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贤云 《猪业科学》2021,38(6):34-37
批次化管理应用最早源自工业批次化管理,应用在畜牧业逐渐转化成母猪等畜禽批次化生产管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生产,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近两年来非洲猪瘟给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母猪批次化生产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效益提高、降低成本等方面与母猪连续生产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简单的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管理的执行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将成为中国养猪模式的必然趋势。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规模按计划分群并组织批次生产,是一种母猪繁殖的高效管理体系,也是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母猪生产批次化最早是欧洲国家中小母猪场的生产要  相似文献   

3.
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18 d批次)在规模化猪场的应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究将批次化生产技术应用于猪场,并对猪场的应用情况及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总结。方法:根据母猪群数量设计批次规模大小,人为地利用激素使特定数量的母猪群同时发情、排卵,让其实现同期输精及其分娩,统计该猪场在批次化技术前后发情率、受胎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死胎数、窝均断奶数、每头母猪年产胎次及PSY。结果:母猪应用批次化技术对母猪发情率、受胎率和窝均死胎数无明显影响,母猪窝均总仔数、窝均活仔数显著提高(P 0.05),窝均断奶数和PSY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母猪群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采用繁殖同步化调控技术,实现同期发情、配种和分娩,使猪场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目标的母猪高效繁殖生产管理体系。近几年,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生猪产业的生物安全面临极大挑战,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迅速兴起,传统的连续式生产模式逐渐被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生猪行业处在分散至集中的整合期,散养户数量急剧减少,生猪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已不可逆转。2019年在国内暴发非洲猪瘟后,一些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生物安全意识差的中小型猪场逐渐退出养猪业。与此同时,一批技术力量强、具有现代化养殖意识的集约化猪场,加快了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是根据母猪群规模分群并按计划组织批次生产,作为一种高效的母猪繁殖管理体系已经被许多规模化养殖场广泛采用。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4个中小规模猪场批次化生产前后各繁殖生产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其他规模猪场实施该项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batch management system)是根据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猪场能繁母猪群体均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进行繁殖同步化调控,实现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同期分娩的高效繁殖生产技术体系.因此,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实质是批次化繁殖.综合考虑母猪群体规模、猪场配种妊娠栏舍、产...  相似文献   

7.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使母猪群发情、排卵、配种和分娩同步化,按技术组织批次生产,大幅提升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石河子某猪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前后的变化,阐述批次化生产管理对猪场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猪场生产批次调整之后,猪场的工作人员减少2名,月均人工费用由34 000元降至26 500元,节省7 500元,一年可以节省人工费用90 000元;猪场的分娩率由原来的86.3%提高到89.8%,增加了3.5个百分点;窝均产仔数由11.3头增加到11.8头,增加了0.5头;尤其是窝均健仔数由原来的9.73头增加到现在的10.6头,增加了0.87头;PSY由20.4提升到24.3,增加了3.9;20kg仔猪成本(元/头)由原来的429元降到401元,降低28元。结果表明,该场在实施批次化生产以后,不仅减少了猪场的人工费用,还可以通过各项生产指标的提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更是提高了猪场的生物安全系数。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为其他同等规模猪场的批次化生产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是我国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吸收德国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结合我国养猪业的现有条件,分析母猪生产批次化猪场的设计各要素,建立中国特色的批次化养猪模式。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是我国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简单的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管理的执行力和水平,通过吸收德国的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建立中国特色的批次化养猪模式。在我国推行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时,应该有一个渐进过程,先结合中国养猪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实际配怀生产环节中,规模猪场的繁殖母猪群的生产力是不均衡的,要做到母猪产能均衡,对母猪实行批次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手段。1 批次化生产的定义批次化生产是将原有每天或每周配种、分娩、断奶、销售育肥猪的连续式生产管理模式,改为将母猪根据批次间隔进行分群,并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同批母猪的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则地完成。  相似文献   

