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作者计算了斜齿轮的载荷分布 ,并进而计算了齿面的三维闪温分布。以降低齿面最高闪温为优化目标 ,提出了用数学规划技术对斜齿轮抗胶合修形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 ,考虑了齿轮支承变形对齿面闪温和优化修形的影响 ,该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斜齿轮传动的胶合极限载荷  相似文献   

2.
内啮合斜齿轮的齿面闪温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宗德  陈国定  沈允文 《航空动力学报》1992,7(4):335-338,394-395
本文计算了内啮合斜齿轮齿面各点的载荷、曲率半径和切向速度,在此基础上,分别用线接触弹流理论和Block基本公式计算了内啮合斜齿轮在工作条件下的齿面接触闪温分布,并对其胶合强度作了基本分析,为此类齿轮的胶合强度设计和校核提供了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布洛克闪温公式的基础上,计算了混合弹流润滑下的齿面平均摩擦因数,提高了公式的计算精度.结合弧齿锥齿轮几何与承载接触分析,通过计算沿齿面啮合点的曲率半径和切向速度,提出了实际润滑状态下沿接触路径的闪温公式.经算例分析表明,弧齿锥齿轮闪温的最大值位于啮入轨迹的中部,随着接触路径的倾斜度和长度的增加,实际重合度增大,啮合点处的载荷减小,闪温的最大值明显减小,其胶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提高,结构设计需要具有更高的平稳性。齿轮精度对齿轮工作平稳性、齿轮工作载荷存在较大的影响,初步计算6-5-5级齿轮啮入、啮出冲击载荷使齿面法向载荷瞬时增大30%以上;齿面粗糙度也是齿轮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齿轮的接触强度和胶合强度影响较为明显,齿面粗糙度由Ra0.8提高到Ra0.4,接触强度可提高5.7%~6%,胶合强度可提高10%~11%。  相似文献   

5.
针对TC4钛合金齿轮复杂曲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LPES)表面强化放电困难的问题,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建立了齿轮表面强化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强化系统电场和流场仿真,确定了齿轮复杂表面放电机理,研究了电极系统参数和入口流速对强化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齿轮复杂表面放电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场的分布不均。采用啮合形阳极时的电场和强化层均匀性较好。电极距离过小容易造成强化系统的短路,过大时会降低强化层的均匀性和厚度。合理的系统电解液流速对放电的稳定性和强化层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较于未处理时的基体,强化后的齿轮表面耐磨性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标准提供的是“热胶合”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对于齿面胶合计算,有多种计算方法,如油膜厚度法、油膜强度法、PV值法、PVT值法、齿面瞬时接触温度法(闪温法)和积分温度法(平均温度法)。在国际标准ISO/DP6336/Ⅳ中并列了两种计算方法:积分温度法和瞬时接触温度法。积分温度法是以齿面上的平均瞬时温度作为齿面是否胶合的指标,可以通过试验齿轮在标准齿轮试验台上作不同润滑油的胶合试验,取得各种润滑油(矿物油或合成油、有添加剂或无添加剂)的胶合极限温度,便于使用;而瞬时接触温度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航空齿轮强度计算标准及现行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建立了航空齿轮可靠度计算方法。该方法涉及了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及齿面抗胶合能力的可靠度计算。文中给出了全部计算公式, 以及某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可靠度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有胶合承载能力计算中平均摩擦因数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根据节点外啮合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以相关标准中渐开线圆柱齿轮的计算公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且精度较高的平均摩擦因数计算方法,以满足节点外啮合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计算的需要.通过对内、外啮合副节点前啮合和节点后啮合实例的计算,得出除外啮合节点前啮合以外,利用标准计算得到的平均摩擦因数的误差都超过18.5%,而改进计算方法所得的误差都在6.5%之内,证实了这种改进的平均摩擦因数计算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而且这一计算方法也适用于标准齿轮传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专门讨论两个相啮合的直齿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节差和胶合的关系。 一、基节差对负荷分布图的影响 众所周知,齿面瞬时温度与负荷的3/4次方成正比,因此要讨论相啮合两齿轮基节差对胶合的影响,就必须弄清它对负荷分布图的影响。 理论齿形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的负荷特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星形人字齿轮系统,采用热弹流润滑理论和粗糙峰接触计算方法获得不同表面粗糙度下齿面各啮合位置的油膜承载比例及摩擦因数,结合齿面接触载荷和滑移速度计算,分析齿面热流密度分布状态;借助齿轮系统喷油润滑流场仿真得出系统油液分布及齿轮表面传热系数;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和混合弹流润滑分析结果,建立齿轮系统稳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仿真研究各齿轮表面的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啮合区中心油膜越厚油膜承载比例越高;综合摩擦因数受几何参数和载荷影响,内、外啮合齿轮副从节点处向齿顶齿根位置摩擦因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太阳轮啮合频次高且散热较慢,温升高于其他齿轮,高温区位于齿顶和齿根,随粗糙度增大太阳轮温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空间点接触齿面啮合理论的矢量法,推导啮合点位置、接触点曲率半径和齿面上接触点的运动速度及其方向。