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一种提高作物耐盐能力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应用。通过对沿海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耐盐和解盐试验对分离纯化出的根际微生物进行耐盐促生筛选,得到高耐盐活性促生菌B7。对B7的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及促生能力进行测定,最后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对B7提高黄瓜耐盐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耐盐度为6%,利用B7制备的微生物菌剂能在盐胁迫下显著提高黄瓜的耐盐能力,减缓盐害现象,增加生物量,达到促进黄瓜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黄瓜根际促生真菌,并探索其促生效应。[方法]以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能力为筛选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试验测定菌株对黄瓜的促生效应;通过形态鉴定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促生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从连作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同时具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的真菌,该菌株孢子悬浮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形态学和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所筛选的促生真菌能有效改善黄瓜连作障碍,为开发研制黄瓜专型促生制剂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通过耐盐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测定,从江苏南通沿海滩涂的互花米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耐盐促生菌株6,其中Y3菌株的耐盐及产酶活性最强。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Y3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Y3菌株对黄瓜发芽的耐盐促生作用,同时对Y3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Y3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其适宜培养条件为盐浓度6%、温度30 ℃、pH 4.0,并以振荡方式进行暗培养。Y3菌株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的生长,并具有较强的产IAA、嗜铁素、NH3的能力和固氮的能力。因此,Y3菌株在盐碱土地开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和新疆两地采集的巨菌草为材料,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内生菌株103株,采用解磷、固氮和产IAA等筛选标准,对初筛菌株进行促生能力的测定,其中4株菌株同时具有多种促生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 DNA序列分析,对这4株促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J–4和SX–12均归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X–30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XJ–12归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采用单菌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小麦盆栽试验,测定促生菌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多菌混合接种对小麦的促生效应优于单独接种处理的,经SX–30、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9.94%;经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重增加了182.12%。  相似文献   

5.
低温适应型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低温适应型菌株对于研制在低温条件下应用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菌株的低温适应性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稀释涂布的分菌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快速生长的根际促生菌,并筛选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进一步分析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促生效果,并研究微生物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所筛菌株的促生机制。[结果]初筛所得36株菌株均具有溶磷、产NH3、产吲哚乙酸(IAA)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14株,占所筛菌株的38.9%;产IAA的20株,占所筛菌株的55.6%;产铁载体的12株,占所筛菌株的33.3%;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的15株,占所筛菌株的41.7%。通过低温生长验证,8株菌可以在低温(15℃)下生长,均具有产NH3和产IAA的促生特性,菌株D4的IAA产量最大,达到162 mg·L~(-1)。结合盆栽促生试验结果,最终选择D4和R1两株芽孢杆菌制作生物有机肥在冬季大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青菜的株高、根长和鲜质量的影响均高于普通有机肥和化肥。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处理使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基于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D4为巨大芽孢杆菌,菌株R1为短小芽孢杆菌。[结论]所筛选得到的低温适应型根际促生菌和研制的生物肥料,具有在寒冷地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分离筛选具有耐乙草胺特性的促生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可为推进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乙草胺的改良培养基筛选出具有高耐乙草胺能力的菌株,测试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促生作用,并通过促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可行性。结果表明:菌株JL7与JL16为高耐乙草胺且具有较强促生能力的根际促生菌,两株菌对乙草胺的最大抗性浓度达700 mg·L-1。JL7的溶磷能力高达223.21 mg·L-1,产IAA(吲哚乙酸)量达82.40 mg·L-1。经鉴定JL7菌株为肠杆菌属(Enterbacter sp.),JL16菌株为醋菌属(Acetobacter sp.)。促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施入JL7与JL16菌株72 h后发芽率分别较对照提高9.42、3.84个百分点,且JL16菌株对芽长与根长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较对照增加52.53%、23.22%。盆栽试验中,JL7与JL16的添加对株高、茎粗、根直径、根长等植株形态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证实菌株JL7、JL16在土壤中仍对乙草胺具有耐受性。两种耐乙草胺菌株在促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为后期微生物改良土壤和开发新型...  相似文献   

7.
