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角膜层间分离清刮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7~8mm深达1/2角膜的层间分离及清刮术。结果:角膜愈合良好,无眼痛、异物感症状消失,视力改善,随访2年,治疗效果稳定。结论:角膜层问分离清刮术是一种简便、安全、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为不具备穿透性角膜移植条件患者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下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8眼(38例)晚期圆锥角膜患者,均行飞秒激光辅助下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结果:患者38例除1例在钝性分离过程中发生穿孔改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外,其余37例均在局部麻醉下成功完成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祼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不同程度提高,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可见板层角膜贴附良好,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安全、有效,并逐渐替代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干燥脱水法保存的角膜材料在板层角膜移植术中的疗效。方法保存角膜片选自我院符合临床标准的、无水氯化钙硅胶干燥贮存罐内的、复水后透明完整角膜片159片。病例来源于我院眼表角膜病区行板层角膜移植的住院患者159例,包括感染性角膜溃疡、睑球粘连性血管翳性角膜白斑、角膜化学及热灼伤、复发性翼状胬肉、角膜边缘变性和不明原因角巩膜自溶等病例,分别进行了不同术式的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保存角膜复水合格率为89.83%,一次手术成功145眼,治愈率91.20%。结论用干燥法保存的角膜材料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成功率高。用干燥脱水法保存角膜材料不受特殊条件限制,方法简便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苏力 《中医药导报》2007,13(7):61-62
目的:评价表麻下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表麻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36眼,术后第1、7、30、90、180 d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的情况,并与术前对比。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较稳定,滤过泡无明显损伤,并发症较少。结论:该手术能提高患者的视力,保护滤过泡的功能,较好维持术后眼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应用新鲜羊膜瓣移植治疗严重角膜碱烧伤引发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角膜碱烧伤引发角膜溃疡患者23例(23只眼),采用新鲜羊膜瓣移植,依照角膜移植手术方法,清除角膜表面溶解坏死组织后,取新鲜羊膜,植片完全覆盖角膜溃疡区并大于角膜溃疡浸润范围1~1.5mm,使羊膜瓣平覆于角膜,线结埋于角膜基质,外层覆盖一层比角膜直径略大的羊膜,平铺、拉紧,10-0丝线固定于角巩膜浅层,术后继续药物治疗原发病.结果 患者术后溃疡区羊膜瓣覆盖良好,感染控制无复发.缝线拆除后羊膜无松脱,眼表规则,泪膜涂布良好,术后眼表迅速稳定.术后7~10d,表层大羊膜均发生自融或脱落;内层羊膜紧贴角膜溃疡面,并逐渐融解吸收.第2或3周眼表面完成上皮化,患者术后基本保留了眼前手动视力及正常眼压.结论 应用新鲜羊膜瓣作为应急供体治疗严重角膜碱烧伤引发角膜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遮盖溃疡区,重建规则眼表,利于角膜病变的修复,可达到保存眼球的手术目的,并且新鲜羊膜移植在早期角膜碱烧伤治疗中能减轻自由基反应对眼组织的损伤,其效果优于保存羊膜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SICS)403 例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0 年6 月至2011 年7 月我院开展403 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 者403 例,复明率100%,视力≥0.3 者365 例,脱残率90.6%;植入人工晶体者395 例,植入率98%;少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术中后囊膜破裂15 例,占3.7%,虹膜损伤3例,占0.7%;术后角膜水肿35 例,占8.7%;高眼压15 例,占3.7%;经治疗均好转或治愈,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疗效显著,适应症广,并发症少,成本低,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7.
