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脾为后天之本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论述脾在五脏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从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方面论述脾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结合临床病案,分别论述脾与心、肝、肺、肾在生理、病理及临床辨证治疗方面的关系.结果 脾为后天之本,人的生命活动要依赖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五脏安和;脾气虚衰,则五脏失养.结论 心、肝、肺、肾之病皆可与脾有关,有气虚之候,皆可通过健脾治疗,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肺虚络瘀”病机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生理特点,首次提出"肺虚络瘀"是COPD基本病机。认为病位在肺,其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为"肺虚络瘀"并重,肺虚贯穿始终,为病机关键,虚源于肺、脾、肾三脏,肺虚外延为肺肾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虚一方,脾虚为中流砥柱,是致病之本;络瘀外延气滞、痰、湿、虚、毒皆致血瘀肺络而致病,是致病之标。立足病机,提出"补肺化痰通络"之法。为中医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栗锦迁教授从医40余年,善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证,疗效卓著。在临床上尤擅用黄芪,黄芪质轻气薄,为补气药之长,古人谓之性味甘温,气薄味厚,可升可降,既是皮表之药,又是中州之药,还可补肾脏元气,可见应用范围之广。栗师认为其核心在于益气升阳。黄芪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是补脾肺之气的要药。栗师认为其可广泛用于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心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等诸多气虚之症。尤其对病位偏于表,病性偏于虚、偏于寒者,用之得当往往效如桴鼓。现将有关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范丽妃  吴竞  陈扬荣 《西部医学》2020,51(2):76-77,80
陈扬荣教授认为肾与膀胱是慢性肾炎血尿的首要病变部位,且亦与脾、肺相干。本病主要病机是以肺、脾、肾三脏功能病变,内生热、湿、瘀等病理产物,而致"气虚不摄"或"热盛迫血"从而形成血尿。陈扬荣教授运用《内经》藏象理论从"肺主治节"脾主统血"肾主蛰守位"三个方面辨治慢性肾炎血尿,对治疗慢性肾炎血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建秋教授认为,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肺疾病的最终病理结局,为中医肺痿之证。肺纤维化由外邪诱发,痰瘀壅阻肺络,日久因实致虚,致肺叶痿缩,肺痿气虚,痰瘀互结。主张在临床辨证中,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予与解表通络、益气养阴、补益肺脾肾、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等治法,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6.
补气生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则会出现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如兼中气下陷,则能导致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如气虚不能摄血,则能引起便血、崩漏。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所以可用于上述诸症,须随不同的气虚表现而相应的配伍。  相似文献   