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的筛选及其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盆栽试验表明,有25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N10和K6促生作用显著,22株菌株的促生作用达到施全肥水平。【结论】采用凝集素作为筛选工具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与油菜具有特异亲和性的PGPR菌株,菌株N10和K6作为油菜特异性PGPR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发苹果根际促生菌资源,以陕北苹果树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以溶磷、解钾和产铁载体作为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种促生能力,并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对筛选出的促生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单菌单独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的小麦盆栽试验,测定其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从陕北不同产地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131株细菌,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共17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0.68%,其中11株细菌能够溶解无机磷,6株细菌能够溶解有机磷;可产铁载体的有2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8.32%,YS-28和YC-31具有解钾能力。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中的24株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白色杆菌属(Leuc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从中筛选出属于芽孢杆菌属(LC-22、YC-31、LC-19)和假单胞菌属(LC-2)的高活性菌株的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LC-22、YC-31和LC-19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质量增加96.12%;经LC-22、LC-19和LC-2混...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盐碱区域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具有较高ACC脱氨酶活性[405.17 nmol/(g·h)]的耐盐促生菌Agrobacterium sp.DF-2。除ACC脱氨酶活性外,菌株还具有降解不溶磷活性,产生植物生长激素IAA,产胞外多糖等特性。此外,菌株可耐受最高8%Na Cl浓度胁迫,证明其可应用到盐碱土壤中。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75 mmol/L Na Cl盐胁迫下接种DF-2对黄瓜幼苗的生长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盐胁迫处理相比,接种DF-2处理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积累以及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5.08%、34.35%、13.10%和22.58%。同时,DF-2也增强宿主植物对K+的吸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降低对Na+的吸收和丙二醛含量。菌株DF-2主要通过高效的ACC脱氨酶活性,调控K+/Na+值,增强细胞清除活性氧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等途径增强黄瓜幼苗的耐盐性。因此,耐盐促生菌Agrobacterium sp.DF-2具有作为生物肥料用于盐渍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放线菌HN20菌株对黄瓜、生菜的促生潜力,通过培养皿法及盆栽法,测定不同浓度放线菌HN20发酵液处理黄瓜、生菜的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表明:HN20发酵液对黄瓜促生作用不明显,对生菜促生作用显著;100倍发酵稀释液能明显促进生菜各项生长指标,尤其能显著增加植株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植株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1.
从巨柏根际土壤中分离多功能溶磷促生菌株,为高原环境下多功能溶磷菌的收集和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采集巨柏根际土壤样本,采用梯度稀释法筛选溶磷菌,并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选出溶磷能力较好的菌株,并对IAA、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进行测定,最终筛得具有多功能的溶磷菌,通过盆栽实验对溶磷菌的促生效果进行验证,并结合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W13具有产IAA、铁载体、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为非脫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经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W13对油菜和青稞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W13有效提高了油菜植株的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并分别增长了119%、55.30%、157%和50%。青稞株高效果显著增长了44.80%。多功能溶磷细菌W13对油菜和青稞都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因此该菌具有作为生物肥料的潜力,用于植物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从河北省秦皇岛滨海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耐盐促生芽孢杆菌,研究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燕麦生长的促生效果,以期为研发耐盐促生菌剂和菌肥提供菌种资源。采用pH值9.0和NaCl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的LB培养基筛选、分离耐高盐的芽孢杆菌菌株,用功能培养基从中筛选具有促生能力的细菌菌株,用Salkowski比色法定性定量分析其产IAA的能力,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燕麦生长的影响,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促生效果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得到13株耐高盐的芽孢杆菌菌株,其中3株芽孢杆菌(YP2、YP4、SM12)可耐受10%(质量分数)的NaCl,且均有解磷、解钾、固氮能力,具有较强的产IAA能力。接种这3株菌株均能在盐胁迫条件下促进燕麦生长,提高其抗盐能力,其中菌株YP2的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其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尖数分别显著(P<0.05)增加72.02%、42.58%、186.11%、392.35%、378.07%和518.85%,燕麦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降低43.34%,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312.20%、124.10%、274.09%和198.60%。经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YP2初步鉴定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该菌株作为盐碱地专用生物菌剂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人参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种资源,以人参根际土壤为材料,使用功能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促生潜力的植物根际促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所筛选PGPR对人参幼苗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共分离出根际促生菌17株,其中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10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的菌株8株,产IAA能力的菌株7株,具有固氮效果的菌株9株,有10株菌具有2种及2种以上不同的促生功能。