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继1989年9月贵州省“黔中隆起”专题学术讨论会之后,又于1990年12月在贵阳召开了“黔中隆起”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着重讨论四个专题:1.黔中隆起及黔中古隆的涵义;2.黔中隆起演变历史及其古地理变化;3.黔中隆起上升的时间;4.黔中隆起研究简史及研究意义。与会者以大量实践材料及多学科知识,对四个专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致或接近的认识。一致认为继续深入开展“黔中隆起”学术研讨活动对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决心开好第三次“黔中隆起”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2.
“黔中隆起”专题学术活动,是八十年代末期,贵州地质学界学术活动中的一件大事。该研讨活动已进行三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1991年《贵州年镒》报导了活动内容。1989年9月的第一次研讨活动,本刊曾在1990年第1期中辟专栏报导了10篇论文摘要。1990年底的第二次“黔中隆起”研讨会,本刊选用以下两篇摘要予以刊登。1991年11月的第三次“黔中隆起”研讨会,本刊仍将选用部份摘要奉献给读者。可以预料,“黔中隆起”的研讨热,已经并将进一步在我省地学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编者说明贵州古生物学会和贵州工学院地质系于1989年9月12日至13日,在贵工联合举行了首次“黔中隆起”专题学术会。与会者从地层学、沉积相、矿物学、岩溶与岩溶矿床学、大地构造学的观点出发,对“黔中隆起”的含义、范围、成陆时间及其动力、发展史、后期改造、影响、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各种见解,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广大地质工作者对黔中地区的古地理、古构造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就下列问题发表个人浅见。1 早、中寒武世黔中无隆起用等时面所作早、中寒武世各期(时)等厚图和相图来看,牛蹄塘期(相等于梅树村、筇竹寺期)贵州位于上扬子海的陆棚区,水体向东变深,黔中一带厚达400多 m,较周围同期地层厚。明心寺及金顶山期(相当沧浪舖期)黔中台地特征明显,厚度较均  相似文献   

5.
“黔中隆起”一名由罗绳武教授于50年代首创,后为地质界广泛引用。在地史发展过程中,该“隆起”曾对贵州境内的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与矿产(包括油气、地热),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长期以来,地质学界都潜心注意研究它。  相似文献   

6.
刍议黔中隆起及其形成过程中的均衡沉陷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史时期中黔中隆起在曾两次明显的上隆于海平面之上,本文着重论述了红花园期末的这次上隆以及相应的均衡沉陷作用。指出均衡沉陷作用在研究黔中隆起及古构造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且,均衡沉陷与构造上隆两者间的对立统一,也是控制沉积物质变化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黔中隆起”的结果形成了“黔中古陆”、“黔北古陆”,也形成“川东南古陆”,这些都是上扬子古陆的组成部份。只不过黔中地区地壳上升的幅度要大些。为什么“黔中古陆”地壳上升的幅度比“黔北古陆”以至“川东南古陆”上升的幅度要大一些呢?这主要是湘黔古断裂的关系(廖士范,1989)。这条古断裂呈南西西——北东东方向分布,西端清远地区是早石炭世的古风化壳铝土矿直接覆盖在中寒武世高台组或中上统娄山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量野外露头、钻井资料的沉积学和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江南-雪峰古隆起形成于加里东末的早志留世石牛栏期(小河坝期);黔中隆起和川中隆起形成于奥陶纪与志留纪间的都匀运动,早于东边的江南-雪峰隆起.尽管这3个古隆起都可能成为小河坝砂岩的物源区,但是小河坝砂岩古流向数据主体方向为北至北西向,而且从震旦纪-早志留世沉积时期川中隆起和黔中隆起接受的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而在小河坝砂岩物质组分中未发现碳酸盐岩的物质记录,据此,认为是江南-雪峰隆起控制了川东-黔南凹陷早志留世的古地理格局,提供了川东-黔南凹陷早志留世小河坝组碎屑物质来源.沉积学研究表明小河坝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据此,通过编制砂体等厚图和古地理图,精细刻画了小河坝期三角洲前缘各微相类型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据地史记录,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地学界所称的“黔中隆起”,是一条东接“武陵隆起”西联“牛首山隆起”的热线带,是一条横贯扬子地块的一直都在活动的构造带,只是在各阶段的活动方式、活动烈度、表现形式和涉及地域不同而已。这一热线构造活动带,在前晚元古代(距今约14亿年)是处于离散型张裂阶段,表现为以中元古界梵净山群所反映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环境;武陵期,它因扬子板块的俯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地质系与贵州古生物学会共同举办的“黔中隆起”专题学术讨论会于九月十二日、十三日在我院举行。与会者近五十人,多数是富有实际经验的专家、教授及业务领导。会议采取报告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气氛活跃而紧凑,共有8人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1.
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黔中隆起物性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黔中隆起区地形和构造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资料品质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利用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并结合重力和磁力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重点解决研究区下古生界目的层的分布及基本构造特征.在物性研究基础上,建立该区基本的物理一地质模型.利用MT与地震资料的模拟退火约束同步反演技术,对黔中隆起实际采集的MT资料和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并结合重磁力资料进行了顺序反演和综合解释,确定了该区基本的速度、电性、密度和磁性结构,为构造研究提供了全面和可靠的依据,证明了联合反演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1957年笔者在黔勘查石油,初识黔中古陆(隆起),1958年提出与之相应的黔南凹陷。当时旨在为生产服务,对上述名称的含义、边界、内部结构、大地构造格局均未深入研究。现结合地裂运动观点、地体学说,试将黔中隆起、黔南凹陷调整改组,从新简化构造单元格局,使其更有利于探索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对贵阳乌当地区震积岩进行报道,系统的描述了砂球、砂岩墙和液化褶曲的特征。为奥陶系沉积事件、古地理、古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为黔中隆起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反映早奥陶世末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可能是都匀运动的第一幕。  相似文献   

