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丽水地区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发病情况比较浙江省丽水地区卫生防疫站(323000)涂国强,俞栋棋麻疹是我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常规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前(1951~1960年)。年平均发病率为999.42/10万,1959年最高达3179.05/...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区麻疹发病有所回升 ,1999年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 ,发病率升至 30 .2 2 / 10万。强化免疫后 ,2 0 0 0年全区麻疹发病率 1.70 / 10万 ,与 1999年同期相比 ,降了 94 .2 4 % ,为了加速我区麻疹控制工作 ,进一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现将1995~ 2 0 0 1年分区以来麻疹流行特征调查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兰山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专报系统的流行病个案调查表 ,及月报、年报表资料。还有部分麻疹血清检测。检测由市防疫站防疫科提供。人口资料来源于兰山区统计局。2 流行特征2 .1 发病概况  1995~ 2 0 0 1年全区合计报告麻疹 3…  相似文献   

3.
沈月根 《疾病监测》2005,20(1):28-30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是近几年来,秀洲区麻疹有逐年增多趋势,时有局部暴发疫情发生,2003年麻疹发病率居全省首位。为分析本区麻疹发病趋势,为麻疹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调整和完善麻疹免疫策略,特对本区1980~2003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黑河市1999年性传播疾病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明高 《疾病监测》2000,15(4):142-143
平果县总人口 44 7万人 ,实施计划免疫后 ,麻疹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 ,但尚未能有效遏制麻疹流行。为了解我县麻疹流行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实施计划免疫后的 1 988~ 1 998年麻疹流行情况进行分析。1 发病情况 :1 988~ 1 998年全县共报告麻疹 2 6 94例 ,死亡 8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5 6 95 1 0万 ,死亡率为 0 1 7 1 0万 ,病死率为0 30 %。比疫苗接种前的 1 96 0~ 1 96 9年年平均发病率 ( 6 39 40 1 0万 )、死亡率 ( 1 3 6 5 1 0万 )、病死率 ( 2 1 4% )分别下降 91 0 9%、98 75 %和 85 98% ;比计划免疫前的 1 970~1 986…  相似文献   

5.
随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深入,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继消灭天花后以实现了无脊灰目标,麻疹发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一些尚未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比较突出。为全面了解我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2001~2003年东港区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流腮诊治及发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济南市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麻疹专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济南市2009年麻疹发病309例,发病率为5.1/10万,麻疹发病率较2008年下降了71.26%。发病高峰在1~4月。患者以<8月龄婴儿和≥15岁以上人群为主,分别占33.98%(105/309)和49.51%(153/309)。患者中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93.2%(288/309),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为9.71%(30/309)。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除需要扎实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基础工作外,还需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
罗山县1993-2002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厚军 《疾病监测》2004,19(5):179-181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罗山县1979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从近年疫情来看,麻疹发病起伏不定,且时有局部暴发,应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解现阶段麻疹发病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罗山县1993—2002年麻疹发病流行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深圳市成立特区以来所辖5区1980~199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年报,分析了该市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发病顺位由1980~1994年发病率较高的疟疾、痢疾、麻疹、肝炎和百日咳模式演变为近几年的淋病、肝炎、肺结核、痢疾和梅毒模式。甲乙类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发病率由1980~1984年的25565810万下降至近三年的2213810万。传染病发病顺位有所改变,与计划免疫相应的传染病逐渐排后,性病、肠道传染病发病顺位不断靠前,说明当前在继续抓好计划免疫的同时,应重点…  相似文献   

9.
鹤岗市工农区自1982年开展计划免疫后,在控制麻疹发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群中已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近年来,由于大年龄组易感人群的积累,外来人口增加等因素成为我区计划免疫工作重点和难点,我们对1990-2005年96例麻疹病例个案调查及2004年鹤岗市180名健康人群不同年龄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莱芜市1954~2003年麻疹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莱芜市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 ,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的措施。方法 对莱芜市 195 4~ 2 0 0 3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然感染期 (195 4~ 196 6年 )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流行周期 1~ 2年 ;城市发病高于农村 ;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 ,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计划免疫期 (1979~ 2 0 0 3年 )麻疹发病、死亡明显下降 ,流行减少 ,以散发为主 ;农村发病高于城市 ;发病季节高峰后移 ,峰值削平 ;发病人群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成人。结论 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莱芜市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仍有散在发生或流行。今后 ,应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调整免疫策略 ,进一步提高免疫覆盖率 ,降低麻疹高发年龄段发病。  相似文献   

