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为给云南二郎铜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原岩由岩屑角砾岩、岩屑杂砂岩、变质岩屑石英砂岩等组成,主要结构为填隙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矿石;主要构造为稠密浸染状构造、稀疏—星散浸染状构造。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铜品位为1.72%,矿石中的铜主要为游离氧化铜,占总铜的89.89%,结合氧化铜占总铜的5.85%;铜矿物主要是孔雀石(蓝铜矿)、砷钙铜矿、含铜褐铁矿、假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方解石。矿石中的孔雀石(蓝铜矿)多数呈半自形—他形粒状嵌布于脉石矿物中,+13.5μm粒级分布率为70.09%;砷钙铜矿集中分布在27~3.4μm粒级,累计分布率达88.85%;含铜褐铁矿的嵌布特征较复杂,部分以粗粒单体形式存在,粒度主要集中分布在+38μm粒级,累计分布率达71.61%。根据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宜采用酸浸工艺回收该铜资源。  相似文献   

2.
任玥  汪紫烟  白丁 《金属矿山》2022,51(5):129-134
为合理开发刚果(金)SODIMIKA表层氧化铜钴矿提供依据,对矿石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 矿石中主要可回收元素为Cu、Co,含量分别为2.15%、0.19%;铜主要以硅孔雀石中铜、自由氧化铜的形式存在,钴主要以氧化钴、硫化钴的形式存在。②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硅孔雀石、孔雀石、水钴矿、黑铜矿、磷铜矿、锰铜钴水合氧化物及赤(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绿泥石、滑石等。③ 矿石的结构类型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自形纤维状结构、鳞片状结构及胶状结构等;构造类型主要为块状构造,其次为角砾状构造及皮壳状构造等。④ 矿石中孔雀石、水钴矿均具不均匀中细粒嵌布的特征,而黑铜矿、磷铜矿、硅孔雀石及锰铜钴水合氧化物则属细粒嵌布。⑤ 铜矿物的产出形式主要为孔雀石、硅孔雀石、黑铜矿、磷铜矿、锰铜钴水合氧化物等,结合氧化铜矿物含量较高,且与褐铁矿共生现象严重;钴的独立矿物为水钴矿,且嵌布粒度微细,独立不规则粒状分布,与孔雀石复杂连生。推荐采用浮—磁联合工艺,浮选回收部分粗粒单体的自由氧化铜矿物,磁选回收比磁化系数较高的、与氧化铁锰紧密结合的铜钴。  相似文献   

3.
四川某难选氧化铜矿石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复杂,游离氧化铜与结合氧化铜占总铜的93.79%,以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形式存在,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裂隙中。对该矿石的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DZ-602与Na2S组合可有效活化氧化铜矿物,提高其疏水性,采用2粗2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20.12%、铜回收率为75.35%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4.
新疆滴水铜矿开发利用前,由于缺乏深入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因而该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为改善该状况,对有代表性矿石进行了较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铜矿物种类繁多,以氧化铜矿物为主,约占总铜矿物的83%以上,硫化铜及自然铜不足总铜的17%。主要含铜矿物有孔雀石、赤铜矿、硅孔雀石、黑铜矿、蓝铜矿、铜蓝、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等。②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燧石)、斜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黑云母,方解石,蚀变矿物主要有绿泥石、绿帘石等。③矿石的主要结构形式有砂状结构、泥状结构、棱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束状结构和皮壳状结构,主要构造形式有层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网纹状构造等。④各种铜矿物嵌布特征差异较大,且嵌布粒度粗细极不均匀,最小粒仅为0.001 mm左右,最大粒一般为1 mm左右,有的甚至达15 mm。系统的工艺矿物学分析为确定科学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展云南某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对有代表性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铜品位为0.75%,氧化率高达92.00%,伴生银含量为23.20 g/t,主要铜矿物为孔雀石(蓝铜矿)、含铜褐铁矿和假孔雀石,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白云母。②矿石原岩由石英岩质角砾岩、岩屑角砾岩、岩屑石英砂岩等组成,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和脉状构造,主要结构为填隙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角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细粒粒状变晶结构。③主要铜矿物孔雀石(蓝铜矿)、含铜褐铁矿和假孔雀石的嵌布粒度分别为1.2~212 μm(主要为9.6~106 μm,分布率达69.39%)、1.75~150 μm(主要为4.8~38 μm,分布率达58.43%)、1.75~106 μm(主要为53~106 μm及9.6~19 μm,累计分布率达81.39%)。④石英、云母、高岭石等脉石矿物与铜矿物的共生关系密切,常与主要铜矿物混杂分布。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该铜矿石采用浮选工艺回收,预计难以获得理想的铜精矿指标,酸浸可能是相对合理的开发利用工艺。  相似文献   

6.
