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药外用制剂是指不经口服、注射给药,直接外用于皮肤、黏膜或腔道的制剂。治疗皮肤病的常见中药外用剂型从古代的汤剂、粉剂,逐步发展为膏剂、洗剂、酊剂、油剂、散剂、溶液等众多类型。外用制剂由于给药途径不通过胃肠道,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肠道的破坏作用,药物经皮肤或粘膜给药,可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既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又可透过皮肤或粘膜达到全身的治疗目的。随着新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用制剂的试用范围不断扩  相似文献   

2.
经皮给药系统,是指皮肤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经皮给药制剂能够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它是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中药制成各种合适外用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皮肤局部或进入体内产生药效,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法.我国古代许多医籍中对中药经皮治疗都有记载,如<内经>、<肘后备急方>、<理瀹骈文>等名著,特别是<理瀹骈文>,收集了100多种经皮治疗的方法,方剂达1500多首.就经皮给药的发展史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药物剂型已发展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一般剂型;第二类为缓释剂型和前体药物;第三类为控释制剂(第一代DDS制剂);第四类为靶向给药系统(第二代DDS制剂)。本文介绍辅料在缓释剂型、控释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结构中的作用。1 缓释剂型 缓释制剂主要指应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通过制剂工业学的方法选择适宜辅料合理设计剂型,以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放速率,使吸收徐缓,产生较平稳的血药浓度,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剂型。  相似文献   

4.
肠道给药治疗中医急症的剂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国振 《中药材》1991,14(6):45-47
中药肠道给药治疗急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许多优点。中药的急症剂型改革应当继承和发扬该给药途径。在开展肠道给药治疗中医急症时,应该重点开展肠道给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实验研究、剂型及粘膜吸收促进剂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皮给药系统,又称为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皮肤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他具有超越一般给药系统的独特优点,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是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之中心[1].  相似文献   

6.
新剂型新技术在中药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治法是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几千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药物在经皮肤给药后,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该类制剂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  相似文献   

7.
郭林  王红  韩俊泉  刘斌  曲鹏飞 《山西中医》2011,27(12):48-49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药物剂型,它们对给药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等传统方式给药,已不能充分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而透过皮肤输送药物成为替代传统给药方式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通过皮肤输送药物,不仅可以避免因口服给药而产生的肠胃内消化酶对药物的分解、破坏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而且还可以避免因静脉注射引起的痛楚和感染,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控制药剂输送的速率,产生持续恒定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治疗急症的药物制剂应具速效和高效,或显速效后保持长效。且应使用安全,剂量和含量准确,疗效稳定,方便及时应用。要能达到以上要求,除恰当选用药物外,给药的途径和剂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药剂中,具有或基本上具有以上特点的给药途径和剂型有下述几种,并且均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有的已见到成效。一、注射给药所用剂型为注射剂,包括静脉推  相似文献   

9.
常用中药外用剂型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外用剂型的特点及研究重点。方法:对中药的传统外用剂型、现代外用剂型、外用给药新剂型进行归纳,分析已有剂型在应用时的优劣。结果:传统外用剂型是中药外用的主体和基础,现代外用剂型是中药外用的发展和优势,新外用剂型与中医药的结合是中药外用发展的方向。结论:中药外用制剂作用机理研究、新剂型在中药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是中药外用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几年粘膜给药新剂型应用进展,分别讨论了除胃粘膜外的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直肠粘膜、肺部粘膜、眼部粘膜和阴道粘膜的新剂型的优缺点及其顺应性,使大家了解到中药粘膜给药的优点和适应人体粘膜给药的中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可外用成方制剂的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外用成方制剂的外用功能、用法用量、剂型、给药方式等信息,并进行组方分析。结果 202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录外用成方制剂138种,临床具体用法用量、给药方式及疗效评价不明确。外用成方制剂治疗疾病分类广泛,多以骨伤科类为主(36种,占比26.09%),其次为内科、外科、咽喉科。给药途径多为贴患处(35种,占比25.36%),剂型多为膏剂(40种,占比28.99%)和散剂(24种,占比17.39%);其他还包括搽剂、栓剂、酊剂和喷雾剂。外用成方制剂的临床用法用量记载不明确,仅48种(占比34.78%)既明确使用剂量又明确使用频次,仍有45种(占比32.61%)既不明确使用剂量亦不明确使用频次。给药方式多为贴患处(35种,占比25.36%)。组方分析表明,单味药多以清热药为主(48种,占比22.75%)。138种外用成方制剂包含211种单味药,其中44种单味药可单独外用。结论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外用中药成方制剂数量较大且呈递增趋势,但外用中药成方制剂用法用量及疗效评价标准有待完善,中药外用研究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药口服给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长平 《中草药》2005,36(3):473-475
常规制剂、长效和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或药物输送洗头或透皮治疗系统治疗、靶向制剂是药物制剂发展的四个时代。传统中药的剂型研究也随着医药制剂的发展而得以逐步拓宽 ,从而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临床治疗的需要。口服给药是传统的、习惯的、最常用的施药途径。口服给药系统包括速释剂型、缓速释药剂型、定时释药剂型和定位释药剂型。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口服给药系统的进展进行综述。1 口服液中药口服液剂是选用合理的方法 ,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在无菌或半无菌的条件下灌注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剂型 ,是在中药汤剂、合剂基础上的改进。具有吸收…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7,(6):789-790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制剂外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意义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骨伤科传统外用剂型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比较分析骨伤科不同外用剂型的特点,系统论述黑膏药、巴布剂、中药熨剂及中药熏洗剂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结论:为开发传统外用中药制剂在骨伤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志红  马超 《光明中医》2014,(7):1570-1571
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中药制成各种合适外用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皮肤局部或进入体内产生药效,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法。中药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它的起源应先于内治。在我国中医药学历史中并没有单独论述中药经皮给药的文献记载,它的研究和应用散见于历代外治法中。这些原始的方法,可以说是医学的萌始,也可以说是药物经皮治疗的萌芽[1]。  相似文献   

