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历史演变法和分段法,围绕降雨极值出现后的序列特征变化对太湖地区代表性雨量站展开分析,回避了繁琐的资料统计过程,按时完成预测任务,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研究表明,无锡站降雨资料不但在太湖流域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很好地反映我国降雨带的南北转移情况;无锡站6月降雨量出现特大峰值后,对7月的影响是负相关、降雨正常偏少,对8月的影响则是正相关、降雨偏多;暖冬对无锡站汛期降雨的影响是5月和9月偏少、8月偏多,冷冬的影响正好相反。同时,总结了区域降雨的变化规律,可为防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4,(6):37-39
介绍了2013年7—8月黄河中游的降雨、径流、洪水情况,分析了形成黄河中游雨水情的环流特征、热带气旋活动等气象因素。结果表明:①降雨的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西北部降雨偏多、东南部降雨偏少,7月降雨量异常偏多,8月高温少雨,先涝后旱;②黄河中游干、支流7月出现了多次中小洪水过程,8月黄河中游未出现明显的洪水过程,水情平稳;③7月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多低压槽活动,同时黄河中游大部分时间处于副高外围584 dagpm线边缘,使得黄河中游7月降雨过程多,降雨量异常偏多,而8月500 hPa欧亚大陆西风带环流平直,锋区偏北,黄河中游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控制,形成了高温少雨的天气形势;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路径均偏南,未对黄河中游降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汛旱情特点一是降雨总体偏少,但时空分布不均。全市平均降水量55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2%。降雨时空分布不均,5月、6月分别偏多6.4%、8.1%,7月、8月分别偏少39.5%、25%;7个区(县)偏多,其中巫山偏多达24%,33个区(县)偏少,武隆、涪陵、荣昌、大足偏少超过40%。  相似文献   

4.
1983年汛期的水、雨情基本特点是:降雨次数频繁,雨量偏丰,强度不大。从降雨的时间分布看,前期(7~8月)大部降雨较常年偏少,后期(9~10月)降雨普遍偏多;从地区分布看,山陕区间降雨明显偏少,渭河中下游明显偏多。这样的降雨情况,造成今年水多、沙少、中常洪水持续时间长,尤其入秋后4000秒立米左右流量持续达40天,三门峡库区和黄河下游河道发生较大幅度的冲刷。  相似文献   

5.
<正>汛情、灾情特点降雨过程偏多,但区域性暴雨过程少。截至8月25日,全省共有15次明显降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仅有2次,较常年同期偏少2次。降雨总量偏少,但局部偏强。全省降雨量较常年均值偏少1成。但部分站点雨强极大,南充站7月6日降雨量219.3 mm,宜宾县8月7日降雨量124.1 mm,此外,还有蓬溪、绵阳、九寨等站日雨量突破历史同期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省平均降雨量为504mm,比常年同期偏少5%。从时间上分布非汛期明显偏少,1~3月份和12月份4个月全省基本无降雨;主汛期降雨偏多,特别是6~7月份明显偏多;从区域分布上为中部地区偏多,南、北部地区偏少。年内河道涨水次数多达237站次,  相似文献   

7.
本期导读     
《人民珠江》2012,(3):3-3
<正>今年入汛以来(4-5月),珠江片局部地区强降雨过程频繁,雨量大,但与多年同期相比,珠江降雨总体偏少近2成,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大江大河水势平稳,西江来水基本持平略偏少,北江来水基本持平,东江来水偏多2成。珠江委水文局水情部门结合今年汛期雨水情展望及国家气候中心模式预测结果,综台分析南海夏季风的爆发等气候背景后认为:珠江流域主汛期(6-8月)降水量正常偏多的可能性较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出现区域、局部性严重洪涝灾害可能性较大;登陆(影响)珠江的热带气旋个数较常年略多。《人民珠江》杂志将和读者一起密切关注各地防汛防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雨情和水情 1986年汛期雨情、水情,总的情况是全国大部地区降雨偏少,夏秋干旱范围较广,东北大部及华南部分地区出现了洪涝。汛期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及西南部分地区降雨明显偏多,一般较常年偏多3~5成;华南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较多,有5次台风登陆。江淮梅雨期降雨时间及地点不集中,强度也较弱;海河流域南部、黄河流域大部、淮河流域北部、江南南部以及川北、桂东等地区降雨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偏少2~5成。汛期中,东北地区的辽河、浑河、太子河、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图们江以及淮河支流史灌河、长江上游岷江、西江上游左江、粤东韩江、  相似文献   

9.
詹道强 《治淮》2001,(5):15-16
一、2000年汛情回顾 2000年沂沭泗流域汛期降水总量与常年持平。但在时间分布上,丰枯交替,分布不均。6、8月份偏多,7、9月份偏少。在地区分布上,东南部与西部、北部相差悬殊。新沂河南北地区部分站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灌河响水口站汛期降水量达1548mm,较常年同期偏多158%;邳苍及骆马湖地区偏多1~3成,沂、沭河上游地区偏少3~5成,南四湖地区偏少1~2成。 8月末,受12号台风派比安倒槽影响,流域东南部部分地区出现涝灾,给当  相似文献   

