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患者留置的引流袋及尿袋常采用大号别针、绳子、布带或铁丝等工具固定,既不美观,又不方便,操作环节复杂,易致引流管或尿管滑脱.为了避免上述不足,笔者于2005年3月自行设计制作成多功能引流袋/尿袋挂钩,经临床应用2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经常需要采集尿标本进行检验检查以协助诊断。以往对留置尿管患者采集尿标本,通常采取将引流袋内尿液放空,开放尿管,于尿液引流袋下方排尿孔下收集中段尿标本;或断开尿液引流袋与尿管的连接,于尿管末端收集中段尿标本。前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尿标本易被污染。且不适于尿少患者;后种方法易污染床单,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我科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输液器是临床输液的必备用物,每日用量很大,操作时输液器头端乳白色针头套或一次性输血器头端乳白色针头套(下称针头套)均弃置于医用垃圾袋内丢弃。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护理实践发现,针头套可用于临床无止水夹集尿袋、引流袋等的夹闭,以替代止水夹或止血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经常需要采集尿标本进行检验检查以协助诊断.以往对留置尿管患者采集尿标本,通常采取将引流袋内尿液放空,开放尿管,于尿液引流袋下方排尿孔下收集中段尿标本;或断开尿液引流袋与尿管的连接,于尿管末端收集中段尿标本.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通常是将引流袋挂于床旁或直接放于床上,患者外出时挂于腰间,既不美观,也容易在重力作用下或患者活动时滑脱。我科设计制作了尿袋保护套,患者使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腔气囊导尿管与引流袋的巧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气囊导尿管与引流袋时有衔接不紧,容易发生脱离,不但造成尿被褥或没湿手术台,而且有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为了克服此缺点,我们采用翻折尿管接口再连接引流袋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将双腔导尿管的连接口处,由内向外翻折0.2cm,消毒后再与引流袋相连,最后将翻折部分伸展、放平,这样尿管和引流袋便牢牢的连接在一起,从而避免脱离。  相似文献   

7.
临床工作中对术后置引流袋患者进行护理时,一般采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或悬挂于患者床边。但患者在活动或引流量增多时易发生固定物脱落导致意外事故发生。鉴此,笔者采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上的截流夹固定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即在配完营养液后,取下导管截流夹,将引流袋挂于截流夹上然后夹在床单上;此外,还可用于拔除引流管前的关闭试验,如将截流夹置于胃管、T型管及导尿管等,以确定患者是否拔管。本方法具有就地取材、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经济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引流袋的固定物多为绳索、挂钩,而这两种固定方法只适用于患者卧床时,一旦下床,患者或家属则需将引流袋提于手上,既不方便下床活动,又容易导致管道滑脱、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用三升袋夹子固定引流袋,既可用于卧床患者,也适用于带有多个引流袋患者的离床活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很多患者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或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往往会因为担心管路牵拉、滑脱,尿液逆留而不敢下床活动,致引流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各种并发症。鉴此,2006年9月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随身可调式尿液引流袋固定装置,经过102例患者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1.1材料市售棉布、纽扣(直径1cm),尼龙粘扣(粘扣)。1.2制作随身可调式尿液引流袋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0.
贵刊于1996年第2期刊登的《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刻度标量准确性核查提一篇好文章,读后很受启发,根据所述测量方法,将我们使用的一次性普通引流袋的刻度标量进行了核查,发现与实际亦有相大差异,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用山东省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总厂生产的一次性引流袋50个(袋上标量总容量为1000ml,刻度标量起线为100ml),50ml注射器1具。1.2方法:将50个引流袋同时放置呈病人使用状态,取50ml注射器,吸清水50ml,分别注入各引流袋中,每袋注入12次,总量600ml,每注入2欢(100ml)目测水位标量并记录,分别用中位数或间…  相似文献   

