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每组30只,每组再按照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6、1 2、24 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RT-PCR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中新型趋化因子mRNA、NF-κB p65 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12、24 h NF-κB p65 mRNA、新型趋化因子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12、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12、24 h NF-κB p65 mRNA、新型趋化因子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法舒地尔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uppel样转录因子2(KLF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的表达及核因子κB( 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I/R组、NF-κB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并给予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DTC)进行干预,观察时间点为I/R后6、12、24、48 h。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脑组织KL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6、12、24、48 h缺血脑组织中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 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3比0.82±0.04,0.30±0.04比0.78±0.05,0.18±0.04比0.76±0.02,0.26±0.02比0.81±0.04;KLF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4比0.80±0.02,0.30±0.02比0.79±0.02,0.15±0.02比0.77±0.01,0.24±0.01比0.79±0.02),I/R后24 h达最低值,而血清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NF-κB抑制剂PDTC后,I/R后6、12、24、48 h 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0.44±0.03、0.34±0.02、0.43±0.04,KLF2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02、0.43±0.02、0.33±0.01、0.44±0.03,而TNF-α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I/R组及PDTC组各时间点脑组织中KLF2 mRNA水平与血清中TNF-α水平呈负相关( r=—0.728,P<0.05)。结论脑I/R后脑组织中KL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与血清TNF-α水平存在负相关,其可能通过NF-κB通路介导炎性反应参与脑I/R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歇性禁食及二甲双胍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TLR4)/NF-κB通路,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KM小鼠1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间歇性禁食组、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间歇性禁食组(联合组),每组36只。制备模型,采用Longa评分判断小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测定各组脑含水量。采用TTC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判断脑梗死和脑缺血半暗带及海马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TLR4及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间歇性禁食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TLR4和NF-κB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间歇性禁食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TLR4和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间歇性禁食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脑梗死体积、TLR4和NF-κB表达明显降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TLR4和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TLR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üppel样转录因子2(KLF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I/R组、NF-κB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并给予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进行干预,观察时间点为I/R后6、12、24、48 h。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脑组织KL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6、12、24、48 h缺血脑组织中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3比0.82±0.04,0.30±0.04比0.78±0.05,0.18±0.04比0.76±0.02,0.26±0.02比0.81±0.04;KLF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4比0.80±0.02,0.30±0.02比0.79±0.02,0.15±0.02比0.77±0.01,0.24±0.01比0.79±0.02),I/R后24 h达最低值,而血清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NF-κB抑制剂PDTC后,I/R后6、12、24、48 h 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0.44±0.03、0.34±0.02、0.43±0.04,KLF2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02、0.43±0.02、0.33±0.01、0.44±0.03,而TNF-α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R组及PDTC组各时间点脑组织中KLF2 mRNA水平与血清中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728,P0.05)。结论脑I/R后脑组织中KL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与血清TNF-α水平存在负相关,其可能通过NF-κB通路介导炎性反应参与脑I/R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按随机化原理分成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大鼠术前10天予瑞舒伐他汀(5mg/kg)行灌胃治疗,每天一次;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每天一次。采用改良的Longa氏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以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ΚB)的表达。结果瑞舒伐他汀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区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数量,空泡化改变及组织间水肿均明显减轻。瑞舒伐他汀组较对照组NF-κB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κB及其与心脏缺血-再灌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杨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4):295-296,F0003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tcappaB,NF-κB)是一种具有基因转录多项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参与许多基因表达的调控。Sen和Baltimore1986年首先从B淋巴细胞核提取物中,检测到的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链基因增强子κB序列(GCGACTTTC)特异性结合,并能促进κ基因表达的核蛋白因子,称之为核因子-κB,在此后的30年的研究中发现,NF-κB是普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一种快反应转录因子,参与几十种蛋白质类细胞因子的转录,也因此而参与许多病理过程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缓解大鼠局部脑缺血后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16只Wistar大鼠,随机选98只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后,分为实验组(44只,腹腔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0.5 ml)、PBS组(24只)和缺血组(30只),未做脑缺血模型的18只为正常组。记录各组大鼠脑组织水分含量,HE染色检测脑梗死程度,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白细胞介素(IL)6、IL-1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脑组织水分含量明显增多,NF-κB p65明显增加(P0.05)。与缺血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脑组织水分含量明显降低,NF-κBp65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组和PBS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IL-6、IL-1b表达减少(P0.05)。结论抑制NF-κB能够减轻缺血后脑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后炎性反应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NF-κ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渐多的研究显示核转录因子(NF)-κB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皮层组织中IκB激酶β(IKKβ)及核因子-κB (NF-κB)表达,探讨眼针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层IKKβ、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IKKβ及NF-κB蛋白水平均显示出高表达(P<0.01),眼针组同模型组相比,IKKβ及NF-κB蛋白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 眼针抑制脑皮层组织中IKKβ及NF-κB的表达,可能是眼针治疗CIRI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 ,核因子活性增高。活化的核因子κB促使黏附分子、即早基因和细胞因子表达 ,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机制之一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用抗氧化剂、酶阻滞剂或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及黏附分子表达 ,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2.