某铜铅锌多金属矿石矿物组成复杂,为了解各主要金属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铜铅锌赋存状态分析和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的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铜主要以原生硫化铜和次生硫化铜的形式存在,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与黄铁矿、闪锌矿嵌生关系密切,黄铜矿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少见自行晶,粒径大小不一,主要在0.02~0.20 mm;矿石中的铅主要以硫化铅的形式存在,主要铅矿物为方铅矿,呈他形晶粒状结构,粒径在0.05~0.20 mm,主要分布于黄铁矿、闪锌矿粒间,与黄铁矿、闪锌矿接触嵌生;矿石中的锌主要以闪锌矿的形式存在,闪锌矿主要呈他形晶粒状集合体或致密块状出现,也有的与其他金属硫化物一起呈浸染状、条带状分布在矿石中,既与黄铁矿一起被方铅矿交代,又单独交代黄铁矿,嵌布粒度大于1.0 mm的闪锌矿占49.3%,大于0.074 mm的占94%,说明闪锌矿的嵌布粒度较粗,单体解离较容易。铜铅锌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分析为制定合理的选矿流程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亚某铜锡矿石铜、锡品位较低,但资源量大。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资源,对有代表性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的构造主要有细网脉状构造、块状构造、块状—不均匀稀疏浸染状构造及条带浸染状构造等;矿石的结构主要有碎裂化细晶结构、巨晶结构、纤柱状—他形粒状结构及残余结构等。(2)矿石含铜0.62%,氧化铜占总铜的91.94%,主要赋存在孔雀石、蓝铜矿、羟锡铜石及硅孔雀石等矿物中;矿石含锡0.69%,主要赋存在羟锡铜石、锡石及黝锡矿等矿物中。(3)矿石中的铜可采用常规的硫化浮选法进行回收,而矿石中的锡需考虑采用浮选—重选相结合的联合工艺进行综合回收,银则富集在铜、锡精矿中。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某地铅锌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南亚某地铅锌尾矿的矿物组成、粒度组成特征、主要有价矿物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考查.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锌矿物以闪锌矿为主且嵌布粒度均匀,锌能取得较好的选别指标;铅矿物以白铅矿及铅矾的形式存在且嵌布粒度微细,难以取得较高的技术指标;铜、银、硫应考虑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9.