10.
刘向东 《猪业科学》2022,39(6):52-54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着重大升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猪场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在猪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率。所谓的批次化生产即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依据猪群规模大小,将母猪群分批次进行同期发情配种、同步分娩以及同期断奶,执行同批次全进全出的节律性生产,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传统的每天都要进行断奶、查情配种、上产床的生产模式相比,批次化生产模式优势明显。同一批次母猪的全进全出管理可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批次化生产可以节约人力等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批次化生产还可以提升母猪的生产成绩,同期分娩和断奶可以提高仔猪的整齐度。总而言之,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仔猪整齐度和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疾病发生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然而,想要做好批次化生产仍需要把握关键的生产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11.
蛋氨酸(Met)是动物生长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氨基酸,其可参与机体内众多代谢途径,为动物提供甲基,合成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是动物生长和毛发生长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日粮中必须添加适量的蛋氨酸才能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对毛皮动物,蛋氨酸还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和品质,所以蛋氨酸又被称为"生命性氨基酸"。本文综述了蛋氨酸在动物生长发育及毛发生长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蛋氨酸在畜牧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从猪精液中提取微量蓝耳病病毒(PRRSV)核酸的有效方法,将蓝耳病(变异株)弱毒苗稀释成不同滴度(TCID50/mL)的病毒液,与健康猪常温精液混合作用。分别用Trizol法、磁珠法、离心柱法提取含毒精液中的病毒RNA,用荧光RT-PCR试验检测病毒RNA,结果表明,当精液中病毒滴度高于0.1 TCID50/mL时,3种病毒RNA提取方法均可检出。离心柱法对猪精液中PRRSV核酸提取灵敏度最高,可检出0.01 TCID50/mL滴度的病毒,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拟通过测定引进奶牛进入高原后疾病发生率、生产性能发挥情况及血液主要生理指标变化,继而综合评价引进奶牛高原适应性。试验选取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纯种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两个品种奶牛均分为高山病发病组、生理指标组、生产性能组,每组均包含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表明,高山发病组:引入一年后,荷斯坦奶牛因高山病死亡率为26.5%,娟姗牛因高山病死亡率为8%,娟姗牛高山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荷斯坦奶牛,且氧气浓度与高山病发病率密切相关;生理指标组:与奶牛引入前组(Before introduction,BID组)相比,奶牛引入前组(After introduction,AID组)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进入高原1年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极显著提高(P <0.0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提高(P <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极显著降低(P <0.01),此外呼吸、脉搏均有提高;生产性能组:与奶牛引入前组(Before introduction,BID组)相比,奶牛引入前组(After introduction,AID组)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进入高原后,产奶量、体细胞数极显著降低(P <0.01),乳蛋白率显著降低(P <0.05),此外犊牛初生重较低,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引进奶牛无论是疾病抵抗还是生产性能发挥方面均未表现出对高原环境的长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Zhang Tingting;Jiang Lei;Guo Xuefeng;Gao Baihua(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 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unx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ervice Center, Liaoning Shenyang 110001)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规模化猪场污水的处理效果,本试验以乐平市金园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猪场为试验对象,分别在猪场污水处理的不同阶段(固液分离池、沼气池和氧化池)的出水口处采集污水样,测定在不同处理阶段污水中污染物和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处理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显示:污水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曝氧氧化等处理后,污染物中的SS、TP和BOD5达到了排放标准,但NH^+3-N和COD含量超标;金属元素中Cu、Mn、Zn和Cr^6+达到了排放标准,但Cd含量超标。以上结果可知,该猪场当前的污水处理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行,但仍有部分指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需从营养源头减量化排放、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减量化排放和沼液的后续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副猪嗜血杆菌thyA基因的遗传特性,针对于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辽宁分离株的thyA基因进行测序,并运用软件对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thyA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辽宁株亲缘性较高,其中基因序列与已公布的参考菌株同源性为95.7%~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2%~100%,预测thyA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发现thyA毒力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保守存在,为揭示thyA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Li Ying;Liu Quan;Zhao Gang;Zhang Chenyang;Shiffeifeng;Wang Jiuyuan(Liaon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Liaoning Shenyang 110032;Liaon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partment,Liaoning Shenyang 110001;Chaoyang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Center,Liaoning Chaoyang 122000)  相似文献   

18.
对6头22~24月龄辽育白牛育肥牛的眼肉和腹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辽育白牛眼肉和腹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为59.5%±3.02%、18.17%±1.22%、24.03%±4.48%、0.84%±0.09%和58.69%±1.21%、15.84%±1.22%、34.18%±7.01%、0.74%±0.04%;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总氨基酸、必需/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04 g/100 g±0.15 g/100 g、16.4 g/100 g±0.19 g/100 g、36.83%±0.17%、58.3%±0.26%和6.59 g/100 g±0.18 g/100 g、17.72 g/100 g±0.18 g/100 g、37.19%±0.19%、59.21%±0.31%,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因此,辽育白牛眼肉和腹肉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构成较为理想,适合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只舍饲肢体病辽宁绒山羊母羊,随机分成5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5组为试验组,各组每只羊依次补饲蛋氨酸锌0、342、515、686、857 mg/d(折算为锌分别是0、60、80、120、150 mg/d)。饲养60 d后,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营养代谢指标、抗氧化指标和骨关节损伤生物学标志物,试验结束时连续3 d观察试验羊肢蹄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蛋氨酸锌补饲量的增加,血清INS和PG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4、5组的INS和PG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血糖呈增加趋势,其中4、5组显著(P<0.05)高于1组。血清UA含量呈降总体低趋势;血清UN水平呈总体增加趋势,试验5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GSH-PX、SOD、CAT、GSSG活性呈增加趋势,其中4、5组GSH-PX、CAT、GSSG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4、5组的SOD和CAT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血清MDA呈降低趋势。血清COMP、CTX-Ⅱ和PⅡANP含量都呈降低趋势,其中5组COMP、CTX-Ⅱ的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经观察发现补饲蛋氨酸锌后肢蹄病羊的关节肿大、关节僵直、跛行、跪地膝行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舍饲肢蹄病羊日粮中添加120~150 mg/d蛋氨酸锌显著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了关节软骨免受损害,对促进肢蹄病羊恢复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探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150只AA白羽肉仔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肉鸡饲用金霉素,复合微生态制剂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测定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双歧杆菌数、乳酸杆菌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表明肉仔鸡饲料中添加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改善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其在改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