1例同种异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板层角膜移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角膜烧伤晚期患者常因角膜和角膜缘干细胞被严重破坏,出现角膜全层混浊并新生血管化而失明,单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或环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等皆不能同时解决患者角膜混浊和功能失代偿问题。以往对此类患者只能行眼前节重建术(带角膜缘的全角膜移植),但术后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5-氟脲嘧啶和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难治性青光眼29例(29眼),行10mg/m15-氟脲嘧啶(5-Fu)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随访随访6个月~18个月(平均10月),检查眼压、视力、滤过泡、前厉深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总手术成功率为89.7%,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79.3%,25例(25眼)视力明显提高,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者、浅前房和低压性黄斑病变等并发症均在积极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应用5-氟脲嘧啶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消毒蜂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毒蜂蜜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用20%消毒蜂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23例(23只眼)结果:9例角膜移植术后大泡性角膜病料中有5例大泡消退;14例白内障摘出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中有9例大泡消退,全部病例随访2~3个月,有4例复发,结论:用消毒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种眼前段手术的开展与普及 ,内眼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例逐渐增多。临床上多见病人剧烈眼痛 ,容易致盲。我科从1 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1 0月用单纯中药治疗 9例 9只眼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 ,收到良好效果 ,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总数 9例 9只眼 ,均为我科门诊治疗观察的病例。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7例 ;年龄最小 55岁 ,最大 80岁 ;发病时间最短为术后半月 ,最长为术后 3 2年。引起角膜大泡疼痛的原因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眼别为右眼 4例 ,左眼 5例 ;就诊时视力最差为眼前手动 ,最好为 0 .1。全部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光学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通过对角膜瘢痕伴白内障患者14例(14只眼)施行角膜穿透移植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术后不同时期对角膜植片、视力变化和屈光改变、并发症出现与处理进行跟踪观察。结果14只眼术前裸眼视力0.02~0.08。术后第7天视力0.2者2只眼,大于0.2者9只眼,0.5者3只眼。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25者2只眼,其余均在0.3以上,有8只眼在0.5以上。结论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视功能良好,角膜以中央混浊为主的瘢痕伴早期白内障患者,手术时尽可能散大瞳孔并仔细操作,角膜移植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仍是安全且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持式全视网膜镜下25G治疗先天性小角膜合并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小角膜合并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患者13例(13只眼),均行手持式全视网膜镜下睫状体平坦部角膜缘4.0 mm三切口闭合式25G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术后观察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13只眼中,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12只眼,占92.3%。1只眼于术后6个月因颞上周边视网膜增殖牵引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行再次玻切术后视网膜复位。患眼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脉络膜缺损累及视盘的4例患者术后视力提高至数指。脉络膜缺损位于视盘下方者9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为0.1以上,余7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在0.02~0.1。结论先天性小角膜合并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行玻切视网膜复位手术由于受到小角膜小瞳孔的影响,手术视野小,难度大,利用手持式全视网膜镜全视野与25G切口及切割效率的优势可以较好地完成手术,手术安全性好,成功率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眼热、化学烧伤在我国相当常见,是常见的引起角膜混浊的疾病。角膜移植术是用异体健康、透明的角膜替代病变混浊角膜的手术。伴随着护理学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护理方面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角膜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于2005年10月成功护理了1例双眼碱烧伤、双眼角膜白斑的角膜移植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于2005年10月28日收住入院。38 a前因双眼碱水溅入,当即双眼红、痛,睁眼不能,视力骤降,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双眼红痛症状缓解,但视力下降明显。入院检查:…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等。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能获得满意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为晶状体发生混浊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种常见致盲性疾病。目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超声乳化手术 ,把混浊的晶状体核击碎吸出 ,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状体 ,而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 ,仍多采用白内障摘除及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我院自 1 998年以来 ,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采用5 .5~ 6 .0mm直或眉状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 ,与以前1 0 .0~ 1 1 .0mm的大切口相比 ,小切口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炎性反应轻、组织损伤小、对角膜曲率的影响小、切口不缝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羊膜遮盖角膜表面并在封闭羊膜空间留置自血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我们对经常规治疗10~14天不愈合的部分细菌性角膜溃疡63例(63眼),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5例(35眼),采用新鲜羊膜遮盖角膜表面在封闭羊膜空间留置自血;乙组28例(28眼)用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对两组病例术后眼部刺激症状的缓解情况;角膜溃疡的修复;视力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眼部刺激症状消失统计学上甲、乙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角膜溃疡愈合甲组优于乙组,在统计学上有差异显著(P〈0.01)。术后视力皆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新鲜羊膜遮盖角膜并在羊膜下留置自血对促进角膜溃疡的愈合疗效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改进的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29例(29只眼),通过3.0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利用推注器系统,将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手术并发症少,手术难度小,适应症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眼科有效的复明手术之一,是用一定大小的全层异体角膜片移植于患眼,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疾病,使病人重见光明。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至一般资料本院眼科于1997年IO月施行了3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4岁。角膜材料的保存时间在6小时内,所有病人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植片天排异,视力恢复良好,其中24岁的男性患者视力达七8。2术前准备2.工病人心理准备:护士除精心护理外,还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解除患者顾虑,争取病人主动配合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对552例(652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6-12月,平均9.5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者92眼(14.11%),≥0.5者496眼(76.0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切口小、娩核容易、术中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初步探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5月至2002年1月进行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共624例,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为A组,共238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为B组,共286例.结果:两组病例在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变化及超声乳化晶体核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手术切口时间明显不同,A组切口时间12.56:1:2.34分钟,B组切口时间5.25:1:2.36分钟,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13.45,P〈0.001)。结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时间短,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