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间室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肌肉坏死,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5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通过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儿童骨筋膜室征早期临床特征,总结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按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标准,本组优5例、良4例、差1例。结论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3.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与其他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样,都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导致肌肉与神经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的病理状态.足部的骨筋膜室小,骨折损伤处的严重出血导致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压进行性增高,进而微循环破坏而产生严重后果.治疗应当以迅速减压为第一要务.笔者自2006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改良手术减压加药物综合治疗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为骨科临床的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小腿筋膜间室,而股骨骨折合并OCS的几率相对较小,文献报道长骨干骨折并发OCS的发病率仅为0.88%[1]。大腿OCS是外科急症,危害大,目前相关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赵爱琴  张淑卿 《中国骨伤》2007,20(8):504-504
胫腓骨骨折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由于小腿的胫腓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室壁坚韧缺少弹性,胫腓骨骨折后气滞血瘀或外固定过紧等原因使骨筋膜室的压力急剧增大,阻断室内血流,导致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急性缺血。如果观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发展成为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甚至截肢或肾衰危及生命。所以早期观察确诊,早期处理尤为重要,术后护理也直接影响预后,通过对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患者的观察护理,取得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652岁,平均35岁;损伤侧分别为右侧21例,左侧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83—1989年采用甘露醇注入股动脉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31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本组男27例、女4例。年龄16—6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9例、塌方砸伤11例、坠落伤1例。损伤部位:小腿29例、大腿2例。31例均表现伤肢剧烈进行性疼痛,紧胀感,明显肿胀。31例受损区组织压测量:最高11.33kpa、最低5.2kpa平均8.68±0.80kpa。组织压>4kpa即可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骨筋膜间室压力增高,出现室内容物血运障碍超过12h,肌肉神经出现不可逆损害者称晚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本院收治晚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3例,均采用大切口,切除坏死肌肉组织,减压骨筋膜室,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保留肢体,随访2~10年,功能恢复良好,可从事轻体力劳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年龄17岁,右下肢摔伤,活动受限6h入院.查体:右大腿畸形,高度肿胀,局部无明显皮下淤血,无皮肤裂口,局部压痛明显,右小腿肿胀较重,右下肢纵向叩击痛,右足底、足背感觉明显减退,右下肢皮肤温度偏低,未能触及右足背动脉.入院诊断:右股骨干骨折、右大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右股动静脉损伤、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病史.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骨筋膜室减压术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9.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附15例报告)马建林张洁刘世华近年来小腿、前臂和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已有大量报道,但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报道较少,笔者从1988年7月至1996年3月共诊治1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骨筋膜室综合征 (OFCS)是由于肢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受挤压 ,造成骨筋膜间隙内的肌肉、神经等组织微循环障碍 ,出现变性、坏死 ,肌肉挛缩产生功能障碍 ,甚至因坏死肌肉分解产生肌红蛋白等毒性物质阻塞肾小管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危及生命。本院 4年来共收治因机器压榨伤致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 12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均为男性 ,年龄为 18~ 2 0岁。印染机压榨伤 8例 ,其中 3例伴有掌骨骨折 ;面包机压榨伤 4例 ,不伴有骨折。所有病例无明显的软组织裂伤口 ,仅有少许表皮破损。来院就诊时间为伤后 30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减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ORIF)及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的可行性,为此类患者早期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5月对28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31例患者均采取上述方法治疗,待肿胀消退,皮肤软组织松弛后再行减压伤口二期直接缝合。结果 31例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切开减压、复位内固定及VSD处理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感染、肢体(或皮肤)坏死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切开减压、复位内固定及VSD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思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急性手足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系手与足部骨和筋膜封闭的间隙内,因组织压升高,使手足部血循环和功能遭受损害而产生的综合征,若处理不当,轻者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重者可造成肢体残废甚至截肢。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甘露醇治疗急性手足筋膜间室综合征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上常见的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小腿闭合性骨折、软组织伤引起的筋膜间室张力增高,从而引起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缺氧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但是我们注意到单纯的腘血管损伤也可引起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因为发病机制的不同,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等与前者均有所不同。我们从2005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治疗腘血管损伤引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友病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报告白梦清患者,男,36岁。于1993年10月9日拖板车时,不慎被车把撞伤左大腿,当时感觉患肢疼痛,不能站立。伤后在当地卫生所输液、抗炎一周,但左大腿疼痛逐渐加剧,夜晚入睡困难,眼止痛药无效。于10月19日转到孝感市中心医...  相似文献   

15.
