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侗族河歌与京族情歌从审美风格角度进行差异比较研究,指出其不同之处在于受稻作文化滋养的侗族性格充满柔性、气质温和。于是,河歌具有浓郁的"楚骚"色彩,富于忧愁忧思、含蓄的柔婉情调,抒情性浓郁;受海洋文化影响的京族情歌抒发的情感则热情奔放,境界开阔,京族情歌因此显得情绪明朗、刚健雄浑,有励志功效,具有刚柔相济的和谐美。比较侗族河歌与京族情歌审美风格整体差异,揭示出民歌与一个民族所处环境、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僳僳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服饰俗称麻布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喜鹊衣”、“画眉衣”是僳僳族的男、女传统服饰。僳僳族服饰是其民族有形的文化载体。僳僳人借助这一载体,把自身的情感转化为可视的形式呈现出来。无论是服装款式,花边图案,还是色彩选择,配饰制作都以特有的风采,记录着无数传奇的故事,镌刻着自然、文化、历史的印迹,汇集着约定俗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审美具有时代特征性和民族文化性。对数字插画的民族化创新与突破,一方面要掌握好数字绘画的技艺,同时把握好数字时代语境下的插画审美特征。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视觉元素是数字插画创新的丰富资源土壤,要充分研究和利用。本文从彝族服饰纹样元素中所蕴含美的意味与形式,及其装饰审美等方面,来探究民族文化视觉元素,及彝族服饰元素在数字插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民族服饰情感与审美的整合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旎 《科技信息》2009,(15):385-385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示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6.
大理地区白族服饰图案释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地区白族传统服饰图案风格各异,世代传承,成为本民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白族服饰图案的介绍和分析,就其类型和审美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原始崇拜、信仰习俗、文化交流等三个方面,阐释白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中西传统服饰美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探讨当代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现状.通过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和史料分析法进行论证,得出当代中国服饰意境美缺失的结论.分析造成缺失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达到校正当前服饰审美观念的目的,呼吁建构新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服饰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宋服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有着特殊的意义。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宋代服饰具有典雅、质朴、严谨、含蓄的审美特征,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别具一格。现代服装设计师应多了解和挖掘传统服饰文化资源,把创新作为保持传统服饰文化生命力的根本途径,使传统服饰在传承中延续,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藏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藏民族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交往等在服饰语境中的体现.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服饰文化所体现的生态特征、多样性特征、阶级特征、传统审美上的一致性,以及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并探讨了这种文化选择所产生的缘由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通过侗族情歌这一文本的解读来探讨侗族男女爱情婚姻缔结的婚姻文化,并分析了侗族男女青年婚姻缔结受阻的社会文化因素.同时也揭开了侗族神秘婚姻文化的民族内涵及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1.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服饰中体现的民族审美文化特点与该民族的居住环境、性格特征、审美爱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文化,既蕴涵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又呈现生机快然的传承新姿。在中国民族服饰家族中,云南鹤庆县的白族女性服饰堪称一枝独秀,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蕴,是民族服饰艺苑中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发展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各民族生存环境的选择及确定又与民族历史变迁密不可分。侗族村寨的地理环境选择及其特色是侗族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众文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提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影响。地处偏远山区的侗民族审美文化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歌舞艺术、建筑、服饰、饮食文化都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理想。在当下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侗民族审美文化将相互促进、相互生成为生态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张立华 《科技资讯》2007,(25):154-155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当今服饰国际化的同时,如何发展、改良传统的"绣服"如何使传统的"绣服"在现代社会中"实用"我们现代的实用绣服设计就应该思考这门古老的工艺美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问题,从而使我国这种具有特殊感染力的服装展现出独有的特色,并且充分体现出时代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民族中蕴藏着大量萨满服饰资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加以调研,产生了众多研究成果。本文从史料典籍中的相关记载、萨满服饰形制与演变、服饰的属性与功能、服饰中的象形符号及服饰的艺术审美等几方面,概述北方民族萨满服饰艺术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贵州苗族女性服饰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反映出创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的理解,表现出对生命源流的猜想、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对民族历史的追寻,展示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传承、演变和创新,苗族女性服饰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值得我们去珍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人类最外在的身份标识物,常被喻为"第二皮肤"。客家服饰是汉族服饰,种类多样,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融入了客家人独特的民俗风情、艺术智慧和审美情趣,但服饰特色却常与少数民族服饰相混淆。《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综合大量的文史资料,立足于田野调查,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论述其文化内涵,解析其艺术魅力,试图建立客家服饰的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现代性是指当前的民族声乐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咬字吐字、民族语言等的方式符合当代人的视听习惯和审美需求等特征。中国民族声乐从最初的传统戏曲、曲艺和民间原生态歌曲演唱,历经百年的发展、改革、创新,它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地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地区给银赋予了当地的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俗习俗,承载着苗侗族的民族精神。近几年广受关注的《银·秀》实现了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的有效融合,显著提升了旅游的品味和档次,成为当前黔东南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创新的重要品牌。为此本文以《银·秀》为例,分析现阶段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杜娟 《科技资讯》2011,(6):239-239
中国素有"农冠王国"之称。上起史前,下至明清,无数精美绝伦的服装是中华各民族创造的宝贵财富,在世界服饰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服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地位、融入等特点的分析,提出如何在现代设计渗入中传统服饰的元素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