ethical code" containing a number of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which, if they were to be applied, could improve the governance of the larger Spanish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Stock Market.The pages which follow narrate the story of the making of the report, and highlight those features which distinguish this report from other analogous reports published in other countries, and which inspired the Olivencia Report. These reports, which include the "Cadbury Report", the "Viénot Report" and the "Peters Report" among others will also be dealt with. Once the more outstanding aspects of the Spanish report have been highlighted, the article closes with a brief concluding section, which goes beyond the case in question and st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ic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mission of the enterprise. This focus is of some importance as the literatur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rarely brings the ethical problem to the fore.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reduce the confusion surrounding the concepts of "sex" and "gender" in the literature of "Women in Corporate Management." We contend that the incorrect usage of these concepts not only creates confusion in the literature, but also casts a shadow over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 this area. We offer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authors as means to reduce the confusion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去年以来出现的所谓“消费储值”、“消费计点”行为对比 80年代末期 90年代初期曾经风靡一时的“还本销售”等商业欺诈行为进行理论分析 ,讨论其发生、形成、演化的背景、原因、模式和机制。同时对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最后 ,本文也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WTO争端解决:2011年回顾与2012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2011年内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实践的总体情况,并对2011年内中国作为申诉方、被申诉方参与的磋商案子、专家组阶段案子、上诉机构案子做了概述。文章还就2012年中国可能面临WTO争端解决的3起案子做了预测,这3起案子涉及稀土、出口信贷和汽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公布。专家组通过分析《加入议定书》第11.3条的字面意思、《工作组报告》和WTO协定中的有关条款,认定GATT第20条不能作为中国违反第11.3条的抗辩理由。相较之前的案件,本案专家组的分析更加细致,考虑更加全面,但仍存在令人质疑的问题,特别是在条约解释技巧方面,专家组过分强调字面解释,对《加入议定书》中的"超WTO义务"解释过于严苛、机械。中国政府应当据理力争,要求上诉机构以"善意解释原则"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解释、目的和宗旨解释方法,对成员方间不平衡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二次校正。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贸易战略选择与“贫困化增长”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对“贫困化增长”的涵义和模型进行论述,从“贫困化增长”的前提条件、贸易条件以及国际竞争力角度论证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扩张可能导致“贫困化增长”,并分析其原因。从扶植战略性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引进优质FDI三方面探讨了我国如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规避“贫困化增长”。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引起了各个方面对经济形态、经济理论的思考。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美国的新经济是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延点上,是知识经济的雏形;同时阐述新经济的特征以及对理论经济学的贡献,以期明晰新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软实力"的概念分析入手,通过对软实力内涵分析,期望从软实力现状和软实力建设方法得出建设性的方案.本文就国内企业面临的国际格局、经济形势、自身发展和公众舆论及其自身软实力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