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 0 3年上半年我们在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的同时 ,仍按照年初计划对天水市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区北道区的东岔镇利桥乡进行了鼠间疫情监测。1 鼠间疫情监测 共布放鼠夹 14 16夹次 ,捕鼠 6种 72只 ,鼠密度为 5 .0 8% ;鼠种有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社鼠、棕背。其中居民区布放 95 0夹次 ,捕鼠 2种 61只 ,平均密度为 6.42 % ,褐家鼠为优势种 ,占室内构成的 96.72 % (5 9/61) ;野外布放 466夹次 ,捕鼠 4种 11只 ,平均密度 2 .3 5 % ;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占野外构成的 5 4.5 5 % (6/11)。共采集鼠肺 72份 ,用…  相似文献   

2.
清水县于 1999年开始连续发现多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 ,从而成为我市HFRS新的疫区。为了解新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群、密度及其带病毒情况 ,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分析疫区类型及演变趋势 ,制定控制措施 ,2 0 0 2年上半年我们对清水县百家乡、草川乡 2个监测点进行了鼠间疫情监测。1 材料和方法 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调查 ,室内不少于 10 0夹次 ,野外不少于 2 0 0夹次 ,同时采集捕获鼠肺标本冷冻切片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 (HV)抗原。羊抗人IgG免疫荧光血清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HFRS阳性血清自备 ,IgG抗体滴度≥ …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07-2009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07-2009年全省累计发病284例,死亡2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凉山州、南充市、广安市和达州市;在凉山州盐源县、达州市开江县和南充市3个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2046只,总鼠密度10.29%,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2.22%。结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仍是四川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盐源县为家鼠型出血热疫区,四川省的其他发病地区为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监测结果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锦州市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鼠血膜IgG抗体。结果 2010-2012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2科4属5种,共960只,鼠优势种在村内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平均鼠密度为1.54%,平均鼠带毒率为2.26%。3年中,鼠密度和鼠带毒率均逐年增加,2012年鼠密度与2010、2011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鼠带毒率与2010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锦州地区鼠间疫情呈散发分布,近几年疫情有上升和扩散趋势,应严格监测疫区动态,避免人群出血热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于 1986年发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人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疫情逐渐上升 ,1998年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解我市HFRS宿主动物感染情况 ,于1998~ 2 0 0 2年对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1 监测内容及方法 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 ,每年选 4个县为监测点 ,在春秋季节对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病毒率进行监测 ,每个监测点每次室内布夹不少于 10 0夹次 ,野外不少于 3 0 0夹次 ,同时收集其他方法捕获的老鼠 ,剖取鼠肺 ,用荧光免疫法查HFRS抗原。2 结果与讨论 2 .1 鼠密度及鼠种构成  1998~ 2 0…  相似文献   

6.
平凉地区1990~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通过多途径传染给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探讨其HFRS流行规律 ,并为防制提供依据 ,笔者就平凉地区 1990~ 2 0 0 1年HFRS流行趋势和特征作一总结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平凉地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鼠间检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0 0 0年对庄浪县和华亭县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 ,用夹液法捕鼠测鼠密度 ,由专业人员晚放晨收 ,室内 10 0夹 /d ,室外 30 0夹 /d。现场取鼠肺液氮保存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病毒抗原。人口资料来源于地区统计处。2…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种构成及带病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及鼠间疫情动态变化,从而科学指导HFRS防制。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捕获鼠种主要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其密度和带病毒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后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所占比重加大,带病毒率增高。结论青岛市HFRS疫区目前处于鼠密度回升、带病毒率增高,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压力同时加大的局面,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掌握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流行规律 ,现将 2 0 0 2年全省HFRS监测和防治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为全省各县 (市 )疫情上报资料 ,死亡病例采用查病历和询问家属。鼠类资料来自监测点 ,用夹夜法捕鼠 ,计算鼠密度 ,鉴定鼠种 ,解剖取鼠肺冷冻保存待检。血清来源为采集疫区患者静脉血 3~ 5ml,分离血清后冷冻保存待检。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鼠肺HV抗原 ,IFA和捕捉酶联免疫法 (MacELISA)检测HFRS患者血清HV抗体。2 .结果 :( 1)流行概况 :2 0 0 2年全省HFRS共发病 5 6 6 7例 ,发病率6 .31/ …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2011年HFRS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11年全省HFRS累计发病60例,死亡2例;主要发病地区为达州市、凉山州、南充市.各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63 1只,总鼠密度8.94%,居民区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27%.结论 2011年四川省监测结果未发现可能引起HFRS发病率上升或引起流行的相关因素,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鼠带汉坦病毒 (Hantavirus ,HV)与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的关系。 [方法 ]在HFRS疫区捕鼠 ,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检测鼠肺标本的HV抗原与抗体。 [结果 ] 1998~ 2 0 0 2年 ,在山东省HFRS疫区捕获的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HV带毒率分别为 5 62 %、0 40 %和 0 49%。春季鼠带毒率为 4 61% ,秋季鼠带毒率为3 46%。 [结论 ]褐家鼠带毒率高于其他鼠。要加强HV宿主动物监测 ,合理指导HFRS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随时掌握天水市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动态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根据全国出血热监测计划要求 ,2 0 0 1年我们对老疫区北道区东岔乡、利桥乡监测点和新疫区清水县百家乡、草川乡监测点的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1 人间疫情监测  2 0 0 1年全市发生HFRS病例 1例 (经流行病学调查排除了本地感染 ) ,两个监测点均无病例发生。在北道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 40份 ,抗体阳性 10份 ,阳性率 2 5 % ,因此监测点曾广泛接种过HFRS疫苗 ,该阳性率不能代表隐性感染率。清水县采集健康人群血清 12份 ,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 鼠间疫情…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HFRS)是一种多宿主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为鼠类.为全面了解我省HFRS宿主动物鼠间疫情特点,更好地控制传染源,加强HFRS防制,现将1994~1996年全省HFRS宿主动物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鼠类来源 统一用江西贵溪捕鼠器械厂生产的中号铁板夹,用夹夜法定期在室内外捕鼠,调查鼠种构成和计算鼠密度.解剖取鼠肺和用滤纸擦鼠血,置低温冰箱冷冻保存待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广安区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区和四川省HFRS监测点 ,流行的病毒是汉坦病毒属 (HV )的汉滩病毒(HTNV)。 1999年 11月按监测计划对疫区代市镇宿主动物和健康人群进行了HTNV感染检测 ,并与 1998年比较 ,以观察流行动态。1 宿主动物监测1.1 鼠密度  1998年布放 40 3夹次 ,捕鼠 6 5只 ,其中四川短尾 6 3只 (占 96 .92 % ,密度 15 .6 3% )、黑线姬鼠 2只 (占3.0 8% ,密度 0 .5 0 % ) ,平均密度 16 .13% ;1999年布放 40 0夹次 ,捕鼠 5 7只 ,其中四川短尾 5 5只 (占 96 .49% ,密度13 .75 % )、黑线姬鼠与褐家鼠各 1只…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1995-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济南市1995-2004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监测资料分析,以掌握HFRS的流行规律,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 1.材料与方法:人间HFRS疫情监测资料来源于济南市所属各县(市、区)疫情统计;鼠间感染资料来源于各县(市、区)HFRS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鼠种构成后,解剖取鼠肺,置液氮或-80℃保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葫芦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鼠种构成、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情况,为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每年春秋两季捕鼠,鼠肺组织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结果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波动在4.89%~7.28%之间,鼠带病毒率波动在9.52%~13.48%之间,平均带病毒率为11.98%。结论应科学指导灭鼠,有效降低鼠密度、鼠带病毒率,以降低HFRS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强度,鼠形宿主动物密度及种群构成和汉坦病毒(HV)感染等情况。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丽水市2010—2012年HFRS人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种群构成;无菌操作采取鼠肺,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调查宿主动物HV病毒感染率。结果丽水市2010—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209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3.13/10万。发病季节性显著,呈双峰型。男女性别比2.48∶1;30~69岁占85.17%;农民病例占89.00%。家鼠密度为3.67只/百夹,褐家鼠为优势种;野鼠密度为5.57只/百夹,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形动物HV病毒自然感染率为2.87%。结论丽水市鼠类中存在HV病毒自然感染,HFRS疫情严峻,加强监测和预防性灭鼠是预防HFRS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遵义县是贵州省最早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地区 ,多年来一直属姬鼠型高发疫区 ,疫情受黑线姬鼠密度及其携带汉坦病毒 (HV)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该县HFRS人间流行规律与鼠间疫情变化的关系 ,1996~ 2 0 0 0年选择遵义县后坝乡作逐月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鼠间疫情监测 每月上、中旬用夹夜法测鼠密度 ,耕作区和住宅区分别布放 2 0 0和 10 0夹次 ,鼠种鉴定按文献〔1〕 ;同时取鼠肺和血 (滤纸吸取 )检测HV抗原和抗体。1.2 人间疫情资料 由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遵义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室提供。1.3 试剂 …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10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2010年全省累计发病66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0.0806/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南充市、凉山州、成都市。各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397只,总鼠密度6.94%,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购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结论监测结果未发现可能引起发病率上升或引起流行的相关因素,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但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何似  福州  )  陈阳  福州  )  林文  福州  )  王家熊  福州  )  李述杨  福州  )  邓艳琴  福州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3):26-27
目的掌握我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应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HFRS病例171例,死亡1例。病例分布于58个县、市(区),发病率居前3的是南平、宁德和福州市;宿主动物监测,室内平均鼠密度5.6%,褐家鼠占48.0%(178/371),鼠携带HFRS病毒率为5.8%。混合型疫区周宁县野外鼠密度4.8%,黑线姬鼠占17.2%,黑线姬鼠和针毛鼠携带HFRS病毒率17.2%(5/29)。首次从华安褐家鼠中检出HFRS病毒抗原。调查证实HFRS的主要传染源仍为褐家鼠。结论 2010年福建省HFRS发病数较2009年下降了14.8%,但福州、漳州及泉州社区市疫情呈上升趋势,地区分布呈高度散发。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周宁县野外鼠带毒率高,须进一步加强闽北地区混合型疫区野外鼠HFRS的监测,严防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