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肖贤柳 《中国医药导刊》2016,(4):357-358,360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186例白内障患者按消毒方式随机分成A、B、C三组,各62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方法消毒。B组:A组基础上术前再次聚维酮碘消毒后手术。C组:B组基础上,术后聚维酮碘消毒后直接包扎伤口。结果:病原菌阳性率:消毒前,A组为53.23%,B组为58.06%,C组为56.45%;消毒后,A组为11.29%,B组为12.90%,C组为9.68%,三组消毒后均比消毒前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A组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感染预防能有效的控制眼部病菌增长,减少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消毒方式在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10例,A组术前聚维酮碘冲洗一次,B组术前聚维酮碘冲洗两次,C组术前与术后分别聚维酮碘冲洗两次一次,对比分析三组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B、C两组,B、C两组的病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A组,C组术后眼部症状评分高于A、B两组。结论术前聚维酮碘冲洗两次能够对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因素与临床诊治方法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8例(28只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患者,对本组所有患者实施局部及全身适量糖皮质激素与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同时抽取患者玻璃体及房水,实施病原学检查。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因素包括恶性肿瘤、外伤、糖尿病、后囊破裂、结膜囊污染等;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结论恶性肿瘤、眼外伤及糖尿病等是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其临床治疗方法包括合理用药及玻璃体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围术期不同抗生素使用方法对术后眼内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510例(510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围术期局部抗生素[局部组,255例(255眼)]及局部联合全身抗生素[联合组,255例(255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眼内炎发生率.结果 局部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为(130.5±25.6)元,明显低于联合组的(218.6±53.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6±2.4)d,与联合组的(5.7±2.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眼内炎发生.结论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围术期在做好严格无菌操作基础上,局部应用抗生素即可有效防止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联合聚维酮碘在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将拟行白内障手术患者507例(657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术前给予诺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滴眼;再将上述两组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术前用生理盐水、林可霉素和聚维酮碘(PVP—I)做结膜囊冲洗,比较冲洗前后及术后第1天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生理盐水、林可霉素和PVP-1冲洗结膜囊疗效比较,PVP-1具有更好疗效(P〈0.05);经抗生素滴眼加上结膜囊抗生素冲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各组结膜囊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联合PVP—I结膜囊冲洗能够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以双盲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接收的57例白内障患者分成A组(n=29例)和B组(n=28例),其中B组术前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而A组则在B组的基础上使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完成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手术感染发生率6.90%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手术感染发生率32.14%(P 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能够帮助白内障患者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拥有一定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热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348例(348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4例(174眼)。观察组术前给予38~40℃温热生理盐水200 m L冲洗结膜囊,对照组术前给予常温的0.25%聚维酮碘稀释液200 m L冲洗结膜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复查均无眼内炎发生;而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程度、眼部不适症状、术后1个月干眼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术前应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等优点,而且物理除菌效果明确,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处理Ⅳ级以上核硬度白内障术后泪膜的变化及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Ⅳ级以上晶状体核硬度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A组行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注入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注入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sIt水平、BUT水平、眼部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及角膜水肿程度。结果A组患者术后sIt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术后sIt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BUT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0.05);B组患者术后BUT水平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sIt和BUT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程度显著轻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处理Ⅳ级以上核硬度白内障能减轻患者术后眼部并发症、稳定泪膜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及口服在眼外伤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非开放性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组)66例,B组(左氧氟沙星注射静脉用药预防感染组)60例,将162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C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加口服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组)80例,D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用药预防感染组)82例,分别比较A、B两组及C、D两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和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A、B两组及C、D两组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阳性率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单纯使用局部滴眼预防感染的A组显著低于B组(P〈0.01);口服加局部使用药物的C组显著低于D组(P〈0.01)。[结论]眼外伤围手术期左氧氟沙星口服和滴眼预防感染与静脉滴注预防感染临床效果相同,而局部用药可减少抗生素用量,减少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少,亦能有效预防眼外伤术后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乳化仪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眼测量角膜曲率和眼球A超,为患者选择理想度数的人工晶体,术眼用0.3%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清洁结膜囊,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有良好情绪。