白云鄂博云母型铁矿石中TFe品位为17.48%,稀土REO品位为2.46%。矿石中矿物组成复杂,含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和赤铁矿,含有少量铌铁矿、黄铁矿等,稀土矿物以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为主。矿石构造主要由黑云母定向排列而成的片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及浸染状构造;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尖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细脉状结构。磁铁矿多呈半自形至他形粒状变晶结构形式出现,部分呈角砾状集合体与云母共生;赤铁矿多呈半自形和他型粒状结构,也有部分赤铁矿呈微细粒粒状嵌布在脉石矿物中;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呈粒状,与周边其它矿物紧密共生、镶嵌关系复杂。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嵌布粒度不均,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嵌布粒度较细,部分细粒铁矿石和稀土矿物嵌布在脉石矿物中,部分铁矿石中也含有细粒稀土矿物。磨矿细度-0.074 mm占90%下磁铁矿、赤铁矿、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单体解离度仅为51.54%、58.36%、52.27%和63.64%。因此,强化矿石细磨和微细粒高效分选是解决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陕西华阳川铀、铌、铅多金属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小朝  何升 《金属矿山》2016,45(5):85-90
陕西华阳川铀、铌、铅多金属超大型矿床具有矿量大、矿种多、易开采等特点。为了给该资源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依据,对有代表性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中的主要有用矿物为铌钛铀矿,其次为方铅矿、独居石、褐帘石、重晶石、天青石、锆石等。2矿石中88.03%的UO_2赋存于铌钛铀矿中,其余的铀以类质同象或吸附的形式赋存于独居石、褐帘石、磷灰石、榍石中;95.22%的Nb_2O_5赋存于铌钛铀矿中,其余以类质同象或吸附的形式赋存于褐帘石、磷灰石、榍石矿物中;89.00%的Pb赋存于方铅矿中,其余的铅以白铅矿的形式存在。3矿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包裹结构、环带结构、溶蚀结构、镶嵌结构和交代结构,细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和斑点状构造。4铌钛铀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侵入方解石和斜长石的裂隙中,与褐帘石、磷灰石等堆积共生,其嵌布粒度主要集中在0.15~1.5mm;方铅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嵌布于方解石、斜长石中,粒径集中在0.3~1.2mm;褐帘石、独居石、磷灰石等矿物往往共生在一起,沿脉石矿物的裂隙充填,粒度变化较大。基于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较宽,建议考虑采用阶段磨选工艺回收。  相似文献   

11.
刘方华 《金属矿山》2020,48(11):73-78
国外某沉积岩型硫氧混合铜矿石铜品位为2.96%,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铜矿物有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硅孔雀石,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辉铜矿、赤铜矿的嵌布粒度一般在0.02~0.30 mm,孔雀石、硅孔雀石的嵌布粒度主要为0.02~1.20 mm;硫化铜占总铜的60.14%,氧化铜占39.86%。②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3.60%的情况下,先以丁基黄药+乙基黄药为组合捕收剂采用2粗2精1扫流程浮选硫化铜矿物,再以硫化钠为硫化剂、丁基黄药+烷基羟肟酸为捕收剂采用1粗3精2扫流程浮选氧化铜矿物,获得了Cu品位为46.92%、回收率为71.57%的硫化铜精矿和Cu品位为29.23%、回收率为16.08%的氧化铜精矿,总精矿Cu品位为42.17%、回收率为87.65%,选别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2.
范海宝  李宋江 《金属矿山》2019,48(9):107-112
为给刚果(金)某特大型铜钴矿的开发利用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铜品位为3.12%、钴品位为0.15%,铜主要以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的形式存在,钴主要以水钴矿和硬锰矿的形式存在。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孔雀石、硅孔雀石嵌布粒度较粗,但粗细不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4~0.64 mm;辉铜矿的嵌布粒度中等,粒度大小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赤铜矿嵌布粒度与辉铜矿类似,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水钴矿的嵌布粒度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16 mm。有用矿物多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且矿物之间形成复杂的连生关系。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铜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氧化铜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41%左右;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中钴的理论回收率约为2%,氧化钴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分散于粉砂岩中的钴占总钴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袁启东  姚灯磊  陈洲 《金属矿山》2019,48(1):106-110
