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杭州江北主城区涝灾成因和区域防御总体能力,优化城区排涝格局,提出城市包围方案,为开展新一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治理工程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区域已有的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水利专项规划等推荐的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基础上,采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建立杭嘉湖东部平原防洪水利计算模型,计算城市包围方案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北控线建闸建泵并进行优化调度,杭州江北主城区既能满足排涝标准,主动防御,又能最大程度减轻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兼顾流域防洪。该研究成果对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绕防洪保护区是辽河流域重点防洪河段防洪保护区之一,做好该区域的洪水影响分析工作,可以了解洪水特性,开展灾情评估,分析洪涝水灾害的淹没情况。通过模型方法、洪源分析和量级确定、洪水损失估算方案等洪水影响分析,为合理制定防汛避险转移方案和编制洪水风险图等工作提供数据,为区域的防洪预案制定、防洪工程调度运用、抢险救灾、防洪效益评估、土地利用规划、洪水保险等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目的是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减灾体系,通过规划方案比选最优治理方案,确定城市河道岸线、洪涝水位、滞蓄洪区面积和防洪排涝设施规模,核心是规划方案。该文从石狮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拟定步骤、比选和选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水文水利计算、工程占地及拆迁、工程实施对周边影响、工程施工、工程运行管理、工程投资等技术经济因素,推荐抽排结合滞洪区和河道拓宽方案作为石狮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评估现状浙江省太湖流域防洪能力,认为现状总体上仅能达到5~10年一遇,按照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总体要求,提出浙江省太湖流域防洪排涝治理目标为遭遇不同降雨典型50年一遇洪水总体不成灾,探讨了区域治理总体思路,在技术经济合理、防洪风险可控、生态环境优先三大原则指导下,通过方案比较选定区域治理方案,并提出满足治理目标下的规划适宜的防洪控制水位,在该水位下所采取的流域和区域防洪工程体系规模最优和社会综合成本最小。从而指导今后浙江省太湖流域有序开展外排工程和圩区整治工程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佛山市伦教街道为例,通过建立珠江三角洲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行洪排涝能力进行分析演算,计算发现现状与伦教大涌、桂畔涌连通的4个节制闸可控制辖区外涝水汇入,新建黄麻涌二站和3个调蓄湖可降低围内水位,但仍无法达到规划防洪排涝要求,考虑新建节制闸、疏浚河涌、新建(扩建)排涝泵站、建设调蓄湖等方案,可有效提高该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防洪规划关系着城市安全,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拓展,过去的防洪规划出现了新的盲区。本文通过结合温州东片新区防洪规划,提出了城市防洪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可采取的防洪规划原则,同时结合具体的防洪规划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防洪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全国不少城市正在开展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由于我国城市众多,基本情况差异较大,各地在编制、审查过程中反映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存在一定的普遍性,现对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点看法。 一、城市防洪规划与流域防洪规划、区域防洪规划的关系 城市防洪规划是流域或区域防洪规划在城市范围内的深化和细化,必须服从于流域或区域的防洪规划。 “服从”并不是简单的“等同”,有些城市在编制中不经研究,全盘照搬流域  相似文献   

8.
针对艾不盖河流域水流复杂、资料短缺及水库下游河道两岸保护对象实际情况,本文将3S技术与水力学耦合对水库下游防洪方案进行研究,建立了以Arc GIS为平台,实时加载遥感影像资料,耦合HEC-RAS的艾不盖河塔令宫水库下游河道以及两岸区域模型。模拟了天然洪水以及塔令宫水库经水库错峰运用后,水库下游河道及两岸区域的洪水演进情况,确定水库下游河道现状防洪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防洪工程总体布置方案,通过不同方案工程总投资对比分析确定塔令宫水库下游防洪方案为:塔令宫水库通过错峰运用,溢洪道及泄洪洞闸门开启自由泄水,水库不增加防洪库容,水库下游单独整修和新建堤防。  相似文献   

9.
