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导师张志明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导师治疗银屑病的门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导师张志明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95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新处方8个。结论:张志明教授治疗银屑病特点突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结果与张志明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相吻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57-1460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的120例肾癌患者信息输入系统中,对患者的用药频次进行描述统计,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涉及药物116味,使用频次在24次以上的药物有12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鳖甲(119)、莪术(118)、冬凌草(106)。频次24以上的药物中,药性前3位依次为温、微寒、微温;药味前3位依次为甘、辛、苦。归经前3位依次为肝、肾、肺。药物组合频次出现58次以上的有25个组合,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莪术、鳖甲"(118),"鳖甲、冬凌草"(106),"莪术、冬凌草"(105),"莪术、鳖甲、冬凌草"(105)。经聚类分析,得到1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5个新方。结论:挖掘出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常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及药物组合,并从中反映了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病机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中药处方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处方共有346条,163味中药,分析得出治疗瘿病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组方及用药规律,为临床中更好应用中药治疗瘿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软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的7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信息输入系统中,对患者的用药频次进行描述统计,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共涉及药物87味,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14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鳖甲(69)、莪术(69)、冬凌草(54)。频次10次以上的药物中,通过降序排列,药性前3位分别为温、微寒、微温;药味前3位分别为甘、辛、苦;归经前3位分别为肝、肾、肺。药物组合频次出现41次以上的有21个组合,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莪术、鳖甲"(69),"莪术、冬凌草"(54),"鳖甲、冬凌草"(54),"莪术、鳖甲、冬凌草"(54)。经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合和3个新方。结论挖掘出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常用药物、药物组合,并从中反映了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疗法,为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开辟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肝癌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刘尚义教授2014年3月-2016年8月在贵州省中医医院国医堂门诊治疗的肝癌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纳入处方进行药物性味、频次、配伍规律、核心药物组合等分析。结果纳入处方318首,涉及药味137味,总频次2931次。高频药物有莪术、醋鳖甲、冬凌草、猫爪草、田基黄等;方中寒温并用,辛、苦、甘味药物居多。挖掘得到高频药物组合分别为2味药68组、3味药100组,4味药72组,包括"莪术-醋鳖甲""莪术-冬凌草""醋鳖甲-冬凌草"等。结论刘尚义教授治疗肝癌处方用药多具养阴软坚、清热解毒功效,体现了其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杨文华教授治疗化疗间期白血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杨文华门诊治疗化疗间期白血病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专家本人校审,共同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对药配伍、组方特点等.结果:对筛选出的153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42味,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8个,杨文华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新处方为其治疗化疗间期白血病的核心用药.结论:杨文华教授治疗化疗间期白血病特点突出,用药准确细致,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患者病历及处方,采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中关联规则方法研究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用药频次及其药物组合规律,分析阎洪臣教授用药经验;[结果]通过对整理的53个患者的134个处方分析,确定了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的药物频次及其关联规则;[结论]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辨证准确,善用引经药、止痛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70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3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 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多用活血凉血、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适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