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和线性印迹法对680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72平均年龄为45.8)进行血清AMA和AMA-M2检测,分析AMA在不同性别、年龄(≤20岁组、21-49岁组、≥50岁组)患者和科室中的阳性率,并选取2015.1.1-2017.6.26有明确诊断的AMA阳性住院病人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6804例检测标本中AMA阳性率为2.35%,其中男性为0.65%,女性为5.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84,P0.001)。不同年龄组间AMA阳性患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0.68%、21~49岁组1.26%、≥50岁组3.89%,χ~2=52.278,P0.001)。各科室AMA阳性显示,中医科(8.89%),风湿免疫科(6.63%),干部病房(6.25%),消化科(5.40%),神经内科(4.82%),其他科室阳性率过低,统计意义不大。回顾分析2015.01.01~2017.06.26住院病人AMA阳性88例患者疾病类型发现PBC 56例,占总阳性率的63.64%,自身免疫性肝炎10例,占总阳性率的11.36%,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占总阳性率的7.95%,乙肝3例,占总阳性率的3.41%,肿瘤1例,占总阳性率的1.14%,其他疾病11例,占总阳性率的12.5%。结论临床就诊患者中AMA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不同科室及相关疾病AMA阳性率不同,检测AMA对PB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大意义,因此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视AMA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忻  李林  王冬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576-8577
目的分析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探讨抗线粒体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AMA阳性患者63例,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47例和非PBC 16例,分析每组生化、免疫学指标。结果与47例PBC患者比较,16例非PBC患者ALP、r-GT升高无PBC组明显(P0.001)。ANA、抗dsDNA阳性率无PBC组高(P0.01)。结论 AMA在PBC患者中检出率极高,但AMA并不只出现在PBC患者血清中。在肝胆疾病、其他疾病患者血清中亦可检出,二者实验室检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的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抗体(ANA)及其特征。方法对58例确诊的PBC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AMA、ANA,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条带法分别检测AMA和ANA的亚型抗体。结果58例PBC患者AMA抗体均为阳性,89.2%的患者AMA的滴度≥1∶320;AMA亚型M2、M4和M9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9%和24.1%。M2≥200 RU/L的患者丙氨酚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氨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 il)明显高于M2<200 RU/L的患者。M4阳性组ALT、AST明显高于M4阴性组。25.9%的患者出现了ANA,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着丝点型11例、核膜型9例、核点型5例,集中出现在AMA高滴度以及M2≥200RU/L的患者。结论PBC患者一般均有高水平的AMA和M2,且滴度和病情相关。M4、M9在PBC有一定的检出率。多数PBC患者还伴有高滴度的ANA并有主要的荧光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谱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3例肝病送检样本中81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将其分为3组:(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8例;(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0例;(3)重叠综合征13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抗线粒体M2亚型。结果 743例中诊断为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送检标本的5.11%、4.04%和1.75%,总计10.9%。AIH患者ANA阳性率为78.9%,AMA及M2亚型阳性率为18.4%,SMA阳性率为7.89%;PBC患者ANA阳性率为73.3%;AMA和M2阳性率为26.7%;重叠综合征患者ANA及AMA阳性率为100%。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非病毒性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AIH/PBC重叠综合征(O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探讨抗平滑肌抗体(ASMA)阳性/阴性的AIH、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阴性的PBC的肝功能生化指标、血常规、凝血象是否存在差异,帮助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69例,分析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都可出现乏力、纳差、腹胀的症状及脾大、腹水和皮肤巩膜黄染的体征,AIH男女比例为1∶3.8,PBC男女比例为1∶11.8,AIH/PBC OS男女比例为1∶10.0。AIH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而PBC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明显。PBC相比AIH更容易引起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减少,而AIH更易引起凝血酶原时间(TT)的升高。