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同服药方法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服药方法分为分服组与顿服组,各30例。顿服组给予80 mg/d代文、30 mg拜新同服用,服用时间为早7:00;分服组患者早、晚7:00各给予80 mg代文或者30 mg拜新同服用。治疗之前与治疗28天后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选取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分服组患者治疗28天后24 h平均动脉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24 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变化均优于顿服组患者;分服组患者治疗28天后夜间平均动脉压、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变化均优于顿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晚分次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早间顿服,降压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服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方法 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筛选出120例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厄贝沙坦晨服组与晚服组,分别于7:00-8:00和19:00-20:00口服厄贝沙坦150 mg,共治疗8周,观察24 h动态血压,对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血压,白天、夜间平均血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控制夜间高血压及纠正昼夜节律变化晚服组与晨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非杓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在晚上服用可以较好地控制夜间高血压负荷,纠正昼夜节律变化,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坎地沙坦治疗,每天4mg。但A组患者早晨7:30服药,B组晚间7:30服药,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值及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B组24h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比A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均得到改善,B组夜间血压降低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夜服用坎地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血压昼夜节律调节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对杓型及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平均年龄(49.6±7.8)岁(18~70岁).服用安慰剂1周后,测量24 h动态血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将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其中杓型组23例,非杓型组24例.所有患者给予盐酸阿罗洛尔治疗,每次10~15mg,2次/d,连续4~6周,治疗结束时再测量一次24h动态血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偶测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杓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非杓型组为54.2%;动态血压各项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和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同时全天的心率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非杓型组24例患者中,有12例(50%)血压节律改变为杓型.结论盐酸阿罗洛尔是一种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在影响血压节律方面,能够更显著地降低非杓型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5.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复方厄贝沙坦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诺)降压谷/峰比值及降压效果. 方法开放试验.2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日服一次复方厄贝沙坦(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共8周,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收缩压、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56.1%、55.3%,24h、昼、夜平均血压分别下降22.2/13.3mmHg、23.8/14.1mmHg、15.0/9.1mmHg.结论复方厄贝沙坦日服一次,降压作用可维持24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治疗有效性和平稳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3组。A组早晨顿服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组。B组早晨服厄贝沙坦,晚上服氨氯地平组。C组早晨服用氨氯地平,晚上服厄贝沙坦组,病人均于服药前及服药两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药2周后各组夜间时段及24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组间比较A组B组、A组C组(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夜间时段及24h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组间比较A组B组、A组C组(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夜间时段舒张压明显下降,组间比较A组B组、A组C组(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显著,早晚分次服药较早晨顿服两种药物更有效控制夜间血压,早晚分次服药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40例,A组每天早7∶00服用坎地沙坦酯和苯磺酸氨氯地平;B组每天早7∶00服用坎地沙坦酯,晚7∶00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C组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晚7∶00服用坎地沙坦酯。服药2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相应平滑指数。结果 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BP)、24 h平均动脉压(24hMA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平滑指数均小于B组(P均<0.01)和C组(P均<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晚两次服用降压药物,能够有效控制24h血压及夜间血压,从而使降压更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时间治疗学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146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非勺型、反勺型三组。对勺型组晨起给予厄贝沙坦0.15 g,非勺型组早晚分别给予厄贝沙坦75 mg,反勺型者晚间给予厄贝沙坦0.15 g。2周后,若患者血压未达标,勺型组22:00(或睡前)加用氨氯地平5 mg,非勺型组10:00及22:00分别加用氨氯地平2.5 mg,反勺型组10:00加用氨氯地平5 mg。4周后,若患者血压仍未达标,晨起加用氢氯噻嗪12.5 mg,8周后复查24 h动态血压。结果 146例中,勺型组97例,非勺型组34例,反勺型组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2%(136/146),勺型组、非勺型、反勺型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9%(93/97)、88.2%(30/34)、86.7%(13/15)。治疗后三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及夜间血压负荷均下降(P均<0.05)。结论根据时间治疗学理论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指导降压药物应用能获得良好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按照时间药物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用药时间服用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压检测的方法筛选出83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晨起服药组(41例)和晚上服药组(42例),均给以厄贝沙坦150~300mg口服,1次/d,共治疗24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夜间的SBP。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6.5%,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9.2%,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晨起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率为19.5%,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率为5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晚上服药可以有效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对患者血压水平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的作用,探讨患者最佳服药方式。方法选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组,晨起服药组7∶00,睡前服药组晚8∶00早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复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情况及晨峰血压。结果两组用药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用药前(P0.05),但睡前服药组较晨起服药组晨峰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均能达到降压效果,但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有利于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