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性眼灼伤是职业性眼病之一,日常非职业性接触性损伤也不少见。常常由于现场处理不及时,延误了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给个人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治疗水平,将我院34例资料比较完整的化学性眼灼伤住院病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化学性眼灼伤据天津眼科医院资料仅次于角膜异物、电光性眼炎,为眼外伤第三位。在全国化工行业82a例化学灼伤中、眼灼伤占21%,致盲率68%,而碱灼伤致盲率达88%。除碱本身的理化性质外,现场救治的贻误是造成无法挽回损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眼化学烧伤是眼外伤中较严重的一种创伤,各种化学物品的溶液或粉尘溅入眼内、眼部接触强烈的化学性气体,均可引起眼的化学性烧伤.临床上常见的眼化学性烧伤分为酸性和碱性烧伤,由于其并发症多及眼在解剖上的特殊性,良好的眼部护理和心理护理与病人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2000年2月~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眼化学烧伤220例,在护理时采取分阶段、正确判断眼部化学变化,按照病情进展采取不同的眼部护理和心理护理,收到一定的效果,未发生角膜穿孔及眼内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碱性物质对组织有持续性渗透作用,对眼的危害很大,特别对眼的结膜及前节损伤更为严重。如角膜、虹膜、晶状体等。假若治疗护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合并症及后遗症,影响美容及眼的视力。现将我院自1996~2001年收治眼部碱性烧伤患者62例,(其中除草剂48例,火碱烧伤2例;石灰烧伤10例、水泥烧伤2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3岁)的治疗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酸碱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体会开封化肥厂职工医院王玉萍我厂属化工企业,十余年间,发生近百例化学性眼灼伤,如硫酸、盐酸、氨水磷石膏等化学物质所致眼灼伤。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酸碱化学性物质的特性酸性物质中,如硫酸、盐酸、冰醋酸等无机酸,由于它的分子小,活...  相似文献   

6.
化学性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的急症,致盲率高,并可致眼睑畸形缺损和角膜、结膜溶解等眼表的破坏,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对眼化学伤急救最重要的是快速、正确有效地进行眼部冲洗,稀释眼内化学物质的浓度,清除眼内的异物。如果护士能快速对眼化学伤患者进行急救,正确的进行眼部冲洗、将会大大减轻眼部损伤,挽救患者视力。因此护士  相似文献   

7.
一甲胺易溶于水,碱性较氨强,易挥发,有强烈地氨臭和鱼腥臭味。一甲胺溶液可使组织蛋白变性,脂肪组织皂化,造成溶解性坏死。1 上饶沙溪镇一甲胺多人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1.1 皮肤、粘膜、眼化学性灼伤灼伤  相似文献   

8.
硫酸二甲酯致眼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硫酸二甲酯致眼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4例硫酸二甲酯致眼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硫酸二甲酯致眼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化学性结膜炎、角膜炎。124例病人中有10例合并硫酸二甲酯中毒,61例合并呼吸道损伤,8例合并皮肤灼伤。结论:硫酸二甲酯对眼,鼻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治疗主要采取抗感染,散瞳、营养角膜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江阴市近年来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及皮肤灼伤的新发病例,为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2005-2012年已诊断的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及皮肤灼伤病例档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新发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皮肤灼伤病例均为急性损伤,其中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伴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7例;特重度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1例,占0.91%;行业以化工居多,占37.86%;接害工龄以0~1a居多,占29.13%.结论 相应的安全教育和防护培训,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可有效地预防职业性化学性灼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硫化氢(H2S)引起的化学性眼灼伤俗称"毒气眼病",临床上少见.2007年4月我们收治了4例由H2S引起的化学性眼灼伤患者.  相似文献   

11.
硫化氢(H2S)引起的化学性眼灼伤俗称"毒气眼病",临床上少见.2007年4月我们收治了4例由H2S引起的化学性眼灼伤患者.  相似文献   

12.
硫化氢(H2S)引起的化学性眼灼伤俗称"毒气眼病",临床上少见.2007年4月我们收治了4例由H2S引起的化学性眼灼伤患者.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81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各类化学性眼灼伤 10 99例 ,现就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予以分析研究。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 884例、女 2 15例 ,年龄最大 70岁、最小 17岁 ,多为 2 0~ 30岁。根据职业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 16 374 1996 ) [1] 分类 ,患者中化学性结膜、角膜炎 2 88例 ,占2 6 .2 %;轻度化学性眼灼伤 487例 ,占 44 .3%;中度化学性眼灼伤 2 45例 ,占 2 2 .3%;重度化学性眼灼伤 79例 ,占 7.2 %。根据致伤化学物分类 (表 1) ,最常见的为氢氧化钠 ,其次为硫酸二甲酯、硫酸等。本组病例中 ,除眼灼伤…  相似文献   

