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陕北志丹南部地区马五段上部碳酸盐岩为例,根据岩性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利用交会图版法建立了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标准,岩性解释结果与实际资料具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2.
何璇 《辽宁化工》2015,(1):50-53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复杂、储层物性差,准确识别储层岩性及矿物成分是进行物性评价的关键。多矿物解释模型以最优化解释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已有测井信息的基础上,可识别出多种岩石矿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可获得储层孔隙度等物性信息。由此得到的矿物组成还可判断岩石脆性特征,从而为开发中水力压裂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B区块致密砂岩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能良好反映储层特性,而通过应用多矿物解释模型对该区储层岩性及物性特征有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于非常规储层和复杂岩性储层,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准确识别岩性、求取地层参数比较困难,元素扫描(Litho Scanner)测井通过对地层中元素的直接测量,能够提供地层中元素含量,对于特定的岩石(碎屑岩、碳酸盐等),可以通过元素含量计算地层中不同矿物组分的含量,进而进行对岩性的准确识别,识别出地层中绿泥石、蒙脫石、伊利石、钠长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地层矿物及其含量,完成地层岩石矿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阶段研究区取芯资料越来越少,再次取心难度较大,费用较高的现状,以现有岩心、薄片及电成像测井等资料为依据,建立塔中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岩性-成像测井相识别图板,为研究区后续无取芯井段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储层作为一种常见的储层,出现裂缝这种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裂缝作为一个复杂的地质体,怎样识别利用碳酸盐储层裂缝至关重要,用测井方法进行对碳酸盐储层裂缝的研究在进行剖析裂缝中必不可少,常规的测井方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储层的放射性、电阻率、密度等物理参数,更好地进行裂缝研究。本文将系统介绍常规的测井方法来分析识别碳酸盐储层裂缝,以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致密砂砾岩储层多由冲积扇、扇三角洲或重力流沉积形成,有利成藏区域往往位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多为近物源沉积,致密砂砾岩储层往往沉积粒度分选性较差,按沉积学岩石粒度识别有利储层有一定困难。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对致密砂砾岩储层的生产产能主控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和基础的岩心分析资料,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基础资料进行有利储层的识别至关重要。分析表明,从最基础的渗流能力岩心实验(如压汞分析)结果入手,评价不同样品的渗流能力,对不同样品进行分类,再利用分类结果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定,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优势储层的典型测井响应特征,再依此特征在单井测井曲线上,按深度对井段进行逐点归类,可有效识别出致密砂砾岩岩体在剖面上的有利储层段。  相似文献   

7.
滴南凸起是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体最为发育且多个井区已探明气藏的二级构造单元,在区域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构造趋势分析、时间切片、沿层切片、分频切片、波形聚类等方法,结合井旁地震道在各类火山岩岩相上的地震响应特征差异,形成了火山岩岩性、岩相的地质-测井、地震解释模型,对火山岩岩体、岩相进行识别刻画,预测有利火山岩储层分布,指导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8.
川中GT气藏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此类复杂岩性地层,运用多矿物模型分析进行岩性识别是比较好的方法。基于最优化理论和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结合地层中各类矿物响应特征,采用多个解释模型对川中GT气藏碳酸盐岩储层段进行模型分析和矿物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取心资料对比,结果表明多矿物模型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岩性识别、储层划分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理论模型是进行岩石物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想用理论的方法求得多相混合物的等效弹性性质,需要知道各组分的弹性模量、体积含量和几何分布情况。如果只知道前两者,就需要通过假设矿物颗粒与孔隙空间的特定排列方式,把实际的岩石理想化。本文就是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描述难度大),对其岩石物理模型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讲述了碳酸盐岩岩石物理模型的基本理论,主要是SCA模型,然后运用该方法进行了模型试验,从其预测结果可以发现,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时,SCA模型才适用。  相似文献   

