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亲与独生子女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独生子女和单亲子女学生学习成绩情况。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学生状况调查表,对206名单亲子女及950名独生子女学习成绩进行调查。结果:独生子女学习成绩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学习成绩则显著低于一般家庭于女。结论:家庭可能作为一个特殊因素对子女学业成就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单亲家庭诸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学生状况调查表对本校2005~2006年入学的2 659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单亲家庭学生平均成绩75.20分,双亲家庭学生平均成绩8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亲组学生中,随父亲生活的子女成绩高于随母亲生活的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父(母)亲文化程度相同的子女的学习成绩单亲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诸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卫生行为方面的特点。方法 对咸宁市初中生561名独生子女和1110名非独生子女进行卫生行为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在卫生行为,守纪行为及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显著优于非独子女,且女生优于男生;男生非独生子女不良卫生行为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重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及心理卫生方面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习困难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儿童学习成绩与家庭教养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儿童家庭教养情况调查表,对120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父母文化程度作职业、父母对子女成长是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子女学习投入的精力、子妇本人对功课的喜欢程度以及业余爱好广泛与否与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结论: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学习的重要因素,不良家庭环境是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中文版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EPQ)(儿童卷)法,对南京市三种家庭(单亲、双亲、三代共居)模式286名小学生进行个性调查。问卷完全由学生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同时采用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就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及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与双亲家庭和三代家庭相比,在许多方面有碍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分析三种家庭模式对儿童人格发育的影响,为培养更多健康儿童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随机抽样调查我市6所小学5369名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中,发现其中单亲儿童156名,占在校学生数的2.9%,学习成绩差,时而不及格占19.8%。留级占8.3%,对照组没有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较多,以情绪和行为问题表现突出,如何关心单亲儿童身心健康,值得社会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7.
冯小武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35-2935,2943
[目的]调查离婚家庭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取调查志愿者,对某部41个离婚家庭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离婚家庭中子女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感情脆弱,情感波动起伏不定,有自卑心理,心理早熟等性格与心理异常现象。[结论]父母离婚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重大伤害,作为离婚家庭的父母要注重子女心理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太原市6所小学1 652名五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和心理测验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女生、独生子女的学习成绩优于男生和非独生子女;随着父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多因素分析表明,与语文成绩呈显著正关联的因素有学生的自我意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吃早餐情况;与数学成绩呈显著正关联的因素有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独生子女、每周校外体育锻炼情况和父亲文化程度;孤独感与数学成绩显显著负关联;自我意识、是否独生子女与总均分呈显著正关联,孤独感和体重状态与总均分呈显著负关联.结论 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相关.坚持适当的校外体育锻炼、限制银屏活动时间 、每天吃早餐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功能对农村中学生情绪特征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肖旭东  霍金芝  万娜 《中国校医》2006,20(2):135-137
目的探讨家庭教育功能状态对农村中学生情绪特征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并附加家庭生活背景因素组舍成家庭教育功能状态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001名在校农村中学生,从中择取学习成绩优良和较差者共365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农村中学生学习成绩女生优于男生,同学年中年龄小者学习成绩优于年龄大者。学习成绩优良组在家庭管教一致性、家庭矛盾性、家庭亲密性方面均好于成绩差组,在家庭知识性方面低于成绩有效期组。学习成绩与焦虑无直接相关性,但焦虑状态高的学生与家庭教育功能状态不良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家庭教育功能状态良好促进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功能状态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状态。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诸因素中影响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太原市某小学4-5年级学生中筛查学习困难儿童48名,采用1:1配对方法,选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学习优良者作为对照组,并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目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两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对典型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a=0.05水平上,父亲感情温暖、理解,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儿童学习重视程度,父亲惩罚、严厉,家庭子女数5个因素进入以儿童学习成绩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结论:对儿童学习困难有影响的主要家庭因素是父母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应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经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调查评定的有行为问题的587名学龄儿童以及从同一人群中挑选的587名对照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父、母亲有慢性躯体疾病、单亲或重组家庭、父母关系差、亲子关系差、父母双方教育态度不一致、 孩子考试前父母对其施加压力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父母对子女采取说服教育方式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家庭因素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存在一定的影响,应针对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东省艾滋病感染者子女的分布和生存状况。[方法]2005年3~4月,对山东省全部HIV感染者的18岁及其以下子女的一般情况、就学情况、HIV感染状况及其家庭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HIV感染者子女208人,分布在13个市、38个县(市、区)、142个家庭;做过HIV抗体筛查的128人,阳性1人;46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调查142个家庭,28个家庭有2名HIV感染者,1个有3名HIV感染者;95个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结论]HIV感染者子女分布比较广泛,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单亲或者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为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河南郑州市4所高校20个学院的16 8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调查离异或单亲大学生458人,进行心理韧性量表和父母同伴依恋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郑州高校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与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3、0.58、0.78,均P0.01);与母亲疏离、父亲疏离、同伴疏离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8、-0.44、-0.62,均P0.01)。中介效应模型显示,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对心理韧性起到直接和间接影响,中介效应与总效应比例分别为74.01%、60.85%。结论郑州市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同伴依恋、父母依恋对心理韧性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同伴依恋影响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4.