15.
脑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为新型中药脑靶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解释了血脑屏障的生理结构特点,介绍了常用的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方法;通过了解脑靶向制剂的给药方式及新剂型研究(β-环糊精包合物、前体药物、脂质体、纳米粒、微乳、原位凝胶),阐述了中药经鼻腔给药发挥中枢治疗作用的优势和可行性,认为中药在脑靶向给药方面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药经皮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通过透皮吸收,药力直达病所,发挥药效,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等。特别是乳房疾病,更适合经皮给药,因其是体表器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透皮给药制剂以其毒副作用小、长效方便等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制剂学专家,并成为当今国际制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临床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 ,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 ,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现将中药剂型与中医给药途径的作用原理及使用范围简述如下。1 药物剂型中药剂型甚多 ,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栓剂、酒剂、浴剂、熏洗剂、灌肠剂、滴耳剂、滴鼻剂、鼻嗅剂等等。剂型不同 ,其作用也不完全一样。就一般而言 ,多数疾病可以用汤剂治疗 ,因为汤剂制作简单 ,作用迅速 ,适应面广。对于一些慢性病 ,则多选用丸剂或内服膏剂 ,因为这两种剂型服用方便 ,作用持久。酒剂则借用酒的辛散走窜之性 ,以治疗停滞郁结之证。散剂既可以散风寒湿邪 ,又可以荡肠胃结滞…  相似文献   

18.
中药经皮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通过透皮吸收,药力直达病所,发挥药效,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 al Therapeutic System,TTS)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等。特别是乳房疾病,更适合经皮给药,因其是体表器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透皮给药制剂以其毒副作用小、长效方便等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制剂学专家,并成为当今国…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仅可直达病灶部位而发挥局部治疗作用,还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阴道黏膜给药在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的治疗和避孕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阴道的生理特点,探讨了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药品数据库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阴道黏膜给药上市制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适应症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对其剂型和体内外评价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阴道黏膜给药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以西药制剂为主,相关的中药制剂开发较少,(2)剂型以片剂、栓剂、胶囊剂等常规剂型居多,(3)开展体内外评价的研究较少。提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今后发展可在多种药物联合给药、高黏附性的辅料、脂质体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期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直肠给药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方法之一,历史悠久,随着我国中医现代化的深入研究,中药直肠给药制剂在提高药效和稳定性等方面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中药直肠给药常用剂型并以“中成药”“栓剂”“直肠给药”“灌肠剂”等为关键词系统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国产药品数据库、药智数据库、CNKI近二十年来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研究的文献,整理NMPA批准上市中药品种的数量、剂型、用药说明及疾病种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药直肠给药新制剂技术、生物药剂学等研究前景进行展望。结果发现,我国中药直肠给药制剂上市品种批准文号仅占国产药品的0.06%,种类较少,主要用于治疗肛肠疾病,占比65.38%。剂型主要以传统的栓剂、软膏剂为主,多用以清热燥湿、解毒止痛等为功效的药材,其中冰片占比最大。近年来有研究通过药动学、代谢组学等完善药物作用机制,明确药效物质,可为后期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