11.
泌尿外科肾积脓或输尿管狭窄手术后患者,通常会放置肾盂造瘘管或输尿管导管。肾盂造瘘管为无菌橡皮管,管腔软而细;而输尿管导管硬而细,连接引流袋时,由于管口与引流袋接口口径不一致往往不易连接成功,如果强行连接,甚至会导致肾盂造瘘管撕裂或漏尿的现象。2006年始我科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自制接头将上述两种导管与引流袋连接,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探讨封闭式尿液引流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留置导尿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尿液引流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普通引流尿袋2天更换一次.然后分别在留置导尿的第3、7、14天留取尿培养送检.结果:留置尿管患者每2天更换尿袋的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封闭式引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封闭式尿液引流能明显降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3.
永久性改流术仍然是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某些疾病被迫选择的方法。腰部带粪袋或尿袋,病人生活和工作受到限制,精神、心理、社会诸方面受到不良影响。腹部瘘口不用粪袋或尿袋,使病人能自主排放粪便或尿液,近年来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获得一定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刻度标量准确性核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邢维华  刘玫 《护理学杂志》1996,11(2):109-110
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刻度标量准确性核查沈阳军区总医院邢维华,刘玫,周卉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应用方便,特别适用于手术后的病人,但是经过几年应用观察,发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刻度标量与病人的实际引流量有较大差异。为此,我们对该袋刻度标量准确性进行了核查,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引流袋标量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次性引流袋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引流袋上的标量误差很大,谢少清等[1] 已报道过一次性引流袋上标量失真的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主张。笔者2004 年 4~ 6 月对一次性引流袋的标量误差进行实验研究,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材料:取2个密闭性能良好的一次性引流袋(扬州市邗江华威卫生用品厂生产,批号 20040801,产品标准号 Q/321027CYD01 2001),实验前 2 袋均处于空虚状态,且袋壁两层紧贴,取2副一次性输液器及 500 ml空盐水瓶 4 个,各装500 ml自来水。方法:①实验方法。模拟密闭式输液的形式,排气,针头插入一次性引流袋的…  相似文献   

16.
临床工作中对术后置引流袋患者进行护理时,一般采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或悬挂于患者床边。但患者在活动或引流量增多时易发生固定物脱落导致意外事故发生。鉴此,笔者采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上的截流夹固定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即在配完营养液后,取下导管截流夹,将引流袋挂于截流夹上,然后夹在床单上;此外,还可用于拔除引流管前的关闭试验,如将截流夹置于胃管、T型管及导尿管等,以确定患者是否拔管。本方法具有就地取材,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经济实用的优点。(延边大学医院护理部,吉林延吉133000,刘洋,金红梅)(本文编辑镇郁琼)导管截流夹在引流…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留置导尿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统留置导尿方法的改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叶叙贞,常宇峰,曲艳静导尿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近年来改进留置导尿装置由贮尿瓶改为整体塑料引流袋,给护理操作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按目前常规导尿后再将导尿管连接引流袋的步骤进行操作,当导尿管插入膀胱...  相似文献   

18.
男用接尿器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为解决男性病人尿失禁或因截瘫、骨折等引起的排尿不便,大多采用留置尿管或用阴茎套外接尿袋(又称尿液储存袋),但留置尿管易造成尿路感染,用尿液储存袋则易引起阴茎糜烂,且不易固定、引流欠通畅,易发生尿液污染衣物。鉴此,笔者于2001年3月设计了新型男用接尿器,该接尿器能有效避免长期使用者发生阴茎皮肤不适及糜烂,使  相似文献   

19.
尿液转流时,长期使用导管可造成肾损害,使用引流袋又会对患者产生心理影响,这使可控性无外接装置的尿液转流方式更具吸引力。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技术可以使尿液转流后仍具有可控性。Kock袋手术是采用一段套叠回肠形成乳头瓣,使贮尿袋具有可控性。而Mitrofanoff手术则是采用一根细管(如阑尾、输尿管、输卵管),经粘膜下隧道进入贮尿器官,形成可控机制。作者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可控性尿液转流方式进  相似文献   

20.
《护理学杂志》2010,(3):19-19
留置导尿患者需定时夹闭尿管,临床常采用铁制文具夹夹管、尿袋导管打结夹管等方法。铁制文具夹夹管方便牢固,但成本较高,容易丢失;尿袋导管打结夹管法,夹管处容易松散。鉴此,我科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对513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的产妇,使用一次性尿袋盖帽代替夹管夹闭尿管,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