AIH与PBC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MA和AMA/AMA-M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MA阳性组和阴性组AIH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AMA阳性组和阴性组PBC患者的白细胞(R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LD有着相似的临床特征和相对特异的实验室结果,结合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综合分析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鉴别AILD的类型,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ASMA与AIH、AMA与PBC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有明显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及其亚型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等在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55例AMA及其亚型阳性的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印迹法检测了AMA,AMA M2亚型,ANA等自身抗体,并对其它生化和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 40例PBC患者AMA均为阳性,72.5%的患者AMA的滴度≥1∶320;AMA亚型M2,M4和M9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和2.5%.PBC组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碱性磷酸酶(ALP) 、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非PBC组患者.87.5%的患者检出ANA,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核膜型、颗粒型.结论 PBC患者一般均有高水平的AMA和AMA M2亚型,且滴度和病情相关,M4,M9在PBC有一定的检出率.多数PBC患者还伴有高滴度的ANA并有主要的荧光模式,但AMA也可伴发或单独见于其它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舍格伦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免疫学实验诊断特点。方法观察85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98.8%(84/85)的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87.1%(74/85)的患者总胆红素(TB il)和结合胆红素(CB il)升高,81.2%(69/85)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78.8%(67/85)的患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52.9%(45/85)的患者球蛋白(GLB)、95.7%(22/23)的患者总胆汁酸(TBA)、84.0%(21/25)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自身抗体检测有59例抗核抗体(ANA)阳性(69%),其中32例为核膜型,20例为着丝点型;85例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均为阳性,其中80例(94.1%)AMA M2阳性。结论PBC无典型性临床症状,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结合AMA,尤其是AMA M2的检测结果获得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滴度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患者AMA M2亚型抗体(AMA-M2)浓度分布状况及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的阳性率及相伴ANA核型。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2例AMA阳性标本中的AMA-M2,并对已明确诊断的71例PBC患者进行AMA-M2亚型及ANA核型分析。结果在502例AMA阳性患者中AMA-M2阳性率为76.1%;71例PBC中95.8%AMA抗体效价大于1:160、90.1%AMA抗体效价大于1:320、73.2%AMA抗体效价大于1:640。95.8%AMA-M2阳性:67.6%M2200 RU/ML、84.5%M2100 RU/ML,并有56.3%存在ANA。结论 PBC中AMA、AMA-M2呈高滴度、高浓度集中,高效价AMA、AMA-M2及ANA的部分核型有助于PBC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出现的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特点。[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2例PBC患者的ANA、AMA、SMA和LKM、LMA及LSP等抗体,用欧蒙印迹法检测ANA谱、AMA亚型抗体及SLA/IP、LKM—1和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结果]全部PBC患者AMA和AMA—M2抗体均为阳性,52例中18例检测了AMA—M4、M9抗体,分别有9例和8例阳性。52例中ANA阳性41例(78.4%),主要表现为细胞核膜型(19例)、核点型(11例)和着丝点型(8例)的荧光模式。其他少见的荧光模式有:抗SS—A/SS—B型、核均质型、核仁型及核颗粒型。多数PBC患者ANA为两种荧光模式的混合。荧光模式为着丝点型者CENP—B均为阳性。52例中有6例患者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其中2例SLA/IP阳性,提示AIHⅢ型与PBC的重叠;1例LKM—1阳性,提示AIHⅡ型与PBC的重叠;3例.ANA阳性,肝活检证实2例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PBC的病理改变,1例仅有界面性炎的改变,提示AIHⅠ型与PBC的重叠综合征。重叠综合征男:女=4:2,年龄偏低,疾病进展较快。[结论]AMA和AMA—M2对PBC具有诊断意义;多数PBC患者ANA阳性并且有其特征性荧光模式,这种特征对AMA—M2阴性的PBC有诊断意义。PBC患者出现AIH的自身抗体时应考虑重叠综合征的诊断。此类重叠综合征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及抗体方面有不同于PBC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6例AMA-M2阳性患者按临床诊断分组,统计分析其病种分布、性别分布、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指标。结果 106例患者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确诊患者26例,占24.5%;非PBC患者80例,占75.5%,包括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肾脏等系统、器官疾病,涉及28个病种;男女比例为1:5.23;PBC组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升高,非PBC组基本正常;2组病例均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结论 AMA-M2多见于PBC,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病及免疫应答异常疾病;AMA-M2阳性患者PBC确诊率无性别差异;PBC患者可见不同程度肝功能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的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抗体(ANA)及其特征。