骨筋膜室综合征多见于创伤后肢体挤压等原因造成筋膜室内组织压力升高而导致筋膜室内组织进行缺血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年来对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为切开减压 ,肢体水平位摆放 ,全身治疗。作者 2 0 0 0年共收治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2 6例 ,给予高压氧治疗 ,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手术 ,减少了病人痛苦。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6例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10~ 6 5岁 ,平均 18.1岁。均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典型表现。致伤原因 :10例为骨折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压力不均匀 ,3例为锐物扎伤绑扎时间过长 ,6例由于肢体受压不能马上解除…  相似文献   

16.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位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对240例患者采用改良W h ites ide法测压装置监测小腿骨筋膜室内压。80例患者骨筋膜室内压大于等于30 mmHg(1 mmHg=0.133 kPa),其中前侧骨筋膜室8例,外侧骨筋膜室12例,后浅骨筋膜室16例,后深骨筋膜室28例,涉及2个以上骨筋膜室16例。确认后切开各压力升高的骨筋膜室,前侧和外侧骨筋膜室取小腿前外侧切口,后浅和后深骨筋膜室取胫骨内缘后侧切口,合并胫腓骨骨折者,在切开减压的同时固定骨折,数天后切口二期处理。结果80例患者均获随访5~35个月,平均2年,8例较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小腿局限性疼痛,偶有放射痛,占10%;4例两点辨别觉及针刺觉减退,占5%;无一例出现肌肉萎缩、爪形趾、缺血性肌挛缩及运动障碍,均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结论小腿损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不容忽视,各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监测是定位诊断的惟一可靠方法,根据定位诊断有针对性的减压各骨筋膜室,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小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急性大腿间隔综合征的报道较少,国外自1979年Mubarak和Owen首次报道至今共34例。作者遇见1例报道如下,同时对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 病例报告 患者为8岁男性,因摔伤后致左大褪畸形伴功能障碍半个月收入我院。患儿于1995年12月15日于玩耍时不慎摔倒,即感左大腿剧痛,畸形,不能行动,在当地由他人给予包扎22h后,继感左小腿肿胀、疼痛。即送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未见明显效果,并出现无尿转入我院。入院检查见患儿呈嗜睡状态。左大腿明显肿胀、畸形、异常活动。左小腿内、外侧各见约20cm长皮肤切口。左足背动脉搏动较正常弱、足感觉较正常迟钝,主动运动不能,被动牵拉感大腿部肌肉牵拉痛。诊断为(1)左股骨骨折。(2)左大腿急性间隔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查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提示高血钾及肾衰,即给予腹膜透析,锁骨下静脉穿刺行抗炎、支持等处理达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患儿生命得以挽救。但大腿筋膜未能及时切开减压致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8例,其中13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男11例,女2例,年龄15~67岁,平均37岁,进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腘窝筋膜切开和骨折固定治疗。结果7例先行小腿筋膜室减压,胫骨平台骨折未作处理,术后发现小腿肿胀减退不明显,肌肉外翻张力仍高,分别在术后8~24h内进行二次手术腘窝筋膜切开减压,腘动脉探查,骨折固定。1例小腿缺血改变严重,坏死并行股骨髁上截肢,1例小腿肌肉坏死,3例足部皮肤溃烂,2例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5例小腿筋膜室减压同时行腘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预后良好,功能正常。1例拒绝手术治疗导致截肢。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腘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在减压的同时应松解膪窝部的动静脉压迫,从根本上解决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一个因素,获得满意疗效,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19.
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CS),又称筋膜室综合征,由Richard Von Volkman于1872年首次提出,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等)因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系列征候群。其特点是诱因多样、发展迅速,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坏疽、横纹肌溶解、器官功能衰竭乃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筋膜间隙综合征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筋膜间隙综合征是以四肢骨筋膜室内的神经肌肉急性缺血水肿为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多因创伤引起 ,而因感染引起的筋膜间隙综合征少见。 1993~ 1999年 ,我院共收治 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3例。年龄 36~ 78岁 ,中位数 5 0岁。病程 1~5d。其中 2例有肌肉注射史 ,6例无明确诱因。入院初诊 :“脓肿”2例 ,“蜂窝织炎”2例 ,“感染性筋膜间隙综合征”3例 ,“左小腿丹毒”1例。发生部位 :左大腿 3例 ,左小腿 1例 ,右大腿 2例 ,右小腿 1例 ,右上臂 1例。所有 8例切口渗出液均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 ,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