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对于男性长期卧床者及尿失禁病人的排尿护理 ,以往常用一次性男性储尿袋。这种方法易损伤皮肤导致不舒服 ,病人不易接受。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11月我科采用自制男性集尿袋对男性病人进行排尿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4 0例 ,其中长期卧床者 6 5例 ,尿失禁 75例。用物 :晾衣夹、冰箱保鲜用薄膜塑料袋 (小号、中号均可 )各一。方法 :取薄膜塑料袋放于病人双腿之间 ,将病人阴茎全部套入袋内 (位置最好是顺袋的侧边放 ,便于固定 ) ,深度不少阴茎的 1/3,然后将袋剩余开口部分折叠起来用晾衣夹夹住即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双侧孔腹腔引流管对癌性腹水的引流效果。方法64例癌性腹水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双侧孔腹腔引流管引流;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术后5 d内实验组发生导管阻塞3例(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例(40.6%)(P〈0.01)。实验组发生导管扭曲6例(18.7%),对照组2例(6.2%)。实验组发生管周渗液8例(25.0%),对照组10例(31.2%),两组导管扭曲发生率、管周渗液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自制双侧孔腹腔引流管用于癌性腹水的引流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创伤小及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胸膜腔穿刺引流术,是在病人、物品准备妥当后,先在穿刺部位行局部麻醉,然后用手术刀片作一长约2 cm左右切口,分开各肌层后用穿刺针进入胸膜腔,插入橡皮引流管,最后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皮肤,末端接无菌水封瓶.该手术操作时间长,创伤大,易造成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自2002年以来,我科改进传统的做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为46例恶性胸水病人穿刺引流,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  相似文献   

4.
腹腔穿刺引流术是常见的一项专科技术操作,稳妥固定引流导管是引流腹水的基本保障。通常情况下,穿刺点在患者的左下腹部,由透明薄膜(10cm×12cm)将穿刺引流导管贴合皮肤上以实现固定。由于透明薄膜的固定张力有限,不足以抵抗外力的牵引,一旦患者体位改变或肢体不自主地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手术时是否需要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方法 将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无腹腔引流组(51例)不放置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组(49例)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两组病人均采用胃癌D2式切除术,使用相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无腹腔引流组与腹腔引流组相比,术后通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择期胃癌根治切除术中不常规预防性地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研制了一种多功能一次性穿刺器 ,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于 1997年元月开始应用于临床 ,共行胸腔、腹腔、膀胱、心包穿刺 5 2 0例 ,其中胸腔积液穿刺 2 2 8例 ,腹腔穿刺2 0 1例 ,急性尿潴留膀胱穿刺 5 6例 ,心包积液穿刺 3 5例。在整个穿刺诊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达到减轻病人痛苦 ,缓解症状 ,协助诊治的目的。穿刺器由穿刺针、皮肤固定卡、三通、排出管、刻度液袋和一次性注射器组成 ,每个部件衔接吻合为一整体。整套穿刺器和一次性手套、洞巾、即时贴、纱布共同放入塑料袋内密封 ,实施消毒灭菌。2…  相似文献   

7.
行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其一次性脑室引流瓶常规固定在床头,此固定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操作繁琐、调整高度不方便、固定不牢靠等,尤其对烦燥患者不实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设计制作了脑室引流瓶固定架,2002年以来运用于200多例患者,无1例发生引流管脱出,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5月在院前急救成批病人时 ,我们就地取材 ,用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应用于外伤性张力性气胸病人的抢救 ,效果确实 ,介绍如下。材料 :一次性输液器 1副、无菌生理盐水 2 5 0 ml(1瓶 ) ,12~ 1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 1个、1cm× 15 cm细胶布 4条 ,2cm× 15 cm宽胶布 2条 ,剪刀 1把。操作方法 :常规打开一次性输液器 ,从莫菲氏滴管下狭窄处剪断 ,保留下段 ,断端插入除去瓶塞的生理盐水瓶底 ,用4条细胶布将输液管呈“井”字形固定于瓶口处 ,除去头皮针更换上 12~ 1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 ,常规皮肤消毒后 ,垂直刺入病人患侧锁骨…  相似文献   

9.
行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其一次性脑室引流瓶常规固定在床头,此固定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操作繁琐、调整高度不方便、固定不牢靠等,尤其对烦燥患者不实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设计制作了脑室引流瓶固定架,2002年以来运用于200多例患者,无1例发生引流管脱出,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病人翻身时引流袋由床旁一侧移至另一侧引起引流液倒流或引流管扭曲、反折 ,导致引流不畅 ,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设计制作了床旁可移动引流装置 ,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1.1 材料引流筐 1个 ,滑动杆 1根 (长约 110 cm,不锈钢杆制成 )。1.2  制作及使用方法将滑动杆一端固定在一侧床架的尾端 ,另一端固定在床架中点 ,引流筐固定在滑杆上 ,使引流筐可沿滑动杆滑动。引流袋置于引流筐内 ,当引流筐沿滑动杆滑动时 ,可带动引流系统移动。病人平卧或侧卧于置有滑动杆一侧时 ,将引流筐滑动到床尾 ,引流管拉直 ,避免…  相似文献   

