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分析国内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与GIS技术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移动GIS和网格GIS两种技术,紧紧围绕移动终端存在的内存小、带宽窄、易断接的特征,分析和探讨一种可行的面向移动用户的新型开放式空间信息网格服务机制,提出面向移动用户的空间信息网格服务模型(spatial information grid service model for mobiledevices,M-SIG),进而对数据与功能服务的广域描述、组织和管理机制以及移动终端的服务调用方法进行讨论,并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当前移动GI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移动空间信息数据分发新需求的基础上,对在移动环境中数据量大、无线信号不稳定情况下的服务访问、数据传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入对等网络(P2P)技术,解决了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客户端因受网络质量影响和大规模空间数据显示耗时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移动GIS系统的效率与稳定性.实验表明,通过P2P服务缓存下载和地图服务渐进式传输方式,能有效缩短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改善因网络不稳定造成数据丢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面向Android手机用户,特别是其中母语为维吾尔语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一种对新疆县域天气情况可进行维汉双语查询的动态天气服务移动GIS系统客户端.解决方案:在移动终端设备安装自主研发获取的动态天气服务移动GIS系统客户端APK文件及维吾尔文MultiLing输入法,将服务端Google Maps API地图服务组件与实时Yahoo Weather RSS天气信息集成,在微软网页自定义字体技术的支持下,为移动用户提供维汉双语的动态天气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身份的匿名无线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用户漫游时需进行匿名认证问题,利用双线性对和椭圆曲线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匿名无线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匿名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移动用户匿名性在非认证链路模型下安全的形式化证明.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用户与接入点的双向身份认证和移动用户身份的匿名性,满足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需求.与同类协议相比计算量大幅减少,为匿名无线认证提供了一种较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点云索引研究方法欠考虑移动终端性能特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端点云场景在线可视化的集成型空间索引。该索引首先利用考虑了移动终端网络带宽与计算渲染性能特点的改进型KD-tree实现点云数据的均衡划分与编码,在此基础上构建点云数据的LOD模型,并使用改进型八叉树管理其组织,最后通过改进型KD-tree的编码联结改进型八叉树形成〈1 一级树 : 1二级树〉的优化型索引结构。该索引可支持移动端实现基于LOD的点云场景渲染策略,支持从数据块层面判断点云数据的空间关系,也支持数据的多线程查询。实验与分析表明:相比传统点云索引,该索引具有稳定的构建效率与优秀的空间查询性能,可为移动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能满足移动端点云在线可视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当前移动无线传感网数据控制传输中存在的链路抖动难以控制、同步误差较大以及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似然估计补偿机制的移动无线传感网数据控制同步传输算法(Data Transmission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In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sed on Likelihood Estima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DTS-LECM算法).首先,通过移动无线传感网MAC层的标记可移动特性,设计了基于分层区域节点-子节点的数据传输结构,联合广播机制,实现了区域节点的初始化,有效降低了数据控制同步误差,提高区域节点-子节点结构的生存质量;随后,基于数据分组双向交互方式,构建似然估计补偿机制,以实现区域节点控制信息同步,有效促进区域节点之间数据控制同步传输过程中链路的稳定性,且能够对频率偏移、相位偏移的精确计算,显著提高传输过程中的数据稳定性;最后,再次利用数据分组双向交互方式对区域子节点的信息进行精确同步,取得了较好的数据同步效果,且具有数据抖动发生频率低的效果.仿真实验表明,与当前常见的时间同步控制算法(Tim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Algorithm,TSC算法)、相位同步控制算法(Phas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Algorithm,PSC算法)和信息片层次分组控制同步算法(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for Hierarchical Packet Control of Slices,HPCS-S算法)相比,DTS-LECM算法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与更低的分组丢包率,且链路抖动频率分布更加集中.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性能,可运用于公安系统的信号定位,以及抗洪抢险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校园卡在脱机和写卡时存在的消费安全隐患,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及移动支付应用需求,在分析卡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校园卡第3阶段发展概念:即在线化、无卡化、移动化、多介质化;架构适应发展需求的校园卡在线支付体系,建立基于云架构云服务的支付平台和虚拟服务大厅,设计网络、数据、安全和应急响应等保障措施,依托在线账户、二维码、移动终端,实现校园卡支付服务的移动化和自助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基于词频特征向量核方法的垃圾邮件过滤算法中忽略词汇间的序列信息而导致信息损失影响过滤精度的问题,本文将词序列核与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算法结合,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相应的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召回率、正确率和精确率,从而提高了过滤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电网中存在的缺乏对硬件设备的认证、无法验证初始双方的计算环境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面向智能电网场景的移动终端可信网络通信方案。该方案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了国密算法以满足智能电网防护自主可控的安全需求,从物理层面增强了智能电网下移动终端的安全性;将可信网络连接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移动终端中,设计出适用于智能电网系统中终端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在保证通信链路安全的同时,保证接入智能电网系统中终端的合法性。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所提方案的原型系统,并基于原型系统完成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可信通信方案可有效提升移动设备网络接入安全性,在智能电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有基于Java J2ME架构构建可信计算平台时的局限性,本文针对Android操作系统特性,以移动可信模块为基础,提出了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可信平台架构,并对架构中的各个模块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阐述了轻量级DAA匿名认证方案在本架构的实现思路,验证了此架构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ndroid的可信计算平台架构可在不改变现有移动终端架构且不丧失Java特性的前提下,通过重用现有技术和硬件,使移动终端可在可信芯片的支持下进行可信认证,并保证认证速度.  相似文献   

11.
