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景建彬 《山西建筑》2010,36(15):24-25
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指出区域规划要有计划地、均衡地配置,合理地分布城镇,密切城乡关系,从而保证城市的长远发展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遵循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镇经济区──城镇密集区城乡结构优化的有效规划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人口、城镇密集的水网平原地区,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优化、各级中心城镇的重点发展、城乡的整体协调发展在编制规划及实施过程中均受到一定限制。本文结合规划实践,尝试以建立城镇经济区的形式来优化城镇体系和城乡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
杨扬 《城市建筑》2014,(17):37-3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小城镇在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的经济水平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伴随着小城镇的高速发展,各类“城市病”也逐渐显露。惟有科学的规划建设小城镇,才能保障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唯佳  郭湛 《城市规划》2000,24(2):25-27
苏南地区县级城镇正处于从小城镇向小城市的快速转变过程。结合苏南地区小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和面临问题的分析 ,以城市规划的过程管理为依据 ,对小城市建筑环境提出了面向设计和面向项目开发的管理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傅悦 《重庆建筑》2015,(2):18-21
西部山地小城镇的建设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核心区的规划设计是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大英县隆盛镇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城镇核心区空间拓展和空间重塑两个层面入手,用城市设计手段解决西部山地小城镇面临的空间品质低下、土地利用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为西部山地小城镇核心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级市及代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较多的问题,地级市与县级政区的矛盾突出。地级市的发展应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区域管治、改变城市行政区体系、理顺地级市的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赵子维 《山西建筑》2009,35(12):44-45
指出小城镇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防灾减灾能力不可忽视,针对小城镇防灾减灾的特点和规划编制要求,对如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用地评估、规划选址、空间布局等方面支持小城镇防灾减灾规划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演进中的区域差异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李迅 《城市规划》2000,24(7):28-32
从全国的层面出发 ,分析城市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并提出减弱由于区域差异引起矛盾的可能对策措施。探讨了不同地区城市应采用不同空间发展模式以符合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要为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在规划上留更多余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最终必定反映在缩短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及其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的差距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依靠消费作为加速西部城市化的新动力,将为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群建设留下更多的可能和想象空间,因此,有必要为西部地区各城市的规划预留更多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陈彦光 《城市规划》2003,27(7):12-17
类比于海岸线的长度问题 ,本文提出三个城市地理“问题” :(1 )河南省的城市有多少 ?(2 )北京市的人口有多少 ?以及(3)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是多少 ?由此引出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形态的分形几何问题 ,进而论证 ,由于城市和城市体系的无标度性 ,要客观地确定一个国家(如中国 )的城市化水平是不可能的 ,在实践中应当制定科学的统计标准。一个必然的结论是 :城市地理研究必须借助分形几何学  相似文献   

11.
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兼议上海城镇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镇的"等级分布"是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低层次阶段的一种现象.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区域空间结构已不再是简单的等级体系,而是出现了"以大区域为单位、大尺度核心集聚"、以及"构建多核心、多轴带等复杂集聚体系"的高级演化现象.这可以称为"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高级化"现象.构建现代上海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应紧密与区域轨道交通系统相协调,以大聚大疏的区域结构,摆脱传统均衡化、等级化的城镇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关联性,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在全球、国家和地区3个空间层面上,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主要异同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既是全国的核心城市,也分别是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主要城市和一般城市在各个层面的关联网络中都形成明显的梯度格局。在地区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两个核心和单一层级(省域)为特征,显然不同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单一核心和两个层级(区域和省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会展经济发展、会展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功能提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我国已经出现的一些主要会展中心城市定义为会展城市,运用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分析框架,结合会展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我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模型,并选取了2005年我国的22个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把我国的会展城市分为国家级、区域性及一般性会展城市,并对我国会展城市进行了定位,进一步确定其发展战略。城市发展会展经济对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影响的结论表明,会展经济适应并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提升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竞争力,同时带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元水 《山西建筑》2010,36(3):43-44
指出加强环境规划与保护是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小城镇环境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小城镇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阐述了小城镇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3~2007年的中国城镇建筑能耗分类和地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昌平  陆宁  张静晓  李萍 《建筑节能》2009,37(12):51-56
介绍了国内建筑能耗统计的范畴和分析方法,考虑地域、功能和建筑能源使用的不同情况,把我国城镇建筑分为: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长江流域城镇采暖能耗、住宅除采暖外能耗和公共建筑除采暖外能耗等,依据国家的统计数据,运用获得的直接和间接转化的信息资料,给出了2003~2007年的各地区、各类别的建筑使用能耗和建筑面积情况,并对2003~2007各年的城镇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变动趋势和建筑能耗的趋同性进行了总体分析,进而给出了近年来建筑能耗、单位面积建筑能耗以及相应的能耗增长率的各省(市、区)排名,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各省(市、区)分项建筑能耗、预测中国城镇建筑能耗发展、探究中国建筑节能潜力、研究制定有效的国家和各省(市、区)的城镇建筑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 impact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plant species richnes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by taking Jinzhong Basin of Chinese Shanxi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54 villages, 38 towns, 8 county seats and 4 cities within the region were taken out randomly to form the samples I, II, III and IV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aid samples, the impact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plant species richness was analyzed through Gleason index and ANOV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indigenous plants was lowest in cities and highest in villages;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neophytic plants was highest in cities and lowest in villages. Total plant species richness was the highest in the cities and lowest in towns.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人口布局导向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汤志平  王林 《城市规划》2003,27(5):63-67
本研究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人口发展目标 ,在深入分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基础上 ,借鉴了国内外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特征及其经验 ,研究上海人口分布变化与布局的规律与特点 ,提出了上海人口布局战略目标和规划导向 ,以及实施上海市人口布局战略目标的若干对策 :实施旧区与郊区联动发展 ;控制中心城继续蔓延式发展 ;引导城市轴向组团式发展 ;增强郊区城镇综合实力 ;吸引中心城及农村人口落户城镇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网络的视角讨论创新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内在联系,基于逻辑推演提出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的基本概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多尺度"的空间尺度特征、"多中心"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城市节点与城市创新网络整体的关系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大都市圈为例,初步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的三大发展特征。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存在于区域、国家和全球三个尺度,并且空间尺度越大,城市创新网络的功能多中心程度越低。上海在长三角大都市圈内承担的创新枢纽功能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区域尺度的枢纽功能则被其他次中心城市所分解。  相似文献   

19.
培育中心镇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然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小城镇量大面广,地域差异大。如何通过中心镇培育,建设一批中小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战略问题。论文阐述了培育中小城市的目标要求,分析当前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中心镇培育中小城市是当前面临的历史机遇,提出培育中心镇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A growing number of German towns established Urban Improvement Districts (UIDs) as instrument of redevelopment of urban neighbourhoods. Real-estate owners and further actors participate politically and contribute financially to the process of revaluation, but this brings about problems of local democracy, legitimation, particip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IDs in three German cities and compares experiences made with this new instrument of participative urban development. It 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for local democracy and explores whether UIDs could be useful instruments of city governance and appropriate arrangements to unlock additional resources at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