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以聚羟基丁酸酯为壁材,吡唑醚菌酯为芯材,聚乙烯醇(PVA)为连续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吡唑醚菌酯微囊。研究了不同芯壁比、油水相体积比、PVA质量分数、剪切速度等参数对微囊有效成分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对微囊的形态等进行了表征;在不同的p H值条件下探讨了微囊的缓释性能;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微囊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2%,芯壁材质量比为1∶5,油水相体积比为1∶20,剪切速率为8 000 r/min时,可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为1.9μm的微囊,载药量和包封率可分别达到15.00%和74.40%。微囊中吡唑醚菌酯的释放对pH敏感,在碱性条件下释放较慢。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微囊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与原药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5,(8)
[目的]筛选甲维·高氯氟复配微球制备中最优的乳化剂及其质量浓度,为该复配微球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在不同乳化剂和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制备微球,比较分析所得微球的形态、粒径、跨距、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当以明胶/阿拉伯胶(1∶1)为乳化剂,质量浓度为15 g/L时,制备的微球性能最优。[结论]乳化剂种类和质量浓度的选择在乳化溶剂挥发法中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放线菌酮微胶囊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囊壁材料,二氯甲烷为溶剂,水为连续相讨论芯材与壁材比、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及剪切乳化速度对放线菌酮微胶囊剂成囊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成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室温条件下,以二氯甲烷溶解放线蒲酮,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1,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20:100~25:95,以1.2%羟乙基纤维素(MW:20000)为乳化剂,有机相和水相混合后16000 r/min下高速剪切乳化分散3 min,室温下搅拌直至二氯甲烷完全挥发.在此条件下所得放线菌酮微胶囊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为8.1~8.4 um,包覆率在92.01%以上.  相似文献   

4.
朱海云  蒋志慧  张保华 《农药》2020,59(3):180-183
[目的]制备阿维菌素海藻酸钙微球,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阿维菌素海藻酸钙微球,以溶胀率、产率为考察指标,结合正交设计试验对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球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结果]阿维菌素海藻酸钙微球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和Span 80的质量浓度均为15 g/L、海藻酸钠与CaCO3质量比3∶1、水油两相体积比为1∶2。所制备的微球外观呈规则球形,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达到84.21%和20.16%。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表明,阿维菌素海藻酸钙微球48 h累计释放率为78.61%。[结论]所制备的阿维菌素海藻酸钙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磷酸三钙(TCP)为核心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乳酸/磷酸三钙(PLA/TCP)微球。在可确定因素固定下来后,在保证成球质量的基础上,分别通过调节乳化剂浓度和其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来控制微球的平均粒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PLA浓度,PVA浓度,油水相体积比这4个因素对微球性能影响显著。通过正交实验摸索出制得粒径大小为200μm左右PLA/TCP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案:即搅拌速度为600r/min,PLA质量浓度为0.07g/mL,PVA质量浓度为0.005g/mL,油水相体积比为10/50(mL/mL)。激光粒度分析仪数据分析表明搅拌速度越快微球分布越均匀;用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微球圆整无粘连;通过测量缓冲液pH值的变化研究其降解规律和机制;研究微球释药率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阿司匹林为囊芯,壳聚糖和明胶为壁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明胶-壳聚糖微胶囊,考察了芯壁比、水油体积比、乳化剂用量、交联时间等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微胶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性能.研究发现,当芯壁比为1∶1,水油体积比为1∶3,乳化剂Span-80用量为5%,交联时间为2h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形状规整,载药量为47.99%,包封率为83.18%,且在人工肠液中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3)
[目的]研究制备丁草胺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为载体,水为连续相,讨论分散剂种类及用量、芯壁比、乳化剪切速度对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胶囊成囊影响。[结果]当芯壁材比为1:2,1%的PVA-1788为分散剂,在14 000 r/min下剪切,制备的微胶囊为规则的球形。载药量为13.92%,包封率为81.41%,平均粒径为9.01μm,规则的球形。[结论]该方法可制备良好的载药和包覆性能的丁草胺微胶囊。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乳化法制备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微球,通过对乳化转速、乳化时间、油水比、透明质酸钠起始浓度、乳化剂浓度的研究,来考察各因素对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透明质酸钠起始浓度为8%、油水比为1/4、乳化剂浓度为1.5%、乳化转速为2500 r/min、乳化时间为20 min时,所研制的医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微球平均粒径为30.8μm,并进一步对所制备的透明质酸钠凝胶微球进行性能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艾叶提取物驱蚊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小会  王进美  吴铁城 《合成纤维》2012,41(1):27-30,51
以天然驱蚊植物——艾叶提取物为芯材,采用复相乳液法制备驱蚊微胶囊。讨论了初乳中乳化剂用量、芯材与二氯甲烷体积比、壁材用量、保护性胶体浓度等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制备工艺。将粒径最小的微胶囊与黏合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后整理到涤纶织物上,并对驱蚊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初乳中乳化剂体积分数为6%,芯材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6,壁材质量分数为4%,保护性胶体质量分数为2%;制得的微胶囊最小平均粒径为2.78μm;整理到涤纶织物上的驱蚊效果显著,蚊虫驱避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0.
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21,(5)
[目的]确定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的稳定配方,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测试。[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嘧菌酯微囊悬浮剂,考察囊芯溶剂、乳化剂、芯壁比和其他助剂等因素对微囊稳定性影响,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检测确定最佳配方。[结果]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囊芯溶剂,SP-27001为乳化剂,芯壁比为100∶4,最后加入分散剂SP-7450、硅酸镁铝、黄原胶、甘油及卡松,得到稳定的嘧菌酯微囊悬浮剂。[结论]所制制剂性能指标检测合格,微囊形貌良好且分布均匀,D90值为5.8μm,有效成分含量10.03%,悬浮率97.6%,红外检测无残留异氰酸酯基,物理稳定性良好,且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良好,其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