4G手机无线接入系统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射频微波电路集成技术设计第4代(4G)手机无线接入系统.从分布参数概念出发,主要在smith圆图上进行电路设计.由微带线进行电路的实现,电路将各功能单元集成在微带基板上,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与手机其他电路易于共形等特点.运用网络转移参量矩阵理论进行了系统响应预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线接入系统满足4G移动终端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移动自组织网络QoS特性,减小组播的时延,利用群论中的直积方法构建了一个类超立方体拓扑结构,它具有对称性强,直径小的特点,给移动自组织网络结点分配虚拟坐标,使其嵌入到该类超立方体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性的组播路由算法.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组播路由算法在端到端时延,网络带宽消耗以及组播数据分发的成功率方面更能适应移动自组织网络的需求,并为大规模的移动自组织网络组播通讯在带宽,时延和负载均衡等优化策略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受限和多跳路由的特点,将蚁群系统原理用于网络的广播和数据聚集中,提出并仿真实现了一种能够最小化传感器网络的总能耗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数据表明,基于启发式蚁群系统的算法,能够较快的收敛,并找到最优解或是近优解;在网络节点数不同(10~50)的情况下,该算法的单次广播能耗和通信距离比现有的两种主流广播协议算法分别减少了20%~60%和14%~20%,因此其网络生存时间增加了10%~100%,表明该算法总体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多服务器协同与空间数据共享和互操作之间的问题,引入基于对等网络(P2P)的节点调度与路由查询技术,通过建立和发布web服务,采用基于多源数据统一访问策略,实现移动网络的终端管理、会话管理、空间数据管理等功能,并根据服务质量对节点进行分组分级管理,从而发挥P2P在空间数据管理和查询上的高效性.实验表明,利用P2P技术能有效提高移动终端在大规模海量地形数据更新过程中对多源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信数据包含人类活动的时空以及社会关系等信息,对人类行为分析有重要的价值.为了帮助分析者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构建了从通信数据中探索用户的时空、社交等信息以分析用户行为的可视化流程,旨在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并通过行为的对比发现用户的社会角色以及用户之间的真实社交关系,通过迭代式交互过程,对用户不同时段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户行为可视分析系统,采用半年的通信数据对该方法以及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理解个人行为、识别用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处理能力弱、携带能量低的特点,提出基于Rijndael算法优化的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Rijndael加密算法的数据存储、列混合以及轮变换等特点的分析,提出对于加密算法的优化建议,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对优化后的加密算法进行设计和实现,并进行加密验证,同时对优化后加密算法的数据处理速率、算法功耗、逻辑资源占用情况进行评估.由实验结果可知,优化后的Rijndael加密算法相比优化之前有很大的突破,能够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加密.  相似文献   

17.
Internet带宽资源有限、服务器下载负荷过大以及网络性能不稳定等会引起网站访问速度过慢,易发生信息丢失等现象.为了解决Internet视频流传送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和H.264的多描述视频编码方法,分析了3种多描述分解方案,给出了这些多描述视频编码方案进行视频编码和网络传输.实验显示,所给出的编码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视频流压缩和Internet传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多无线接入网融合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继的协同组网技术和网络协议模型.通过在中继节点处的MAC层上增加通用协同适配层以实现异构网络下的数据转换和协同传输,同时在基站和中继处分别引入协同无线资源管理实体支持多中继协同组成中继子网以及不同接入网间的传输容量和质量的协商,以实现数据的无缝中继传输.实验表明,该中继协同组网技术能够有效地支持多无线接入网的融合,实现在异构网络环境下为用户提供高速传输业务和多无线接入网资源的协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