术后保护及清洁术眼,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防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180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后无人工晶体脱位、眼部感染、眼压升高及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均有很大程度提高,最高裸眼视力达到1.2。结论: 超声乳化仪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内的新技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具有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娟 《西部医学》2014,(2):247-249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一过性眼压增高、视网膜脱离、晶体移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一过性眼压增高、视网膜脱离、晶体移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照洪  宋爱平  王宏  侯祺 《中外医疗》2011,30(11):15-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26例(637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26例(637眼)术后1d裸眼视力平均0.68±0.16,裸眼视力≥0.5者占78.18%;≥1.0者占25.27%;术后3个月复查裸眼视力≥0.5者占86.03%;≥1.0者占29.51%;526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反应性葡萄膜炎、暂时性高眼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丘希忠  钟守国  唐晶 《四川医学》2010,31(9):1273-1274
目的评价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推注式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3.2mm切口推注式植入,观察术后视力,散光变化,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等。结果与120例120眼3.5~4.0mm切口折叠式植入相比较。结果推注式植入术后1d视力≥0.5者112眼(93.9%),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1周角膜散光值为(0.93±0.50D),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周房水闪光阳性率为1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推注式植入具有术后视力恢复更快、更好、散光变化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人工晶状体损伤更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睑缘清洁与抗生素滴眼液的联合使用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睑缘和结膜囊细菌抑制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1例(97只眼)。试验组术前3 d滴用左氧氟沙星眼液并联合使用睑缘清洁棉片;对照组术前3 d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采取抗菌措施前、采取抗菌措施3 d后2个时间点对术眼睑缘、结膜囊分别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试验组在使用抗菌措施前睑缘和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50/50)和40%(20/50);采用抗菌措施3d后分别为10%(5/50)和0%(0/50)。对照组在使用抗菌措施前睑缘和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7.9%(46/47)和29.8%(14/47);采用抗菌措施3d后分别为40.4%(19/47)和10.6%(5/47)。采用抗菌措施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睑缘和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85和0.395),采用抗菌措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24)。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前,抗生素滴眼液联合睑缘清洁棉片对睑缘和结膜囊有...  相似文献   

15.
王刚  杨璐舟 《海南医学》2014,(5):670-672
目的前瞻性评估高龄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和眼内晶体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2例(122只眼)85岁以上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113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其余9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进行人工晶体植入。于术后第1天、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评估患者术后的视敏度和眼内压。结果100(82.0%)只眼术后最好矫正视力显著改善;20(16.4%)只眼维持原有水平;2(1.6%)只眼因老年性黄斑退化症下降。术后3个月,23(18.9%)只眼的最好矫正视力在0.8以上;28(22.3%)只眼为0.5~0.7间;33(27.1%)只眼为0.2-0.4。白内障术后可显著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内压。结论老年不是自内障手术的禁忌证。在患者身体状况稳定的情况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眼内晶体植入对85岁以上老年人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0.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40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应用0.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3 min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对照组应用妥布霉素、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观察两组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眼表的毒副作用及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眼表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无眼内炎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眼内炎。结论应用0.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可明显降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且对眼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替代妥布霉素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不同术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方法:68例(7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以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34例(35眼)和B组34例(36眼),A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B组采用青白联合手术,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和视力,并注意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和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97.14%,B组有效率97.2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dit z=4.264,P=0.089);术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好转(P〈0.05),且A组眼压(15.74±6.85)mm Hg明显高于B组(12.65±4.7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0.29±0.18)D明显低于B组(0.71±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并发症5眼(14.28%),B组出现并发症6眼(16.67%),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91)。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选择联合手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保证手术疗效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预防作用,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无并发症的65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眼。治疗组患者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合用2周,单独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2周,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周。结果两组的术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差异,在术前、术后3个月时两组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发现治疗组40眼中有2眼发生黄斑囊样水肿(5%),对照组中有5眼发生黄斑囊样水肿(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