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的复杂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深度学习模型.首先对飞行员脑电信号进行滤波分解,提取delta波(0.5~4 Hz)、theta波(5~8 Hz)、alpha波(7~14 Hz)、beta波(14~30 Hz),提取基于脑电节律波的频域特征,作为识别模型的输入向量.其次,将一种基于深度稀疏自编码网络–Softmax模型用于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并与单层的稀疏自编码网络–Softmax和传统方法主成分分析(PCA)–Softmax模型识别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实验结果显示,针对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问题,所建立的学习模型具有很好的分类识别效果,具有较好的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奇  储银雪  陈曦  林金星  任和 《控制与决策》2018,33(12):2263-2269
飞行员的疲劳状态识别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的复杂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深度学习模型.在对飞行员的脑电信号进行滤波分解的基础上,提取delta波(0.5sim4Hz)、theta波(5sim8Hz)、alpha波(7sim14Hz)和beta波(14sim30Hz),将其重组信号作为深度收缩稀疏自编码网络-Softmax模型的输入向量,用以对飞行员疲劳状态的识别,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深度自编码网络-Softmax模型和传统方法PCA-Softmax模型识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具有很好的分类效果,分类准确率可达91.67%,且学习所得的特征稳定性好,验证了所提模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验证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情绪识别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面部和语音识别,基于脑电等生理信号的情绪识别日趋火热.但由于特征信息提取不完整或者分类模型不适应等问题,使得情绪识别分类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微分熵(DE)、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结合的混合模型(DE-CNN-GRU)进行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将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分成5个频带,分别提取它们的DE特征作为初步特征,输入到CNN-GRU模型中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并结合Softmax进行分类.在SEED数据集上进行验证,该混合模型得到的平均准确率比单独使用CNN或GRU算法的平均准确率分别高出5.57%与13.82%.  相似文献   

4.
针对驾驶疲劳瞌睡检测识别效果不佳及被试差异性所致的性能不稳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单通道脑电信号进行瞌睡检测与预警的模型架构。首次利用注意力熵刻画清醒与瞌睡状态对应脑电动态演化的复杂度。使用小波包分解法提取相对能量特征,采用Relief算法筛选出适合不同个体的显著时频特征。最后将融合特征矢量送入支持向量机完成分类判别。将所提方法在脑电公开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得到95.9%的准确率及96.8%的敏感度。在LabVIEW平台上进行了虚拟仪器的设计,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为驾驶疲劳的检测与预警设备开发提供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5.
运动想象脑电具有识别效果不佳及复杂时序信号建模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时窗共空间模式的隐马尔可夫模型运动想象脑电识别方法,首先将运动想象脑电划分为多个短时窗信号,然后使用共空间模式提取特征序列,以滤除脑电通道间的冗余信息,最后采用前向-后相算法与Viterbi算法求解隐马尔可夫模型并完成分类识别;将本文方法在公开运动想象脑电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得到77.17%的分类正确率,相较隐马尔可夫模型算法提升了5.74%,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改进的DNN算法在雷达信号分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深度神经网络能自动学习数据深层特征的优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信号分选方法,来解决传统雷达信号分选中人工提取特征的耗时、特征冗余等问题。通过堆叠多层的深度模型对原算法进行改进,克服单一模型学习力的不足,对不同信号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学习,融合各个深度模型的后验概率进行分类决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识别率。采用改进方法对七种不同类型的雷达信号进行分选识别,并与其他信号分选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更好的分类效果,展现出较强的学习数据本质特征的能力,从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分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分类的研究进展,指出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深度学习是目前图像分类的主流方法。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鱼类分类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利用迁移学习,以预训练网络的特征结合SVM算法(Pre CNN+SVM)的混合分类模型。实验以Fish4-Knowledge(F4 K)作为数据集,使用Tensor Flow训练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re CNN+SVM算法,取得了98.6%的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有显著提高。对于小规模数据集,有效解决了需要人工提取特征的不可迁移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算法被应用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信号情感识别.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采用提取单维脑电信号特征的方法.随着多传感技术的更新,更具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多维信号特征提取需求出现.本文尝试将复杂网络研究应用到多维情感脑电识别中,提出一种基于水平可视图多元联合模体熵的情感识别算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人工选取特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持原始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首先利用水平可视图算法将多维情感脑电信号分别转换为多路可视图网络,提取模体熵特征识别情感脑电研究中的关键频带和关键通道.在此基础上,将水平可视图网络两两联合,提取多元水平联合模体熵向量,作为输入参数对情感脑电信号进行识别.由于情感脑电序列长度会对识别效果产生影响,我们将脑电信号切割成大小不一的窗口,对比不同窗口大小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切割窗口大小为10 s时,多元水平联合模体熵对情感脑电信号的识别效果最佳,对积极脑电/消极脑电、积极脑电/中性脑电、消极脑电/中性脑电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5.07%, 97.73%, 90.26%,优于其他二维连接参数.同时,三分...  相似文献   

9.