17株根际促生菌分别来自Pseudomonas、Burkholderia、Bacillus、Enterobacter、Agrobacterium、Paenarthrobacter、Acinetobacter、Leclercia、Priestia 9个不同的菌属,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数量最多,占比29.41%。F05-44菌株综合促生能力最强,盆栽试验发现,该菌株在不施肥条件下促进人参生长,株高和根长分别提高38.53%,24.65%,展叶期缩短3~4 d,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围促生菌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应与防病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菜园土盆栽的黄瓜健壮幼苗根围分离出196 株细菌,用于黄瓜种子的细菌化处理,在光照培养箱中模拟自然状况,首先在平皿中培养初步筛选出30 株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根和下胚轴伸长的菌株;之后用于无菌土盆栽测定,筛选出了能明显提高出苗率,提前出苗时间,增加株高、鲜重等具促生效果的5 株细菌:CN11,CN31,CN45,CN116 和CN129,即为根围促生菌(简称PGPR)。并将5 株PGPR 分别用于接种了引起黄瓜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的三种主要病原菌——立枯丝核菌AG4 (Rhizoctonia solaniAG4)、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 atum )、终极腐霉(P. ultim um )后的盆栽测定,发现在促进黄瓜幼苗生长的同时也降低了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P= 0.05),实验结果证明PGPR 促生作用与防病作用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高效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考察PGPR对烟草幼苗、成苗的促生作用,为研发烟草微生物肥料提供可靠材料。[方法]以从烟草根际分离的25株功能菌为供试菌株,通过测定菌株产氰化氢(HCN)、生物固氮、溶磷、解钾、分泌吲哚乙酸(IAA)等能力,得到不同菌株的功能特性;通过烟草的各项生长指标,探究PGPR菌株对烟草的促生作用;采用熵权法对烟草生长状态的多性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25株PGPR菌株产HCN、生物固氮、溶磷、解钾、产IAA能力各有不同。除菌株L2外,供试PGPR均能促进烟草成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其中菌株PS-S和F2促生效果最好,菌株L25和VC48次之,随后是菌株W1。采用熵权法得到根系活力的权重为0.034,较其他性状大,对评价结果有更大的影响。[结论]经综合评价,菌株W1、F2、VC48和LX5共4株高效PGPR菌株兼具多种功能特性,同时可以显著促进烟草生长,有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辣椒根际促生菌(PGPR)及其促生效应,以齐齐哈尔龙江县辣椒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筛选PGPR,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菌种,研究其分泌IAA、GA、 铁载体、 溶磷的能力,并采用血平板对菌株的溶血性进行评价.通过浸种和盆栽试验,验证促生菌株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从辣椒根际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根际耐盐促生菌,探索其对棉花耐盐促生的作用,采集了新疆和硕地区的盐爪爪根际土样,进行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并开展了菌株的分子鉴定及棉花耐盐促生效果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共获得57株细菌,经分子鉴定确定其归属于细菌域4个门12个属。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含菌属种类最多,共涉及6个属;其次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涉及3个属。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所得多数菌株具有耐盐促生作用。棉花穴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11、T25、K18等菌株处理后,棉花发芽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植株和根的促生长效果明显,其中R11菌株处理效果最好,其棉花发芽、株高和根长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5.0%、135.2%和46.1%。综上所述,盐爪爪根际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植物耐盐促生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耐盐促生微生物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防治黄瓜土传病害的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并明确其防效,采用促生筛选法与大田小区试验法,对黄瓜根围的促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并对其田间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盆栽测定结合平皿初筛,筛选到的三株PGPR菌株,CH1,CH2和CH3都能显著地促进黄瓜生长。此外,离体拮抗试验发现,CH1和CH2对黄瓜枯萎病菌都有拮抗作用,而对瓜果腐霉均无拮抗作用,CH3对两种病原菌都有拮抗作用。盆栽防病效果测定,证实了这三株PGPR对黄瓜枯萎病和猝倒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防效,并且发现PGPR间的亲和与非亲和性组合的促生与防病效果都显著好于单株的。这些试验结果为三株PGPRs的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黄瓜和番茄有明显促生效应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方法]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进行分离,测定菌株的促生能力,获得优势广适菌株,再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24株细菌菌株,经平皿初筛,分别筛选出对黄瓜幼苗、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促生作用的细菌11和5株,再经营养钵促生实验筛选出2株对黄瓜、番茄幼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的PGPR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所筛选细菌对黄瓜和番茄幼苗有显著促生作用,为进一步构建PGPR广适菌群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再生稻根际土壤开展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为开发和生产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从再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根际促生菌,以无菌培养基处理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具有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生长作用的根际促生菌,并进行促生菌株的16S rDNA鉴定和促生活性测定.[结果]从再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菌株(ZSD1、ZSD2、ZSD3和ZSD4),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ZSD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ZSD2、ZSD3和ZSD4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再生稻促生盆栽试验结果显示,ZSD1、ZSD2和ZSD3菌株具有促生能力,与对照相比,ZSD1、ZSD2和ZSD3菌株处理的再生稻分蘖数分别多61.76%、45.59%和102.94%,单株产量分别为13.17、11.68和16.83 g,分别比对照提高66.08%、47.29%和112.23%,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ZSD3菌株的促生效果最佳,其次为ZSD1菌株.促生活性测定结果显示,ZSD1、ZSD2和ZSD3菌株均具有解磷、解钾、固氮和产生长素(IAA)的能力,其中解磷和产IAA能力排序为ZSD1菌株>ZSD2菌株>ZSD3菌株,固氮和解钾能力排序为ZSD3菌株>ZSD1菌株>ZSD2菌株.16S rDNA序列比对结合形态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ZSD1菌株为沙雷氏菌(Serratia),ZSD2菌株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ZSD3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分离筛选出的ZSD1、ZSD2和ZSD3菌株具有较强的促进再生稻腋芽生长效应,以ZSD3菌株的促生能力最强,可为今后开发再生稻生物菌肥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