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治理对策陈慧娜在《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现状及治理对策》一文中指出,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已经由过去的作坊式自制自播、自娱自乐,锁定目标受众青少年追星族、窄播式推送节目,逐步发展到目前娱乐节目编排固定化、生产系统化、影响全民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化。治理节目过度娱乐化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实行总量控制。一是对节目播出时段进行调控;二是落实台内节目审查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选秀节目的流行,目前荧屏上各类秀歌、秀舞、秀口才、秀特殊才艺等节目层出不穷。一时间娱乐化节目充斥着各个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在这种氛围中,很多非娱乐性质的节目似乎也被裹胁着不得不“跟风”或沾点娱乐的“味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适合过多植入娱乐化的元素,特别是严谨性、科学性、知识性要求极高的专业类节目,如法律节目、医学养生节目等都带有极强的专业科学元素。过度的、不恰当的娱乐化势必会削弱节目本身的可信度,从而失去此类节目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迪 《记者摇篮》2010,(3):76-77
如今,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肯定它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既是在报道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细节,深化新闻主题。既然娱乐是观众的普遍要求,那么大量制作、播出娱乐性节目甚至将新闻也用娱乐化手段来制作就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可以说,电视把一切都变成了娱乐,新闻也变成了娱乐。但是,在娱乐化新闻创造较高收视率的时候,过度娱乐化也会对电视新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上星综合频道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它们绝不是娱乐至上的产物。上星综合频道沦为空中大舞台是中国电视过度娱乐化的危险信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发布和实施,向全社会表  相似文献   

5.
电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娱乐节目的出现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2001年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节目刮起了一股“娱乐旋风”,并且随着这两年来其他卫视台的一些节目的开播,这股风越来越泛娱乐化.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俗称“限娱令”),对过度娱乐化的电视娱乐节目实施调控,这一意见的出台再次激起了人们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马皓 《今传媒》2013,(2):88-90
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下发,再次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热议。娱乐节目的宗旨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而如今的娱乐节目越来越走向低俗化的全民娱乐进程,众多上星卫视策划了各种具有轰动效应的相亲交友节目,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炒作甚至以冲击道德底线来博取收视率,使得节目导向游移,造成全民娱乐化的影响。"限娱令"的出台,正是对这种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悬崖勒马,不仅对电视相亲节目在道德价值上起到约束作用,更是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伦理失范现象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7.
鲁婧 《传媒观察》2012,(7):16-18
目前,国内很多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娱乐化的倾向。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提出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本文在阐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流变历程之后,通过检视中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表现来引发我们对电视节目娱乐化所带来的利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电视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危害白小易在《论当下电视文艺节目价值导向功能的重塑》一文中指出,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在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节目娱乐化大潮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艺节目原先的教化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首先,电视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是逐渐形成的,人们对它的危害是不易察觉的。其次,受众长期在密集的娱乐化包围中是危险的,因为过度娱乐化消解的是人们道德的是非感,瓦解的是人们高远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娱乐时代",并认为这是在向平民化回归,但也有人因此表示出担忧,认为过度娱乐化已经给中国电视带来了低俗等弊端.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迎合了社会的一种需求.其实,电视节目娱乐化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占领市场、走近百姓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类节目要克服庸俗化和粗糙化,并且应该主动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以避免在受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视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大众娱乐",即使是单一谈话节目也应充分完成这一电视功能。谈话的内容深浅与否,严肃与否,都应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进行表述、传达。当然这种娱乐不是浅层次上的搞笑或是调侃,而是在形式上融汇娱乐的元素,即节目样式要有娱乐、谈话方式要有娱乐、话题选择要有娱乐、节目制作也要有娱乐。我们呼吁在谈话节目中加入娱乐的元素,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得到快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1.
《东南传播》2015,(8):177-177
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坚决抵制节目过度娱乐化低俗化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一些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和调控,坚决抵制此类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引导真人秀节目健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各类媒体的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形式,近几年,逐渐呈现出所谓“过度”娱乐的趋势,省级卫视表现尤为明显.如何在这种趋势下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电视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省级卫视的节目入手,观察分析电视“过度”娱乐的种种现象和原因,考虑到受众对电视功能的不同需求,从电视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应当按职能将不同性质的电视台分开来办,所谓的“过度”其实并不过度.另外,提高观众的媒介素养,建设一个电视体制多元、形式多元、视角多元的国家,才是解决过度娱乐现象的最终归途.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章殷 《青年记者》2012,(2):41-42
广电总局颁布的《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节目管理的意见》(下俗称“限娱令”),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热议.其实,“限娱令”并非消极“限娱”,它是对部分电视节目进行调控,旨在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防止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目前各大上星卫视都进行了积极调整,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见仁见智的声音.在改革发展中出现争议很正常,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改革调整,使电视节目办得更健康,“娱”得更适度,“乐”得更多彩.  相似文献   

15.
"没有一个国家的电视台是靠娱乐立台的,但在咱们国家,一些电视台的节目过度娱乐化现象,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必须尽快纠正的时候."一位在副省级市电视台当台长的朋友既愤慨又痛心地说.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对收视率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以听众兴趣为取向的节目越来越多。打开收音机,几乎任何一个频率都有奇闻趣事、明星动态、娱乐快讯以及大量的娱乐节目。这使得广播对受众的吸引力日益攀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节目的过度膨胀中出现了一些与主旋律不协调的声音,而且有日趋放大的倾向。相当数量的非政治导向问题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一 10月25日,广电总局对上星卫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相似文献   

18.
由东南卫视与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出品的真人秀节目《茶道真兄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节目摆脱了真人秀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定位的本土化、主题的去中心化、内容的自然化是节目的几大传播特色,在朴实无华的形式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娱乐价值观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出现为剩男剩女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和交友的平台,同质化、缺少创意,娱乐过度、服务性少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一些交友节目引入了创新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电视真人秀的火热,随之而来出现的是过度娱乐化、人文关怀缺失、忽略节目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等传播伦理问题。本文试以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真人秀节目,如《爸爸去哪儿》、《一年级》等为例,对其中呈现的伦理失范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