方法 对58例确诊的PBC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AMA、ANA,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条带法分别检测AMA和ANA的亚型抗体。结果 58例PBC患者AMA抗体均为阳性,89.2%的患者AMA的滴度≥1:320;AMA亚型M2、M4和M9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9%和24.1%。M2≥200RU/L的患者丙氨酚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氨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M2〈200RU/L的患者。M4阳性组ALT、AST明显高于M4阴性组。25.9%的患者出现了ANA,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着丝点型11例、核膜型9例、核点型5例,集中出现在AMA高滴度以及M2≥200RU/L的患者。结论 PBC患者一般均有高水平的AMA和M2,且滴度和病情相关。M4、M9在PBC有一定的检出率。多数PBC患者还伴有高滴度的ANA并有主要的荧光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相关疾病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与重视,涉及科室广泛,除血液科、肾内科对相关检查有较深了解外,大部分科室(如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脊柱外科、老年病科、风湿免疫科等)对M蛋白检测技术和结果解读知之较浅,以致不能精准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及疗效。免疫固定电泳是利用区带电泳的分离作用与抗体特异性免疫沉淀标记作用相结合的定性检测技术,是目前对M蛋白检测与分型应用最多、最广的技术[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552例次血培养阳性标本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观察不同专业临床医生对血样降钙素原(PCT)送检率的差异,评价不同专业临床医师对PCT临床应用的认知程度。方法选取厦门市3家教学医院,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临床及血培养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血样科室来源分为重症监护室(ICU)组、非ICU组,内科组和外科组,比较不同组别间血样PCT送检率。结果 ICU组医师的血样PCT送检率明显高于非ICU组(P0.05),内科组对脓毒症患者血样PCT的送检率明显高于外科组(P0.05),但仍明显低于ICU组的血样PCT送检率(P0.05)。结论厦门市不同专业临床医生在诊断脓毒症时的血样PCT送检率存在明显差别,ICU医生送检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对血样PCT检测的临床应用认知度最低。提示临床医生对检验科新增项目的临床意义和用途的认识普遍不足,需要加强临床医生和检验科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秦雯  余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4):484-485,488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的39例PBC患者为PBC组;并选择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ENA检测的患者45例为疾病对照组;另选择该院体检中心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的40例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MA)。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包括抗-AMAM2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LC-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结果 PBC组中有27例AMA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69.2%,其中颗粒型16例、着丝点型6例、胞质型5例;抗-AMA-M2抗体阳性率为56.4%,抗-SP100抗体阳性率为41.0%,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33.3%,LKM-1、LC-1抗体和SLA抗体均阴性。疾病对照组中AMA抗体的阳性率为62.3%,其中均质型4例、胞质型1例、着丝点型7例、颗粒型12例,其他抗体均未检出。健康对照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均为阴性。PBC组中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AMA-M2抗体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GP210抗体、SP100抗体、抗-AMA-M2抗体检测对PB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PBC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探讨这些抗体在PBC患者中的阳性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IIF法检测247例肝病患者(173例PBC、37例AIH和37例LDC)血清AMA,采用ELISA检测血清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SLA抗体、抗LC1抗体、抗LKM-1抗体).结果 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LC1抗体、抗SLA抗体和抗LKM-1抗体在173例PB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2.5%(160/173)、86.7%(150/173)、35.8%(62/173)、24.3%(42/173)、0.6%(1/173)、O%(0/173)、0.6%(1/173),在37例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8.9%(7/37)、5.4%(2/37)、8.1%(3/37)、13.5%(5/37)、0%(0/37)、5.4%(2/37)、2.7%(1/37),在37例LD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4%(2/37)、2.7%(1/37)、5.4%(2/37)、10.8%(4/37)、0%(0/37)、0%(0/37)、0%(0/37).AMA、AMA-M2和抗GP210抗体在PBC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IH患者x~2值分别为101.3,100.8和11.0,P均<0.01).