14.
“黔中隆起”在上扬子构造区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与周围不同的发展历史,并对某些矿产起控制作用。现今观察到的隆起展布范围、构造形式,已是历次构造运动特别是燕山运动改造作用的反映。它是一个近东西展布、褶皱幅度不大、形成于早古生代中晚期、后与上扬子古陆连为一体的构造体。运用残留厚度法可以圈出都匀运动(中晚奥陶世间)后的剥蚀范围:东界为都匀一永和断裂,缺失奥陶系至石炭系或中晚奥陶统;北界东起永和,向西经复兴场、三合、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隆起于何时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亚洲乃至全球的一个重要事件,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  相似文献   

16.
黄斌 《许昌师专学报》2001,20(2):113-114,116
通过“换元”“试验”、“一题多解”等方面,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中何时使用加法原理、何时使用乘法原理、怎样进行分类、何时需要分类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早寒武世早中期,福泉道坪地区位于扬子沉积区东缘,以过渡区为邻(卢衍豪等,1974;周志毅等,1979、1980),处于水下隆起状态(周志毅等,1979),出现一些黔中地区少见的三叶虫。中寒武统石冷水期三叶虫也比较丰富,并有鄂尔多斯虫科三叶虫的出现。道坪地区寒武系三叶虫序列的研究,补充了黔中地区乃至扬子地区三叶虫序列。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三叶虫组及贵州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尹恭正的帮助下,经作者研究,福泉道坪地区寒武系石冷水组以下的三叶虫序列如下:  相似文献   

18.
增强黔中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锚固贵州“强省会”战略定力与行动能力,辐射引领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黔中城市群2020年和2021年的城乡统计数据,通过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并解析其空间网络联系特征。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五级梯度差异;贵阳、遵义“双核”驱动下的空间网络引力效用日益凸显;整体空间网络联系表现为“中心-节点”特征;突破行政区划壁垒,互联共享区域基础设施,是增强该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过去判断地质时代的海陆分布,都是根据有无地层而定的。王荃(1984)对这一原则加以正确地限制,认为此原则仅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地台区。本文作者根据现代岩溶溶蚀速度等理论及对“黔中隆起”上被溶蚀、剥蚀地层的厚度计算,又对这一限制的原则作了重大补充及修正,认为地台区“缺失”某一地层,实际上未必真正缺失或全部缺失,而仅仅在这一时代的后期缺失,前期应有沉积,在中晚期或晚期剥蚀或溶蚀掉了,  相似文献   

20.
文献和考古学材料表明,战国时期楚国灭越置江东郡、楚子灭巴置巴郡的说法,均缺乏可靠的历史根据,不能成立。楚、秦黔中郡郡治当为一地,秦黔中郡辖境较楚黔中郡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