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大肠息肉66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莉  熊攀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80-248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肠镜检查发现小息肉直接用活检钳分次钳除送病理,大息肉取活检病理检查,同时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804例检出息肉661例(8.47%),共924个息肉,多发223例,单发438例;炎性息肉167例、增生性息肉144例、腺瘤性息肉例351例;26例癌变(3.93%);息肉随体积增大癌变率逐渐增加(P〈0.05);绒毛状腺瘤恶变最高,其为次绒毛状管状腺瘤,管状腺瘤最低(P〈0.05)。结论大肠息肉发生率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癌变,故发现息肉均应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我院结直肠息肉及腺瘤310例。其中幼年性息肉87例(28.1%),增生性息肉29例(9.4%),炎性息肉37例(11.9%),粘膜肥大赘生物40例(12.9%),管状腺瘤67例(21.6%),绒毛状腺瘤50例(16.1%)。男性184例,女性126例。幼年性息肉中位年龄12岁,其余息肉年龄35—39岁,腺瘤43~45岁。体积以幼年性息肉及绒毛状腺瘤最大,平均直径14~15mm。幼年性息肉少数有轻度非典型增生,1例有癌变。管状腺瘤以轻中度增生为主,2例有癌变,癌变率为3%。绒毛状腺瘤以重度增生为主,21例有癌变。癌变率为42%。结直肠息肉是较常见的疾病,无论儿童及老年均可发生。习惯上称的“息肉”,实际包括非肿瘤性息肉和真性肿瘤的腺瘤。后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被认为是癌前改变而普遍受到重视。随着检查治疗手段的进步,纤维结肠镜的普遍开展,愈来愈多的病例得到了确诊和治疗,为预防腺瘤恶变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都起到良好效果。对大肠息肉的认识,有赖病理学观察及分类,准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帮助甚大。本文特对310例大肠息肉及腺瘤进行病理学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281例大肠息肉中,非瘤性息肉106例,均未见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瘤性息肉(腺瘤)175例,有不典型增生53例(30.3%),癌变者22例(12.6%)。不同类型腺瘤癌变率:绒毛状腺瘤64.0%,管状绒毛状腺瘤20.0%,管状腺瘤2.2%。不同大小腺瘤癌变率:<1cm 1.0%,1~2cm 28.6%,>2cm55.0%。22例癌变腺瘤属早期癌14例,侵犯性癌6例,2例未定,均可见良性腺瘤结构残存。  相似文献   

4.
申丽娟  冯毓正 《云南医药》1995,16(4):267-268
533例大肠息肉中绒毛状腺瘤5.8%,管状腺瘤45.8%,管状绒毛状腺瘤1.1%。炎性息肉37.7%,幼年性息肉4.3%,多发性腺瘤病3.9%,增生性息肉0.9%,Peutz-Jeghers氏综合征0.4%。总癌变率为6.4%。认为腺瘤和多发性腺瘤病,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癌变潜能与组织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瘤大小和年龄有关。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癌变。  相似文献   

5.
为根治大肠平坦型病变,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采用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12例大肠平坦型病变进行大肠镜下治疗,本组采用EMR切除的12个平坦型病灶的病理结果为炎性息肉2例,管状腺瘤5例,管状腺瘤伴轻中度非典型增生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轻度非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局部病变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伴局部重度非典型增生有恶变倾向1例,肠腺体异型增生考虑癌变1例。EMR的操作是经大肠镜向病灶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5~10ml,使病灶呈半球状隆起,再将圈套器置于隆起边缘,将病灶及周围少许黏膜套入,收紧圈套行高频电凝切除,增大了切除的面积及深度,则达到平坦型病变的根治目的 。  相似文献   

6.