14.
李威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63-864
目的评价新鲜人羊膜在眼球重度化学性碱灼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在给2例(2眼)重度化学性碱灼伤致睑球粘连、眼球萎缩,引起结膜囊狭窄患者行结膜囊成形术时,将新鲜人羊膜移植到结膜缺损的植床上。结果2例(2眼)术后移植的羊膜被结膜上皮覆盖。随访12~18个月。无继发感染或排斥反应。2例放置正常大小义眼片外观满意。结论新鲜人羊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取材方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穿孔角膜成形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角膜混浊的外科手术。该手术用环钻进行。环钻通常为一圆形切割器,可除去患者眼内的混浊角膜,也可取出供眼者同样大小的清澄角膜移植物,使之缝合到接受者的角膜上。通常的环钻,不论是机械的还是非机械的,都用手工操作。这种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不能控制角膜穿孔而损伤眼内结构,如虹膜和晶状体。为避免这些并发症,很多外科医生使用环钻时只在角膜上钻一深槽,用刀和剪刀割去混浊的角膜,造成患者眼内被切割的角膜边缘不齐。现在设计的是一种可控机械环钻,它能在角膜上作近乎完全圆形的切割,一当环钻穿透到眼的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高压氧在治疗化学性眼烧伤中康复作用的报道比较少见。我院自1995年至今已采用高压氧对化学性眼烧伤病人20例37只患眼进行了康复性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情况1.1.1综合治疗加高压氧治疗组本组20例患者共37只患眼,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2.5岁。其中,酸烧伤11人19只患眼,碱灼伤6人12只患眼,成酸或成碱的刺激性气雾灼伤3人6只患眼。1.1.2仅做药物治疗的对照组选择16例23只均为化学性11度眼灼伤,只采用药物治疗而不做高压氧治疗病人的病案做对照。其中男性14例,女性2…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采用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患者116例。以患者行羊膜移植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72例(105眼)]和非早期手术组[44例(72眼)]。结果显示,治疗稳定后最佳矫正视力M0.9者,早期手术组高于非早期手术组(X2=5.364,P<0.05);W14 d角膜愈合者,早期手术组高于非早期手术组(X2=4.541,P<0.05);无严重并发症者,早期手术组也高于非早期手术组(X2=9.246,P<0.05)。提示早期行生物羊膜移植术可缩短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后角膜修复时间,尽早恢复视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以2017—2020年济南市100例眼部灼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年龄、职业分布、致伤原因、发病季节、灼伤程度、治疗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眼灼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以>30~4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I级灼伤患者最多,眼部灼伤好发于秋季。致伤化学物发生率排序依次为强酸>碱性化学物>磷>焦油>苯及其制品>苯酚;角膜白斑、角膜血管增生、角膜薄翳为主要并发症;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以视力0.40~0.79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9.
化学性皮肤灼伤是指化学物直接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常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损伤。某些化学物可经皮肤、粘膜吸收中毒。 一、处理原则 1.流动水冲洗 化学性皮肤灼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清洗创面。有些化学物如浓硫酸、石灰、四氯化钛、三氯化铝等,遇水产生一定的热量及成酸、  相似文献   

20.
化学性烧伤是化工企业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往往由于生产设备跑、冒、滴、漏或工人操作不慎而引起。临床可分为碱烧伤与酸烧伤。当酸、碱接触皮肤后,由于对皮肤的直接刺激、腐蚀作用以及化学反应热而导致皮肤损害。急救处理的原则是清除与中和,要争分夺秒,越快越好。现将我们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一、当发生化学性烧伤时应立即就近用自来水冲洗,及时清除皮肤表面上的化学污染物,若为硷性液应反复多冲洗5-10分钟,因碱离子可与蛋白结合成可溶性碱性蛋白,能向深部组织穿透而加深烧灼伤,故清洗时间宜长。二、患者来保健站后,碱烧伤者用3%硼酸水冲洗后用无菌纱布盖创面,淋硼酸水温敷;酸灼伤者用2%苏打水冲洗后盖无菌纱布淋苏打水湿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