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药效及其复配后的共毒系数。方法:采用毒力测定、击倒法(药膜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接触法。结果: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致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198.24;0.08%以上浓度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击倒速度很快,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不能穿越用0.08%浓度处理过的土壤,用0.08%以上浓度处理过的木材对白蚁有很强的抗蛀能力。经检测毒性属低毒级,LD50〉2000mg/kg。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白蚁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药效及其复配后的共毒系数。方法:采用毒力测定、击倒法(药膜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接触法。结果: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致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198.24;0.08%以上浓度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击倒速度很快,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不能穿越用0.08%浓度处理过的土壤,用0.08%以上浓度处理过的木材对白蚁有很强的抗蛀能力。经检测毒性属低毒级,LD50〉2000mg/kg。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白蚁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白蚁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心结 《白蚁科技》1995,12(2):16-18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第三代杀虫剂,它能阻碍或干扰昆虫正常的生长发育,活性高,残毒小,对环境污染小,被大量地应用于农、林、卫生害虫的防治中。近年来,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白蚁的作用研究也已开展,室内研究证明,保幼激素类似物能诱导兵蚁,前兵和中间品级的形式,破坏白蚁群体品级的完整性;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抑制白蚁的蜕皮,对白蚁实验群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氧威,灭幼脲Ⅰ号,氟铃脲等生长调节剂已应用于白蚁田间群体的防治中,其中氟铃脲对北美散白蚁,家白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解越国王陵地下长方形巨木构成的狭长三角形墓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一套用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和白蚁引诱盒与3%克蚁星配合使用白蚁综合治理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灭杀已有的白蚁,而且还可预防新的白蚁入侵,起到长期控制陵墓无白蚁危害的效果,为其它王陵蚁害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土壤杀虫剂屏障是唯一的、最重要的用于地下白蚁控制的方法,但是随着近年来对土壤白蚁防治剂的限制,为寻找替代技术提供了动力。一种替代技术就是监测—诱杀程序。其中监测站被埋设在建筑物周围用于探测白蚁活动,一旦饵站里发现白蚁,饵料就用作用缓慢的饵剂替代,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野外研究表明,用小于1g的氟铃脲白蚁巢群就会被杀灭。杀灭以后,监测系统继续工作,如果监测到新的白蚁活动,再次使用饵剂进行杀灭。以监测和诱杀程序为基础,不断的循环使用使建筑物免受白蚁的侵害。尽管农业害虫IPM的成本-利益模型不能直接用于白蚁控制,但是使用成本-效益方法的根本理念仍然是一致的。监测—诱杀程序与传统的土壤处理相比,降低了杀虫剂的单位使用量,且可以消灭建筑物附近的白蚁群体,结果就是降低责任与白蚁潜在的破环。希望与监测—诱杀程序联合使用的数据管理系统能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以持续改进监测—诱杀程序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6.
陆水水库运行30多年后,白蚁危害严重,利用监测—控制装置、克蚁星粉剂构筑的监测灭蚁系统和用天鹰杀白蚁乳油修筑的毒土封锁沟,对陆水水库大坝白蚁起到了很好灭杀效果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氟铃脲在家白蚁诱饵中最适量的室内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铃脲是灭蚁灵被禁用后诱饵剂中的取代药品,它是昆虫几丁质合成的抑制剂。2002—2003年室内试验表明,以松锯木粉为基本原料的饵料中,氟铃脲含量占饵料的0.50%(重量比)时,对家白蚁均无拒食作用;野外试验氟铃脲含量为0.25%时,无拒食作用,0.50%时有拒食作用;野外试验还显示家白蚁对该药的敏感程度远高于黑翅土白蚁及黄翅大白蚁对药剂的敏感性。据此建议在生产中用诱饵法防治家白蚁时,氟铃脲在饵料中含量以0.25%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区域白蚁综合治理研究中,以铒站技术监测控制为主,辅以定点药物灭治,观察一年来白蚁种群灭治系统对上海某街区白蚁种群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现场安装的834个心居康地下型饵剂系统,安装后一年六次检查记录与分析。结果街区一年来白蚁干扰投诉为零,埋设的地下型饵站有48个监测到台湾乳白蚁,有27个监测到黄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的种群控制率为91.30%,黄胸散白蚁的种群控制率为85.19%。结论区域白蚁综合施策有成效;心居康地下型饵剂系统对白蚁种群有较好地控制作用,并能有效抑制有翅成虫的出飞。  相似文献   