26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对大肠腺瘤的癌变风险进行分层,以决定随访方案,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高危性腺瘤112例,癌变8例,低危性腺瘤52例,无癌变病例,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高于低危性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低危性的癌变率较低,可根据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4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及内镜特点及癌变情况.结果 直肠、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及主要癌变部位,共检出508颗息肉,分别为腺瘤性息肉257颗(50.50%),炎性息肉206颗(40.69%),增生性息肉45颗(8.91%);23例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占息肉总数的4.53%.结论 大部分结肠息肉为腺瘤性息肉,位于左半结肠;大肠息肉具有癌变的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年龄及病理分布特点,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与息肉癌变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4-2011年结肠镜及病理诊断为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肠息肉年龄及病理分布特点,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与息肉癌变的关系。结果结肠息肉好发年龄为>50岁;腺瘤性息肉占63.32%;息肉直径>2.0cm癌变率为38.89%;非腺瘤性息肉未发现1例癌变,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为3.06%,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17.18%;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癌变率为56.52%。结论结肠息肉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腺瘤性息肉为主。腺瘤性息肉的体积越大、绒毛成分越多及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其癌变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大肠腺瘤与大肠多原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胡伟 《江西医药》1998,33(3):129-130
对22例大肠原癌临床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与大肠腺瘤的关系。发现:(1)腺瘤分布有腺瘤癌 变均以乙状结肠以下多见;(2)癌变率以绒毛状腺瘤最多,依次为混合性瘤和管状腺瘤;(3)腺瘤癌变大多数符合恶变特征,但小于1cm直径以下腺瘤癌变并不具有特征性。为上对腺瘤癌变进行讨论,并认为采取正确方法处理大肠腺瘤是预防和发现大肠多原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肠镜检查发现的LST 35例,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黏膜腺管开口(pit)形态,35例LST患者中,33例接受内镜下治疗,其中17例行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切除病变,11例黏膜剥离分片切除术(EPMR)切除,5例经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切除,2例有恶变行手术治疗。结果:常规肠镜检查中LST病变检出率为0.7%。病变分布:35个LST病变中,直肠17例,乙状结肠11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6例。35例中腺瘤27例,其中绒毛状腺瘤19例,管状腺瘤8例;增生性息肉8例。6例绒毛状腺瘤伴有癌变,直径均>20 mm,24例病理表现为异型增生,其中中度以上异型增生17例。结论: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较高的检出率,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癌变率较高,EMR,EPMR或ESD治疗LS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肠镜检查发现的LST 48例,记录所有LST病变的分布、大小及内镜下大体分型,48例LST患者中,46例接受内镜下治疗,其中35例行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切除病变,11例黏膜剥离分片切除术(EPMR)切除,2例有恶变行手术治疗。结果常规肠镜检查中LST病变检出率为1.52%。病变分布:48个LST病变中,直肠22例,乙状结肠8例,降结肠1例,横结肠7例,升结肠10例。48例中腺瘤37例,其中绒毛状腺瘤24例,管状腺瘤11例;增生性息肉11例。2例绒毛状腺瘤伴有癌变,直径均>20mm。24例病理表现为异型增生,其中中度以上异型增生17例。扁平隆起型8例,假凹陷型1例,颗粒均一型23例,结节混合型16例。结论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较高的检出率,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癌变率较高,EMR,EPMR治疗LS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31-833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患者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结直肠腺瘤患者120例,均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并总结分析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80例,复发率为66.67%,其中复发患者的管状腺瘤率明显低于初发患者,绒毛状腺瘤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P<0.05)。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结直肠腺瘤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代谢综合征、烟酒史、家族史、高危腺瘤(P<0.05),而用药史则和患者的息肉复发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研究河北省承德地区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向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3008例人员发放大肠息肉调查问卷,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回收问卷,统计问卷回收率、大肠息肉检出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并根据肠镜检查结果,将伴有大肠息肉病人作为息肉组(n=532)、将无异常的病人作为对照组(n=2464),进而再根据癌变情况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大肠息肉及癌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不同息肉病理类型癌变率.结果 共回收2996份有效问卷,其中532例发生大肠息肉,发生率为17.76%,男女比例为1.4:1;高发年龄范围为>40~60岁,占比48.12%,34.77%病人伴有临床症状,直肠为高发部位(31.11%),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占57.96%,息肉长径多介于5~10 mm,占比28.75%.