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夏艳 《科技信息》2010,(29):230-230
本文简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征、及其艺术价值,提出了民间美术应用到现代美术教育中,对传承传统文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间美术具有着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客家民间美术文化渗透到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实现客家民间美术传承与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共赢。本文对客家民间美术在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意义做出了分析与阐述,并对客家民间美术在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日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9,(17):222-222,224
本文主要论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传承民间俗信和民族文化的民间美术也会随之消亡。大学作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殿堂,应加强民间美术的教育,使之得以传承。本文还就高校如何加强民间美术教育,指出了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将凉山彝族民间美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升办学特色、促进教育多元化,繁荣文化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学生人生理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彝族民间美术融入西昌学院的现状,提出西昌学院美术教育强化彝族民间美术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民间美术课程的现代美术教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作活动的产物,具有本土人文学科社会特征,对受教育者进行民间美术教育,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广,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体系,因此,民间美术课程肩负着学校美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禾 《泰山学院学报》2005,27(2):108-111
民间美术是哺育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理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校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体系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所决定的应有之举,当地丰富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坚实的办学基础,生源本地化使地方高校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民间美术教学体系主要有四部分构成: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建立民间美术研究室和建立民间美术陈列室。民间美术教学需正确处理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继承保护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三峡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运用为研究主题,从多个角度分析三峡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为现代设计如何传承运用三峡民间美术元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方师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地方师院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列举五个方面的意义,认为民间美术教学能够补充和完善中国美术教育,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拓展专业知识系统,保护和发展民间美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师徒相传是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曾在我国美术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传统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当时的美术启蒙教育中尤其普遍,它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传统美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民族的审美观、情感以及思想的表现,更是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的具体展现。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族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困境。通过有效利用现存法律制度构建民族民间美术的法律保障体系,培养民间美术继承人、发展活态保护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建民族民间美术数据库,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推进民族民间美术大众化等路径,进一步强化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西藏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十年动乱,百废待兴,当时国家从内地委派了援藏美术教师,在西藏开始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70年代末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西藏学生又陆续考入内地大学学习美术,80年代开始还有部分西藏画家到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这些艺术家返藏后继续进行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等工作。与此同时,西藏传统美术教育纳入到了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使西藏的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较完善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但是,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西藏的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解决,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以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为案例,对西藏美术高等美术教育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西藏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十年动乱,百废待兴,当时国家从内地委派了援藏美术教师,在西藏开始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70年代末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西藏学生又陆续考入内地大学学习美术,80年代开始还有部分西藏画家到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这些艺术家返藏后继续进行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等工作.与此同时,西藏传统美术教育纳入到了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使西藏的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较完善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但是,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西藏的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解决,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以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为案例,对西藏美术高等美术教育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民间美术相融合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本文将分析民间美术的特征及其与现代广告设计的关联,进而探析民间美术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民间美术是我国漫长发展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对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从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民间美术的资源范畴和传承困境,总结了民间美术与包装设计教学融合发展的意义,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具体融合应用,并提出了构建民间美术与包装设计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毅  黄亮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27-128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将传统的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必将丰富现代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激发现代包装设计的灵感,深化现代包装设计的内涵和底蕴,从而切实推进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本文从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详细的叙述了民间美术几个重要的要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只有传统的民间美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相互交融,才能在现代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6.
杨智 《科技信息》2008,(8):217-218
艺术的核心精神是创造,艺术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之所在.美术创新是美术发展的灵魂,是高职院校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在高职院校的现代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美术创新之于高职院校现代美术教育重要,其之于学生的成才也尤为重要.创造力人人都有,只要想方设法地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就一定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陆灏天 《科技信息》2012,(10):295-295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的国家,历史悠久,民族多样。历史的文明积累了几千年,不但培养了我们民族的意志和信仰,同时也保持着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根基。民间美术在此期间也繁荣不息。无数民间美术艺人为了自己的信仰传承和发展着各类美术技法。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大众集体创作的,以美化环境、寄托信仰和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主要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形式,为一切美术的智慧之源。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原始性的,带有极其强烈的本国家、本民族色彩的美术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美学的重要课题。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民间美术便不断发展演变,虽然历经时世变迁,但是他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且不断的繁荣壮大,然而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不断改变,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系统是初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初中美术教育相结合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一个较完整的美术教育体系出现了:一方面是以培养学生素质和修养为目的的普及性美术教育,包括学前美术教育和基础的美术教育,另一方面,则是以培养各级美术人才为目的的专业美术教育,其中有培养中等美术人才的美术学院附中、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书法家。以《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起点和标志,肯定鲁迅美术思想在现代启蒙运动及现代美术教育史中的作用和地位,就很有新意。研讨鲁迅在中国美术教育史的地位,显得特别有意义,这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研究,更是对未来鲁迅研究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