11.
麻疹青海:3月份共有39个单位报告麻疹1238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28.06/10万,死亡率0.05/10万,病死率0.16%。主要发病地区:昂欠县(461例)、平安县(174例)、湟中县(124例)尖扎县(99例)。青海省有些地区从去年开始麻疹流行,至今疫区不断扩大,发病增加,3月份麻疹发病占总发病数的58.98%。某些农村和牧区发生暴发疫情,计划免疫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以及5~10岁人群免疫水平低,依然是麻疹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多以儿童为主。在麻疹疫苗应用之前,东山区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我区各种传染病首位,自1983年计划免疫工作在全市全面开展以来,其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1995年以来,东山区连续10年没有麻疹病例发生,提前达到消灭麻疹目标,有效的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1994~1998年,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乙类19种,丙类3种)16327例,分别来自全区6县市,农村占82%,城市占18%。1994~1998年5年间,均以乙型病毒性肝炎占报告发病数的第一位,1994~1997年4年间肺结核发病数占第二位,惟1998年下降为第三位;依次报告发病数较多的为甲型肝炎和痢疾,麻疹、腮腺炎,淋病和尖锐湿疣。在全部病例中,累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360-58/10万,年均发病率272-11/10万。5年间共报告乙型肝炎11806例,1994年报告发病率为167-…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日胜  张宏  朱轶妲  张钧 《疾病监测》2009,24(10):789-791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州市近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2006-2008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苏州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13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7/10万;麻疹发病高峰为每年3-5月。6岁及以下儿童及16~50岁人群是麻疹发病主要人群。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11.24%。8月龄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占88.32%,免疫史不详者占2.31%,16岁病例中96.13%无免疫史。各年度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结论苏州市麻疹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免疫空白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麻疹发病呈现低龄儿童和成年人两个高峰。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采取措施控制流动人口和成年人发病。提倡育龄期女性接种麻疹疫苗,以减少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西省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对江西省2004年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报告系统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3300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病例少4.92%,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7.72/10万。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局部麻疹暴发影响了全省麻疹发病强度。病例主要分布在全省10个市的92个县(区);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3~6月份,占全部发病数的53.82%;发病对象主要以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7.61%;病例中有60.30%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且这部分人群中8月龄至15岁儿童占66.91%。结论加强江西省的麻疹常规免疫及复种工作,努力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是江西省今后加速麻疹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楚金贵  刘玉芬 《疾病监测》1992,7(4):101-103
纵观河北省1951~1990年急性传染病防制工作,分析传染病谱的变迁和发病趋势,反映出凡能用普查普治、预防服药,预防接种或计划免疫手段控制的急性传染病,都取得了明显的预防效果。呼吸道传染病(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河北省从1966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1972年以来先后推广了沧州地区在农村、唐山市在城市建立预防接种卡片,实施计划免疫的经验,1974年在全省开展了以控制麻疹、脊髓灰质炎为重点的计划免疫工作。1990年麻疹发病率为1.712/10万,比实施计划免疫前年均发病率下降99%  相似文献   

17.
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比较2007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麻疹发病状况。结果2004~2007年该区共报告麻疹病例数460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04/10万、23.53/10万、11.84/10万、33.57/10万。4~7月份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73.91%(340/460)。83.70%(385/460)的麻疹患者为15岁以下儿童。其中婴儿麻疹病例构成比分别为0、10.81%、13.51%和25.82%,有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的病例仅占总病例数的20.00%(92/460)。2007年9月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2008年仅发生麻疹病例数10例,年发病率为1.58/10万,较2007年下降95.29%。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丽琼  官陈平  王清华  张宏  陈杨 《疾病监测》2005,20(11):581-584
目的了解福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根据福州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4年麻疹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5.98/10万。发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流行特点,暴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14.25%。4~9月为麻疹高发季节,5~10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1.23%,无免疫史者占22.74%,免疫史不详者占66.03%。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37.26%。结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同时要抓好大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提高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9.
2000~2005年海盐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伟英  蒋卫平  张礼根 《疾病监测》2006,21(10):518-521
目的了解海盐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该县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6年间,该县共报告麻疹513例,年均发病率为23.44/10万,2005年发病率为59.29/10万,是该县使用麻疹疫苗以来发病最高年。麻疹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流动人口发病逐年上升,无免疫史者占85.31%,8起麻疹暴发均为流动人口。发病以20岁以上年龄组本地病例为主,占76.76%,流动人口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73%。结论海盐县麻疹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模式以广泛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应在维持高水平的儿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同时,做好儿童麻疹疫苗复种;实施补充性免疫措施,如强化免疫或"扫荡"式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空白仍是今后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永胜 《疾病监测》2007,22(5):315-316
目的 了解2006年郑州市二七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对2006年郑州市二七区麻疹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为38.85/10万;全年均有发病,其中4~5月份(63例,27.75%)和10~12月份(101例,44.49%)发病较多;发病以0~5岁为主(177例),占发病数的74.68%;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2.57%;发病人群麻疹免疫IgM抗体阳性率为74.49%.结论 流动人群是造成麻疹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免疫仍需加强,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