大腰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喜食高脂饮食、尿酸>420μmol/L、饮酒史、脂肪肝、胆结石、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影响因素(P<0.05,OR>1),喜食高纤维食物是大肠息肉发生的保护影响因素(P<0.05,OR<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喜食高脂饮食是大肠息肉病人发生癌变的危险影响因素(P<0.05,OR>1);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结论 河北省承德地区大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高发年龄范围为>40~60岁,高发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且大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因素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喜食高脂饮食与大肠癌发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淑英 《天津医药》2000,28(9):561-562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痫变。我院从1988年1月~1998年12月经内镜摘除和(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腺瘤性息肉96例。现总结分析本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50例,女46例,男女之比1.09:1。年龄9~84岁,平均47岁。病程1周~半年。临床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91例大肠腺瘤CEA 免疫组化研究结果。CEA 染色阳性率:肠癌95%,腺瘤癌变93.3%,绒毛状腺瘤79%,绒毛管状腺瘤70.5%,管状腺瘤67.5%。腺瘤的异型增生级别越高,CEA 染色阳性率越高。腺瘤一般保持CEA 染色分布极性,而腺瘤癌变时染色极性紊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264例临床与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里大肠息肉2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3.40%,其中67.33%为腺瘤性息肉;息肉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者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形、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份越多者,越易发生癌变;高频电凝切摘除息肉19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4%。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份含量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高频电凝切摘除息肉安全有效,是大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八住我院的90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60岁作为分组的年龄界值点,即年龄≥60岁为老年患者组(n=40)与年龄〈60岁为中青年患者组(n=50)。对两组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左半结肠息肉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管状腺瘤患者所占比例最多,且绒毛状腺瘤癌变发生率最大,与管状腺瘤及管状一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直径越大,息肉癌变率非常高。结论无论是老年结肠息肉,还是中青年结肠息肉,好发的部位均位于左半结肠,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癌变率与息肉之间的体积、绒毛成分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该院大肠息肉患者931例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结果大肠息肉组织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530例(56.9%),增生性息肉195例(20.9%),炎性息肉114例(12.2%),锯齿状腺瘤51例(5.5%),局灶癌变息肉41例(4.4%)。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男性占比54.4%~62.7%。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均以中年(58.8%~64.0%)、远端分布(64.2%~80.4%)、单发(90.2%~96.9%)、<1 cm(76.8%~93.8%)占比最高,其中锯齿状腺瘤远端分布率最高(80.4%),其次为增生性息肉(76.9%),腺瘤性息肉远端分布率(64.2%)与炎性息肉(68.4%)接近;<1 cm腺瘤性息肉占比(76.8%)明显低于其他三种息肉(90.2%~93.8%)。局灶癌变息肉多部位分布(9.8%)及多发(24.4%)占比明显高于其余四种息肉,且与其余四种息肉不同其以老年(68.3%...  相似文献   

19.
苏芳  罗雁  李宇琛  刘会领 《首都医药》2012,19(22):28-29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与息肉癌变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2年结肠镜及病理诊断为结肠息肉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肠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与息肉癌变的关系。结果结肠息肉直径〉2.0cm癌变率为38.89%;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为3.06%,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17.18%;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癌变率为56.52%。结论结肠腺瘤性息肉的体积越大、绒毛成分越多及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其癌变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292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检查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良恶性息肉及不同类型息肉的大小、分布、病理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292例病人大肠息肉的一般资料、内镜、活检病理及全瘤切除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2例病人共449个息肉,检出率10.4%,良恶性息肉以直肠、乙状结肠最多见,分别为42.5%、66.6%;息肉以≤1.0cm息肉多见,达64.8%,但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以≥1.0cm多见,分别为54.8%、59.3%;息肉恶变率≥2.0cm为24.1%,≤0.5cm未见息肉恶变,息肉钳取病理与全息内切除病理不相符合率38.9%,完全相符率31.5%,仅能判断为腺瘤,不能判断其具体类型达29.6%。结论 瘤体愈大、含绒毛量多、且含腺瘤数量多的癌变率高,息肉病理诊断应以全息肉切除病理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