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0月1日在ICU接受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10月1日在ICU接受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5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并改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脱机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收住ICU18岁以上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其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方法,把2009年收住ICU18岁以上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28d内机械通气时间及脱机再次应用呼吸机的情况,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28d内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脱机后再次应用呼吸机的人数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明显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再次使用呼吸机,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口腔护理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插管后1 d、3 d、7 d每次口腔护理后的口腔清洁评分及咽拭子培养菌落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效果,减少口腔细菌定植,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成人心脏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6例行心脏手术和呼吸机治疗的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二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二次插管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心脏手术和呼吸机治疗的成人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率,还能缩短其整体预后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以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住院费用、ICU入住时间,降低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防控干预在ICU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科ICU收治的40例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呼吸机常规护理支持干预;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科ICU收治的42例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呼吸机常规护理支持干预基础上应用风险防控干预。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入住ICU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实验组VAP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误吸、压力性损伤、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患者VAP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集束化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集束化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撤机成功率、气管切开率、患者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及护理质量。结果:集束化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区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及文书书写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和减少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方面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ICU气管内插管患者,根据掷硬币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治疗指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内插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112例,按照术后入住心胸外科监护室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心脏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予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脱机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生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性脱机失败的概率由14.30%降至3.70%,患者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缩短约2 d,患者住院时间缩短5 d,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1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增加患者肌力,有效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UE)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ICU气管内插管患者22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2年1~12月收治的ICU气管内插管患者192例为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UE发生率和每100个机械通气日UE发生率。结果:实验组UE发生率、每100个机械通气日内U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的U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舒适需求,探讨给予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病人需求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入住我院ICU的8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进行舒适需求调查,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评分及患者舒适度。结果: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舒适需求主要包括:担心脱机后会死亡;难受,想拔管;担心住院费用;口渴,想饮水;对疾病感到恐惧;吸痰不适;想说话;体位不适,想活动;想了解呼吸机情况;睡眠障碍。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舒适度叫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舒适需要主要包括生理、心理、信息沟通障碍、环境四方面,给予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119,P<0.001),机械通气时间为(5.2±1.9)d短于对照组的(9.5±1.9)d(t=14.420,P<0.001),在ICU住院时间为(7.1±1.4)d短于对照组的(12.1±1.9)d(t=6.821,P=0.021)。结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在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种急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目前机械通气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作为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依旧是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UEX常会加重患者肺部感染,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部分患者因再次气管插管困难而危及生命。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作者对ICU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实施持续镇静管理,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联合镇静和躁动评分(SAS)预防患者UEX。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6年1~12月8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减少了机械通气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蔡碧华  王磊 《妇幼护理》2023,3(23):5712-5714
目的 探究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ICU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3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4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归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动脉血气指标,肺部感染和护士预防VAP管控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护士预防VAP管控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3月到2014年10月间收治的360例ICU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8.33%)(χ~2=6.732,P=0.010);护理后,观察组的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χ~2=28.800,P=0.000)。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减少患者的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ICU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伴镇静患者每日唤醒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某院ICU 2013-03-2016-06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 h需要镇静治疗的危重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6例,观察组将所有需要唤醒患者集中管理,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患者实施唤醒,对照组按照常规对患者实施唤醒,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9)。结论每日为患者中断镇静用药,将集束化护理运用到唤醒期间,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病人脱机后再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入住我科重症监护病房(ICU)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病人45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和四肢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选择2014年1月—12月入住我科ICU的ICU-AW病人47例为试验组,采取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脱机拔管后24h、48h、72h、168h气管插管率。[结果]通过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后,试验组病人168h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能有效降低ICU-AW病人脱机拔管后再次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发生率,从而加速了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在急性颅脑病变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急性颅脑病变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和经鼻气管插管组,比较2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意外拔管发生率等疗效评估。结果经口气管插管组和经鼻气管插管组的28d病死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气管插管组生存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58.1±74.3)h,ICU住院时间为(7.9±3.4)d,意外脱管及再次插管1例;而经鼻气管插管组生存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23.9±64.6)h,ICU住院时间为(6.4±2.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具有明显缩短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意外拔管率,同时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病死率,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行气管插管序贯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意外拖管率、并发肺部感染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集束化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意外拖管率、并发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提高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意外拖管率、并发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