为更好地开展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对某复杂多金属磁铁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铁、锌品位分别为59.94%和2.93%。矿石中的主要矿物为磁铁矿,少量其他铁矿物赤铁矿、褐铁矿(包括针铁矿)为成矿后期的次生氧化物;金属硫化物主要有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较少;脉石矿物主要为普通角闪石,透闪石少量,此外还有少量绿帘石、绿泥石、云母类矿物等。矿石中的铁主要以磁铁矿的形式存在,占总铁的87.82%,锌、铅氧化程度均较高,硫化锌、氧化锌分别占总锌的55.29%和42.32%,硫化铅、氧化铅分别占总铅的39.39%和43.94%。矿石构造为黑色致密块状构造,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连晶结构,各种矿物间形成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中的有用矿物磁铁矿、闪锌矿的嵌布粒度与闪石类矿物相差不大,磁铁矿、闪锌矿及其与其他矿物间的嵌布关系较复杂,单体解离较困难。为了确保铁精矿含硫不超标,在弱磁选回收磁铁矿前需采用浮选工艺尽可能脱除硫化矿物。  相似文献   

14.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中的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其次是斑铜矿、蓝铜矿、异极矿和铅矾等,为了确定铜铅锌回收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的情况下,采用1粗3精2扫铜铅混浮、1粗3精2扫铜铅分离、1粗2精1扫选锌流程处理矿石,可获得铜品位为22.13%、铜回收率为80.08%的铜精矿,铅品位为62.32%、铅回收率为79.63%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为52.56%、锌回收率为82.20%的锌精矿。在铜铅分离过程中,无氰无铬环保型铅组合抑制剂CHP的使用是实现铜、铅高效分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基因矿物加工”系统工程建设,探究基因特征与铜矿浮选的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XPS、溶解性试验、Zeta 电位、接触角等测试分析及 MS 模拟计算等分析总结了含铜矿物的基因特征。通过浮选试验得到了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为:斑铜矿>黄铜矿> 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在乙基钠黄药(NaEX)、丁基钠黄药(NaBX)、异戊基黄药(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的浮选规律为黄铜矿、斑铜矿有较好的可浮性,而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的可浮性较差,可浮性优异大致规律为:斑铜矿>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结合基因特征分析得出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规律与断裂面、断裂键密度和断裂键等基因特征有关,而在 NaEX、NaBX、NaIAX 和丁铵黑药体系下铜矿物的可浮性规律与铜矿物的禁带宽度和表面 S 元素含量基因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秋菊 《金属矿山》2019,48(4):111-115
玻利维亚穆通铁矿石主要有价元素为铁,矿石铁品位为57.87%,99%以上的铁以磁铁矿和赤褐铁矿的形式存在。矿石中有害元素Si、Al含量稍高,主要分布在石英、硅酸盐矿物和水铝氧石等脉石矿物中。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斑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斑状结构、包含结构、粒状结构、残余-骸晶结构、假象结构。赤铁矿常呈不规则粒状嵌布,并以稀疏浸染状嵌布于脉石矿物中,假象赤铁矿呈斑状嵌布,斑晶中含较多脉石包裹体,局部未被完全交代的磁铁矿与假象赤铁矿共生;磁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晶粒状嵌布,常被赤铁矿交代形成残余-骸晶结构;褐铁矿主要呈斑状嵌布,与铁质黏土紧密共生。矿石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且部分铁矿物包裹细粒石英、绢云母,即使细磨也很难使其单体解离,这就导致与铁矿物连生的脉石矿物进入铁精矿而影响精矿品位。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时,矿石中77%以上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均达到单体解离,而再继续磨细时,铁矿物单体解离度随磨矿增加提高幅度不大,应选择-0.074 mm占85%的磨矿细度进行选别。  相似文献   

17.
陈启良 《金属矿山》2018,47(3):111-115
云南境内高砷铜(银)矿众多,为给该类型矿石的选冶研究提供参考,对某高砷铜银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条带状、角砾状等构造;主要结构为他形—半自形—自形粒状、鳞片变晶、碎裂、交代残余等结构。(2)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砷铁锑黝铜矿、毒砂、黄铁矿,硫铋铜矿、孔雀石少量,偶见蓝辉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白(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斜长石等。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其次为砷铁锑黝铜矿及硫铋铜矿;有害矿物主要为毒砂。(3)矿石属于高银硫化铜矿石,硫化铜占总铜的97.25%,94.07%的银分布在硫化铜矿物中,在浮铜过程中,银将随铜矿物的回收而得以综合回收。(4)黄铜矿、砷铁锑黝铜矿的嵌布粒度主要为0.01~0.1 mm,属细粒嵌布,对磨矿细度有一定要求。(5)矿石宜采用抑砷浮铜原则流程进行选矿,对含砷严重超标的铜银精矿宜采用焙烧或焙烧+湿法浸出的工艺进行降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