而抗SLA抗体在AIH患者阳性率高于PBC患者(x~2=9.4,P<0.01).抗GP210抗体阳性PBC患者ALT、TBIL、DBIL、0GT和ALP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U值分别为1212.0、1199.0、1218.0、1074.0、1030.0,P均<0.01).AMA阳性PBC患者IgM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U=94.0,P<0.05).结论 抗LC1抗体、抗SIA抗体和抗LkM-1抗体在PBC和AIH中阳性率较低,筛查这3种抗体的临床意义可能不大.抗GP210抗体与PBC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有关,AMA与PBC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临床筛查抗GP210抗体和AMA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亚型(AMA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AMA—M2、M4、M9亚型。8例经临床诊断为PBC患者,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结果 8例PBC患者M2均阳性、但M4及M9均阴性;47例非PBC肝胭病患者M2、M4、M9均阴性。4例PBC者肝活检Ⅰ期及Ⅳ期各1例、2例为Ⅱ期。结论 血清AMA-M2抗体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在临床检测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IGRAs方法检测2013~2016年11 968例门诊及住院结核筛查患者。按科室分布分析,同时对检测阳性病例按性别、年龄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不确定结果进行分析。另外对不同方法检测结核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1 968例筛查者中,2 048例阳性,阳性率为17.11%,不确定结果 107例,占总检测数的0.89%。2013~2016年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65%,21.35%,15.82%和13.56%。肺内及肺外结核检测筛查中,呼吸科、消化科、肿瘤科、神经科和妇科阳性率分别为22.07%,20.27%,23.38%,12.84%和11.86%。阳性筛查者中,男性占62.11%,女性占37.8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按年龄分组,≤15,16~25,26~45,46~65和≥66岁,各年龄段阳性率分别为1.96%,18.51%,16.54%,21.25%和25.73%。分析不确定结果数据,风湿免疫科、血液科比例最高,分别占1.99%和2.35%。与其它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IGRAs方法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结核好发于全身各个器官,结核菌感染存在性别、年龄差异。IGRAs是灵敏和特异的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虽不能作为确诊指标,但为进一步确诊疾病,在结核疑似患者筛查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5-2010年共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224例,病例来自血液科,风湿肾病科,消化科,感染内科,肿瘤科,儿科,呼吸内科,中医科等科室.其中阳性标本4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1份阳性样本.其中2例门诊患者,其余39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M2、M4、M9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确诊为PBC及127例非PBC患者,系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拟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非PBC肝胆病就诊于门诊及住院者。24例PBC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证实诊断,非PBC肝胆病者也均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排除PBC诊断。15例PBC患者接受正规熊去氧胆酸治疗,服用12个月以上。结果24例PBC患者中22例M2首次检测阳性(91.67%),2例阴性,此2例分别于24周及1周后第二次检测为阳性及弱阳性。4例M4抗体阳性或弱阳性,M9均阴性。12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经熊去氧胆酸治疗的PBC病例黄疸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随访中1例死亡。结论PBC在国内并非罕见,M2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为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SP100抗体与核点型抗核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BC患者100例,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HB)患者和50例慢性丙型肝炎(HC)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50例献血员(BD)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自身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P100抗体。结果IFA法检测结果,抗核抗体(ANA)阳性57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00例,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3例,细胞骨架抗体(CS)阳性5例。免疫印迹法检测PBC患者抗SP100阳性16例(阳性率16.0%),AIH患者抗SP100阳性4例(6.7%),HB、HC、BD对照均阴性。PBC患者抗SP100阳性组与阴性组ANA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SP100阳性组93.8%(15/16)表现核点型ANA,其次表现核点合并核膜型,而抗SP100阴性组主要表现核膜型(70.7%),其次为着丝点型、颗粒型等。PBC患者抗SP100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ALT、AST、TB il、GGT、ALP、IgG、IgA、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P100抗体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