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范考试舞弊行为一直是高校学风建设及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对考试舞弊行为适用最严厉的处罚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大学生考试舞弊"混合策略"博弈模型说明,这种对舞弊行为一次性适用最严厉处罚的方式实际上并不能达到有效防范舞弊的效果,且有可能给高校带来司法风险。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舞弊轻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模型分析还为高校有效防范学生考试舞弊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场舞弊是科举考试中的违规现象,为了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与公平,对舞弊必须予以惩处。明代针对冒籍、关节等舞弊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罚。明代处罚科场舞弊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加强考试立法,加强对特权干预考试的法律约束,对考试舞弊处罚要规范、适度。  相似文献   

3.
高考舞弊除了学生自己的原因外,还与考试环境密不可分。从经济主体的利益出发,运用博弈论的模型和方法,构建了两者博弈模型,对博弈方的行为策略与利益得失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净化考试环境,防治高考舞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博弈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与教师监管行为的博弈均衡模型,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监管方面的博弈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引出高校在教学、考试监管等方面应该考虑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考试舞弊的潜意识在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考生在考场对现场监管等微观环境进行判断,会产生观望、从众、平衡、博弈、侥幸等心理,可能引发舞弊行为。在加强价值观引导的同时,认识和重视考试舞弊的微观环境动因,针对考生心理加强现场微观环境管理,是有效抑制考试舞弊现象发生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时有发生且愈演愈烈。这不仅是违纪问题,更是道德修养欠缺的问题。大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加强,能够有利于纠正考试舞弊等道德缺失行为。本文就大学生考试舞弊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现象归因,进而从德育教育方面提出解决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集体舞弊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以博弈论框架分析,高考可以看作是主考机关、学校/教师、考生之间的三方博弈,集体舞弊则是该博弈中学校/教师与考生之间串谋行为的结果。只要我们破坏这种串谋成立的条件,就可以使集体舞弊不能成立,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与遏止集体舞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博弈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与教师监管行为的博弈均衡模型,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监管方面的博弈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引出高校在教学、考试监管等方面应该考虑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招生考试舞弊指参考人员、考试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在考试过程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欺瞒、弄虚作假等手段实施违反入学考试规则的行为。民国前期"假文凭"现象突出;民国中后期"盗卖、泄露试题"现象突出;出现了"护航"、"公司"、"作弊委员会"等集团舞弊新现象。这三种作弊现象都表现出了集团化、组织化、专业化的特点。另外,夹带、枪替、换卷子等传统舞弊方式依然最普遍。民国时期针对大学招考的舞弊现象采取的防控措施是:通过各种舆论宣传舞弊的危害,制造一种以作弊为耻的社会氛围;大学和教育当局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压制、打击舞弊;考生以上书、罢考、闹风潮等方式应对舞弊;最为严酷的方式就是追究刑事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说,舞弊就是参与主体以违反招生考试规则的行为为手段,进而获取入学资格的行为。舞弊现象反映出了许多问题:民国初期中学教育发展迟缓;科举老传统没有丢,"应试教育"已经形成;盗卖、泄露试题反证了统一招生具有更大的权威性;集团化作弊的新现象,专业化、制度化甚至民主化的运作方式是现代社会孕育的现代化舞弊;抗考、罢考、上书、鼓动风潮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大大解放;社会腐败加剧,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狭窄渠道走向封闭;泄露试题事件往往夹杂着党派斗争;舞弊概念泛化;大学企图用拖延来消弭舞弊与社会的矛盾,损害了公平的价值;人情社会缔造了考试,同时孕育了舞弊,最终使考试走向僵化。  相似文献   

10.
王莉娜  朱龙 《中国教师》2009,(Z1):193-194
本文着眼与当前的考试作弊行为,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作为行为的发生与监考教师的作为与不作为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监考教师的行为与监考费用、承担的处罚、额外收益等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重大考试舞弊罪刑事立法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对于考试舞弊现象,我国法律应对包括刑法应对显得捉襟见肘.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考虑到考试舞弊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将重大考试舞弊罪独立犯罪化.同时,鉴于考试舞弊生成的多因性,考试舞弊行为的处理应秉持德治与法治并重、惩治与预防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高校考风考纪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白羽 《文教资料》2010,(11):186-188
近几年来,高校中的考试舞弊现象有所增加。本文罗列了部分舞弊行为,并从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阐述了导致学生出现舞弊现象的原因,最后浅谈了加强考风考纪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考试作弊及其防治的简单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忻 《教育探索》2003,(1):52-54
学生考试作弊是严重违纪的行为,虽“屡禁”而“不止”。从博弈论经典模型“囚徒困境”的特点和条件入手,讨论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成本,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博弈心态;从完全信息纯策略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条件,有助于我们制定鼓励学生诚实应考的政策。教师监考是否得力对学生考试作弊有重要的影响,分析运用教师监考手段防治考试作弊的作用和条件,讨论师生博弈完全信息混合策略静态均衡的概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从博弈视角提出防治学生考试作弊的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考试舞弊行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舞弊现象,无论是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还是在“素质教育”条件下都是值得重视并努力加以克服的不正常现象。对此从考试,考试舞弊行为的界定,考试舞弊行为的种类、成因等进行分析,探索预防和减少考试舞弊行为发生的方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考试现状透视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教育考试中违法违纪现象的主要表现为泄题事件和有组织的考试舞弊、作弊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利益驱动和诚信理念的普遍缺失。《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为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提供了有益探索,在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时应当对国家教育考试的范围作扩大理解,应当明确规定针对考试违法违纪行为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细化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问责制"。  相似文献   

16.
舞弊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正义和公众秩序,而且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形象.国家教育考试舞弊有如下的新特征: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舞弊地点从考场内走向考场外,舞弊行为贯穿考试的整个流程;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集团.将"破窗理论"的主要观点与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相结合,有利于更新考试管理理念,从而使有舞弊想法的考生不想舞弊、不能舞弊、不敢舞弊,从而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严重的国家考试舞弊行为应当入罪。在罪名上,可设立独立的国家考试舞弊罪,主要对考生以外的人进行处罚。在犯罪构成上,此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其行为表现为组织、帮助、实行,其主观罪错是直接故意,其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犯罪形态上,应当将此类犯罪规定为情节犯,并明确其与相关犯罪的界限与联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考试作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校园里,作弊已经成为考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有些课程的作弊问题还特别严重。本丈试用博弈论的知识,建立一个关于学生作弊与教师监管行为的博弈均衡模型,来解释考试过程中的学生作弊、教师监管的博弈现象。从博弈角度引出学校在教育,监管等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高校教学评价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是否合格、能否毕业的重要把关环节.高校学生考试舞弊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以及教学评价和人才质量鉴定的公正性.产生考试舞弊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认识偏差、学生评价手段单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解决高校学生考试舞弊问题应该治标与治本结合,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20.
考试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业完成情况、教学效果和评判人才价值等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虽然学校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考试作弊行为却屡禁不止.因此,为更好的杜绝作弊行为,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来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为高校更好制定考试作弊行为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