10.
李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9):137-139
W J油田沙一段发育有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以及滨浅湖相的生物灰岩等沉积,具有岩性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特别是水下扇砂砾岩的物源来自太古界的片麻岩,放射性含量高,岩性及储层识别难度大,制约着测井解释的成功率。针对上述特点,进行关键井研究,利用岩心资料刻度测井信息,总结了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判断岩石的成份成熟度,形成了不同类型岩石的识别方法;建立了沙一段储层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及流体识别的解释标准。应用建立的解释模型对实际井的测井资料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结合了国内外火成岩测井解释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火成岩分层测井解释理论,本文也通过利用交会图法和成像测井识别法对岩性进行了识别;也提出了裂缝识别及裂缝孔隙度计算,渗透率的计算以及饱和度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本文中介绍的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测井解释的准确度对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研究的精度意义重大,裂缝性油藏的测井解释,不仅要考虑基质的孔渗特征,更要考虑裂缝对储层的影响。通过对柳沟庄油藏下沟组的测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校正与分析,明确了该区下沟组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适合本区裂缝性油藏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同时在结合试油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建立了该区储层油水层识别图版,确定了柳沟庄地区油水层识别标准及有效储层下限。  相似文献   

13.
测井是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重要方法。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是特低孔低渗的砂砾岩储层,对于该类非常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采用常规的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通过对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的储层流体性质研究,结合储层特征以及实际井组的测井和试油资料,利用异常侵入特征定性识别法和多因素流体识别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对M131井区内的11口探井统计分析,有7口井为油层,4口井为水层,利用异常侵入特征定性识别法,流体识别符合率在90%以上;采用多因素流体识别法现场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6%以上,为低渗储层流体定性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岩石脆性的评价可用于指导压裂施工层位的选择、评价储层可压性及预测压裂效果。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及高昂的取心成本,需结合测井曲线构建脆性指数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在利用带约束的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反演矿物组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矿物岩石力学特征差异分析的脆性指数模型对XX1井五峰-龙马溪组储层脆性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计算脆性与实验分析脆性一致性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69%,且其变化规律与岩心分析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能较好地运用于实际可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基山砂岩体储层厚度大,低孔低渗,储层岩性细,非均质性较强,深度相近的岩心物性差异较大;储层碳酸盐和泥质含量的增加使储层物性变差;该区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储层束缚水含量高,使得油层、水层电性不明显。测井资料划分油干、油水层难度大,储层参数计算较困难等特点。本文针对该类储层的评价难点和目标,结合岩心实验室分析物性资料、试油等第一性资料,对该类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岩心资料与测井信息建立转换关系,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解释模型,来确定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测井解释模式;实验分析资料、试油试采资料等分析了油层类型,建立了解释标准图版。  相似文献   

16.
岩石矿物组分的含量是变质岩岩性的分类和定名的主要依据,基于常规测井曲线的计算方法在求取变质岩矿物类型、确定变质岩岩性的时候受到很大限制。地层元素测井可以解决矿物组分计算这一难题,然而,由于构成矿物的元素组合复杂多变,元素测井仪输出的元素种类有限,地层矿物种类较多等因素,使得元素含量与岩石矿物含量之间的转换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元素与矿物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对准确的反演地层矿物含量非常关键。根据测量获得的元素干重百分含量,通过最优化算法建立模型可以反演得到矿物的体积含量,为变质岩储层后续精细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石油开采与开发中,识别裂缝的方法和识别准确程度非常重要。当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油藏裂缝识别是主要形式,较成像测井资料的难获取和高价格形成对比,另外对于老井也能应用。利用综合概率法对地层进行裂缝那个识别,结合中高渗储层实例分析取心井裂缝岩心,提取测井资料中裂缝响应敏感的裂缝指示参数,分析其对识别裂缝的贡献程度赋予不同权重。实现了多测井资料、多地层因素的裂缝识别模型,具有精度较高、实用性强和经济节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声电成像测井能有效识别非均质性储层,具有高分辨率、大信息量、直观反映井壁地层变化的新技术。通过简单介绍声电成像测井的原理,重点介绍声电成像解释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分别介绍成像图的形态、地球物理意义、地质意义,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识别岩性变化、岩性界面归位、识别裂缝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南泥湾油田魏家湾区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进行地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延长组主力层长4+5油层组、长6油层组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四性"关系,建立了准确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对油层有效厚度测井参数下限标准进行了确定。利用本次研究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与油层有效厚度测井参数下限标准,以阳562-6井长6~1段测井二次解释为例,综合解释结论由油层变为油水同层,全区变化率4.5%,提高了油水层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致密砂岩储层指代的是具有非均质性的一种储层,从该类储层的自身特性来看,其内部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储层中的岩性变化、水期关系变化较大,此外在该类型储层中,对其开展测井识别工作时较为困难。从事测井资料解释的专业人员仅仅利用传统的测井资料无法对该类储层进行有效识别。本文主要内容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性质测井识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