昆山国际学校学生营养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阶段,城市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很多家庭对子女的溺爱,许多青少年因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而影响体质发育,甚至出现营养性疾病。为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2003年对昆山国际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学生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康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和孩子数量的增加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探讨女性养育子女数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冲突。方法:采用《上海0~3岁家庭育儿现状与需求调查》数据,以“近3年来,您是否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为因变量,将与个人发展相关的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人口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需求等作为自变量,分别建立3个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因变量的影响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证分析发现3个非常明显的趋势:①同样情况下,相对于男性,女性放弃职业发展的机会更多;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母亲在职业发展上存在明显差异,有2个孩子的母亲放弃职业发展机会更多;③女性职业发展受到人口特征、家庭需求以及独生子女属性的共同影响。结论:孩子数量的增加对女性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应采取措施有效解决女性养育子女数量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压力和父母期望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压力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父母期望问卷对691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独生子女[(40.602±6.890)分]和非独生子女[(40.501±5.101)分]父母在父母压力量表上的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63.815±13.895)分]和非独生子女父母[(63.757±13.908)分]在父母期望问卷上的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上独生子女[(2.008±0.573)分]和非独生子女[(1.994±0.5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的得分独生子女[(2.190±0.676)分]高于非独生子女[(2.125±0.5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的压力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存在显著正相关(r=0.166,P〈0.01);父母对子女期望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存在显著正相关(r=0.181,P〈0.01)。结论父母的压力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任  周茜  谢海燕 《中国校医》2006,20(4):364-366
目的 研究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对广州5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SPSS11.0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①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度较高。②所调查6所高校学生人际信任,某些学校组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意义。③人际信任性别间不存在差异。④单亲家庭学生与独生子女人际信任标准误较高。结论 校园文化、家庭结构影响子女人际信任;性别不是影响人际信任的直接因素;单亲家庭及独生子妇这二个群体人际信任个体差异显著,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待家庭和养育子女的观念,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计划生育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等五城市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机关、院校家庭和一般企事业单位家庭平均子女数分别为1.04和1、09(P:0.000);独生子女率分别为99、62%和96.97%(P:0.000)。多数城市家庭均以“调节家庭气氛”、“感情慰藉,巩固家庭”、“尽社会义务”为主要生育目的,但在养育子女费用及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方面,机关、院校家庭和一般企事业单位家庭及不同地区之间略有不同。结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养育子女的观念及方式上存在差异,优育工作应有针对性,重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关心下一代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及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规律。方法在广州等五城市对育龄夫妇以问卷形式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五城市妇女晚育率为95.18%,城市家庭独生子女为98.07%。在生育目的,希望子女数、生育时机、家庭结构以及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看法等方面,各城市间存在不同。结论我国城市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及生育行为存在城市差异,可能与经济、文化、习俗有关。  相似文献   

20.
自杀意念少女3394例心理健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问卷调查法对3394名有自杀意念少女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少女自杀意念发生与家庭关系不和睦、学习成绩不及格、不良习惯、经期有情绪异常表现、性心理变化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