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椎体置换植骨术治疗椎体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人工椎体的发展及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综述人工椎体的发展、研究及适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人工椎体的构成材料、设计类型及临床应用。结果人工椎体组成材料有陶瓷、异体骨、金属及生物工程复合材料等,但各有优缺点。常见类型可大体分为单纯支撑型、撑开固定型和可调固定型,以可调固定型较为理想。人工椎体已应用于脊柱肿瘤、结核、骨折以及感染等,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人工椎体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在构成材料和设计类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肿瘤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方法 行肿瘤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腰椎肿瘤8例,其中血管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肉瘤1例,淋巴肉瘤1例,转移性肿瘤4例;T5 1例,T5.6 1例,T12 2例,L2 2例,L3 2例。结果 随访4~36个月,术前5例胸腰背疼痛伴下肢痛者,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例胸腰背痛减轻、下肢痛消失;截瘫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人工椎体置换术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测试并评价可调式中空肽合金人工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27具小牛胸腰椎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IS)、髂骨植骨组(IBG)及人工椎体组(AVB)3组,测试屈曲、伸展、侧屈及扭转状态下的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关系变化以及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强度及刚度。IBG组、AVB组分别附加前路钢板及后路椎弓根螺钉进行第2次、第3次测试,各组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髂骨植骨组不同状态下应变及位移均大于原始标本,人工椎体组小于原始标本,且差异具显著性(P<0.05);附加内固定后应变及位移均较不附加内固定者减小(P<0.05),且人工椎体组附加内固定后分别小于髂骨植骨组(P<0.05)。人工椎体附加或不附加内固定时的应力强度及轴向刚度均大于或接近原始标本,而单纯髂骨植骨组伸展及侧屈状态下,以及附加前路或后路固定后的侧屈状态下的应力强度低于原始标本;轴向压缩刚度亦小于原始标本,附加前路钢板后有所提高,但只有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后才与原始标本相当。人工椎体组的扭转强度大于髂骨组,扭转刚度与原始标本接近。而髂骨植骨组即使附加内固定后的扭转刚度亦远小于原始标本。结论 单纯人工椎体替代基本可满足生物力学性能要求,附加前路或后路固定后,可满足包括扭转性能在内的生物力学要求;单纯髂骨植骨后不满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必须辅加内固定,同时应注意术后保护。  相似文献   

5.
椎体成形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相似文献   

6.
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治疗脊柱严重粉碎性骨折(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调式人工椎体治疗椎体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间 ,用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 (AHT -AVB)治疗脊柱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 9例 ,T12 椎体粉碎性骨折伴截瘫 2例 ,L1椎体粉碎性骨折伴截瘫 2例 ,T12 椎体陈旧性压缩骨折伴马尾综合征 2例 ,颈椎骨折伴脱位 3例。植骨来源为自体骨 /自体骨 +Osteoset人工骨。观察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手术前后椎节高度、椎节间夹角以及人工椎体稳定性及融合情况等。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 30个月 ,平均 18个月。术后椎节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 3个月Osteoset人工骨大部份已吸收 ,椎间隙可见骨融合征象 ,术后 12个月时大多数已形成骨性融合。人工椎体无脱落或移位。神经功能改善 8例 ,无变化 1例 ,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结论 对严重粉碎的椎体骨折 ,无法行自体骨重建者 ,人工椎体不失为一种选择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人工椎体置换植骨术治疗脊椎肿瘤(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椎体加植骨术治疗脊椎肿瘤。方法:采用改进的人工椎体置换植骨术切除瘤椎治疗11例脊椎肿瘤,包括颈椎4例,胸椎3例、腰椎4例;患骨巨细胞瘤3例,骨成纤维纤维瘤2例,单纯骨囊肿、骨尤文氏肉瘤、骨神经鞘瘤、软骨瘤、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转移性腺癌各1例。结果:全部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7年。经X线摄片检查,人工椎体无1例松动、脱出,上下椎体骨性融合,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人工椎体置换植骨术治疗脊椎原发良恶性肿瘤及椎体单个转移灶不失为一良好替代和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脊柱结核(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结核病人病灶清除后缺损较大,采取植骨等方法不易解决时,可行人工椎体置换1术[1,4]。我院从1987年~1989年对10例脊柱结核病人采用一期切除病灶,并置入人工椎体,平均随访.2年以上。获得满意效果。2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0岁,平均42岁。农民9例,工人1例。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5个月。病变部位:胸椎中段3例,下段4例,胸腰段1例,L1~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以上。术前合并截瘫者4例,其中完全截瘫者1例。2手术2.1手术入路 本组7例胸椎结核中,采用经胸腔入路4例,肋骨横突切除入路3例。胸腰椎采用肾切口腹膜外…  相似文献   