对运动想象(MI)脑电信号的正确分类是决定基于运动想象脑电的脑-机接口(BCI)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地提取MI脑电信号特征、提高分类正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单形进化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BPSSSE)并运用于MI脑电信号的识别,提取自相关(AR)模型参数和希尔伯特边际谱作为特征输入,通过单形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学习性能,实现对MI脑电信号的分类。测试实验中,对BCI竞赛数据进行左右手分类。结果表明在4s~ 8s时间段内平均分类正确率为80.17%,最高分类正确率为87.14%,证明了本文算法在基于MI脑电的脑机交互控制系统中应用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联合适应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joint adaptation network,CNN-JAN)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情感识别模型。该模型将迁移学习中联合适应的思想融合到深度卷积网络中,首先采用长方形卷积核提取数据的空间特征,捕捉脑电数据通道间的深层情感相关信息,再将提取的空间特征输入含有联合分布的多核最大均值差异算法(Multi-kernel joint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K-JMMD)的适配层进行迁移学习,使用MK-JMMD度量算法解决源域和目标域分布不同的问题。所提方法在SEED数据集上使用微分熵特征和微分尾端性特征分别进行情感分类实验,其中使用微分熵特征被试内跨试验准确率达到84.01%,与对比实验和目前流行的迁移学习方法相比,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跨被试实验精度也取得较好的性能,验证了该模型用于EEG信号情感识别任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免疫多域特征融合的多核学习SVM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宪法  郝矿荣  陈磊 《自动化学报》2020,46(11):2417-2426
针对多通道四类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 MI)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的分类问题, 提出免疫多域特征融合的多核学习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算法.首先, 通过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提取脑电信号的时频域特征, 并利用一对多公共空间模式(One versus the rest common spatial patterns, OVR-CSP)提取脑电信号的空域特征, 融合时频空域特征形成特征向量.其次, 利用多核学习支持向量机(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KL-SVM)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最后, 利用免疫遗传算法(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IGA)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 得到识别率更高的脑电信号分类模型.采用BCI2005desc-Ⅲa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 对比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分类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单域特征提取算法特征单一、信息描述不足的问题, 更准确地表达了不同受试者个性化的多域特征, 取得了94.21%的识别率, 优于使用相同数据集的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晨  任南 《计算机系统应用》2023,32(10):284-292
情感计算是现代人机交互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的情绪识别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提高情绪识别的分类精度, 本研究引入堆叠自动编码器(stacked auto-encoder, SAE)对EEG多通道信号进行深度特征提取, 并提出一种基于广义正态分布优化的支持向量机(generalized normal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GNDO-SVM)情绪识别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与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 所提出的GNDO-SVM模型具有更优的分类性能, 基于SAE深度特征的情感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94%, 表明SAE能够有效地挖掘EEG信号不同通道间的深度相关性信息. 因此, 利用SAE深度特征结合GNDO-SVM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EEG信号的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13.
Th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emotions are important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e.g., to enable naturalistic and personalised human-robot interaction. Emotion detection often require modelling of various data inputs from multiple modalities, including physiological signals (e.g., EEG and GSR), environmental data (e.g., audio and weather), videos (e.g., for capturing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and more recently motion and location data. Many traditional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have been utilised to capture the diversity of multimodal data at the sensors and features levels for human emotion classification. While the feature engineering processes often embedded in these algorithms are beneficial for emotion modelling, they inherit some critical limitations which ma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reliable and accurate models. In this work, we adopt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for emotion classification through an iterative process by adding and removing large number of sensor signals from different modalities. Our dataset was collected in a real-world study from smart-phones and wearable devices. It merges local interaction of three sensor modalities: on-body, environmental and location into global model that represents signal dynamics along with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s of each modality. Our approach employs a series of learning algorithms including a hybrid approach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CNN-LSTM) on the raw sensor data, eliminating the needs for manual feature extraction and engineer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option of deep-learning approaches is effective in human emotion classification when large number of sensors input is utilised (average accuracy 95% and F-Measure=%95) and the hybrid models outperform traditional fully connected deep neural network (average accuracy 73% and F-Measure=73%). Furthermore, the hybrid models outperform previously developed Ensemble algorithms that utilise feature engineering to train the model average accuracy 83% and F-Measure=82%)  相似文献   

14.