以太湖流域现状工程为基础,针对新建骨干工程新沟河主要控制建筑物设计不同的运行调度方案,利用成熟的数值模拟计算技术,模拟计算百年一遇典型降雨条件下,分析不同方案引起的区域水位、水量变化,进一步分析对太湖流域防洪形势产生的影响,为新沟河相关区域工程调度方案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综合流域排水系统,通过构建片区洪涝水文模型,对广州市浅山区地块所在排水分区进行仿真暴雨模拟分析,并开展洪涝风险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项目范围开发后的洪涝风险等级较低。同时基于评估结论与建议,严格遵从河涌规划管控线及管理范围线要求,落实区域防洪排涝设施及海绵调蓄空间管控,制定合理的竖向高程管控与雨水工程方案,保障片区安全合理地开发,确保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韧性安全。研究可为广州市浅山区类似土地类型的用地适应性评估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金水流域湖泊众多,水系复杂,涵闸密布,易遭洪涝灾害。为提高项目区防洪排涝能力,保障水安全,提出了合理的外排方案,构建河网规划图,建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针对不同典型年来水过程进行调蓄演算,提出了新建鲁湖泵站、实现分区独立外排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当鲁湖泵站设计排涝流量为63 m3/s时,满足设计防洪排涝标准,同时防洪排涝调度更为灵活。该设计方案可供类似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屯城市防洪工程是保护北屯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工程。根据流域防洪规划,河道地形、地貌以及河道特征、水势、地质条件,结合已有防洪设施状况及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可行的堤线。对堤线方案下堤防基础设计进行了多方案优化设计,技术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邱玉怀 《治淮》2023,(7):6-8
2020年巢湖流域发生大水,暴露出巢湖现有防洪体系与重要区域防洪保护要求不相适应。文章以防御2020年型100年一遇洪水为目标,研究了巢湖洪水出路安排方案,提出了高标准加固并局部扩建巢湖泄洪通道、新建生态湿地蓄洪区、建设大型对江排洪泵站、建设完善防洪调度信息化系统的巢湖防洪治理规划布局,为实施巢湖进一步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浅析城市防洪规划方案制定中涉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确定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关系到城市的基础建设负担和城市的景观面貌,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标准是编制防洪规划的重要环节。确定城市防洪标准的主要法规依据是文献[1],确定城市防洪标准原则是保护好大多数人民群众。防洪规划不仅应考虑当前城市的保护,还要考虑未来城市的保护,即规划城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城市防洪规划中的控制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防洪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目前一些防洪规划对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难以成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依据.编制城市防洪规划要确定合适的防洪标准,制定科学的城市防洪方案.防洪方案应结合排洪、调洪、分洪、滞洪和避洪五方面综合作用,以争取最大的安全效益.制定城市防洪方案应该明确提出对排洪河道、防洪水库、分洪区、山地植被和避洪高程共5个方面的若干规划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6.
邯钢老区退城项目区内涉及的部分河道设计标准低,行洪时存在安全隐患,为保障西戌镇防洪安全和满足项目区总体规划的需要,使项目区内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及土地利用规划更加合理,保障未来项目区的防洪安全,需对项目区主要河道进行统一规划.通过防洪规划洪水分析计算,确定不同断面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对该项目区域开展防洪规划采取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从里下河地区现有调度方式实际出发,统筹协调区域、城市、圩区之间以及上抽、中滞、下排工程的关系,充分利用现状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提出切合实际需求、合理可行的调度方案。通过各类工程的协同调度,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效益,保障区域洪涝水合理调蓄、充分下泄、上下游协调,确保区域骨干河道、城市及重点设防地区及圩区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吴若静 《治淮》2023,(4):68-70
安徽巢湖经开区位于江淮分水岭南部,受特殊地理气候影响,洪涝灾害频繁。为完善经开区防洪体系,本文通过大闸河与裕溪河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对经开区大闸河防洪方案进行了堤岸防洪与闸站防洪两个方案的比选。分析认为,在支流河道受干流洪水顶托严重、干支流同时发生大洪水机率较小,且区域采取传统堤岸防洪受到用地或其他因素限制情况下,采取防洪闸配套排洪泵站的闸站防洪方案更有优势。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河道防洪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赤峰市中心城区的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合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赤峰市中心城区防洪规划的治理思路及工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根据项目区现状年、规划年作物种植制度,进行兴利调节计算和水库不同兴利库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合理确定水库兴利库容。经过新建溢洪闸提高兴利水位,加大坝高保证水库的防洪安全和其他附属工程措施,从而达到水库扩容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