9.
散白蚁危害有分布比较分散、群体比较小的特点。因此对其采取灭治处理措施必须要针对其特点,措施要得当,处理时不仅要针对发现的白蚁危害群体进行灭杀,还要进行综合治理,对可能遭受白蚁危害的区域采取白蚁预防保护,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破坏适宜白蚁生存的环境,最终达到有效地将白蚁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监测控制技术是一项防治水库堤坝白蚁的新技术。我们采用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与氟虫胺粉剂相结合的方法来预防和灭治白蚁,具有操作简便、防治效果好、对水源和环境基本无污染等优点。本案例可为监测控制技术大规模用于水库堤坝白蚁防治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白蚁群族监测灭杀系统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平  庞正平 《白蚁防治》2005,(1):i006-i006
常州市武进区白蚁防治所重视对白蚁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对白蚁防治新技术的引进与转化,2003年,在赴国外友人的启示下,投入了10余万元资金,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蚁群族监测灭杀系统(The Termite Group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该系统结合白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应用了TTR白蚁治理理念,使用的灭白蚁活性物质属环保型,  相似文献   

12.
王问学 《白蚁科技》2000,17(4):12-13,9
氢铃脲是昆虫几丁质抑制剂,对高等动物和环境安全。它作用速度慢,可通过白蚁个体间的相互交哺作用而传播到全巢。野外试验表明,在诱到白蚁的地方埋设含有氟铃脲的诱杀剂,经1-9个月可以把家白蚁全部杀死。一巢白蚁需取食137.5-1500mg的药物,即可达全巢杀死。在一些药物处理土壤未见效的地方,用此药物诱杀也可获得满意效果。因此它是取代灭蚁录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用含氟铃脲有效成份0.25%的诱饵纸片实地诱杀4巢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经1年多试验,3巢被全部消灭,1巢因中途诱集箱被移动,使白蚁群体回缩,复位后,白蚁继续来取食,2004年10月检查,已基本消灭。说明氟铃脲可以取代灭蚁灵作为诱饵的毒剂。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青田县直坑水库黑翅土白蚁危害严重,2004年该水库被省政府列入“千库保安”工程,由我们负责其中白蚁防治部分。水库白蚁防治主要应用白蚁监测控制新技术,该技术以白蚁监测一控制装置与生物农药“克蚁星”粉剂为主体,集白蚁预防与灭治为一体,具有操作简便,防治效果好,对水源和环境无污染等特点,是IPM技术在我国白蚁控制中的具体应用,被白蚁防治界列为二十一世纪最为安全、持续有效的一种白蚁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测定了氟虫腈粉剂对散白蚁的毒性传递性,结果表明,喷粉处理白蚁的数量占群体的比例≥4%,且氟虫腈粉剂浓度在0.10%~0.50%之间时,毒性能有效传递到2m外的个体。  相似文献   

16.
圆唇散白蚁为蚌埠地区的优势种,近年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如何控制和降低白蚁在我市的危害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笔者近几年于室内对圆唇散白蚁补充型蚁王、蚁后的产生时间、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圆唇散白蚁在我市的发展速度及蚁害率增加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环境,实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白蚁灭治药物“灭蚁灵”的替代,本所从众多农药杀虫剂中筛选出环保型的吡虫啉、氟虫腈、氟虫胺及伊维菌素等制剂和原药,配制了0.25%吡虫啉粉剂、0.3%氟虫腈粉剂、10%氟虫胺粉剂和3%伊维菌素粉剂等灭治白蚁新药;对配制的新药进行室内毒力传递药效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将0.3%氟虫腈粉剂、3%伊维菌素粉剂和10%氟虫胺粉剂进行实际应用,并进行效果的跟踪反馈。得出0.3%氟虫腈粉剂可以作为黄胸散白蚁最佳灭治新药、10%氟虫胺粉剂和3%伊维菌素粉剂均可作为台湾乳白蚁灭治新药。  相似文献   

18.
白蚁Termite的种类很多,上海地区的白蚁主要是黄胸散白蚁(以下简称散白蚁)。据有关部门1980统计,上海市区发现有白蚁的房屋达8,700幢,其中散白蚁为8,052幢,占总数的92.6%。散白蚁的危害面非常广。但按其生活规律,多生活在接近地面一米上下的木料中。一般认为切断了散白蚁与地面的联  相似文献   

19.
白蚁监测控制IPM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绿色安全、持续有效的一种白蚁防治手段。它是利用白蚁生物科技,通过白蚁诱饵技术对白蚁的活动进行收集监测并达到控制白蚁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西安地区结合本地具体情况,采用引诱坑灭蚁法防治白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安地区蔓延的白蚁主要是黑胸散白蚁。它的群体很小,体型也小,分布既广又分散,虽有窝巢,但很不明显,都分散在细小的蚁道内,沿着柱子扩散到屋架、檩条、椽子、门窗框,甚至蛀蚀整个木地板。采用药物直接向蚁路注射,由于蚁路细小,喷得多了,堵塞蚁道;喷得少了,药物效力低,作用不大。同时因蚁路分散,受药面有限,难以达到大量灭杀的效果。因此,我们因地制宜,采用引诱法将另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