7.
1 咳喘病根———痰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所谓脏腑娇嫩 ,既是五脏六腑皆属不足 ,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这是因为肺主一身之气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而痰之本水 ,源于肾 ;痰之动湿 ,主于脾 ;痰之本水 ,贮于肺 ;肺为水之上源 ,脾胃乃水谷之海 ,肾主人身津液。若肺气虚则治节无权 ,失于输布 ,液凝为痰 ;脾气虚则运化失司 ,湿聚为痰 ;肾气虚则失于蒸化 ,其阳虚者水泛为痰 ,阴虚者炼液为痰。小儿肺质未坚 ,肺气未全 ,生痰容易 ,去痰不易。痰湿内盛 ,从体内扰乱了脏腑机能 ,成为咳喘的内在因素。遇到气候变化 ,情…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中医学统一命名为“消渴病肾病”,在总结临床实践基础上发现消渴病肾病以肾络瘀痹为病机核心,并贯穿于消渴病肾病的始终.而肾元虚损,与湿、热、毒、痰、瘀互结,形成肾络瘀痹的不同特点.早期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主,逐步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偏重,或脾肾气虚,甚至出现气虚涉及阳虚之证.消渴病肾病蛋白尿是肾气虚损害的标志,患者蛋白尿量越大,脾肾气虚越明显,随着蛋白尿量越大,水肿显现,脾肾阳虚病机转换越显著.消渴病肾病病机复杂,变证丛生;治疗重在通络保肾;利水消肿注重提壶揭盖、活血利水;病情稳定也需调理脾胃、清理胃肠.形成通络保肾复方系列经验方,中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肺阳虚与慢性支气管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之咳嗽、痰饮、喘证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历代医家在其病机认识上多从肺气虚、肺阴虚立论,即使论及阳虚,亦多责之脾肾之阳。《素问*咳论》虽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然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咳嗽》中云:“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我们通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变主要在肺,肺阳虚是其病机关键。当本病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时,则由肺及脾、肾、心,成为肺脾同病、肺肾同病、肺心同病,其病机发展顺序依次是:肺阳气虚→脾阳气虚→心肾阳气虚→功能衰竭。因此,温补肺阳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其并发症的病机演变规律。COPD的主病之脏为肺,同时与脾、肾、心、肝等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可致他脏之病。COPD患者反复外感后,可导致肺气亏虚,痰湿内生。痰留肺间致本脏传变而出现支气管扩张、肺癌;气虚不能助心行血,心血瘀阻则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肺气亏虚,子病犯母,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则致胃食管反流病;肺气郁滞,肝失疏泄则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肺虚及肾,肾精亏虚,骨软无力则致骨质疏松;肺脾肾虚,呼吸不利,气道肌肉失养则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胀病久,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内盛则为消渴。临床治疗COPD应首先注意筛查其合并症,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综合调理全身脏腑以防治COPD合并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肺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组织被损坏后经过异常修复导致结构异常(疤痕形成)~([1])。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喘息以及难以控制的刺激性干咳等呼吸衰竭的表现。中医没有与肺纤维化完全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归为"肺痿""肺痹"等范畴中~([2])。肺纤维化发展变化符合《内经》所述,"病之舍于肺,名日肺痹,发咳上气"。《金匾要略肺痿肺痈上气病》篇亦指出"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为肺痿之病。"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反复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要症状,甚至出现喘息气促、难以平卧,其与肺纤维化的主要症状类似。本人师从老师多年,以下主要为总结的老师对于肺纤维化的认识和心得。老师认为,肺痿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病位初起在肺,后逐渐累及脾肾。本病以虚为本,病理基础乃气虚和血瘀。以下主要从气虚、血瘀两个角度来谈谈对肺纤维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黄芪为中医常用的补气药之一。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在“补气”这一基本性能的作用下,临床中经过配伍,可具有多种效用,以治疗多种疾病。现就个人的体会归纳为十大功用简述如下: 一、补益脾肺之气:用于脾肺气虚证。黄芪配人参,可增强人参大补元气,挽救虚脱之功,用于气虚欲脱、大汗淋漓、脉微欲绝之证或病后气虚,短气神疲,汗出等气虚重证。黄芪配党参,可增强补脾肺之气的作用,可治一般脾肺气虚证。黄芪配白术可补气健脾,治脾气虚弱食少泄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及病理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IgA肾病患者136例,根据辨证结果分为肺肾气虚型17例,脾肾气虚型30例,气阴两虚型49例,肝肾阴虚证17例,脾肾阳虚型23例。比较不同分型的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及病理分级。结果气阴两虚患者尿Alb、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MG及血Cr均明显高于脾肾气虚或肺肾气虚患者(P〈0.05);肝肾阴虚患者明显高于气阴两虚患者(P〈0.05);脾肾阳虚患者高于肝肾阴虚患者(P〈0.05)。IgA肾病Lee病理Ⅲ级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明显高于I-Ⅱ级患者,而Ⅳ-Ⅴ患者则明显高于Ⅲ级患者(P〈0.05)。脾肾气虚、肺肾气虚均以I级最多见,肝肾阴虚以Ⅳ级居多,脾肾阳虚以Ⅳ级、Ⅴ级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及病理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检测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血Cr及病理诊断有利于提高中医微观辨证的准确性,避免了部分患者出现"无证可辨"的尴尬结果,这为进一步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膀胱位于小腹正中,主要功能是储尿排尿.《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作用,全赖于肺、脾、肾三焦健全的气化功能.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湿转运之枢机;肾居下焦,为水下源.水液的吸收运引和排泄,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湿;肾中真阳的蒸腾气化.《素问、宝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说明了癃闭和遗尿的发生与膀胱机能失调有关.1、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临床多因年老体衰,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体弱,致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认为,气的根本在肾而统于肺脾,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液循行于人体,滋养周身,如有亏乏、凝滞、妄行均会使人生病。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或久病不愈,使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减退,使气的生化不足所致。血虚多由久病不愈,阴血虚耗,或失血过多,或脾胃功能失和,使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所致。由于气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血虚者可引发气虚,而气虚者由于不能化生血液,又会导致肌体出现血虚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喘证     
喘证是指呼吸短促,气息涌急,甚则张口抬肩,或不能平卧的一种病证.临床上较为常见.因与咳嗽有时兼见,有时单独出现,且喘证明显,故列为专篇讨论. 病因病理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肺为出气之路,肾为纳气之府.正常的呼吸是靠肺肾之气,升降出纳完成的.若肺肾之气,升降出纳失其常度则可形成喘证.喘证的病因,一般来讲,在肺多实,在肾多虚,下面就虚实两方面介绍喘证病因:  相似文献   

17.
所谓补法,是针对人体正气亏虚,给予补益的治疗方法。本文拟结合临床经验,着重从下述几个方面对补法进行讨论。一、补须分气血阴阳,定脏腑病位补法的应用,首先,按气血阴阳诸虚之不同,区别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型。其次,因气虚多发于脾、肺、心;血虚易见于心与肝;阴虚常表现在心、肝、肺、胃、肾;而阳虚往往涉及到心、脾、肾,所以尚须根据各脏器虚损之不同,分别补  相似文献   

18.
对咳喘辨证施护的体会青海省中医院陈桂芬咳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宁高寒缺氧,发病率高,病程缠绵,危害大。其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同司气之出纳。实证病在肺,为外邪痰浊壅肺,肺失清肃;虚证病在肾,为肾不纳...  相似文献   

19.
补肾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肺肾均有抗御外部,同主津液运行和同主呼吸的机理,提出小儿支气管哮喘以禀肾虚为内因,外邪侵袭为在,而痰是外邪袭肺和肾虚不能化气的病理产物;痰声作哮是现象,气之升降不利实质,哮喘病的本虚是肾虚。由于肾气虚,不能卫外御邪;肾虚水泛,湿聚为痰;肾虚不能纳气而致呼吸困难。肾虚决定了小儿哮喘的反复发作。故治疗哮病,当予补肾法,本病为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之证,故在发作时也宜标本同治,攻补兼施,调气着手,宣降纳  相似文献   

20.
气治法机理气病,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证。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者由精气内夺,实者由邪气偏盛。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亦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又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以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元气之根,故气病与肺肾疾患影响尤深。血病与气亦有密切联系,以气为血帅,气病常易导致血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是脏腑功能的反映。因为气的活动范围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