11.
我们将废弃的一次性引流袋接头的保护帽用于阻断引流管 ,收到了较好效果。方法 :将废弃的一次性引流袋接头的保护帽收集起来 ,在需要阻断引流 ,如膀胱冲洗、留置尿管及留置胃管引流的阻断时 ,根据引流管粗细不同将引流管中段折成“V”或“W”型 ,塞入保护帽内即可完全阻断引流管内流体流动。优点 :避免常规止血钳夹时对引流管的损伤及用胶布缠绕给引流管留下难以去除的痕迹。一次性引流袋接头保护帽的再利用@孙长菊$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急诊科!昆明650032 @周永霞$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急诊科!昆明650032引流袋;;接头保护帽;;改革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胸腔引流管的改进(附5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198 0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收治的普通胸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改进组 32 1例 ,对照组 2 5 5例 ,关胸后分别施行改进的和常规的胸腔引流法。改进组的胸腔引流管长 6 0cm ,一端剪 2个侧孔 ,置于病变处 ,于肋膈角处又剪一侧孔 ,引出体外接引流瓶。改进组发现胸腔局灶积液 30例 (9.3% ) ,经 1~ 2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而对照组发现胸腔局灶性积液 10 8例 (4 2 .4 % ) ,其中 81例经一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 ,2 7例多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 ,4 6例病人发热持续一周以上。两组并发胸腔积液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改进后的胸腔引流管优于常规引流管。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常规的固定方法是将侧翼固定导管后,缝合于皮肤上,穿刺部位予以消毒纱布覆盖,操作繁琐且增加患者痛苦.我科自2009年1月起对30例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应用3M透明敷贴加布胶布固定引流管,取得了很好的固定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常规的固定方法是将侧翼固定导管后,缝合于皮肤上,穿刺部位予以消毒纱布覆盖,操作繁琐且增加患者痛苦。我科自2009年1月起对30例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应用3M透明敷贴加布胶布固定引流管,取得了很好的固定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许多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抽腹水的方法解除腹胀症状,临床上可采用钢针穿刺后直接放腹水,也可使用中心静脉穿刺包行腹腔闭式引流[1],但有些患者在拔出钢针或者引流管后,由于腹压较大,即使经过加压处理、改变卧位后,穿  相似文献   

16.
早期重症胰腺炎手术后的单管冲洗负压引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改变传统治疗重症胰腺炎(SAP)腹腔内灌洗引流的方法,探讨单管胰腺局部冲洗引流的可能性.方法腹腔穿刺有血性腹水为急诊剖腹手术的指征.对39例SAP按术中不对胰腺或胰腺周围组织作任何处理,尽可能保持胰腺被膜完整性的原则行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分别于胰腺前缘放置双套引流管一根、盆腔内放置橡皮管一根,术后经双套管用高渗液体行胰腺局部冲洗引流,橡皮管被动引流腹腔内残余积液.结果全部患者存活,无一例行第二次手术,盆腔引流管与双套引流管分别于术后第6~7天拔除,胰腺局部冲洗的平均时间为5.7±1.4天,血、尿淀粉酶在术后第2~3天逐渐正常.手术后第7~8天,开始从空肠行肠内营养治疗,第10~12天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手术后第18~24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1.7±3.0天.结论按保持胰腺被膜完整性的原则手术治疗早期SAP,手术后采用单管胰腺局部冲洗引流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导丝法经皮脓肿引流 (PAD)治疗腹腔脓肿。方法 自 1993年以来 ,对 5 1例病人经超声和CT证实并定位腹腔脓肿。穿刺获取脓液后 ,置入导丝 ,再置入并保留口径较粗的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 PAD成功率为 84 .3%。平均愈合时间为 (2 3± 8)d。 8例需再次剖腹进行手术引流。结论 PAD创伤小 ,引流效果好。适用于病程迁延、重危与手术风险大的病人 ,可完全治愈单发脓肿病人 ,亦为需要再次手术引流的病人缓解病情 ,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部手术中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9年期间210例腹腔镜腹部手术中应用钛夹固定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资料。结果210例引流管放置5~20d,平均8.5d,无引流管漂移、挪位和引流不畅发生,且拔管顺利,未出现腹腔积液、腹腔脓肿、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腹部手术中,用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方法简单,引流效果可靠,疗效安全肯定,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一次性使用负压球Y形引流管在甲状腺手术后创面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传统甲状腺手术并常规应用一次性使用负压球Y形引流管引流创面渗出液的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进行的观察指标有:①引流渗液的色泽及速度;②每24小时引流液累计总量的变化;③切口皮下有无积液,有无引流不畅;④局部有无切口感染。结果全组病例中有2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止血成功;其余病例均在48~72 h内解除负压引流,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甲状腺术后常规放置一次性负压球Y形引流管,引流效果好,是减少和避免术后呼吸困难或窒息并发症发生的有效引流方法之一,且价格低廉,术中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家宾  陈亚敏 《腹部外科》2001,14(2):113-113
目的 探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早期腹腔渗液中的疗效。方法 对 15例SAP早期有腹水病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15例中 86 .5 %于 2 4h内病情明显好转。治愈 14例 ,并发胰腺假性囊肿 1例 ,死于胰性脑病 1例。无并发感染及中转手术。结论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在SAP早期腹腔渗液的治疗中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