王天锐  鲍骞月  秦品乐 《计算机应用》2019,39(12):3515-3521
针对传统环境音分类模型对环境音特征提取不充分,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用于环境音分类时全连接层易造成过拟合现象的问题,提出了梅尔倒谱系数(MFCC)、深层卷积和Bagging算法相结合的环境音分类方法。首先,针对原始音频文件,利用预加重、加窗、离散傅里叶变换、梅尔滤波器转换、离散余弦映射等方法建立梅尔倒谱系数特征模型;然后,将特征模型输入卷积深度网络进行第二次特征提取;最后,借鉴强化学习思想,用Bagging集成算法集成线性判别分析器、支持向量机(SVM)、Softmax回归、XGBoost四个模型,以投票预测的形式对网络输出结果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对环境音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深层网络在环境音分类上的抗过拟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体行为识别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自动提取数据的深层特征,但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存在依赖手工特征提取、模型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基于空时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模型(CLT-net)用于人体行为识别。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自动提取人体行为数据的深层次隐含特征,利用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学习人体行为特征在时间序列上的长期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softmax分类器实现对不同人体行为分类。在DaLiAc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CNN、LSTM、BP模型,CLT-net模型对13种人体行为的总体识别率达到了97.6%,具有较优的人体行为识别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6.
传统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识别方法需要人为提取大量特征,识别性能受研究人员经验影响较大,主观性强;提出一种基于希尔伯特变换(HT)联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利用HT对原始EEG信号进行分析,实现一维数据向二维幅-相图像转换的同时增加信息提取维度;然后将其作为输入利用CNN层次化的对幅-相二维图像进行理解和解译,自动提取特征并完成分类识别,基于BCI竞赛中所用Graz数据集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特征提取方法,文章所提算法在低、中、高信噪比条件下均能获得更好的识别性能,具有更强的噪声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文本情感分析模型通常存在文本特征提取不全面,且未考虑关键信息对文本情感倾向的影响等问题。基于并行混合网络与双路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改进的文本情感分析模型。根据不同神经网络的特点分别采用GloVe和Word2vec两种词向量训练工具将文本向量化,得到更丰富的文本信息。将两种不同的词向量并行输入由双向门控循环单元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并行混合网络,同时提取上下文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使用双路注意力机制分别对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强处理及特征融合,增强模型识别关键信息的能力。将融合后的整个文本特征输入全连接层,实现最终的情感极性分类。在IMDb和SST-2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1.73%和91.16%,相比于同类文本情感分析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证明了双路注意力机制可以更全面地捕获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提高文本情感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特征提取是软件缺陷预测中的关键步骤,特征提取的质量决定了缺陷预测模型的性能,但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难以提取出软件缺陷数据的深层本质特征。深度学习理论中的自动编码器能够从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并获得其特征表示,同时为了增强自动编码器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堆叠降噪稀疏自动编码器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隐藏层数、稀疏性约束和加噪方式,可以直接高效地从软件缺陷数据中提取出分类预测所需的各层次特征表示。利用Eclipse缺陷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商业领域,对网络评论的情感分类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而为了克服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所构建分类器会产生较大计算开销,精度表现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中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的情感分类方法。在以往的研究中,卷积神经网络往往被用来提取文本的局部特征信息,但却容易忽视文本的长距离特征,而RNN则往往被用来提取句子的长距离依赖信息,但容易陷入梯度爆炸问题。因此,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对于局部特征信息的良好提取能力与循环神经网络对于长距离依赖信息的记忆能力,构建了一个CNN-BIGRU混合模型,用以提取文本的局部特征以及文本的长距离特征。其中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使用了双向GRU模型,以避免RNN模型的梯度爆炸与梯度消失问题。在谭松波的酒店评论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实验分类的准确率比单独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最高提升了26.3%,比单独使用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最高提升了7.9%,从而提高了对中文文本情感分类的精度,并减少了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