9.
轴套式人工椎体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相似文献   

10.
肿瘤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脊柱重建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脊柱重建的有关问题。方法 分析5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文献资料。结果 5例术后6-12个月重建椎体骨性融合,其中1例前列腺癌术后26个月死于肺转移。国内文献32例,1例术后3天死于心衰和肺部感染;31例重建椎体骨性融合,其中3例螺钉松动。结论 肿瘤椎体切除,采用人工椎体置换可重建脊柱支撑;不管椎体肿瘤是原发还是转移,凡能耐受手术者均应尽早手术;假体内外植骨才能牢固融合;术前节段性椎动脉栓塞,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可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自制“钢筋水泥”人工椎体修复椎体肿瘤切除切后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马忠泰  方志伟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10-12,T003
1989~1993年作者对6例椎体肿瘤进行了肿瘤切除,“钢筋水泥”人工椎体修复骨缺损。肿瘤类别:转移瘤3例,原发瘤3例。肿瘤部位: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1例。术前全瘫1例,不全瘫2例。术后截瘫完全恢复1例,大部分恢复1例,部分恢复1例。“钢筋水泥”人工椎体的制作是取3根斯氏针用钢丝缠绕捆绑,在其外用骨水泥包裹,作成所需椎体大小。全部人工椎体均是在手术台上根据骨缺损范围临时制作,故大小合适,制作快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 9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痛,行走困难2个月,加重1周后入院。体查:左乳房有一2cm×4cm硬结,穿刺活检为乳腺腺癌,脊柱无驼背畸形,T12 、L1棘突有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下肢肌力正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 0°阳性,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无感觉异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辅助检查:X线片示L1转移癌,腰椎骨质破坏。MR报告示L1转移癌。手术前通过X线检查确定顶椎的角度。1 手术方法全麻下采用肾切口切除11、12肋骨,先缝扎T12 、L1、L2 椎间动静脉暴露T12 、L1、L2 椎体,保护腹主动脉,在降压麻醉下将L1椎体切除,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5月~2009年6月对44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依据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6.4±1.8)分提高到术后(15.2±1.5)分,JOA改善率83.0%,优良率86.4%,问卷调查满意度97.6%.X线检查证实无人工椎体移位、下沉,融合率100%.结论 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适用于颈椎病前路次全切除术中.  相似文献   

14.
侧前方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9例,后凸Cobb角15°~30°,平均25°,7例患者合并脊髓压迫,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4例。手术方法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置换的人工椎体内置入松质骨。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无滑脱,胸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者术后1年内完全恢复。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8°,平均矫正17°,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胸椎结核侧前方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效果较好,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15.
自制“钢筋水泥”人工椎体修复椎体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9~1993年作者对6例椎体肿瘤施行了肿瘤切除,“钢筋水泥”人工椎体修复骨缺损。肿瘤类别:转移瘤3例,原发瘤3例。肿瘤部位: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1例。术前全瘫1例,不全瘫2例。术后截瘫完全恢复1例,大部分恢复1例,部分恢复1例。“钢筋水泥”人工椎体的制作是取3根斯氏针用钢丝缠绕捆绑,在其外用骨水泥包裹、塑形,作成所需椎体大小。全部人工椎体均是在手术台上根据骨缺损范围临时制作,故大小合适,制作快速简便,置入牢固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加人工颗粒骨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价值。方法35例新鲜胸腰椎骨折先行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部分行后路减压骨块复位,后经椎弓根向骨折椎体内植入人工颗粒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经随访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颗粒骨椎体成形术较以往采用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更安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发性胸腰椎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胸腰椎椎体血管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在X线片上偶尔见到胸腰椎椎体呈纵向栅栏状表现,根据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核对和追查临床症状,方能得出早期诊断。如能进一步确定椎体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达到栓塞椎体内血管瘤的目的,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若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到了晚期将会造成椎体变形塌陷,侵入椎管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并发截瘫或神经压迫症状,也可由于椎体内部结构的破坏、塌陷、变形,产生不稳和后凸畸形,对这种晚期病例,单靠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很难解决脊髓和神经根受压问题,就应该采用前入路切除病变的椎体、减压椎管、椎体间立柱植骨内固定术或人工椎体置换术。对椎体血管瘤应尽量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安全性大,成功率高。对晚期椎体血管瘤在治疗上困难较大,则需要前路大手术才能解决问题,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风险大,特别是切除凸入椎管内的瘤体时,容易损伤硬膜造成脑脊液漏,甚至损伤脊髓使截瘫进一步加重,所以晚期手术是一个冒险性极大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自固定式人工椎体的设计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设计一种勿需联合使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器的自固定式人工椎体,用于治疗脊柱肿瘤和椎体爆裂性骨折。方法:提取脊柱各项数据,经CAD设计软件处理及有限元分析,采用医用钛合金Ti6A14V加工制成。将8具成人新鲜尸体的腰椎(L1-L5)随机分组,测量正常脊柱及人工椎体替换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椎体对照组相比,人工椎体置换模型在纵向压缩、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方面稳定性较好(P<0.05),在左右扭转及屈服强度实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实验中人工椎体模型完好。结论:该人工椎体设计合理,生物力学性能良好,能重建脊柱稳定,勿需联合使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19.
人工椎体置换行脊柱重建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人工椎体行脊柱重建术的手术方法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 ,应用人工椎体行颈、胸、腰、骶椎椎体重建术 3 1例。观察患者神经症状恢复及椎节高度、椎间角、人工椎体植入位置变化等。结果 :平均随访 16个月 ,所有患者疼痛缓解或消失 ,2 4例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术后早期椎节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 3mm ,术后 3个月椎节有不同程度塌陷 ;术后椎间角较术前平均减少 6 6°。人工椎体在椎体中部者 14例 ,中部偏后 4例 ,中部偏前 1例 ,其余 12例 (3 9% )人工椎体在椎体侧方或倾斜放置。无人工椎体脱落或滑出。结论 :人工椎体置换可满意恢复椎节高度及生理曲度 ,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 ,但应尽量避免其斜放或偏向一侧放置。人工椎体是否附加内固定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切除范围、患者的年龄、职业、人工椎体种类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治疗颈椎病及外伤性颈椎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外伤性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行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内固定术,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随访6-10个月无复发,所有病例均获植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下沉、塌陷发生。结论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率高,治疗效果肯定,稳定性好,安全性可靠,是一种理想的人工椎体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