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钢结构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提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提升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液压千斤顶同步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提升系统的安装和提升实施情况,还简要介绍了应用多吊点、非对称整体提升技术的几个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作为建筑施工领域的前沿,其发展和应用对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简述了BIM的内涵和优势,以群塔作业作为切入点,简单探讨了利用Revit软件进行群塔建模、碰撞检查和优化布置,进而使群塔作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塔吊顶升加节更加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0)
为提高通信塔监测与诊断的实时性,提出了1种通信塔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了上下位机的设备监控管理、通信塔运维管理和综合服务应用等功能,并根据系统数据传输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应的3层数据传输协议、多线程的数据传输与处理方法等。应用实践表明,所提出的系统很好地解决了通信塔监测的实时性问题,为通信塔的维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超高层建筑施工,大型构件的提升是一个技术难点,现在主要应用液压整提升技术来解决。这一技术能较好地满足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需要,也更有效地提高了工效和质量。液压整体提升技术主要是其系统由电子计算机控制,通过油压器具、钢桁架、上下锚具等,共同运作,实现重物提升。必须抓好液压整体提升系统的操作,把握关键的操作技术,以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总体介绍广州塔整体建筑形式。从消防水池和泵房设置、系统管网设计、如何泄压减压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方面介绍该塔的消防水系统设计。分析广州塔的钢结构情况,制定设计方案,验算后给出钢结构防火保护建议。对消防建审监督人员提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游大江  乔聚甫 《钢结构》2005,20(1):41-42,32
简要介绍了北京电视中心综合业务楼巨型框架 -支撑结构体系的超高层钢结构安装的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测量、桁架整体提升、内爬塔吊群塔作业、液压整体爬架及“上挂下托”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大件设备吊装领域,门式液压提升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大型履带吊,具有吊装高度高、吊载重、作业半径小等优点,但门式液压提升系统存在系统组件繁多、前期施工准备周期长、不适宜长距离移动等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创新应用单门架液压提升装置整体提升、递送、旋转吊装的施工工艺,实现了多台(两台)化工钢塔连续吊装就位。通过在吊装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布置及处理,为实现两塔连续吊装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海春  王金勇  胡海燕  陆延 《建造师》2011,(3):77-78,79
本文介绍了新型海水脱硫技术—二炉一塔海水脱硫技术在舟山的应用情况。文章不仅介绍了二炉一塔海水脱硫系统的原理和工艺流程,而且分析了其产业化应用前景,为我国海岛地区利用海水脱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TVCC)由五星级酒店、录音棚、数码影院、舞台塔、后舞台、剧院看台、视像室和展览大厅组成,总建筑面积103648m^2,其建筑造型独特、功能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中采用包括型钢混凝土施工技术、型钢柱与混凝土梁采用连接板及连接器的应用技术、钢筋熔槽焊连接应用技术、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录音棚房中房模板设计、弧形看台与斜柱施工技术、舞台桁架高空散拼施工技术、大型屋面钢网架安装技术、桁架整体提升技术、复杂形体幕墙安装技术、8坐标系统测量控制技术等,满足了设计要求,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克祥 《广东建材》2008,(12):94-96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介绍了某炼油厂丙烯塔设备整体吊装施工方案;并依照施工工艺流程,对丙烯塔整体安装技术、吊装施工控制要点、现场安仝措施及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对炼油厂丙烯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能源塔热泵技术在南京解放军454医院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能源塔热泵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能源塔热泵系统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明确了能源塔热泵技术可以作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供冷、供热及生活热水一体化供应的新形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郑万高铁汉江双线特大桥以(109+220+109)m连续刚构拱的形式跨越汉江,主桥钢管拱跨度为220m,矢高为44mm,采用异位拼装+整体纵移+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案。钢管拱异位拼装部分重达667t,提升塔搭设长度达90m,提升高度达18m,提升高度大,提升塔受力时间较长,设计难度较大,施工风险较高。介绍提升塔设计控制要点,包括搭设位置选择、主体结构控制、高度及间距控制等,详细阐述钢管拱提升塔设计、施工及钢管拱整体提升。该方法保证主桥钢管拱顺利施工完成并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2)
