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炜的相识并不浪漫,但却很富戏剧性。报到那天,在院长办公室里看见一个不修边幅,两脚沾满了泥浆.一只裤腿卷起,另一只裤腿则任其垂到脚后跟的小伙子。那样子,十足的一个农民儿子的形象。我原以为他是来看病的,没想到他居然是我的顶头上司。  相似文献   

2.
蛋糕里的爱     
窦娟 《当代护士》2004,(6):60-60
她决定分手。其实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好.大学同学,他是医生,她是护士,恋爱已有三年了。但他们没在一座城市.毕业后他成了一名共和国军官,分配到了草原深处。而她则留在了父母身边。他们已有快一年没见面了,惟一的联系只是每天那几句叮咛的短信.周末那短暂的不足20分钟的通话、以及每月那固定不变的几封说他艰忙但很充实的信。  相似文献   

3.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不错,我闲逛,走到医院大楼后面的一块空地,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子和一位妇女也在散步。只见那小孩子用一只做工很粗糙的木弹弓打一只立在高登上,离他有六七米远的空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1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那一小堆石子中不时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妇人递上来的石子装上弦,打出去,然后再接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冬天,我认识了他.那时,他大学还没毕业,是同事大春的老弟.那年下了一场久违了的大雪,在那个漫天雪花的晚上,我们科几个同事相约到大春家聚餐,正巧碰上他的一帮好友为他饯行,还有两天寒假便要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他爱她,然而他的爱却使她生疑。丈夫是歌舞团一名演员,不仅舞跳得好,而且模样长得俊,这样的男人是很受女人青睐的。她曾看过他的演出,那次她在台下眼馋那女演员与丈夫在台上时而拉手,又时而搂抱在一起旋转,好几次那女的被丈夫轻飘飘地托起……她知道这是舞台艺术的需要,可她看了真憋气。演出后,当她同丈夫走出剧院后门时,立即被迎候的一群红男绿女簇拥着,崇拜者们围着丈夫要求签名留念,那热烈情景,真叫她受不了,男的倒不说,女的请丈夫签名时,她们的脸几乎快要挨着丈夫的脸了,她们嘴里的热气,还有她们身上的香气把丈夫笼罩了起了。她简直像喝…  相似文献   

6.
哭泣的鱼 《当代护士》2007,(4):45-48,54
1 我与他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医院某次文艺汇演的化妆室里. 那一年我刚20岁. 身着藏袍的我喝了一杯水后去补妆时,他坐在化妆镜边的长椅上,进去的时候,我并没有留意他.  相似文献   

7.
她和他     
彭瑛 《当代护士》2003,(10):56-57
她是护士,他是病人. 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接受肾穿刺,感觉到那细细的麻醉针正在进入自己的身体,突然间他心乱如麻.他示意医生停止,说他需要一只手,医生愣了愣,好像不太理解他的话.这时,从旁边迟疑地伸过来一只手,他便握住它,顿时觉得平静了许多.那是一只女人的手,一只柔若无骨、滑似弱水的手,肌肤如此细嫩,犹如造物主在无意之中,用天底下最温暖的那块玉石,花了成千上万年才打磨出这神奇.他转头过去,看见了她.  相似文献   

8.
生命烛     
‘阿姨,我给你画张像,好吗?’一个怯怯的声音在我背后响起。我接过头,原来是二十一床的洪波小朋友——一个白血病患儿,今年才五岁。我放下正在写交班报告的笔,笑着点点头并坐好。 他挺高兴,忙坐到了我对面的办公椅上,执起了笔,一本正经的画起来。很快,随着他的头的起起伏伏,一副简单的人物素描就完成了,前后不过五分钟,但看得出那是很认真的。他朝我笑了笑,很不好意思的埋下了头,并双手呈上了那张画纸。  相似文献   

9.
陈爹去年春天就到了我们的病房,是整个病室住院时间最长的病人。 第一天,我往他病房插床头卡时,看见一脸笑容清瘦的陈爹。不自觉地把手中的床头卡又看了一遍,千真万确,诊断那一栏写着“肺Ca”。陈爹指着那张床头卡说:“那个给我瞧瞧,好吗?”,我把床头卡递给这个看起来很和气的老头,  相似文献   

10.
我是在手术室实习两星期以后才遇到卢思远的,那天是他主刀,由于我没有配合过脑外科的手术,所以比较生疏,要么是器械不认识,要么是忙乱中递错了器械,由于屡屡出错.连我平日擅长的穿针引线,也出了问题,总之,那天是出够了洋相,一无是处,气的卢思远的眼镜都快从鼻梁上掉下来了,他不时用助手的肩头“扶扶”自己的眼镜,不时瞪着眼睛看着我笨拙的干这干那。我很庆幸是在手术台上,他带着无菌手套,不然,我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我到某地办事,下飞机之后搭出租车。由于是初次到那个城市,就跟司机打听当地的情形。他除了为我介绍,还发表了不少对时局的看法,两人谈得很投机。到达目的地,表上是180元。“给100就好了!”他居然手一挥,豪爽地说。“那怎么成?”我递过去200元,说:“不用找了!”就跳下车。听到他在背后连声喊着谢谢,觉得好温馨。办完事,我又叫车回机场。驾驶先生看来很严峻,我也就没跟他多说话。机场到了,计程表上的数字是120元。我真是哭笑不得:和前一位司机虽然谈得投机,但在谈的时候,他发现我是外来客,也就大绕远路。加上我给他的小费,足足多要了…  相似文献   