核因子κB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功能多样的核转录因子,国内外对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文章就近几年关于NF—κB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及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亦至关重要。现就NF-κB及其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 drogen sulfide,H2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 erfusion,I/R)组、H2S 30 ppm组和H2S 60 ppm组(1 ppm=1 mg/L),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 h模型.再灌注24 h后应用胶带剔除实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应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缺血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缺血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转位激活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吸入H2S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缩短胶带剔除所需的时间[I/R组与H2S 30 ppm组和H2S 60 ppm组比较:180 s对130(113~157)s对110(87~138) s;P <0.05],缩小脑梗死体积(48.8%±9.1%对23.3%±5.1%对17.3%±3.5%;P<0.05)],下调缺血脑组织IL-1β[(39.53±6.02)pg/mg蛋白对(30.17±3.46)pg/mg蛋白对(22.69±6.09)pg/mg蛋白;P<0.05]和IL-6[(54.65±10.68)pg/mg蛋白对(37.89±4.54) pg/mg蛋白对(27.00±3.08)pg/mg蛋白;P<0.0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F-κB胞核/胞质比[4.40±1.05对3.07±0.82对2.30±0.60;P< 0.05)],抑制iNOS(4.22±0.67对3.14±0.90对2.08±0.35;P <0.05)和ICAM-1(5.45±1.08对3.45±0.67对2.21±0.39;P<0.05)]表达.结论 吸入外源性H2S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和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下调其下游的iNOS和ICAM-1表达以及降低IL-1 β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NF-κB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在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2、6、12、24、48h时取脑海马CA1区组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NF—κBp65、NF—κBp50,原位杂交方法测定IL-6,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海马CA1中的NF—κBp65、NF—κBp50蛋白和IL-6mRNA表达明显增强;NF—κBp65、NF—κBp50蛋白与IL-6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存活神经元数目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NF—κB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功能多样的核转录因子,国内外对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作用 的研究方兴未艾。文章就近几年关于NF-κB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松属素(pinocembrin,Pino)对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I组和Pino组,每组20只,后2组结扎左前降支血管建立MI模型,且Pino组于建MI前30 min大鼠尾静脉注射Pino 5 mg/kg,建MI后连续给药5 d。灌流体外心脏,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电生理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用马松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室NF-κB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大鼠心室肌有效不应期(ERP)明显降低(P<0.05),动作电位时程(APD)、APD电交替及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明显增加(P<0.05);与MI组比较,Pino组大鼠ERP、APD50、APD90、APD电交替及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均显著改善[(59.0±6.6)ms vs(41.5±3.4)ms,(38.0±2.3)ms vs(54.0±1.0)ms,(74.8±8.8)ms vs(116.0±7.7)ms,(92.5±7.1)ms vs(106.3±5.2)ms,30.0%vs 80.0%,P<0.05]。Pino组大鼠TNF-α和IL-1β表达较MI组明显降低[(59.99±1.26)ng/L vs(70.46±2.13)ng/L,(40.94±1.74)ng/L vs(61.15±0.81)ng/L,P<0.05]。马松染色显示,Pino组大鼠心肌纤维化较MI组明显改善[(23.24±2.40)%vs(31.95±1.99)%,P<0.05]。Pino组大鼠NF-κB p65蛋白表达较MI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7±0.04 vs 0.57±0.09,P<0.05)。结论 Pino可显著降低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库普弗细胞CD14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分为肝移植缺血再灌注组、等渗盐水预处理组、甘氨酸预处理组,检测再灌注后受体存活率、肝脏功能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分离培养再灌注后库普弗细胞,检测细胞CD14 mRNA的表达、NF-κB活性、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分泌情况。 结果 甘氨酸预处理能明显提高大鼠术后1周存活率(x2值分别为6.67和8.57,P值均<0.0 1)、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甘氨酸预处理能明显下调库普弗细胞CD14 mRNA的表达(F=7.64,P<0.01)、降低NF-κB活性(F=11.47,P<0.01)、减少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分泌(F值分别为14.08和9.56,P值均<0.01)。 结论 甘氨酸能够有效地减轻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库普弗细胞CD14表达和NF-κB活性、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再恢复血液供应后,大脑功能不仅没有得到及时恢复,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功能活动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主要的损伤形式是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机体为了维护内外环境的稳定,通过多基因的调控使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属于一种生理性的细胞死亡。近年来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从多种角度研究脑缺血再灌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来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防治机制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随机将30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前列地尔低剂量组(1.25μg/kg)、前列地尔中剂量组(2.50μg/kg)和前列地尔高剂量组(5.00μg/kg),采用MCA闭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于大鼠海马CAI区每高倍镜视野阳性细胞数。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前列地尔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更为显著;②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前列地尔各剂量组与缺血对照组相比,海马区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程度明显减轻。③前列地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NF-κB表达于核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0±48)个/高倍镜视野、(12.4±1.9)个/高倍镜视野和(11.2±1.6)个/高倍镜视野,均低于缺血对照组的(19.3±1.3)个/高倍镜视野。结论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