10.
孔敏 《河北水利》2009,(3):21-21
1.雨情分析2008年全省平均降雨量569mm,比常年偏多10%,属正常偏多年份,是1997年以来降水量最多的一年。1.1降雨特点一是降雨总量偏多。今年1~5月底全省平均降雨量93mm,较常年偏多26%;6~9月底全省平均降雨量446mm,比常年同期偏多10%;10~12月底全省平均降雨量为30mm,比常年偏少19%。二是降雨次数偏多。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7,(汛)
2016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径流量偏少,主汛期7—8月多分散性局地暴雨,部分支流发生了多年未见的较大洪水,黄河干流未发生编号洪水。6月受西风带低压槽影响,流域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7月西风带短波槽活动频繁,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降水量整体偏多;8月流域南部地区受大陆高压控制,副高强度弱,西伸脊点偏东,降水主要位于兰州—托克托区间和山陕区间北部,其余大部降水量偏少;9月受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黄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偏少;10月黄河流域处于宽广低压区底部,同时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受西风带系统和副高共同影响,流域降水量异常偏多。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面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接近常年,登陆个数偏多,未对黄河流域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径流量偏少,主汛期7—8月多分散性局地暴雨,部分支流发生了多年未见的较大洪水,黄河干流未发生编号洪水。6月受西风带低压槽影响,流域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7月西风带短波槽活动频繁,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降水量整体偏多;8月流域南部地区受大陆高压控制,副高强度弱,西伸脊点偏东,降水主要位于兰州—托克托区间和山陕区间北部,其余大部降水量偏少;9月受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黄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偏少;10月黄河流域处于宽广低压区底部,同时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受西风带系统和副高共同影响,流域降水量异常偏多。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面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接近常年,登陆个数偏多,未对黄河流域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8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旱情;9月出现华西秋雨天气,流域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渭河、伊洛河等区域相继发生秋汛洪水;10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偏少。主要气象成因: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影响黄河流域的冷空气势力偏弱、偏北,使得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底部不断有冷空气东移南下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了9月黄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形势;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对黄河中下游降水不利;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的次数均较常年偏少且路径偏南、偏东,对黄河流域降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防汛抗旱:您好。在您看来,和往年相比,四川省2017年的汛情、灾情有哪些特点?谭小平:2017年,四川省的汛情、灾情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特点。一是降雨过程偏多,但区域性暴雨过程少。汛期全省共有20次明显降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仅有2次,较常年同期偏少2次。二是降雨总量偏少,但局部偏强。全省汛期平均降雨量706.5 mm,较常年同期偏少7%。但部分站点雨强极大,南充站7月6日降雨量219.3 mm。此外,还有蓬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防汛抗旱:您好。请您介绍一下2017年天津市的雨水情特点。刘哲:2017年汛期,天津市降雨频繁,先后发生11次较大降雨,其中大到暴雨2次、中到大雨6次,市区和部分地区出现短时积水沥涝。雨情方面,海河流域汛期平均降雨量346.0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成。天津市汛期平均降雨量375.5 mm,与常年375.8 mm基本持平。其中8月降雨最多,全市平均降雨量190.0 mm,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汛期全国水情总的特点是:全国大部地区偏旱(请参看本刊第4期《1985年全国旱情及抗旱情况》一文),东北地区大部出现洪涝。汛期降雨,东北部及东南部明显偏多,一般较常年偏多四到八成;江淮流域梅雨不明显,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及湘、黔两省大部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偏少三至四成。汛期中,东北的辽河、浑河、太子河、鸭绿江、松花江以及福建的九龙江,广西的桂江、郁江,山东的大沽河都先后出现了大洪水或较大洪水,其中辽河支流东辽河、  相似文献   

17.
以分段法和细部特征法为基础,通过研究我国南方地区特大干旱事件对太湖流域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第一次实现了无锡站年际降雨序列旱涝趋势预测的仿真模拟,并且选择历史演变法完成了无锡站2016年度双月序列的雨情预测模拟及后期对比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978年和2013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2次特大干旱事件,均为太湖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转折点;对太湖地区来说,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第三年和第二年一样,都是严重洪涝灾害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安排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汛情、旱情和灾情 (一)汛情 2005年汛期,全国降水普遍比较丰沛,降雨量多于常年。淮河、珠江、辽河流域,松花江干流和第二松花江,长江北侧支流、黄河南侧支流以及新疆、青海、甘肃中西部、西藏中北部等地区降雨较常年偏多。其中淮河、汉江流域及粤东、闽南、吉林、新疆、青海中西部偏多3成至1倍。其余地区降雨偏少,其中宁夏北部、内蒙古大部和黑龙江北部偏少3—6成。  相似文献   

19.
东江流域汛期降雨序列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流域汛期降雨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东江流域1956~2005年汛期降雨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找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雨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根据降雨主周期对未来汛期降雨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汛期降雨序列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倾向率为每10 a12.08 mm,近50 a汛期降雨量减少了约60.4 mm;汛期降雨量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为2、4、7、12 a与19 a,其中4、7 a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为汛期降雨量变化主周期;依据主周期的变化趋势,预测2006年前后东江流域汛期降雨将偏少,在2008~2010年汛期降雨将偏多。  相似文献   

20.
雨量分析是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的基础工作,工程规划与设计是通过分析已有的降雨资料确定工程规模,由于降雨具有系列性、随机性、循环性、不重复性等特性,因而分析降雨资料时,降雨过程的分析方法及采用的降雨系列在长系列的代表性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可靠性。我省水文测站大部分为建国以后设立的,水文系列相对较短,代表性较差,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查找较近的长系列水文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分析选用系列的代表性。结合工作经验,本文采用差积曲线方法对荣成市成山头雨量站降雨系列年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