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战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中彰显了"医学可以救国;医学强则国强"~([1]),因为有千千万万无畏的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受《解剖学杂志》盛情约稿,就我国遗体捐献写一述评,却也恰逢其时,因为"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人体器官移植等需要大量的遗体,遗体捐献是其重要来源。遗体是医学教育、科研与临床诊疗的宝贵  相似文献   

2.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近亲属(包括配偶、子女、兄妹等)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1].近年的统计数据说明,遗体捐献登记人数仅占我国人口总数的0.01%,而实际捐献的遗体数量仅占登记人数的4%~20%[2],如上海的实际捐献率为25.89%[3],北京18.43%[4],在这些聚集高学历人才的大城市中志愿捐献遗体的人数很少,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解剖尸体和使用解剖标本仍然是目前解剖学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5].曾有专家指出:"理想状态下4~6人共用1具遗体进行解剖学习".而我国的现状是为供医学教育而捐献的遗体很稀缺,平均20~30个临床专业医学生才能解剖到1具遗体[6],非临床专业和中医院校的医学生甚至没有机会动手解剖,只能参观标本,靠模型及医学图册学习解剖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遗体资源对于医学进步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遗体捐献工作不容乐观,一定程度限制了医学教学的开展~([1-2])。目前国内对遗体捐献的认知多局限于从捐献者登记到遗体接受的流程,而医学院校接受遗体后开展解剖学教学和人文教育也是捐献工作的重要部分,如何在这一阶段充分发挥遗体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一行于2018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进修解剖学。作为加拿大著名高等学府,UBC集  相似文献   

4.
曾妍  陈旦  潘爱华 《解剖学杂志》2021,44(4):362-364
遗体捐献一般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近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1].遗体捐献对推动社会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医学院校而言,遗体捐献是学校尸体标本的主要来源,而医学院校可供使用的标本数量远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完善的遗体捐献立法体系可以有效推动遗体捐献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以及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我国遗体捐献立法的现状以及问题,希望在法律层面对我国遗体捐献提出建议,推动我国遗体捐献立法的完善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尸体解剖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遗体捐献为解剖学发展的前提,而目前我国的遗体捐献现状并不乐观,严重制约的医学教学的发展。本校通过成立遗体捐献接收站,完善接收程序等措施,提高了当地的遗体捐献率,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遗体捐献是指人类在死亡后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无偿捐献,捐献的遗体主要用于医学教育和研究,对于医学领域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这项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当初的一片空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遗体捐献工作的发展仍处于一个较缓慢的速度,有很多人对遗体捐献存在误解和茫然,甚至不认同遗体捐献。为了提高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更好营造遗体捐献良好社会氛围,在我们生命终结的时刻捐献躯体,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是对生命的延续与升华,是值得称颂的义举。为此本文就中国遗体捐献作一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在死亡后,由执行人依照其意愿或者由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遗体捐献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爱和生命的延续。此外,遗体和器官捐献在医学教育、科研发展及医疗救治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生尊称遗体捐献者为"无言良师"或"大体老师"。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国家的解剖学实验室中注有拉丁文"Mortui vivos docent",英译为"The dead teach the living"[1],可见尸体对于医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近年来,虽然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模型、塑化或是蜡质标本可以部分替代尸体解剖[2],但尸体在医学教学中的价值是无法完全替代的,其不仅是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教授其解剖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更是帮助未来医生熟悉、适应人体真实结构的工具[3-4]。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可供使用的尸体数量远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而遗体捐献是医学院校  相似文献   

9.
<正>遗体对于医学教育、科研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我国遗体捐献事业起步较晚进展缓慢。2000年上海首先通过了《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将其遗体捐献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推动了遗体捐献的规范进行以及医学科学  相似文献   

10.
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在积极开展遗体捐献宣传的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医学人文教育平台,先后在校园里建立了无语良师碑,组织师生进行清明节祭扫活动;介绍遗体捐献工作,讲述捐献者身前感人事迹;在局部解剖学课程中将捐献者身前病案应用于教学中;开展"以感恩无语良师"为主题的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四方面探讨。上述举措有效地培养了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了医学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正遗体是医学教学、科研与临床诊疗的宝贵资源,遗体捐献对医学教育及科研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合格医护工作者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医疗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石。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由于人们对遗体入土为安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我国自20世  相似文献   

12.
正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近亲属(包括配偶、子女、兄妹等)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1])。我国遗体捐献事业开展比较晚,相比许多西方国家,我国的遗体捐献事业还很落后,捐献遗体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2])。遗体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和  相似文献   

13.
<正>因我国遗体捐献相关法律的缺失、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以及传统文化因素和观念的影响,致使我国医学院校能够用于教学、科研的遗体有限~([1-2])。系统接受人体解剖学教育的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他们对遗体捐献态度能够直接影响社会各界对遗体捐献的认识和理解,对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医学生遗体捐献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以期有针对性的提高医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伦  相似文献   

14.
尸体解剖是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方法,对促进医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尸体的来源越来越困难,解剖教学用尸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通过鼓励捐赠遗体、积极与社会相关部门联系收集尸体,同时节约利用尸体标本。基本上可以缓解尸源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接触最早,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其最重要的教学媒介就是被称之为"大体老师"的遗体标本,而这些大多来源于遗体捐献。通过一般人难以理解和做到的遗体捐献与解剖学课程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人体解剖学第一课",旨在传递本课程可以提炼、承载和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敬畏,责任",引导学生"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当如何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死亡态度是指个体对死亡反应所持的评价性、稳定性的内部心理倾向~[1]。早期研究者对死亡态度的研究倾向于把它视为消极的、单维的概念,后期的研究者不断修正死亡态度的内在结构,并倾向于认为死亡态度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趋近接受以及自然接受5个维度。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是国内外研究者研究死亡态度时经常应用的工具。死亡和遗体密不可分。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却是世界上遗体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的遗体捐献态度对公众的遗体捐献态度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都可能产生影响。对医学生来说,大一是接受医学  相似文献   

17.
解剖学实验教学主要的教学资源是人体标本.从遗体收集到制作成可供学生学习的标本,其过程涉及病原微生物和化学药品带来的安全风险.根据ISO15190[1]和GB19489[2]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要求,中南大学医学形态学实验中心从尸体防腐固定、保存,标本制作、教学应用,每一程序都逐步进行安全防护,建立解剖学实验室安全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最早接触的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最好教学媒介就是称作"大体老师"的遗体标本,本校的这些遗体标本都来自捐献。在对"大体老师"(遗体)进行动手解剖、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外,还特别注重价值观的引领,本教研室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常人难以理解的遗体捐献、接收和利用的过程,开展形式独特的系列志  相似文献   

19.
遗体是解剖实验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遗体捐献项目是中国教学用遗体的重要来源。199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三家遗体捐献站成立,开启了北京市遗体捐献的新纪元。本文对20年来北京市志愿遗体捐献进行总结与展望,为中国遗体捐献的运行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无偿遗体捐献是解剖学教学标本来源的最重要渠道,然而大体标本的紧缺是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涉及到伦理、法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遗体捐献立法,规范相关部门管理,进行人文关怀与渗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