以轮齿加载接触分析(LTCA)方法确定各瞬时单齿承载百分比。计算两齿面间的油膜厚度和膜厚比,作为润滑状态的理论判据。同时以扫描电镜观测分析300小时台架试验后的齿面形貌,结合理论判据,确定典型工况下的弧齿锥齿轮齿面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预测锥齿轮胶合失效的积分温度准则的特点;提供了国产航空润滑油的FZG试验结果和航空锥齿轮的胶合温度;并采用积分温度准则对我国现役机种中数十对锥齿轮进行验证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使用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弹流润滑螺旋锥齿轮热摩擦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直升机主减速器中的高速重载螺旋锥齿轮,建立了点接触热弹流润滑分析数学模型,包括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和膜厚方程等,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弹流润滑状态下的齿面摩擦因数.模型中考虑了润滑油黏度和密度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并通过轮齿承载接触分析(LTCA)获得齿面真实载荷和卷吸速度、相对滑动速度等运动学变量.基于真实齿面点建立了螺旋锥齿轮单齿模型,考虑滑动摩擦生热和不同表面上的热边界条件,通过有限元稳态热分析和瞬态热分析得到了轮齿本体温度场和接触点瞬时闪温,并与现有文献和算例齿轮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渐开线直齿轮的动力学与弹流润滑耦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和油膜刚度、表面粗糙度以及摩擦转矩等对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基于载荷分担理论和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六自由度渐开线直齿轮摩擦动力学模型.采用解耦方法求解该摩擦动力学模型,即将摩擦动力学模型求解获得的动态轮齿作用力和表面速度用于润滑分析中,反过来润滑分析获得的摩擦因数和油膜刚度将用于动力学分析计算中.通过实例研究了摩擦学特性和动力学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考虑耦合效应后齿轮综合刚度略有下降.滑动摩擦力对垂直于啮合线方向的动态响应的影响比较显著,摩擦力会加剧该方向的振动.动态载荷对油膜厚度、油膜承载比例、油膜温升和摩擦因数影响均较大,且动力学行为对油膜温升分布的影响取决于相对滑动速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碟形砂轮磨齿的面齿轮包络残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辉  赵宁  张淑艳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1):2743-2750
介绍了采用碟形砂轮磨削面齿轮的原理及过程,研究了齿廓包络和齿宽包络两种包络方式产生包络残差的机理.分别建立了两种加工方式下包络残差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并研究了所产生包络残差的特点.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包络过程中刀具周向进给角度、齿宽方向进给量以及碟形砂轮外径对齿面包络残差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齿宽包络比齿廓包络具有更高的效率.进行了以齿廓包络方式的面齿轮磨齿加工实验,当刀具周向进给角度分别取为2°,1°,0.5°及0.2°时,齿面表面粗糙度逐渐明显提高,齿面磨削加工印痕的数目和方向与包络仿真计算结果一致.初步证明根据包络残差计算结果选取合适的进给量参数,可以保证面齿轮磨齿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水平并能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字齿轮均载传动的特点,提出了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得到齿面柔度矩阵和轴变形产生的附加柔度矩阵,将两者叠加获得人字齿轮系统的齿面法向柔度矩阵.其次,将有限元、柔度矩阵、数学规划和齿轮(一般为小轮)的轴向移动结合在一起,计算得到人字齿轮副的承载啮合过程.最后,以一对试验人字齿轮为例,通过对齿面轻载印痕和承载传动误差的比较,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圆弧刀廓的端面滚切锥齿轮啮合接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端面滚切法加工的锥齿轮齿面接触质量,基于奥利康锥齿轮全展成加工方法,对直线刀廓圆弧修形及齿面啮合接触分析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圆弧刀廓进行了几何设计,推导出了刀齿切削刃方程.在建立锥齿轮端面滚切加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被加工齿轮理论齿面方程.研究了刀廓圆弧修形对齿面形状的影响,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出了齿面修形量.建立了考虑安装误差的齿轮副滚检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齿面接触分析简化算法.最后对采用圆弧刀廓加工的一对奥利康锥齿轮进行了啮合分析,结果表明,选取合理的圆弧刀廓半径对齿面修形可以降低边缘接触风险,降低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改善内对角接触,此外还可以实现对两齿面接触区进行独立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