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电气化摘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可以提升要电气工程的效率,也能让其整体质量得到飞速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化技术具有非凡意义,不但能让电气化系统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甚至能助力具体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概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要点,从应用的优势入手,具体探究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大型结构整体提升计算机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云飞 《施工技术》2002,31(12):19-20
阐述了用于大型结构整体提升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原理、系统构成 ,以及应用实例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刘君  任鸿顺  吴斌 《钢结构》2009,24(8):60-62,74
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成功地解决了奥运会闭幕式记忆塔的制造、运输和快速拆装等技术问题,并在奥运会闭幕式上成功应用,对舞台机械设备的制造、安装等技术的提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实践经验,列举说明在建筑工程中整体提升技术的应用和针对各种情况做的详细施工部署和方案,总结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中应用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的情况与要点,进行详细论述,提出建议与策略,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南京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报恩新塔塔身以玻璃幕墙构成,其后,需采用全玻璃幕墙成像技术将大佛形象投影在塔身上。介绍了机械全息布的安装、投影机房的设置、投影机的安装调试、影片的制作及系统安装完成后的整体调试等要点,为全玻璃幕墙塔身成像技术的硬件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照明》2007,11(2)
本文主要介绍新一代的暧白光道路照明系统以其在提升整体照明环境和节能环保上的显著优势及在上海漕溪北路等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纳士塔建筑体系技术是集轻质、保温、隔音、耐火、承重、抗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节能省地型的建筑体系技术。本文从该建筑体系技术产品的设计思路、技术特点、施工方法、应用功能效果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纳士塔建筑体系技术在实现节能省地型建筑技术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特种结构》2001,18(1):76
采用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建一局)的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SQD型松卡式千斤顶及配套设备和相关技术,将在建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大楼工程(简称高法工程)的横跨双楼通讯塔于2000年11月17日平稳、安全、顺利地整体同步提升到71.2m的高度,巍然屹立在相距43m之远的2幢高楼的屋顶之上。辽宁高法横跨双楼通讯塔整体液压提升施工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新的壮举。 辽宁高法工程是1座设计精巧、创意独特、结构严谨的综合性智能双楼大厦,它是辽宁省的一项重点工程。大厦位于沈阳北站金融开发区,它将成为沈阳市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本工程中的通讯塔是体现大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物。横跨大厦之上的通讯塔是由主塔柱、副塔柱和钢尖塔3部分组成的钢结构,其施工、安装具有高、大、精和险的特点:高:塔体总高55.8m,塔尖标高达到127m,净提升高度达43.9m;大:塔柱投影长度67.186m,整塔全高55.8m,该塔为四角锥体,体积近4万m3,重达151t的庞然大物;精:该塔由多种变截面结构组成,且采用高强螺栓和焊接进行高精度的高空组装和空中对接,提升高度必须精确;险:该塔横跨2幢高楼的屋顶上(2楼间塔座距离43m,同楼塔座距离51.6m),塔整体从27.3m提升到71.2m即提升高度达到43.9m,且塔的四端与墙体间距小于20cm,提升过程必须平稳,因而难而险。 主副塔柱、钢尖塔的钢构件是在中建一局四公司钢结构工程公司厂里制作,在27.3m的承重架(脚手架钢管搭设的网架)上进行了高空拼装。在通讯塔整体提升前,对钢尖塔和4个主塔柱分别进行局部提升,减轻了承重架的负荷后再拼装副塔柱。 本工程经专家多次对几种施工方案的综合论证,决定采用整体同步液压提升方案,在2幢楼顶的2端塔座处分别设置提升钢架,在每处设置6台SQD-160-100s*f型松卡式千斤顶(每台顶的承载力为160kN、提升杆为直径32mm圆钢),共计24台千斤顶。在2幢楼顶上各设置1台液压泵站,2台泵站之间用电控装置进行连接,使泵站既可统一控制,又可分别控制即可以4个端头(4个提升点)同时进行提升,又可以使某一个端头单独进行提升。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单个顶进行调整,特别灵活。因而提升高度控制可以做到非常精确(1-2mm),正常提升速度可达2.5-3m/h。从而将该塔平稳、安全、顺利地从标高27.3m提升到71.2m处就位。整个提升过程中始终比较平稳,虽遇到6-7级大风也照常进行。该塔就位精度达到轴线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的理想效果。 随着建筑物趋向美化的不断延伸和发展,高楼通讯塔不仅仅要满足信息传递和避雷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展示建筑物标志性意义,因此,在高楼上设置通讯塔在国内外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工程通讯塔的成功施工为SQD型松卡式千斤顶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 (徐祥兴郑立波龚文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