12.
等待天堂     
我确定,她年轻时一定很美很美。 晚期癌症的折磨虽然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可在那晦暗的面容中依然可以找寻到那份美丽。总觉得,这样的她很象一幅画,一幅被铅晕弄污了的素描,或是一副从很久远的年代留下来了,褪了色的古旧仕女图.这画中人似有一段悠远的往事,欲语还休……  相似文献   

13.
在写灭菌与Lister那篇文章的时候,我认为Lister是位成功的科学家.然而,在科学探索的攀登中不都是幸运者.Ignaz Phillip Semmelweis是一位匈牙利医师,1818年出生.他很早发现医师洗手可以防止产褥热的发生,但他却是一位悲剧人物.1847年他在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为一位产科教授当助手.他发现在他工作的一号产科病区,1846年4010名产妇中459人死亡,全年病死率为11.4%.有时,月病死率达18%.同一时期,二号产科病区3754名产妇中只有105人死亡,病死率为2.8%.更有甚者,在家分娩的产妇以及婴儿,死亡人数更少.发现之二,按当时惯例,产科医师每天早上先做尸体解剖,然后进病房.二号病区由助产士负责,他们不参加尸体解剖.该病区产妇病死率要低得多.那个时期,为死于产褥热的产妇做尸体解剖,是因为人们希望从解剖学的病理改变中去发现死亡原因.发现之三,同年他度假后返院,一位同事在尸体解剖中用手术刀误伤自己,并发严重感染致死,他的尸体解剖结果与死于产褥热产妇的病理改变相同.Semmelweis意识到他的同事可能受产妇"尸体毒素"侵入创口致死.他联想到他和实习医生们在完成尸体解剖后,按照惯例直接进入病区,为产妇做妇科检查,没有清洗双手,很可能是导致那么多产妇死于产褥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000年情人节过后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个木制的盒子,长方形的,做工很粗糙,打开一看,哦,是玫瑰!它应该在里面躺了好几天了吧芽花的颜色已经暗淡,花瓣也失去了它原先的亮丽,显露出淡淡的枯黄,陪伴它的是一张小小的卡片:情人节快乐选不用看落款,我已经知道是谁了。一种淡淡的情怀幽幽地漫过心头,思绪飘到了两年前……初识伟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医大的实习生。在心血管科,我和他有了第一次的相逢。那时,当我穿梭在病房,为病人输液,给药,卫生宣教时,总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它的来源处,那就是伟选刚从学校毕业,情感上很懵懂…  相似文献   

15.
师徒之间     
仿佛很近又仿佛很遥远的事了。 那时,我在地区医院实习,对于本院工作人员,从院长到护工一律尊称“老师”。 那一天转到内四科,熟悉环境时见医生办公室里只有一位年青大夫,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虽没戴胸卡,但工作服上赫然印着“地区医院”,便毕恭毕敬地叫了声“老师”,他愣了一下,微笑着点点头。 事隔几天,当我再一次用这  相似文献   

16.
陈易 《康复》2021,(10)
案例故事一 记性变差与爱打呼噜有关系吗 讲述人臻馨(41岁) 如果说,现在家里谁的生活方式最不健康,那肯定是我老公了.每到周末晚上,打开电视看球赛,就着炸鸡喝啤酒,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体重也随之不断创新高,现在一米八出头的他,体重快两百斤了.我劝他少吃这些高热量食物,少喝酒,多出去运动.可他的"怼功"让我又好气又好笑:"胖就是有福,说明生活幸福.一口口吃出来的体重,凭什么要减掉?"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世上有点石成金之术的话,那就是艰难困苦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他很想培养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他去海边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成就一颗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不值得。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成就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过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还是一堆沙子,什么作为都没有,有的已风化成土。如果说世上有点石成金之术的话,那就是艰难困苦了。这可是人生的至宝啊!你忍耐着、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后,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成就了一颗珍珠。(张成谊摘自《百花新读者》)家庭护士咨询相关问题或发表评论移动用户请发1032B到88669856联通用户请发1032B到98089856成就一颗珍珠@严肃  相似文献   

18.
丛非从 《康复》2021,(7):后插8-后插9
他就应该知道我不高兴了 讲述人:林雅静(化名),33岁,传播公司公关部主任 林雅静:老公总是嫌弃我懒、不做家务,还怪我不上进、做事没条理.我很受伤. 心理师:他知道你很受伤吗? 林雅静:我和他说过,也吵过,但无济于事. 心理师:你为什么认为他会知道呢? 林雅静:他看到我不高兴,语气不好,不就应该知道了嘛! 专家点评 生气的人无暇顾及对方是否受伤 很多人内心受伤后的逻辑是:我的受伤,写在了表情里,写在了语气里,对方就应该知道我受伤了.但事实是,即使用语言直接表达,对方都不一定能体会到你的真情实感,何况是用暗示的方式. 当你吵架、生气时,别人只会体会到你很强势,并不会觉得你被伤害到.那一刻,他很可能没有意识去观察你是否受伤.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状态,而是希望通过别人的观察来发现,这就对他人提出了极高的、敏感性的要求.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时,是无法对他人的感情敏感识别的.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养料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的,他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上一两次水后,他再也没去“答理”它。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棵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他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情感     
(一) 患者罗某又在骂他的妻子了。 那老头子自从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脾气便一天天的暴躁起来,稍有不顺心便鼻子眼不是鼻子眼的。其实,那只是他自己无中生有,发泄对命运的怨恨罢了。 只是可怜了他的妻子。 查房时,我又看到她伫立于病室门外,那瘦弱的双肩无力地斜坠着,眼角默默地渗出了一丝老泪。 我尽量委婉地安慰她说:“您不要太难过,他是因为病,心里不痛快……” “不,谢谢您,医生,您不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